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景的深度(草原文学)
内容
试读章节

夏天的草原,那身背长枪短炮的摄影家,开着带行李架的越野车,就像刚出巢的百灵鸟一样,在旷野中盘旋。他们来自水泥成林、尾气如雾的都市,面对草原的风景,手中快门咔咔作响.已经大量“出片”,并借助网络媒体,弄得遍地流传。他们因此名扬四海,乐此不疲,认为自己走进了自然,捍卫了生态,已成经典。

呼伦贝尔草原八万平方公里,由大兴安岭西麓铺展到中蒙边境、额尔古纳河右岸。曾经有三千多条河流和五百多个湖泊在这块土地上滋润万物。绿野和缓无垠,河流婉转飘逸,蒙古包时隐时现,骏马如风掠过,羊群似云朵栖落,牧歌唱晚,少女的剪影楚楚动人,奶茶的芳香中,母亲的老珊瑚耳环熠熠生辉……于是。那些来自别处的审美眼光,开始了生吞活剥般的采撷。呼伦贝尔的风景就这样缺失了深度。

让我们在蒙古包的干草铺上踏踏窦实住上几天;让我们在大雪笼罩的日子跟牧民出一天牧。最好,就像当年的上海知青一样.住进一个个蒙古包,做一回阿妈阿爸的儿子。那时候我们或许可以真正了解一些草原。草原将不只是一幅风和日丽的画,不只是一种远在天边的闲适。呼伦贝尔大地,写满了草原的智慧和哲学,写满了草原的浑厚和博大。

去年四月,得知牧区遭受十几年未遇的白灾。我赶着去草原看望达喜老哥哥一家。草原路的两边,是旗政府用推土机开路时堆起的雪墙,足足两人高。我的车就在雪的迷宫里缓慢前行,一个多小时的路竟然走了多半天。老哥哥是我非常敬重的巴尔虎蒙古牧人,从十岁开始放马,如今七十多岁了,每天还在马背上放羊。听说给他精心养育的十匹马,在连天的暴风雪中失踪了。远远就看到老哥哥在马背上等我。他的身影仿佛矮小了些,但坐姿还如先前一样挺拔。由于四周都是厚厚的雪,我们不敢贸然前行。我打开车门,用红色的围巾向他挥一挥,让他先回家。他向上举举套马杆,回应了我,可是没有离开。

老哥哥语迟人贵,心胸开阔,用巴尔虎人的话说,就是心里有个明亮的海。他的老伴儿高娃嫂子,是个典型的巴尔虎母亲。每次我来,她总是忙着煮肉熬茶,然后微笑着看我吃,也不怎么说话。他们家是草原上的富户,牛羊满满一面山坡,有四匹儿马子圈着的马群。

1990年草场分割的时候,老哥哥心里是不高兴的。他知道游牧是大格局的生产,需要互相合作,草原不能像农田一样包产到户。可是他也没有办法,他不知道把这话说给谁听,又有谁愿意听他的话。他领着三个儿子骑着四匹马去队里参加分草场的会议,经过重新分配,回来的时候就剩下了两匹马。

老哥哥说,咱们不能没有马,没有马就不是牧民了。

后来,草场被铁丝网分割成小块的草库伦。马被圈进草库伦,长期吃一两种草,体质渐渐衰弱下来。牧区的马就这样越来越少,人们放弃了套马杆,开始骑摩托车放牧,看上去很是现代化。然而习惯游牧的牛马羊长期原地迂回,繁茂的草场被反复啃食践踏,很多地方裸露沙尘。当时分草场的时候,老哥哥有两块草场可以选择,一块有水泡子,但面积小;一块虽离水远,但在阳坡上,夏天风凉,冬天日照时间长一些。老哥哥选的是离水近的那一块。二十多年来,他们家一直都没有封闭通往水泡子的路,任由邻居家的牛羊经过他家的草场去喝水。过年过节,邻居们给老哥哥送酒表示感谢,老哥哥就预备了上好的砖茶回礼。

老哥哥的第一桶金来自于养马。在马最不值钱的时候,只有他家还留着马,为了改良马群,他托人到锡尼河和额尔古纳引进种马,连年繁育。几年之后,旅游热起来,他家的马成了抢手货,日子也越来越好。老哥哥曾带我去看他家的马群,那情景真是壮美,给我的印象太深了。

老哥哥让我去看他的马。我开车先到,一下子就惊杲了!难道是我突然走进了梦境?天空碧蓝,白雪起伏,只见一片金黄的草地,出现在白雪和蓝天中间,这是老哥哥秋天打革时特意留下的冬牧草。此刻,马挟带着一团团热汗的白雾,正在金黄的草浪里肆意漫游。所有的马都饱满健壮,毛皮油亮,它们不必为食物担忧,也不必为安全惶恐,极寒的天气倒像是一种亘古的抚慰.温情地笼罩着它们。P2-4

目录

呼伦贝尔,风景的深度

乌银阿妈家的喜鹊

狐狸,狐狸,打个滚儿

锯羊角的额吉

在阿敦乌拉的天上

蓑羽鹤之舞

黄羊子,跳!跳!跳

羊群中的一只雁

呼伦贝尔的回响

牧马人

大青子

姥爷的山

姥爷的犴

长调在,故乡在

我是骑海骝马的巴特尔

赫尔洪德

玛拉沁的儿马子

你要是离开草原将变成另外一个人

深山之外

梧桐树下的草原时光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门

相信记忆如青山

野菜日记

游猎之地的你

额布格的秋天

序言

“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和“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的成果陆续和读者见面了。这是值得加以庆贺的事情。因为,这一工程不仅是对文学创作的内蒙古担当,更是对文学内容建设的草原奉献!

在那远古蛮荒的曾经年代里,不知如何称呼的一群群人在中国北方的大地山林间穿梭奔跑,维持着生命的存延。慢慢地,他们繁衍起来并开始有专属各自的族称,然后被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所驱使着,一个接一个地走出山林过起了迁徙游牧的生活。于是,茫茫的草原就变成了这些民族人群书写盛衰成败的出发地。挥舞着战刀和马鞭,匈奴人第一个出发了,紧接着是鲜卑人,然后是突厥人,再后是契丹人、女真人,之后是蒙古人,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踏着前人的足迹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如今,回首望去,他们奔腾而去的背影犹如一队队雁阵,穿过历史的天空渐渐远去……

雁阵飞去,为的是回到温暖舒适的过冬地。而北方民族依次相续地奔腾前去,为的却是要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潮流融汇对接。这是一个壮观的迁徙,时间从已知的公元前直到当今年代。虽然形式不同,内容也有所变化,但这种迁徙依然不停地进行着。岁月的尘埃一层又一层,迁徙的脚印一串又一串。于是,经历过沧桑的草原充满了关于他们的记忆。在草原的这个记忆中,有他们从蛮荒走向开化的跋涉经历;有他们从部落成长为民族的自豪情怀;有他们建立政权、制定制度、践行管理的丰富经历;有他们敬畏自然、顺应规律,按照草原大地显示给他们的生存方式游牧而生的悠悠牧歌;有他们按着游牧生活的存在形态创制而出的大步行走、高声歌唱、饮酒狂欢,豁达乐观而不失细腻典雅的风俗习惯;有他们担当使命,不畏牺牲,奋力完成中国版图的大统一和各民族人群生存需求间的无障碍对接的铿锵足迹;更有他们随着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迭和生存内容的一次次转型与中原民族相识、相知,共同推进民族融合、一体认知、携手同步的历史体验;还有他们带着千古草原的生存经验,与古老祖国的各族兄弟同甘苦、共命运,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灿烂篇章的不朽奉献……

承载着这些厚重而鲜活的记忆,草原唱着歌,跳着舞,夏天开着花,冬天飘着雪,一年又一年地走进了人类历史的二十一世纪。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节奏,草原和草原上的一切激情澎湃地日新月异的时候,我们在它从容的脚步下发现了如土厚重的这些记忆。于是,我们如开采珍贵的矿藏,轻轻掀去它上面的碎石杂草,拿起心灵的放大镜、显微镜以及各种分析仪,研究它积累千年的内容和意义。经过细心的研究,我们终于发现它就是草原文化,就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它向世界昭示的核心理念是: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还有它留给往时岁月的悲壮忧伤的英雄主义遗风!这样,当世人以文化为各自形象,与世界握手相见时,内蒙古人也有了自己特有的形象符号——草原文化!

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是内容,而文学就是为这一需求提供产品的心灵劳作。因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世界才会光彩夺目。文学也是应该这样。所以,我们大力倡导内蒙古的作家们创作出“具有草原文化内涵、草原文化特点、草原文化气派”的优秀作品,以飨天下读者,并将其作为自治区重大的文学工程加以推动。如今,这一工程开始结果了,并将陆续结出新的果实落向读者大众之手。

在此,真诚地祝福这项工程的作品带着草的芬芳、奶的香甜、风的清爽和鸟的吟唱,向大地八方越走越远!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乌兰

内容推荐

艾平所著的《风景的深度(草原文学)》收录了《呼伦贝尔,风景的深度》《乌银阿妈家的喜鹊》《锯羊角的额吉》《在阿敦乌拉的天上》《羊群中的一只雁》《呼伦贝尔的回响》《大青子》等散文作品。

编辑推荐

呼伦贝尔草原森林远离尘嚣,天人合一。在游牧民族和狩猎民族的精神世界里,保留着敬畏自然、顺其自然的古老传统。作者长期深入生活,融入他们悲悯万物生灵的情怀,触摸其独具特质的文化情结,捕捉到许多栩栩如生的细节,发现了其中蕴含的诗意,并通过不可转述的风格语言,为读者讲述了一个个陌生而又亲切的故事——是谁在羊群中养育了一只雁?阿拉坦哥哥为什么把自己精心饲养的黄羊全部放出国境?姥爷为何要把酒倒入驼鹿的耳朵?老牧人用怎样的方式保护死去的马群?这一切来自草原森林秘境,貌似原始,却草原一样丰厚、森林一样长青。这些淳朴的散文将引领你走进开阔、沧桑而无比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

《风景的深度(草原文学)》作者艾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景的深度(草原文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艾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91993
开本 16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6-11-01
首版时间 2016-11-01
印刷时间 201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2016254595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3: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