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谢贵安、谢盛所著的《明代宫廷教育史(上下)》是一项规模较大的学术工程,它在内容、作者、研究方法等方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这本书内容之丰富、全面,结构之严谨、整齐,在史学研究中并不多见。
二、作者阵容较强,研究范围较广。作者几乎都是故宫内外、海峡两岸的知名专家,在各自的学术领域成果斐然。同时,作者队伍还超越了传统的明史范围,其中许多人都是跨学科的学者,
三、是研究方法较为独到,撰写体例较为新颖。传统的史学研究与文物研究并重。
四、是结合相关活动,服务学术研究。
图书 | 明代宫廷教育史(上下)/明代宫廷史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由谢贵安、谢盛所著的《明代宫廷教育史(上下)》是一项规模较大的学术工程,它在内容、作者、研究方法等方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这本书内容之丰富、全面,结构之严谨、整齐,在史学研究中并不多见。 二、作者阵容较强,研究范围较广。作者几乎都是故宫内外、海峡两岸的知名专家,在各自的学术领域成果斐然。同时,作者队伍还超越了传统的明史范围,其中许多人都是跨学科的学者, 三、是研究方法较为独到,撰写体例较为新颖。传统的史学研究与文物研究并重。 四、是结合相关活动,服务学术研究。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一 明代宫廷教育史的概念、对象和研究方法 二 明代宫廷教育史的研究现状 三 明代宫廷教育史研究的意义与本书的价值 第二章 正心格非:明代宫廷教育思想 第一节 关于宫廷教育目的与意义的思想 一 格正君心,懋修圣德:宫廷教育的目的 二 虽云天笃其资,实由学得其大:宫廷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 关于宫廷教育途径的思想 一 隆师好问者,君道之所当尽:尊师重道和重视经筵的思想 二 知行合一,学体治用:实现宫廷教育与政治实践统一的思想 第三节 关于豫教太子的思想 一 对豫教太子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二 对太子教育形式与内容的探讨 三 选择东宫师傅、隔离邪佞之人的主张 第四节 讲学与游乐对立的观念 第三章 绵延不绝:明代宫廷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太祖至宣宗:明前期宫廷教育及其特点 一 太祖时从自我教育到宗室子弟教育制度的初建 二 太宗时宫廷教育中心的南北分离 三 仁宣时经筵日讲制度开始奠基 第二节 英宗至世宗:明中期宫廷教育及其特点 一 英宗、代宗与宪宗时经筵日讲和宦官教育的制度化 二 孝宗时经筵日讲制度达到明前中期的高峰 三 武宗与世宗时经筵日讲的先兴后废 第三节 穆宗至思宗:明后期宫廷教育及其特点 一 穆宗时经筵日讲和东宫讲学的被迫举行 二 神宗时宫廷教育的盛极而衰 三 光宗、熹宗时宫廷教育的局限性和程式化 四 崇祯时期宫廷教育的回光返照 第四章 启沃君心:明代皇帝的教育 第一节 明代皇帝教育的本质和特点 第二节 成年皇帝的继续教育 一 开国皇帝的自我教育 二 成年嗣君的继续教育 第三节 冲龄皇帝的启蒙教育 一 幼君经筵曰讲概览 二 未成年皇帝的教育特点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明代宫廷教育史(上下)/明代宫廷史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谢贵安//谢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故宫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40812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89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800 |
出版时间 | 2015-11-01 |
首版时间 | 2015-11-01 |
印刷时间 | 2015-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662 |
CIP核字 | 2015245027 |
中图分类号 | G529 |
丛书名 | |
印张 | 5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59 |
宽 | 166 |
高 | 5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