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童年
内容
编辑推荐

只有读过高尔基的《童年》的人,才能正确地评论高尔基惊人的历程——他从社会的底层上升到具备当代文化修养、天才的创作艺术和科学的世界观这样一个阳光普照的顶峰。在这一方面,高尔基个人的命运,对于俄国无产阶级来说,是有象征意义的。《童年》不仅是一部艺术珍品,而且是高尔基的传记,是他全部创作的注解,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

内容推荐

《童年》是高尔基的第一部自传体作品,故事开始于“我”童年时的一天,“我”大病初愈,看护“我”的父亲却不幸染病身亡。“我”跟随母亲投奔外祖母家,从此开始了寄人篱下的屈辱生活。外祖父是当地染坊行会的头儿。母亲带“我”回去的时候,两个舅舅正在为争夺家产闹得不可开交,舅舅的凶残自私、外公的悭吝贪婪让我目睹了人世间的残酷与丑陋,幼小的心灵因此深受打击而震撼不已。只有和蔼可亲的外祖母是“我”苦难童年唯一的守护神,对“我”体贴疼爱,给“我”讲述娓娓动听的童话故事。“我”从中汲取生活的养料,并将真、善、美的种子悄悄埋在内心世界里。“我”上了一段时间的学后,母亲也去世了。这时外祖父家已日渐衰落,越老越吝啬的外祖父便不肯再抚养“我”,于是把“我”赶到了人间,让“我”自谋生路。本书通过小主人公阿列克赛天真懵懂的孩童眼光,用清新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19世纪中下叶俄国的社会风貌及民风民俗,真实再现了当时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百姓野蛮、愚昧、污秽、令人窒息的黑暗生活,以及年轻一代反抗暴政和奴役,追求自由和光明的苦难历程。

目录

Chapter 1

Chapter 2

Chapter 3

Chapter 4

Chapter 5

Chapter 6

Chapter 7

Chapter 8

Chapter 9

Chapter 10

Chapter 11

Chapter 12

Chapter 13

试读章节

Chapter1

父亲僵直地躺在破旧的地板上,房间内窄小昏暗。他的全身上下裹着一身素衣,光着的脚和粗壮的手指僵硬地扭曲着。曾经那一双充满快乐的眼睛死死地闭上了,像极了两个黑洞,脸上没有了血色,愈发铁黑,他龇牙咧嘴的样子好像还在吓唬我。

母亲系着红色围裙,面容憔悴。她跪坐在父亲的旁边,用我常常锯西瓜皮的那把断齿的小梳子,一边为父亲仔仔细细地梳理着没有任何生机的头发,一边粗里粗气地自言自语,眼泪不停地涌出她早已红肿的眼眶,落在父亲的头发和她的红色围裙上。

外祖母也在哭,浑身发抖,紧紧地拉住我的手,以至于我的手也跟着抖了起来。她用尽气力地将我推到父亲的身边,我极力地挣扎不愿过去,毕竟我当时的心里实在害怕!

我还从未见过这种场面,一种突如其来的恐惧冲向我。“快去向你爸爸告别吧!孩子,他还不应该走呀,他死了,你以后再也见不到他了,亲爱的……”外祖母不停地唠叨着。

我一向很听信外祖母的任何一句话。尽管现在的她穿了一身我并不喜欢的黑衣服,而且她的这件衣服显得她的脑袋和眼睛都出奇的大,出奇的奇怪,也很是滑稽。记得小的时候,我得过一场大病,刚开始的时候是父亲照顾我,后来,外祖母就来了,再后来,就由她来照顾我。

“你是从哪儿来的呀?”我好奇地问她。

“涅日涅呀,我当然是坐船来的呀,要知道,水面上是不能走的,小鬼!”她答道。

在水上不能走!要坐船!啊——太可笑了,太有意思了!

那时候,几个大胡子住在我家的楼上,据说是波斯人,贩卖羊皮的卡尔麦克老头儿住在地下室。印象最深刻的是,沿着楼梯可以顺势滑下去,如若没有扶稳摔倒了,那样脑袋就会向下栽下去的。

所有所有的这一切的一切,我都非常非常的熟悉,可我却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从水上来的人。

“你为什么叫我小鬼呢?”

“因为你多嘴多舌呀!”她面容和蔼,笑嘻嘻地对我说。

就在那一刻,我就爱上了这个和蔼的老人,我迫切地希望她能带我离开这个着实让我难受的地方。

母亲的哭喊声让我心神不宁,有些害怕,在我的记忆里她从没有这么伤心过,这么脆弱过。她是态度严厉的,人高马大的,骨头坚实有力,特别是手劲儿特别大,她的穿着打扮也总是精干利索的。

可是如今,她衣衫不整,看上去又脏又乱,曾经梳得光亮的头发,像顶整整齐齐的大帽子,现在却都坍塌了下来,丝丝缕缕地搭在她赤裸的肩上。就那样,她一直跪坐在那儿,散乱的头发都碰到了爸爸的脸颊。  我在屋子里站了好久好久,可她却从来没有看我一眼,我就那样被忽视了存在,她只是一直为父亲梳着头,眼泪也是一直地向下流着,都快流成了一条线。

门外站了很多人,叽叽喳喳地说着话,其中有穿黑衣服的乡下人,也有警察。

“行啦,快点收拾吧!”警察极不耐烦地吼叫着。

一阵好奇的风吹动遮挡窗户的黑披肩,哗哗作响,这声音不禁让我想起父亲带我去划船的事。正值我们玩得开心时,突然,一阵响雷,吓得我大叫了一声。而父亲却哈哈地笑了起来,用双腿夹住我,安慰我说:“别怕,没事儿的!”

正沉浸在回忆中的我,突然看见母亲费尽气力地从冰冷的地板上站了起来,然而她却没有站稳,仰面就倒了下去,头发散开着铺在地板上,面色铁青,双目紧闭,也像父亲似的咧着嘴:“滚出去,阿列克塞!关上门。”

外祖母一把推开我,冲门外喊着:“你们别怕,朋友们,为了基督,请离开这儿吧!”

“这不是霍乱,这是生孩子,请原谅!”P1-3

序言

阅读纯粹

中国人做事,讲究“务本”,因为“本立而道生”。所谓“本”,原指树木之根,也就是说,认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当乱花渐欲迷人眼时,反求于根,触摸年轮,也许最是接近生命的真谛。

阅读大抵也是如此。原典往往是不喧嚣的,也用不着吊一堆深奥的书袋吓人,当流光涤荡掉浮华的尘埃,我们以为浅显而轻易置于一旁的原典才逐渐流露出隽永的况味。“庭院深深深几许”,敢于推开朴素的大门向里去,才能于静穆之中懂得别有洞天。

这套丛书多是些大家写下的小册子,凝练一生学养襟抱,史纲清晰,格局稳健,而文学的部分则是赤子性情,呼之欲出。这些作者在世时,书的名字与人的名字都不见得显赫,几十年光景,换了沧桑,倒让人想起杜甫写初唐四杰的评价:“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对于各个时代“不废江河万古流”的文字,我们抱有一份恭敬,毕竟,“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受出版社之邀撰此小文时,恰逢社会热议阅读立法,因为2012年有关统计机构给出数据:国人平均年阅读率只有4。3本书。与此同时大家热议的另一项立法是子女必须回家看望父母,因为失望的爹娘把不回家探视的孩子告上法庭的事也越来越多。

按说,法治中国是种文明的进步,但这两场关于立法的讨论却让我怅然若失。因为我曾经在无数中国乡村的农户人家门上看见过斑驳的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而到了一个网上书城上午下订单下午就能拿到书的时代,我们的阅读居然需要立法推动了……

在我看来,阅读大体可分两种:有用的阅读是为知识,无用的阅读是为成长。前者有意义,后者有意思,而意义与意思的融合则是阅读的意境。

这套丛书,既有沉实深邃的学理,也不乏灵动鲜活的趣味,触摸这些名家的思维方式,也许比徒然领受他们的结论更具价值。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当年陶渊明既耕已种时还读书的那点乐趣,说小其实很小,因为神话书不顶功名;说大也还真是很大,书中俯仰宇宙,得人生至乐,这还不够吗?

在一个太多人奋发有为的时代里,可以对自己说“有所不为”,是一种操守。

在一个过于喧哗含混的时代里,可以做一些简单而纯粹的小事,是一种品质。

比如,读一些大家的小册子,并且乐在其中。

书评(媒体评论)

《童年》不仅是一部艺术珍品,而且是高尔基的传记,是他全部创作的注解,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

——丘科夫斯基(苏联文艺评论家)

在俄国文学中,我从来没有读过比您的《童年》更美的作品。您还从来没有如此成功地显示过您的写作才能。

——罗曼·罗兰(法国作家)

只有读过高尔基的《童年》的人,才能正确地评论高尔基惊人的历程——他从社会的底层上升到具备当代文化修养、天才的创作艺术和科学的世界观这样一个阳光普照的顶峰。在这一方面,高尔基个人的命运,对于俄国无产阶级来说,是有象征意义的。

——卢森堡(德国女革命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童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高尔基
译者 张睿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313351
开本 32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9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8
CIP核字 2016092653
中图分类号 I512.45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1: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