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尔虞我诈--中国古代四千年谍海风云(上下)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章最初的间谍活动

第一节捕风捉影

中国最早的间谍活动起于何时何处?

见于史书记载最早的间谍活动发生于夏,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存在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夏朝财产私有制侵蚀、瓦解了原始公社制度,实行帝位世袭制,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阶级斗争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军事斗争,必然导致间谍活动的出现。统治者出于统治国家的需要,也必然求助于间谍活动。

但在此之前,中国历史还记载了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最近考古发掘表明,在山西陶寺,五千年前曾存在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这一重大发现使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又提前了几千年。中国史书中还记载着一些部族间的战争,举其要者有:神农伐斧燧之战;炎帝、黄帝联盟与蚩尤涿鹿之战;黄帝、炎帝阪泉之战;尧攻■兜丹水之战;舜、禹对三苗之战。尽管今天考古发掘尚未找到确切的证据,但部族间的战争早于阶级、国家产生后的战争大概是没什么问题的。那么在最初的战争中有没有间谍的影子呢?实在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在一部名为《十大经》的战国时期的著作中,记载了不少黄帝的神话。黄帝为了治理国家,给自己造了一个木俑(或陶俑),木俑有四张脸,朝向四个方向,归于一心。木俑可以向四个方向十二个方位转动,周围情况尽入眼中。黄帝据此了解、观察国家的情况,因此能有效地治理国家。他还令大臣力牧秘密出行,周游四方,考察社会治理的情况。古书《尸子》中也记载了“黄帝四面”的说法。古人对上古的传闻比我们今天了解得多,了解得真切。这些传说,至少反映了上古时代,为了治理或战争等活动的需要,已有了谍报活动的萌芽。对情况的了解与专门的谍报活动在开始时总是混在一起的。但由于无实据可考,故只能在此提一下。古人记载的已是传说,我们则更属捕风捉影。

最早的间谍活动实在难以考证了。但我愿留下这个问题作为本书的开头,这也是一种开放式结构吧。谁知将来的考古发掘,史学的进展会提供一些什么呢?问题是继续前进的起点。

我们还是回到最早见于史籍的间谍活动上去吧!

第二节“少康中兴”的间谍活动

夏的第三代君主太康(约公元前1978一约前1950年在位)昏庸无道,沉溺于荒淫玩乐,不理政务。他在洛水北岸打猎,数月不归。东夷族的酋长后羿利用夏民不满,“因夏民以代夏政”,拒太康于河,使其不得归。太康死后,后羿立其弟仲康,大权操于后羿之手。后羿代夏后,自恃勇武善射,不修民事,沉溺于狩猎,又走上了太康的老路。

仲康死后,子相立(约公元前1936一前1909年在位)。相为后羿所逐,迁到帝丘,依靠同姓部落斟灌氏。

后羿的亲信寒浞,一面骗取他的信任,一面收买人心,终于唆使后羿家奴杀死了他,自立为帝。后羿的妻室也为寒浞所夺,生下了寒浞的孩子浇与殪。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寒浞封浇于过,封殪于戈。

寒浞派其子浇灭斟灌氏,相逃至斟鄂氏,仍受到浇的追杀。相被杀,但其妻后缗有孕,从墙洞逃出,回到娘家有仍氏,生下了少康(约公元前1868一前1848年在位)。

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管理畜牧,仍受到寒浞追逐。他又逃至有虞氏当厨官。有虞氏首领虞思为了让他继夏之余绪,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并给他田方十里,奴隶五百名。少康广布恩惠,收揽夏之遗民、遗臣。相受到追杀时,夏臣靡逃到有鬲氏(今山东德州东南)。靡在有鬲氏收集斟灌、斟郡两部余众,协助少康复国。

少康施展他的谋略,派大臣女艾到浇那里当间谍,派儿子季杼去引诱殪。少康在同姓部落的帮助下,终于攻灭寒浞,浇和殪也在各自的封地被杀。夏朝恢复了,史称“少康中兴”。至于女艾和季杼的具体间谍活动,史书语焉不详。P5-6

目录

(上卷)

第一篇 夏、商、西周的间谍活动

第二篇 春秋、战国的间谍活动

第三篇 秦、两汉、三国的间谍活动

第四篇 两晋、南北朝的间谍活动

第五篇 隋、唐、五代的间谍活动

(下卷)

第六篇 宋、辽、金、元的间谍活动

第七篇 明、清的间谍活动

第八篇 中国古代的间谍技术与组织

第九篇 中国古代间谍思想简析

序言

1969年9月,我17岁,和成千上万的青年一起,上山下乡到了祖国的最东北角——黑龙江省抚远县,在那祖国边陲,对面是异国山河,国家的安全自然成为我们这些热血青年最关心的问题。何况当初到边疆去,就是一腔热血,准备为国效命于疆场呢!后来我又在济南部队度过了三年军旅生涯。国家安全问题遂成为我终生研究的课题,谍报史的研究也由此而起。每当我提起笔时,黑龙江广阔的草原总在我眼前浮现。往事已矣。但历史把我们这一代人铸造成了忧患意识十分强烈的人。中国自1840年以来,内忧外患不断。为维护国家的安全,争取国家、民族的独立,无数仁人志士血洒疆场。今天世界形势虽然有所缓和,但远不是到了化剑为犁的时候。我愿以此书警醒世人,漠视数千年历史教训的人是要跌跟头的,数千年的历史也绝不允许被人漠视。

我国古代谍报活动,源远流长,是中国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历史除见诸化日光天下的一面之外,总还有另外一面。而只有一面的历史不能称为全面、深刻的历史。遗憾的是对中国历史的这一面,除清代朱逢甲的过于简略的《间书》外,很少见到中国人写得详尽、完整的著作。英国谍报史作家唐纳德·麦考米克(笔名理查德·迪肯)却有《中国谍报史》问世,实在令人汗颜。这也是我写作此书的又一动因。

国内外同类著作往往以“情报战”命名。我认为还是叫“间谍战”、“间谍史”为好。这不只是名词的变换,而且关系到研究范围的宽窄和历史上这方面活动的实际情况。实际上间谍绝不仅仅是进行“打听”、“刺探”一类的活动。

本书力求用通俗生动的文笔来写,以求引起一般人的兴趣。对涉及的史料,尽量以白话写出,但一些较为艰深的史料,则保持了原来面目或稍作通俗化。这样在文风、风格上可能不太一致,但我想毕竟是在写史,不能歪曲历史原貌。

拿破仑曾指出,军事史即军事理论。这一见解充满着直觉和灵感,十分深刻。同样,从某种意义上讲,间谍史即间谍理论。一部间谍史具有丰富的资料是很有意义的。因此,我对间谍战中的一些事例做了一番粗浅的分析。事例的选择主要是看其在情报搜集、反间谍、制造散布假情报、公开的情报活动、特别行动等方面是否具有代表性。有些事例(如边境间谍活动)虽然史书上记载甚少,但考虑到其表现了古代间谍战的一个方面所以也选人了。对事件发生的背景作了扼要的介绍,以利于读者了解当时间谍们活动的情况。事例部分基本上按年代排列,有些事例则按内在联系排列。每篇后有小结,这一小结并非面面俱到的总结,而是对当时间谍活动的某些特点予以概括。

本书起于夏,止于1840年,也即中国近代史开始的那一年。有些史实本来就众说纷纭,作者只凭自己的“史识”来取舍,难免有错误之处,尚望史学界多加指正。

为了使对历史了解不多的读者对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个明晰的印象,本书正文中只写公元年份,不写帝王年号。全书月份依古史所记农历月份,用汉字标出以示区别。有关引用、参考材料统列于后。史料所限,秦以前的帝王只写在位时间,秦以后帝王及其他重要历史人物则注明生卒年月,还望读者阅读时注意。有些不太重要的地名也不一一注出了。

本书是在参考了大量前人和今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写成的,在此对本书引用的当代著作、文章的作者表示谢意。

此书从我上大学时开始酝酿,几近十年。不少同志在我写作此书过程中,给予了无私的帮助,令我难忘。对中国经济出版社慨然出版此书,也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赵英

1990年3月10日

内容推荐

赵英著的《尔虞我诈--中国古代四千年谍海风云》是关于中国古代漫长而持久的间谍活动的专著。20世纪90年代出版后,引起了巨大反响。该书不仅是历史研究的巨著,也是国家安全战略研究的巨著。作者对中国古代间谍如何对历史进程施加巨大影响力,从独特角度,提出了独特见解。深入挖掘了历史帷幕后,不为以往历史研究重视的曲折进程。对一般读者来说,不仅可以从中了解中国历史中鲜为人知的、暗黑的另一面,也可以从书中描写的历史人物、事件中得到巨大的阅读乐趣。

该书自出版后,已经在国内乃至日本等国家得到了高度重视,被日本学者誉为“研究中国古代谋略的百科全书”。

编辑推荐

赵英著的《尔虞我诈--中国古代四千年谍海风云》是研究古代间谍史的历史专著。该书以战略性间谍活动为主脉,对中国古代间谍活动的战略、行为特征、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间谍机构、间谍技术、谍报思想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描述与分析,并且从中得出了今天可以回味与借鉴的历史结论,提出了作者自己的国家安全方面的精辟见解。此次再版增加了作者新发现的史料以及新增补的研究成果,共约10余万字,全书80余万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尔虞我诈--中国古代四千年谍海风云(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75118
开本 16开
页数 7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8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1.218
CIP核字 2016018011
中图分类号 D691.6
丛书名
印张 4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5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