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宇宙观察者(何夕精选集珍藏版)/沸点科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与“奇点”丛书不同,“沸点”丛书的作者都已经是中国科幻领域中具有深度影响力的作家,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作实践,敏锐地抓住现实与未来的关键特征,通过神秘而吸引人的故事,期待把这些有关未来的思考传递出来,给更多读者疗伤或免疫。何夕著的《宇宙观察者(何夕精选集珍藏版)》是《沸点科幻丛书》之一。

内容推荐

何夕,中国科幻界创作成就高的作家。新生代科幻作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与刘慈欣、王晋康并称中国科幻三杰。他的作品兼有人文主义的情怀和非凡的想象力,用高浓度的现实关注和汪洋恣肆的想象力,描写神出鬼没的未来。中国科幻界具有人文思想的作家,十三届“银河奖”获得者,宇宙观察者何夕的“观察日记”——《宇宙观察者(何夕精选集珍藏版)》。

目录

爱别离

假设

六道众生

人生不相见

伤心者

审判日

天生我材

汪洋战争

试读章节

爱别离

叶青衫正在写一封信。但是差不多快两个小时了,他只是呆呆地坐着,手里的铱金笔悬在离纸一两厘米的地方。叶青衫的目光一直愣愣地看着前方的桌面。桌子上摆着一束许久没有换过水、已经蔫掉的花,还有一座薄薄的电子钟。不过叶青衫的目光落在另一件东西上,那是一张照片。在照片里叶青衫和一位长头发的姑娘快乐地并肩站立,身后是明媚的秋阳。

“别跑,小心点。”一个声音从遥远的地方传来。“我才不管呢,除非你追上我。”一个同样遥远的声音说,伴着银铃般的笑声。秋天的太阳从已经变得有些稀疏的树梢上透下来,在干爽的地面上变成无数榆钱大小的光斑。空气带着微微的寒意,但是吸进肺里很舒服,有股好闻的味道。也许这就是秋天的气味。“小菲,我捉住你了小菲。"一个声音说。“这不算,是我自己停下来让你捉到的。”另一个声音说。

叶青衫叹了口气,将笔下的纸揉成一团。纸篓已经满了,都是像这样的纸团。我真的应该写这样一封信吗?叶青衫想,这能代表什么呢?能让我平静吗?能改变那些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吗?能——留住小菲吗?一个亮点从叶青衫的眼角闪过,他感到有股咸津津的味道滑过喉头。我已经失去哭泣的力量了,叶青衫接着想,但是想不到我还能流泪。

叶青衫从座位上站起来,慢慢朝门外挪动脚步。门外是客厅,满满当当地摆着些算得上不坏的家具。客厅里有七八个男人,但是没有一个人坐着。他们紧张万分地注视着叶青衫。刚才叶青衫将自己独自关在小屋里的时候,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如果他出什么意外的话,这里的每一个人都难脱干系。现在好了,叶青衫自己出来了,每个人都暗暗地吁出口气。

“我们走吧。”一个人上前说,小心翼翼地看着叶青衫的脸。叶青衫机械地点着头,他知道此时在这幢普通公寓房的周围起码有上百人在警戒。是该走了,要不邻居们会被吓坏的,他们不会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叶青衫戴上墨镜,被几个人簇拥着出了门。身边的人不断地用对讲机通着话,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道路已经被清理过了,除了他们的车再没有别的车辆。当小车开出很远之后,叶青衫仍然不住地回头望着七楼上那个拉着深红色窗帘的窗口。家,那就是家,但以后不再是了。一切都改变了,从一年半以前的那个慌张的清晨开始。人生真像是一个梦,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然醒来。

“有件事说出来吓你一跳。”林小菲一边收拾自己一边说。她赶着上班,一副急得不能再急的样子。叶青衫在一旁饶有兴致地看着她,他已经见惯了林小菲每天早上的慌张。林小菲要赶在八点钟上班,但她睡觉时是完全记不得这个点的。叶青衫以前还催她,后来知道没用也就干脆不管了。  “什么事?”叶青衫懒懒地看报,相比之下当记者的他作息时间要宽松一些,“又是你们破医院里的那些破事?”

“什么破医院?”林小菲反诘,但口气有些软。她是区医院的护士,那里的确是有点儿破烂。“我是说正经的。我以前的一个同学调到市里的一家研究所当副所长,上个月底邀请我们几个老同学去玩了一下。”

“等等。”叶青衫来了警惕性,“哪个同学啊?是不是那个——老麦。”

林小菲忍不住笑。“你猜得还挺准。”她收住笑说,“都五六年了你还把人家记得死死的,他现在可是青年专家了。”

叶青衫放下报纸说:“我倒想忘了他呢,不过就怕人家还惦记着咱们。”他边说边盯着风姿绰约的林小菲。

“你想哪儿去了。”林小菲没好气地说,“我是说正事呢。当时他们正好和市防疫站在搞一个小范围的检疫,我闲着没事也查了一下。再过几天就能拿结果。”

叶青衫心里咯噔了一下:“查的什么项目?”P2-3

序言

思想的沸点

沸点是物质的相变点,意味着物质性质将发生彻底改变。

中国的科幻文学在新世纪已经到达了相变点,这样,希望出版社的“沸点”丛书应运而生。

有关新世纪科幻文学的特点,我觉得大抵不会离开后现代、全球化、市场经济、消费主义等一些对当前社会进行描述的现象的影响,但这其中,科学技术改变了未来跟现实的力量对比,把原本漂浮在时间前方的一种可能与渴望,变成了此时此地的冲撞性遭遇。2001年的“9·11事件”,让整个世界反思,当人们信誓旦旦地谈论科学战胜宗教带来有希望未来的同时,人类的思想现状和社会现状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不均衡和对帝国主义的反抗,能达到使人惊悚的真实效果。而2011年日本“3·11地震”,把大自然的诡异灵动跟人类开发原子能的努力相互联系,再度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近年来,大家所关注的转基因作物、干细胞研究、3D打印技术甚至谷歌眼镜,也都各尽所能且前所未有地让种种不清晰的未来凶猛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今天,任何人走进医院,都会发现成百上千种前所未见的药物正在伺机投向我们的机体,而媒体技术的创新与改进,早已让信息超载的当代人类的心灵更加失调……我们正在跟未来冲撞,但未来的冲量和更多动力学特征,都还没有被彻底研究和解释。

即便是科幻文学这种文类,也正在面临诸多的考验。早在2007年我就在《文艺报》跟韩松和刘秀娟的一次对话中谈到,作为一种能够良好处理20世纪上中叶人与科技关系的理想的文学类型,科幻小说在21世纪正面临着全面的危机。摆在作家面前的是彻底改变了位置的未来,它像猛兽一样正一爪一爪地近距离刨向我们。当未来学家面对未来束手无策,当未来的冲撞重创我们每个人的时候,科幻文学只能寻找一种革新自己、以便继续生存的方法。这种革新,一方面要协助人类度过未来的冲击;另一方面,则要彻底拯救文类自身的存在。

不单单是中国作家看到了科幻的危机和未来的危机,在美国、日本和更多国家,现实和文学的双重危机也激发着所有深陷其中的从业者和爱好者思考与拼搏。最近几年,我到东西方参加科幻会议的时候,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论题,就是如何利用科幻作品进行学校教育。参加这种讨论的人包括作家、教师、图书管理员和出版人,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要在一个高速变化的时代给青年人以新的未来承受力。而这其中,我觉得最重要的努力,会来自作家。毕竟,教师、出版人、图书管理员在没有合适作品的状态下,无法作出有价值的工作。

令人兴奋的是,跟我一样对当前的世界变革与科幻变革具有敏感性的中国作家还有很多。大家熟知的刘慈欣和韩松,都通过邮件或面对面谈话,跟我讨论过相关的话题。而更多作家则用他们自己的作品来展示他们的思考。“沸点”丛书可以说是这种思考的结晶。

与“奇点”丛书不同,“沸点”丛书的作者都已经是中国科幻领域中具有深度影响力的作家,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作实践,敏锐地抓住现实与未来的关键特征,通过神秘而吸引人的故事,期待把这些有关未来的思考传递出来,给更多读者疗伤或免疫。

我觉得这套丛书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它们来源很广。北方与南方、海峡的两岸……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不同社会状态下去观察未来,会提供多种可能的差异性解决方案。中国太过幅员辽阔,任何一个地区性的问题,在另一个地区都会改变模样,而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作者所提供的差异巨大的解决方案,将丰富整个人类文化的视野,丰富人类选择的方式。

其次,它们积淀深厚。由于“沸点”丛书选择的都是已经在科幻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作者,从他们的多年思考中,能看到他们对许多问题的超前意识与深度反应。而这才是面对未来冲击的宝贵财富。阅读他们的作品,你能跟随他们一起让思想沸腾。

第三,它们关注全球化问题。如果说科幻作家在一百年前还可以偏居于狭小的世界,仅仅谈论资本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各自未来,那么在今天,他必须对互联网、高速交通工具、全球股市、海洋污染、大气变化等建立起足够的框架,才能让读者从中领略真实。科幻作家是真实的创立者,更是真实的建构者和毁灭者。

恰恰是在上述三个特点的吸引下我阅读了“沸点”丛书的大部分作品。我向读者推荐这些作品,更期待读者就此跟作者进行讨论,对话,反馈,如果说未来正在伤害我们,且这种伤害是大范围的,那我们就必须通过集体治疗去消除伤害。

在微生物的存在未被发现之前,人类不懂得如何面对传染病的威胁。而微生物的发现和一系列连带的科研成果,使人认识到沸腾的重要作用。我觉得“沸点”丛书的最重要的价值是搭建了一个有价值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期待更多已经在文坛展露头脚的作家烘焙自己,让自己的创作走向沸点。

是为序。

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科幻与创意教育研究中心

2013年8月27日

后记

如果说传统文学是对历史的现实的观照的话,那么,科幻文学则更是一种对未知的未来的观照。

从上个世纪初梁启超翻译凡尔纳的《十五小豪杰》始,到今天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走向世界,一百年来,科幻文学在中国经历了从引进到输出的轮回。这一轮回,既是科幻文学这一类型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必要过程,也预示着中国的科幻文学开始独立和走向成熟。应该说,中国人的世界和生活中,不能没有科幻文学;而世界科幻大家族中,也不能缺失中国的身影。那么,现在的问题是,目前的中国科幻文学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它有什么样的作家群体,创作了什么样的作品,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恐怕仍然不为许多人知晓。现在,大家手头的“沸点”科幻丛书,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想回答正在进行时的中国科幻文学“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就是想为了解和研究中国科幻文学创作现状的人们提供一个“典型性”文本。

记得在2010年我担任《科幻大王》主编时,曾经向刘慈欣约稿,他向我表达的观点是他们这一代人在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相较于前辈作家来说,只能算是个新生代,而正在出现并将逐步引领风骚的更生代作家已经崭露头角,他如数家珍,热情地为我推荐了一长串名单,并且说这些人才是中国科幻文学的未来。这其中固然有大刘惯常的谦逊和低调,但如果冷静分析,他之所述,的确也是一种客观现实。因为放眼全国科幻界,国内第一个职业科幻作家兼科幻产业开发者郑军、具有阿西莫夫之风的上海女作家陈茜、文风刚柔并济的北京女作家凌晨、台湾科幻、科普两栖作家李伍薰、具有鲜明创作个性和独立风格的陈楸帆、飞氘、江波、夏笳一一纷至沓来,源源不绝的创作人才,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科幻代有人才出的现实写照啊!

当然,成熟的文学类别是以稳定的作家队伍、稳定的作品形态、稳定的读者人群和稳定的社会反应为标准、为标志的,以此来客观而冷静地观照当今的中国科幻文学,其作家队伍、作品形态、社会认可等固有元素,应该说距离成熟和独立的文学类别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传统文学已经拥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而科幻文学如果以公认的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为诞生标志,至今还不到二百年的历史。以二百年的发展过程,能达到今天这样的发展程度,在西方许多国家甚至发展成为主流文类和主流产业,科幻文学旺盛的生命力、强劲的感染力和充沛的发展力,的确令人振奋。虽然说,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与繁荣之路还很长,但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也将倾尽全力做出我们的贡献。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希望出版社的“点点”科幻百部原创出版工程,同时推出“奇点”“沸点”“极点”“起点”四套科幻系列丛书,就是希望通过努力,培植中国科幻文学的新生创作力量,攫拔先锋和新锐作家,鼓励题材和手法创新,保护科幻文学创作者的灿烂思维和先锋尝试,保证科幻文学创作的持续健康发展,以更好满足读者的梦幻体验和阅读快感。这其中既有振兴中国科幻文学的责任感,也有繁荣祖国文化事业的使命感。

2013年9月2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宇宙观察者(何夕精选集珍藏版)/沸点科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希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974110
开本 16开
页数 3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6-08-01
首版时间 2016-08-01
印刷时间 201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4
CIP核字 2016172220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1: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