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别集”是沈从文生前自己亲自编定的一生最重要作品,辑选权威严谨,而此次是自张兆和、沈虎雏等沈从文家属,以及沈从文研究专家亲自编选以来首次精装出版,分为二十分册,两百余万字,有小说、散文、家书、后期艺术文论等,内容精良,涵括了作者毕生之佳作,由香港著名设计师陆智昌全程参与整套书的装帧设计,从内到外均美观大气,是不可多得的经典美作。
本书为《友情集(精)/沈从文别集》,是丛书之一。
图书 | 友情集(精)/沈从文别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沈从文别集”是沈从文生前自己亲自编定的一生最重要作品,辑选权威严谨,而此次是自张兆和、沈虎雏等沈从文家属,以及沈从文研究专家亲自编选以来首次精装出版,分为二十分册,两百余万字,有小说、散文、家书、后期艺术文论等,内容精良,涵括了作者毕生之佳作,由香港著名设计师陆智昌全程参与整套书的装帧设计,从内到外均美观大气,是不可多得的经典美作。 本书为《友情集(精)/沈从文别集》,是丛书之一。 内容推荐 《友情集(精)/沈从文别集》收集了沈从文写给友人的部分书信,或反映作者当时对社会、对文艺创作的一些看法,或反映作者当时的处境,以及内心的哀乐苦闷,内容较为丰富。 沈从文说:“我崇拜朝气,欢喜自由,赞美胆量大的,精力强的。一个人行为或精神上有朝气,不在小利小害上打算计较,不拘泥于物质攫取与人世毁誉;他能硬起脊梁,笔直走他要走的道路。他所学的或同我所学的完全是两样东西,他的政治思想或与我的极其冲突,那不碍事,我仍然觉得这是个朋友,这是个人。” 目录 沈从文致王际真的六封信 在中国公学 在武汉大学 寒假刚回上海 住到上海不动了 朋友已死去 又回到上海 记胡也频 三个女性 一个天才的通信 水云 忆翔鹤 友情 试读章节 中国山东烟台地方,有一个国家海军预备学校,在民国九年前后解散结束时,数百年青学生中间,有一个福建福州姓胡的学生,名字叫作崇轩。这个年纪极轻的海军学生,当时还只十五岁左右,学校解散以后,同几个朋友流落到了北京,一九二六以后,就是诗人和小说家胡也频。 若有人能检查到十四年左右在北京出版的《京报》副刊,便可在名为《民众文艺》的一种周刊上,见到胡崇轩这个名字。 那时编辑这个小小刊物的是项拙同胡崇轩,两个学习海军不成的青年,作文章的有下面几个名字:毛壮飞,陆士钰,荆友麟,高长虹。这些人的名姓,在近年来的读者印象上,除了最后那个高长虹,其余是早已十分生疏了的。那时《民众文艺》的编辑处,在北京的西单堂子胡同内西牛角胡同四号,项胡便同住在一个房间里。 每到应行送稿的一天,两人坐了洋车或徒步轮流到京报馆去送稿,每期报出后,还由编者亲自到报馆去,把那作为报酬的两百份单张周刊拿回。刊物取回住处后,两个人就低下头伏到桌边,分头抄写寄赠各处的封套。在当时,似乎居然还有人远远的寄了邮花来订买这刊物的事,几个人仿佛十分兴奋,并不因此自弃。什么人寄了两分邮花来,这一面,便为按照那个地址,写一个封套,附贴一分邮花,把刊物寄出去。有时人家只寄来两分邮花,为不曾指定需要某一期刊物,他们却把所有已出各期刊物,各检出一份,寄给那个读者。他们在这种情形下,每月所用的邮花,自然是不能靠别处寄来的邮花相抵的。但他们是不在乎此的,他们每一份刊物寄出去时,都伴着做了一个好梦。他们是年青人,一个年青人的可爱处,在这些从事于文学的人方面看来,是更多天真的胡涂处的。他们如其他初初从事于文学的人一样,是只盼望所写成的文章,能有机会付印,印成什么刊物以后,又只盼望有人欢喜看看的。只要有人阅读,他们就得到报酬了。 因为有一次一个用“休芸芸”作为笔名的无名作者,那时在北京写下的文章,还不值得任何编辑的注意,也只成天做梦,梦想写出的文章有人阅读,但是各处试验都失败了,就冒冒失失的寄了一点文章到他们那里去。这文章即刻登载出来了。就是那一天,北京西城一个名为庆华公寓的一间房子里,就来了两个不能入伍的海军学生晤及了一个还刚退伍不久的陆军步兵上士。于是他们谈了许多空话,吃了许多开水。那两个海军学生走后,那个步兵上士心想:这倒是古怪的事情,两个编辑也来到我的住处了。我有了朋友,我的生活,就快有日头的光照及了。……那时节,自然是我最无办法处置生活的时节,日头的光是不会照到头上的。 P41-43 序言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不少喜爱文学的读者迷上了契诃夫,这跟平明出版社接连推出27册汝龙翻译的《契诃夫小说选集》直接有关。 那时我家至少有三个契诃夫迷:做文学编辑的母亲、哥哥和我。谈论哪篇小说怎么怎么好,是不倦的话题。已经退出文坛改了行的父亲不参与,只有时微笑着对外人说:“家里有三个契诃夫的群众。” 汝龙译的这套选集可贵之处,首先在于对作品的精选;第二是选进一些契诃夫的书信、札记,别人对他的回忆、评论等,分编到不同集子里,这些文字拉近了读者和作者的距离,是汝龙先生锦上添花的贡献。 到1992年编选《沈从文别集》的时候,我们自然想到从平明版《契诃夫小说选集》取法。这也是父亲的愿望,尽管他不参与“契诃夫群众”的热情讨论,汝龙这套译本的长处他胸中有数。 我问过父亲汝龙为什么常赠送新书,他只简单说:“是朋友。” 母亲的补充才说清楚:“他翻译的那套英文契诃夫小说是我送的。” 据我充和四姨回忆,1932年暑假,一个“说是由青岛来的,姓沈,来看张兆和的”羞涩客人,初次登苏州张家门,带的一大包礼物“全是英译精装本的俄国小说”。加尼特夫人的一套英译《契诃夫小说集》就在其中。 不懂外文的沈从文怎么买洋书?四姨说那是过上海时托巴金选购的。 父亲曾希望母亲朝文学翻译方面发展,送这样礼物包含着鼓励。愿望虽然没实现,礼物却终于转到最合适的人手里,促成被誉为契诃夫小说“最佳译本”的产生。朋友的成就四十年后启发着《沈从文别集》的编选工作。 当本书再版之际,我们感谢与它有缘分的几位文学前辈,也要感谢为我们想出《沈从文别集》总书名的汪曾祺先生。 沈虎雏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友情集(精)/沈从文别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沈从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66893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80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18 |
出版时间 | 2017-02-01 |
首版时间 | 2017-02-01 |
印刷时间 | 2017-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4 |
CIP核字 | 2016256362 |
中图分类号 | K825.6 |
丛书名 | |
印张 | 9.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192 |
宽 | 134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