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烦恼娃娃的旅程(也斯作品)(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也斯,原名梁秉钧(1949-2013),生于广东新会,在香港长大,美国加州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及岭南大学中文系。二十世纪六、七0年代开始创作,译介法国、拉丁美洲小说及美国地下文学,撰写评论,任文艺刊物编辑,与友人刨办杂志。推动本地文艺创作发展。出版诗集有《雷声与蝉鸣》《游诗》《半途》《梁秉钧五十年涛选》等,小说集有《养龙人师门》《剪纸》《后殖民食物与爱情》等,散文集有《灰鸽早晨的话》《书与城市》《浮世巴哈》等。作品有英、法、德、萄、日、韩等译本。《烦恼娃娃的旅程(也斯作品)(精)》是该作品之一。

内容推荐

《烦恼娃娃的旅程(也斯作品)(精)》可视为也斯多年从事香港研究及创作的总回顾。小说固然是感时应景之作,但更涵泳了他回首心路历程的点滴。旅行——不论是地方、时间,还是文字记忆——是此书的重点。也斯自谓花了十年才得此书……

目录

一 回程

二 烦恼娃娃

三 演出

四 颜色

五 记忆

六 人形

七 知识

八 男女

九 边界

十 城市

后记

试读章节

一回程

莱布尼茨路静悄悄的。路中央一排树木脱落了叶只剩枝丫,在白天看来像一幅尤特里罗的街景,现在在深夜里只剩下黑线的轮廓,冷了也更硬了。时光令它变化,明天早上它会变为柔和吗?路上仍有积水的闪光。今天早上曾经下雨。当我们沿着奥斯曼大街前行,看过圣奥古斯丁教堂以后,在那附近的小巷迷了路,怎样也没法走到凯旋门去。我自认为是看地图的好手,以为应该是出路了,跟着走,但每一次都走回原来的地方。蒙田路的路名又再出现眼前,告诉我们不过是兜了一个圈回到原处。然后雨就落下来了。雨越下越大,使迷路的人疲倦。我们走进路旁一间咖啡馆避雨,唤来大杯的牛奶咖啡。他们在杯子里倒小半杯咖啡,再倾入半杯热奶,热腾腾、美味、芬芳、令人开怀。巴黎的咖啡总是美味的,不管是小杯的黑咖啡,大杯的牛奶咖啡,不管是在大餐厅,或大学的休息室,仿佛他们对日常生活最琐细的事也无法草率廉充。

我记得牛奶咖啡的味道。至于凯旋门,我只记得车厢皮衣和酒的气味。那是在凯旋门附近,两个意大利人在汽车里向我们招手,告诉我们他们刚办完一个服装展览,正打算开车回米兰去,有两袭多余的男女装长身皮外衣,看来适合我们的尺码,愿意免费送给我们。说着他们真的从后座提出两个盛着皮外衣的胶袋,递给我们。我们愕然站在那里,对于这样隆重而无用的馈赠不知如何是好,不知该婉拒,还是该接受陌生人难得的好意然后把礼物转送适合的人。

陌生的意大利人仿如一个乘鹿车经过的圣诞老人,想把胶袋盛着的皮衣越过摇下的车窗递到我手上,我嗅到一阵浓烈的皮革气味,对这突然而来的好意不知如何是好。他们用意大利语交谈,然后他转过头来。“还有一个小问题,”他说,“与这无关的,”他的手拍拍胶袋。“我们现在正开车回去,但昨晚在美心看表演喝香槟,把法郎用光了。不知你们身上可有一点法郎,可以借给我们沿途付点油费?”他说到“一点”的时候,把拇指捏住食指,加强语气。我们乐于效劳,为萍水相逢的异乡人解决难题。“一千法郎就够了!”他说。我们大吃一惊,这才想到这确是一个大的难题。虽然与皮衣无关,我们还是提议他们不如把皮衣收回,拿去变卖,先解决了汽油的问题再说。他们的好意我们心领了。他们又商量了一下。“看来这是唯一的办法了。”我把礼物推回去,感到如释重负,圣诞老人伸出手来跟我握了一下,鹿车驶走了,只余下一座凯旋门。

转过去,香榭丽舍大道人山人海,橱窗里是缤纷的礼物。正如巴黎地下铁路处处可见的广告:“一千件心头的小东西。”衣服、香水、帽子。一个黄衣女郎扭着腰肢,努起红红的嘴唇。地下铁的一幅广告:一个穿着制服的警察说:“我?我从不怕冷的。”他指着胸前制服下露出的羊毛内衣。第一天我们未乘地下铁,只是徒步走,而且还迷了路。拉法勒大百货公司的橱窗五光十色,圣诞节快到了。经过两个陌生的意大利人和皮衣,我们还会相信世界上有无条件好意馈赠世人的圣诞老人吗?这是这篇游记的主题之一。当我凌晨四时醒来,并且想到把这一切记下来。这是在巴黎,蒙马特尔(不,我的朋友后来更正说这严格来说只是蒙马特尔邻近的区域)。莱布尼茨路附近一所小旅馆中。我看着床前几头的两盒烦恼娃娃,本来带来送给D和Y的,不知她们会不会已经不相信礼物,也不相信圣诞老人了?而当然,我必须先在这里对烦恼娃娃的由来交代一下。

还没有拇指和食指那么大的烦恼娃娃,是在加州伯克利领养的。P8-11

后记

我一直想写一本小说,写香港,写在香港成长的一代,到外面去,又再回来。我想写他们如何通过与其他文化的接触,去反省自己成长的背景;在外面学习到一点什么,回来又如何面对现实的急剧转变。

九七将近,许多人想写大时代、戏剧性的传奇,我没有这样的野心,我只是想从一些比较熟悉的普通人物身上,看他们如何承受挫折、化解烦恼,在倾侧的时代自己探索标准、在混乱里凝聚某些素质。

最先驱使自己去写这么一个小说,也许是由于某种危机,个人的,还有是这个时代的。在写作的过程中,感到再现的手法也危机重重哩。我发觉写实的手法、单线的叙事,帮助不了我说要说的话,所以结果也无可避免地拂逆了一些规矩。初学写小说的时候,听人家说小说里不能发议论、小说要从一个贯彻的角度叙事、小说要有起承转合,但在自己这个尝试里,有时为了追踪一些感情和思想,也会忍不住越过了界线。我过去也写过比较戏剧性的情节、比较清晰的人物,这一次却是文字叙事的旅程,来回寻索意义,层层剖开感情,也许是更接近沉思、更接近抒情的小说吧。这在我是第一次,我这样写,因为我每次提起笔来,好像感到不能不这样写了。这是一本写了十年的小说。

最先是在一九八三年,我离港五年后重回香港,刚通过学位口试,打算回港写论文。回来以后,还未摊开书本,一下子却思潮起伏,动笔在报上写了个连载小说《烦恼娃娃的旅程》,小说里有我的感情也有我的想法,而且尝试打破文类的限制,好似从游记开始,却夹杂了散文和评论,也有虚构的小说、变奏的颂诗。写了几个月,写完了初稿。朋友里面,李国威和王仁芸两位也曾给我鼓励,说要帮我出版。我自己却觉得还有不足,还未做到我想要做的,但又说不上来是什么,决定还是先放下来,先搁搁再说。

这之后我回到美国完成论文,又再回来教书;这之后生活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也改变了。到有机会重看这叠原稿,已经是好几年以后,自己的想法有了距离,以前确信的,在现实变化中受到考验。但我又不想光是用今日的我去否定昨日的我,所以看完了一叠旧稿,只能把其中一两章重写,其他的,只能任它是个未完成的作品了。

要到一九九一年,我有机会在纽约半年,重游昔日旅途经过的城市,重温了昔日思索过的问题,才能比较平正地面对旧稿,保留昔日的想法,也同时写出今日的改观。

我重又提起笔来,开始修改也等于是重新写一个故事。今日的我和昨日的我不断商量交涉,我的难题是:不想光是怀旧,也不想粗暴否定旧我。怎样可以不光是删检过去未必成熟的实验(比方《回忆》一章尝试回环包围不断扩展的叙事方法),而是发展出一种更包容的结构,可以编织出更丰富的层次?整体来说,怎样可以把眼前所见目下所感,结合故人往事,而对双方都有意思?

我大刀阔斧重写了第三章,几乎等于写一篇全新的小说,刚好《今天》小说专号约稿,就以《没有舞台的演出》为名发表。自己觉得这方向还好,便又陆续重写几章。写作途中又发展出新的篇章,新写的第十章《城市》既有旧日城市的影子,但更多是今日香港的都市空间了。写成了在香港却不易找到园地发表,只好发在摄影刊物《挪移》上面,刊出以后,有董启章小说的响应,令我觉得到底还可以有对话,便也想写下去,结果这一章小说继续生长,再增加了差不多一半的篇幅。在“六月艺展”的会场,我装置了书桌和打印机,把小说输入电脑,左边是画框框起的文字,右边是打印出来的散乱的纸张,在这中间我尝试继续修改,也欢迎观众参与。这装置艺术要探讨的,也是我在香港的文化空间中要探讨的:开放与自律、公众与私人、权力与民主的种种关系。

夏天里有一天与张辉和黄碧云在《越界》的编辑部,起草一份针对艺术政策的声明。我刚好有打印好的第十章在手上,碧云拿来断断续续地看完了,说:“咦,写的也是我们现在要说的问题呀!”张辉接过去说要发表在《越界》,但这稿太长了。放了几个月,现在《越界》也有自己的危机,不好意思占用他们的篇幅,我还是自己提出不要登了。好像小说里面写及的文化空间的问题,不仅是小说的内容,也是创作及发表过程反复面对的现实呢!

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林道群看了《今天》上的片段,以及其他几章,有意出版,对我是很大的鼓励。我也很高兴终于把全书完成,了却一件心事。小说在十年前开始,与我生活了一段时间,不同的经历令我反复重写,后半更大部分是新写了。第六、第七章延续下来,包容了今日的观念;第八章《男女》逐渐化成了一个梦境;整本小说最后完成的是全新的第九章《i力界》,我也好像在不断跨过边界,对以前的旅程思前想后,像奥德赛那样再踏上归程,又再面对新的问题。

小说从回忆开始,却逐渐令我明白不能停留在记忆里。这好似是一个自疗的过程,或者是一个人花时间去弄清楚一点什么的过程。弄清楚什么呢?可又欲辩已无言了。过去有肯定的东西,后来也有否定;有对沉重的颂赞;也逐渐了解轻的理由;曾经相信稳定的素质,时间证明我也未尝没有飘忽的一面:我还清楚记得去过的城市、遇到的人物,但我也知道一切会继续变化。我重游巴黎,第一件事是在自动电梯上被人打了荷包。我写过的人物,我还会在不同的处境再遇他们。当日我为人物绘画肖像,是他们身上某些素质吸引了我,但当我走近,也会担心唐突,自觉写与被写的关系,并不想用文笔揭露私隐,宁愿留下空间,到头来总会把真实结合了虚构。

我一度好似找到答案,现在我知道更多问题。我尝试的叙事,也许未必是人们习惯的秩序,这旅程对我还是有意义的,也希望可以对其他人有意思。这小说写了十年,真似是意外迷途,流连忘返,但现在回想,又觉得真是需要十年时间,才能开始把说话理出头绪来。

(1993)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可视为也斯多年从事香港研究及创作的总回顾。小说固然是感时应景之作,但更涵泳了他回首心路历程的点滴。旅行——不论是地方、时间,还是文字记忆——是此书的重点。也斯自谓花了十年才得此书……

王德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烦恼娃娃的旅程(也斯作品)(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也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161466
开本 32开
页数 28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56
出版时间 2016-09-01
首版时间 2016-09-01
印刷时间 201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4
CIP核字 2016204952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7
15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