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师傅走吗
内容
试读章节

我如何得到了第一个差评

“如果你还没泡上这个姑娘,那就别约她去看《速度与激情》。”

这话是我说的,对一个从中关村上车的IT男说的。

那天是一个周五,晚上11点半左右,我正从那个长相如同攀岩墙壁的盘古七星(这家酒店只是名字当中有“七星”二字,但不是国家旅游局评定的七星级酒店。这么多年,他们一直给人造成七星级的误会)往慈云寺桥开,准备收车回家,继续熬夜看史云梅耶的动画片。

路上忘了关司机客户端,结果就碰到这么一个单子,我一看是从中关村到白纸坊。但是客人的出发地点距离我6公里,所以我觉得他不太可能叫我,但我还是手欠,点了接单。要知道,中关村是有名的“狼窝”,所有车都盘踞在新中关购物中心旁边的海淀黄庄地铁站,但是万万没想到,有那么多距离他只有100米的车,他竟然这么“不长眼”,偏偏选了我。

紧接着我给他打了电话,是为了确定人数。我猜那个时间从中关村打车的,不是刚加完班的“技术猿”,就是刚看完电影的“狗男女”。

电话接通,江浙口音,告知他是一个人之后,马上就问我多久能到,我说10分钟(当然,这就意味着我要一路超速,在没有摄像头的路段踩到160),然后他接下来就说了一段在我看来逻辑非常混乱的话。

他说:“10分钟啊,但是我看你的位置的话,30分钟才能到吧。”

“原则上10分钟就能到,但是您如果想让我30分钟之后才到,我也能做到。”

“你确定你10分钟能到吗?你要是到不了的话,我就再叫一辆。”

说实话,我不想丢掉这个活儿!而且这时候你应该也能看出来了,他逻辑有些错乱。他要求我10分钟之内到,看上去一副很着急的样子,但是他又看定位推测我差不多30分钟才能到,却又偏偏选择我。所以我特别想见见他,深情地问问这个江浙男,你到底怎么想的?

然后我告诉他我能在10分钟之内到达,确定以及肯定。所以一路上走在北四环,你能想象我开得有多猛。再加上那段时间大屯隧道刚刚发生车祸,所以我猜这一路上至少有30个司机在想:又一个作死的。其中至少5个人会在第二天跟自己的朋友吹牛逼,说自己在北四环亲眼见到了一个那天大屯隧道的飙车族。

我记得特清楚,我挂了他电话之后,看了一眼表,11:51。到了11:59的时候,手机又响了,他问我到哪儿了。我说已经在中关村一桥这里等左转的红绿灯了。他说了一下自己的准确位置,然后又补了一句:“你快点儿啊,你要是再不到我就叫别的车了,这儿黑车多的是。”

我强忍着,没发火。但我又不愿意怂了吧唧地跟他说“您别着急,我马上到”之类服软的话,所以只能半开玩笑地告诉他:“黑车夜里不安全,我车是白颜色的。”

一分钟之后,我看到了他,一个看上去备受挫折也要故作坚强的IT男。

他和我原来在新浪上班时遇到的IT男不一样,穿的还算讲究:衬衫西服卡其裤,但是颜色极为不协调;衬衫是细碎的格纹,充满了娘娘腔的风格;西服是土灰的,真的是土哦;卡其裤是米黄色,裤脚太长,没有往上挽起,趿拉在地上。当然,最重要的是,他背了一个黑色双肩背,典型的IBM电脑包,充分暴露了他的身份。

他上车的时候,并没有把双肩背摘下来,而是背着双肩背直接坐到了副驾。这时候双肩背里发出了“霹雳啪啦”的玻璃塑料包装纸的声音,一听就是包里装着膨化食品,很有可能是刚看完电影,然后本着坚决不能浪费的原则,把没有吃完的膨化食品又塞进了包里,而且不惜膨化食品撒出来弄得包里全是碎渣儿。

上车之后,他就一直打电话。从他电话里,我得知了他在最近4个小时之内经历的事情。

他约了一个心仪的姑娘吃饭看电影,这已经是他第3次约她了。这个姑娘家住理工大学,姑娘稍微有点儿胖,很能吃,两个人吃的是小火锅,吃饭的时候点了4盘菜,然后他吃了一盘,姑娘干掉了其余3盘。之后他还问了姑娘一句“为什么这么能吃”,然后就带她去看了《速度与激情7》。看完电影之后,他本来想送这个姑娘回家,但是姑娘找了一个理由,说理工大学太大,院儿里太绕,觉得他送着太麻烦,容易迷路,然后他就叫了我的车。

我沿着白颐路一直往南开,走到白石桥的时候,哥们儿才把电话挂断。之后看他发了一个微信,估计是问那个姑娘到没到家睡没睡电影好看不好看之类的屁话。

然后,他就开始跟我聊天,问我是不是还有其他工作,我说我刚刚辞职,原来是做平面媒体的,他说平面媒体现在是不是都没人看啊。我听完这句话,怒从心头生,但是在我即将踩下急刹车的一刹那,我想了很多,还是把脚放回到油门上,话锋一转,有了随后的对话。

“兄弟,咱们第一次见面,互相不认识,但是我刚才没办法,迫不得已听到了你在打电话,有些话我不知道该不该说……”

兄弟愣了5秒(我数着呢)。“你说吧。”

“当你第3次约同一个姑娘出来看电影,她还拒绝让你送她回家,那么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她对你根本没兴趣,或者是她可能还约了别人,你送着不方便。”

这时候,那兄弟脸色应该已经变了,因为他支吾了一声,有话想说但又说不出来,憋的。  “首先,你今天的穿着明显是搭配过的,但是颜色上不太美妙,其实兄弟你长得不错(有些瞎话该说还是要说的),下次穿一身黑色,最保险。再有,约姑娘吃饭的时候,不要选小火锅,不高级。不要问姑娘吃什么,而是要问你自己能带姑娘去吃什么。姑娘平时自己也会去吃小火锅,既然自己平时能干的事,那还要你干吗啊。出来约会,就带她去一个环境稍微好一点儿的地方,多花不了多少钱,但是体验不一样,给姑娘留下的印象也不一样。”

这时他好像谦虚了一些,问我:“你觉得去哪个餐厅合适?”

“不是哪个,而是哪类。刚才你说平媒没人看,那么想必你手机里应该有许多APP。现在有一类APP是推荐人均150元以上的餐厅,这些餐厅都是经过他们筛选的,环境不错,而且吃的比较讲究,有些是五星级酒店餐厅也在推荐之列,他们会定期做一些云南野生菌主题,或者是澳洲和牛主题的套餐,不贵,而且和原价比起来,用这类APP订购有折扣,人均也就200多块钱。但是用餐体验相对高端,你除了泡妞之外,谈客户也可以去这类地方。餐厅都是这类APP帮你甄选的,保证了就餐的安全性,泡妞成功几率大,谈客户签单几率也大。”于是我向他推荐了ENJOY。

其实我本来想跟他说这是一个美食产品的买手平台,但我实在是担心他不懂“买手”两个字什么意思。于是我就跟他讲了一次我的体验,掰开揉碎跟他解释。

那次是在前门的杨梅竹斜街,一家叫作米念的设计师工作室。这里平时是工作室,但是到了晚上,就变成了小饭桌;到了周末,还有“陌生人饭局”主题的私房菜。6个人,彼此都不认识,共同在一个桌上吃饭,就是看看能不能聊出什么机会。有在一起合作的机会,还有在一起谈恋爱的机会。

他听完没说话,但是马上拿出了手机。这时候我好心好意告诉他ENJOY怎么拼,结果他还嘴硬,说“我知道”。

于是我接着说:“还有,就是在你没有把姑娘泡到手的时候,千万不要去看《速度与激情》之类的电影,因为里面的男主角都比你精神,都比你精壮,而且都比你有范儿。你带姑娘去看这类电影,相当于是作死。姑娘看着荧幕上的俊男,扭头再看看你,就不可能再有散场之后的其他事情发生了。”

说完这句话,地方也到了。他下车的时候说了一声“谢谢”,说的很勉强,我也没多想,只是觉得这兄弟有点儿倔强,应该多听听五月天。但是转过天来,我就得到了干出租车之后的第一个差评。

P23-31

目录

自序:麻烦叫我王师傅

上路再说

我如何得到了第一个差评

突然想起的往事

黑客社团

问题少女

乘客身上的怪味道

停车生存指南

我骗他们说这是王菲的新歌

计上心头

钓鱼

咱们再约

深夜,如果一个乘客住在八宝山

加了糖精的焦糖玛奇朵

开车之前学撞车

路怒症患者

是不是日本车就意味着悲惨下场

外围总比明星好

奇葩司机

序言

自序:麻烦叫我王师傅

一切可能还是要从“坏蛋调频”说起。那是2011年的时候,这个时间对王硕来说可能是一个节点,因为在此之前的十年,他一直都在写乐评,或者说做一些跟音乐有关的事情。但是,人这东西总是会有“觉今是而昨非”的那么一个瞬间。这个瞬间对许多人来讲,叫作“闪念”,一下子就过去了,再想起来的时候不知是猴年马月,但估计是遇到挫折的时候。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人会选择跳楼,而且在楼顶上站着的时候,“闪念”还在继续,终于“闪念”变成了“观念”,这个“观念”随着你纵身一跃,就永远不会改变。

当时他就在跳楼和做一个电台之间徘徊。徘徊了很久,他终于发现自己还是缺乏勇气,于是选择了后者。

其实对于坏蛋调频来讲,他的概念很简单,一方面是对音乐多少还有一些诉求,但是不想再写乐评。当时他给许多报纸杂志写乐评,有些专辑是他从来不会听的,但是也要写,虽然他不嫌弃那些音乐,甚至他一直觉得,如果把那些不喜欢的音乐写得活色生香,反倒是一种本事。但他终于还是受不了一件事,就是在这张专辑发行之前,编辑就找他要稿子,他问编辑,专辑还没听到怎么写,对方说你就根据已有的唱片文案预测一下就行。所以他干了好几年的预测工作,在这些预测发表之后,他必须得把预测的专辑重新听一遍,来检验一下自己的预测正确与否。

多年以后,王硕读到了福柯的书,看到他对评论这件事的评价:“文艺评论的意义是在别人作品的基础上发挥你自己的文采。”至此他才明白,原来评论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写得怎么样。所以他总是想问问那几任编辑,是不是都读到过福柯的那段话。

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那是几个不负责任的编辑。其实恰恰相反,现在王硕觉得这样的编辑十分负责,因为他们考虑到了一个时效性的问题,“为了让那些需要出版印刷周期的东西结合时效性,没办法,只能以此为之。当读者拿到报纸杂志的时候,尽量是专辑出版的当天,因为读者不会去想这个内容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所以那时候,王硕就在反思传统出版业的出版流程,尤其是与时效性息息相关的那些出版。想了半天,没有结论,就像是一道无解的数学开方题。就像当时他所在的《周末画报》,通常是前一个礼拜的礼拜四截稿,完成所有的排版,下一个礼拜四才能在报摊上见到。“当然,这还算比较快的,据说有些月刊要把这个战线拉得更长,需要大概3个月的时间。所以逼着一些公关公司在半年之前就要琢磨半年之后将会发生什么。这时候,这个行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做着同一个工作—未卜先知。”

“与此同时,这是一个复杂的流程。制作一个选题,通常需要几个流程,依次如下:想选题;琢磨与这个选题相关的人;联系这个人,问他的时间;联系摄影师和作者;联系采访拍摄场地;给被采访人、作者、摄影师和场地负责人发一条群发的消息,在采访前一天提醒大家,第二天有这么一个事儿,大伙儿千万别忘了;回来找摄影师挑图;找作者要稿子;催摄影师修图;看作者的稿子,看看有没有要作者修改的,如果遇上作者姥姥奶奶去世,或者作者眼睛瞎了,自己把作者的稿子修改一遍—别乐,真的有作者以这样的理由拖稿,但是当天晚上我就在一个话剧的媒体场看到了他;应一些被采访人和该人所在机构的要求,把稿子发给对方审一遍,看看有没有什么硬伤;把确认的稿子和修好的图片发给设计师,让设计师帮忙排版;一校,主要校错别字;二校,主要看一些人名地名作品名有没有问题,以及商榷一些有可能被判断成政治上不正确的东西到底正确不正确;三校,主要拿给主编看,修改一些不合适的标题和不合适的措辞。至此,一个编辑的工作完成了。接下来,还有许多工作是交给其他流程的,比如拼版,比如印刷,比如发行。”

但是做一个电台节目,用不了那么复杂,基本上只需要三四个步骤就可以完成,同时不一样的是,传播的效果更直接,也更有时效性。

但是从创办坏蛋调频的那天,到王硕真正鼓起勇气辞职,又经过了4年的时间。不得不说,经济问题在里面起到了巨大的抑制作用。如果他2011年创办坏蛋调频的时候就辞职,显然不太合适,收入会骤降,没钱买书,没钱买盘,没钱旅游,也就少了许多丰富节目内容的谈资。

“但是这件事已经提到了日程上,就像一个胡同传说要拆,传闻传了很多年,终于在不经意的一天早上,你在梦中被挖掘机的声音惊醒,还在后院睡觉的你,发现前院的墙壁已经倒塌。你住的再也不是四合院,而你成为颓垣之中的一枚钉子户。”

终于在2015年的3月,王硕做出了辞职的决定,当时正好有一个机会去当出租车司机,他可以一边拉活儿挣一些生活所需,一边做他喜欢的事。除了坏蛋调频的工作之外,还想多读一些书,让自己不显得太没文化,当然,读再多的书也还是为了一件事,就是把一个叫作坏蛋调频的东西越做越好。

辞职之后,王硕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就是在未来的日子里,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他推掉了所有杂志的约稿,只在坏蛋调频的微信公众平台上写一些他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他觉得按照一些编辑的思路写稿,是一件能恶心到自己的事情。同样恶心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去银行做企业贷款,或者跑到一个售楼处去卖房子。同样都是恶心,写稿挣得最少,“那么为什么不去做其他既恶心又赚钱的事,而非得做这件既恶心又不赚钱的事”。最初的日子基本上是在车上度过的。有时接不到活儿,给他留出了更多时间,让他踏踏实实读书。  在整个过程中,有一本书对他影响特别大—毛姆的《刀锋》。书里面讲的是一个家庭背景还不错的兄弟,没有像其他同龄人一样跻身金融行业,而是把读书和行走看作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至于钱的问题,只要能生存,钱永远都不是问题。他后来回到纽约之后,也是变成了一名出租车司机,这样能有更多的时间掌控在自己手里,剩余的时间还是一件事,就是通过阅读和行走,丰富自己,而不是丰富自己的口袋。

当然,王硕后来把这个观念进而做了一个现代化的引申,这是一个投资人遍布世界各地的年代,他始终相信一点,不要自己去找钱,而要等着钱来找你。那么什么时候钱会来找你?就是当你自己足够丰富的时候,自然而然会有人为你投资,那时候,你的想法就可以实现了。“没有什么迟与不迟的问题,只有时机合适与否的问题。

任何人的成功,都有两个因素,一个是这个产品的成熟度,另一个就是时间,后者更加重要。汪峰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早年穷得一塌糊涂,但好在坚持下来了,所以今天他干点儿什么事儿,都有好多人帮他上头条。”

但是,这样安宁的日子没过多久,他就被一个发小“劫持”了。这个人叫于向飞,他们是在彼此15岁的时候认识的,王硕在41中,于向飞在159中,这两所中学都在北京市西城区白塔寺这个地方,中国第一家性用品商店亚当夏娃也开在这里。亚当夏娃的东边,是159中;亚当夏娃的北边,是41中。他们通过一个同学相互认识,然后发现彼此都在听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对于年仅15岁,又不弹钢琴的男生来说,在那时候听这个,基本上和精神病没什么区别。于是两个精神病在一块儿的关系还不错,当时组了一个乐队,只在饭桌上口头排练过几次,没干成什么正经事,但是相约未来一定要在一起做一点儿好玩的事情。

但是其间十多年一直没有联系,直到王硕辞职的那天,也不知道为什么,于向飞突然出现在他的微信朋友圈,说哪天出来聊聊。于是就在他完成《周末画报》最后一期盯版的那个周三的夜里,在前单位附近唯一一个能在室内抽烟的咖啡馆里,他们聊到了天亮。于向飞聊了聊自己对于杂志的看法,王硕聊了聊他对于内容的期待,于是王师傅决定了,加入MONO—这个slogan已经改成“为什么身边总有人懂得那么多”的APP。

临分别的时候,王硕告诉于向飞,其实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就是他治好了精神病之后,写给他的心理医生的一套组曲。

当然了,加入新团队的同时,王硕也利用有限的闲暇时间,顺带开一下出租。

你可以叫他“王师傅”。

内容推荐

你可能永远不知道你的专车司机在路上遇到的那些事儿。夜半时分送一个女乘客去八宝山;教程序猿如何约会相亲;车里的怪味道,一般都有哪几种……《师傅走吗》作者“坏蛋司机”王硕师傅可能是你遇到的特别有趣的专车司机,本书记录了他独具个人风格、不同于出租车式的乘车服务,以及路上那些有趣的故事。

编辑推荐

北京城高人气、开跑车拉活儿的专车司机战胜传统出租服务,好玩儿的故事在路上!

《师傅走吗》是“坏蛋调频”创始人、《周末画报》前副主编、MONO前内容总监、易到专车司机王硕力作!

庄雅婷、新裤子主唱彭磊、糖蒜广播大王、小老虎等欢乐推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师傅走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硕
译者
编者
绘者 帆仔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76178
开本 32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6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08
CIP核字 2016083166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6
13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3: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