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人一饭
内容
试读章节

海鲜

李师朋

十二岁那年的暑假,我和表哥一前一后走在夕阳映衬下的海边。深蓝色、浅灰色、暗红色,青石板路、梧桐树、红顶小房子。我当然会幻想此时此刻画面中的另一位是个曼妙清纯的姑娘,我可以和她默默前行,穿越天荒地老。

可事实上,我和表哥刚钓了一整天的鱼,四肢泛红,筋疲力尽,就像两只准备下班的蚂蚁。我们午饭没吃,水也没喝一口,我的一只鞋还被礁石间湍急的浪涌卷进水里无影无踪,这会儿只能光脚走回家。此时心中的期待就是能早点吃上晚饭,喝上舅舅做的美味鱼汤。

顺便说一句,那天我们真钓了不少鱼,几乎是整个夏天棒的收获:有一尺多长黑又亮的鳗鱼,有生猛的黑头鱼,还有十几条大小不一的小黄鱼。我们还差点捕上一只手掌大小的螃蟹,只可惜出水瞬间蟹大人可能感到气氛不对,就松开钳子自行回宫了。除此之外,我们还在礁石上撬了一些海虹和小海螺,个头虽小,但味道一点也不会差。

也许你已猜到,这是青岛的海边,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城市与大海永远都像一个整体。这也是我的家乡,记忆中童年的一切不管是情节还是味蕾几乎都与大海有关。后来我曾不止一次地向妻描述过什么是我心目中“海的味道”,什么是“鲜”与“咸”,“甜”与“腥”,“饱满”与“干瘪”,“上乘”与“逊色”,诸如此类,等等等等。那是件很有趣的事,就像精神家园的彼此分享,充满了会心的乐趣。

曾看过一篇文章,某大厨选购海虾,必要求“漂亮的形状”方可过关;另有传说中的“寿司之神”,坚信每天只有那一尾“棒的金枪鱼”才是他的食材。我非大厨,但也深以为然,因为打儿时起脑中就有一条根深蒂固的信条:只有当日捕获的野生鱼鲜,方可做出完美的海鲜料理,而至于烹饪技巧,反倒是越简单,越丰美味。

就比如那个夏天舅舅做的鱼汤,于我而言就是海鲜中的无冕之王。如果人生只能选择一样美食,那我一定会选它。而它的做法则是朴素至极——一点点油,一点点姜丝,混合煸炒,静待香味蔓延。筷子长短的新鲜小黄鱼,六七条为好,待到合适时机就一起加入锅里。此时甜腥的味道会瞬间随白雾升起,那是新鲜野生海鱼所特有的味道,像是微甜和微咸的混合交融,既清淡又浓郁,妙不可言。但是,哪怕只是一天的冰冻也会让这味道变异消失,成为另一种不那么诱人的腥气。

加沸水,不多也不少,要一点点醋,一点点就好。如果手边恰好有两只新鲜的小海虹(赤贝),那就更是锦上添花。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当清汤已泛出漂亮的乳白色,当浓郁的香气已迎面扑鼻,让人情不自已,你就知道鲜美的鱼汤已经好了。倘若此时你还需要一点香菜末,一点盐,一点白胡椒粉,那也没问题,它们都是很好的点缀。不过你得赶在鱼汤变温之前就把它们混合均匀,因为过不了多久汤的表面会凝起一层黄色的浮皮,那是融化的鱼脂遇冷后的初步凝结,就像牛奶煮沸后的那层美味的奶皮。

这就是全部吗?当然不,在我的字典里,“鱼汤”从来都是“鱼”与“汤”的完美结合。鱼肉丝毫不会因为汤汁的存在而失去意义,相反,沸煮多时的鱼肉已微微散开,变得更加细腻鲜嫩,入口即化。假如你没有手捧一碗米饭,将细碎的鱼肉一点点挑出来与饭粒混合,再浇上几勺鱼汤慢慢搅拌继而大快朵颐的话,那你就一定不会明白我所谓的“完美”是何意。

去过一些地方,品尝过一些美食,惊喜常常不期而遇,但唯独对各地海鲜总有一种近乎偏执的保留。不管是传说中的马赛鱼汤、还是地中海料理;不管是东南亚的咖喱系列,还是旧金山的海鲜浓汤,那种凌驾于食材之外的浓重口味都始终无法带走我的味蕾,总感觉那吃到的只是海鲜的口感,而非味道。或许日本的鱼生是个例外,盖因那里对“新鲜”的定义与我不谋而合吧。

记得小时候在海边游玩,礁石上常常会遇到大片的野生牡蛎,闲来无事之时就会撬牡蛎来吃。选品相不错的,用小刀沿着缝隙把外壳小心撬开,里面乳白色的牡蛎肉顿时就像饱满的果子一般呈现在眼前。小心翼翼地摘下来,连同汁液一口吞下去,那种凛冽润滑的口感会让人瞬间精神一振,就像饮下一口烈酒一般。

后来身处美国,在波士顿的海边小餐馆品尝当地的大西洋牡蛎,那种挤上几滴鲜柠檬汁,连同生牡蛎一口喝下的口感让我觉得分外熟悉。尽管如此,这种冰块打底冷冻储存过的冰冷牡蛎,周身黯淡的色泽和干瘪的形体,还是远比不过小时候即采即食的天然诱惑。P1-5

书评(媒体评论)

十二岁那年的暑假,我和表哥一前一后走在夕阳映衬下的海边。深蓝色、浅灰色、暗红色,青石板路、梧桐树、红顶小房子。我当然会幻想此时此刻画面中的另一位是个曼妙清纯的姑娘,我可以和她默默前行,穿越天荒地老。

可事实上,我和表哥刚钓了一整天的鱼,四肢泛红,筋疲力尽,就像两只准备下班的蚂蚁。我们午饭没吃.水也没喝一口,我的一只鞋还被礁石间湍急的浪涌卷进水里无影无踪,这会儿只能光脚走回家。此时心中唯一的期待就是能早点吃上晚饭,喝上舅舅做的美味鱼汤。

——李师朋《海鲜》

目录

海鲜/ 李师鹏

关于食物的三封信/ 顾晓峰

火爆肚头,再见/ 瘟熊猫

冰粉/ 韩梅梅

这一顿家乡的味道,我只能在回忆里慢慢寻找/ 罗栋青

春饼的味道

找不回的槐花,回不去的过去/ 唐颂

回头的甜头/ 短痛

傻子与臭豆腐/ 小类

米食/ 张菡

一瓶家乡的辣酱/ 梅吉

吃在杭州/ 牛李炜

鸡米粥香赴远口/ 陈俣

老板,来一碗红油小面/ 胡芮阁

西红柿炒鸡蛋/ 黄川川

生命体验之辣/ 贺馨

回锅肉,平淡中的必须/ 猫川川

红红火火蒸馒头/ 张艺芳

味道里的日子/ 周春伦

内容推荐

李师朋著的《一人一饭》这是一本随笔集。来自19个不同城市的人,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写家乡的美食,家常的美味,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民以食为天,并不仅仅只是果腹,还有更多割舍不掉的情感,由此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味蕾。这特别的味觉记忆既是每个人独特的印记,也是每个人关于家、家乡、亲人、朋友的最深记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们才既可以流浪远方,也可以回归故里。

编辑推荐

  19位不同城市和个性的主人公,记忆中的美味。

食物是神奇的治愈良药。

抚慰孤独,寄托乡愁。

有食物,有回忆,有生活态度。

饮食男女,人间烟火,情怀至上,因为一本写饭食的书,更懂得人生。

李师朋著的这本《一人一饭》是一本随笔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人一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师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92246
开本 32开
页数 1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8
出版时间 2016-12-01
首版时间 2016-12-01
印刷时间 201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2016277589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4
13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