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水墨戏剧
内容
试读章节

现在市场上流行着一句话“顾客是上帝”,商店、商场里外都贴着这条标语。但是,真要说起来, “观众是戏剧的上帝”与“顾客是市场的上帝”是有些不同的。譬如,你不是自家种田的农民,就得到米店里去买米或进饭店去吃饭,即使米价涨了、明知饭店里吃饭很贵,也得去买、去吃,而且,人天天得吃饭,米店、饭店不愁没有顾客。所以,顾客并不永远、时时刻刻是上帝。戏剧就不同了,并不是人人都(必须)看戏,看戏的人也并不天天看戏,也就是,并不是人人、天天是观众;而戏剧没有了观众,戏剧就难以存在了。所以, “观众是戏剧的上帝”,是戏剧本身所决定的。

既然是这样,那么,为什么“观众是戏剧的上帝”不是所有戏剧艺术表现的特征,而(只)是我国民族戏剧艺术表现的特征呢?

观众是戏剧的上帝。我国戏剧是怎么把观众作为“上帝”的呢? 这里,先说一件事:今天上演哪本戏

“今天上演哪本戏”,是由谁个来决定的?一一按我国戏剧原来的规格, “上演哪本戏”是由观众选择、由观众决定的。

由观众选择、决定“今天上演哪本戏”与现今一般通行的上演方式是很不同的了。现今, “坐城”的剧团,一般情况是:某剧作家或者该剧团内的专业剧作者(花很长时间)写出一个剧本,经剧团同意或由领导批准,花很长时间排练,然后在一个专业剧场挂牌“×月×日至×月×日上演《×××》”一一在这一段时间内,该剧团只管这一本戏、只(能)演这一本戏。你观众来看,最好;不来看,拉倒。演完了,剧团再考虑选择下一本,再如上兜一圈……如此循环往复。从头至尾,原则上与观众,剧团、剧场之外的观众无关,一切由“戏剧自定”。

由观众来决定“(今天)上演哪本戏”呢?情况就很不同了。任何一个剧团必须同时能演很多本戏,十多本、几十本以至上百本,以供观众选择。

如昆剧“传字辈”老艺人,像周传瑛(1921—1987),他肚子里有一百多部戏的四百多个折子戏的“总纲”。总纲,一本或一出戏中的所有的人物的脚色、穿戴、上下场,唱、念、做、打,以及锣鼓、音乐、布景、道具,等等,即演出场上所有的一切,叫作“总纲”,都在他肚子里。确实是很了不起的。

由观众选择、决定“今天上演哪本戏”,总的一条就是“观众‘点戏’”;具体地说,有好几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管事定戏”。 譬如,你是一位“管事”一一 是某个地方或某个戏院的管事(当然,往往是个很懂戏、能代表观众“点戏”的人)。戏班要来做戏,会先派一个人来打前站,首先找到你一一

介绍些行话:演戏的地点,叫“台口”;换一个地点演出,叫“翻台口”;联系演出地点,叫“说台口”;剧团与地方或戏院联系、打前站的人叫“值场”;地方上或戏院方面与剧团联系的人就叫“管事”了一一

你是管事,如果这一段时间你地方上或戏院另有安排,那戏就做不成了;如果你觉得可以考虑,那值场的就会拿出一个“戏折子”来,戏折上写着“戏码”,就是该戏班能演出的所有的戏目,请你看。如果你看了不满意,事情就吹了;如果你看了觉得还可以,就开始谈判。

你,管事的,听了值场的向你介绍剧团阵营后,就作出决定:做几天,演几本几场戏,从第一场到最后一场演哪本戏,都一一点定。

然后,再谈其他:剧团多少人,怎么接待,包银(酬金)多少等。谈妥了,你就等着“接戏箱”吧。

到时候,戏班进台口了,就按你管事确定的戏目一一演出。这,就叫“管事定戏”。一种情况,是观众“当场点戏”。

譬如,你是一个地方上的大佬,即有钱有势的士绅或官员,很懂戏或很喜欢看戏的。你叫了一班戏班来,或者有戏班来说台口,那管事的就不敢自行定戏,到你处来请示。

P6-12

后记

父亲1930年3月21日出生在上海江宁路一花园洋楼内,早年就读于上海明德女中附小及南洋模范中学,抗战爆发后,时任民国政府工部局总工程师的祖父依然派驻在上海,而父亲则随几个兄弟迁居到了昆明,继续就学于西南联大附中,寄居在祖父的朋友赵忠尧先生家。赵忠尧是中国核物理鼻祖,杨振宁的老师,中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由于祖父的社会关系,少年时代的父亲接触到了中国第一代科学家,父亲曾说,他们给予自己很大的影响。

如果父亲当时遵循祖父的科学道路(祖父是中国第一代水利科学家,北京中国水利部总工程师),那么今天的洛地,则完全是另外一个洛地,无论他在海外还是海内,我深信父亲一定会是一位卓有影响力的科学家或科学理论家。但是,从他的思想和性格上说,无论他的成就在哪个领域,他思想的前瞻性、对人文科学的尊重和思考问题的尖锐,都使他逃脱不掉“右派”的命运,因为他对于中国社会、历史、科学、文化,自始至终保持了最朴实、最真挚的敏锐,以及独立的立场和批评。在我的心目中,在他的学生和学界朋友眼中,父亲不仅仅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我不知道也不能确切地肯定父亲有多高多深的学问,但是他思想的开拓和对学术的独立创建,是学界所公认的。如果说父亲的一生有所“缺陷”,那就是他对于政治、社会、真理、学问缺乏“人情世故”,正是这个“世故”的缺陷,凸现了父亲孤傲的性格、人文品格的独立,他对世俗权贵的不屑一顾。

在父亲众多的朋友中,有一位浙江大学物理系的老教授,常来看望他,在他们的交流中,父亲谈论有关天体物理的认识,似乎比那位物理教授还要多。在父亲的书桌旁,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科学方面的书籍,他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霍金的时间论,对天体物理都有过专门的研究,对社会、对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发展,也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父亲,作为文史、艺术史、戏剧与音乐史学领域的学者。他的学术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族氏起源、文字学、词学、戏剧史学、红学、诗歌与小说等,其实他平生大部分时间和思考都并在“艺术”上。围绕在他周围或者说受到他影响的各界学者、朋友、学生,从父亲身上感受到的,获得的享受与乐趣,完全不是因为他的学问,而是因为他对陈陈相因的定论的挑战,对已经被历史或权威视为既定事实的“问题”提出了他独立的见解和观点;大家敬爱父亲是因为他的思想,对问题的‘‘发现”,对于学说和科学的尊重。父亲认为知识与学问本身并没有意义。

书房墙上悬挂着父亲留下的字迹,他用清秀的甲骨文字体写下了《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落款处那枚红色的闲章是他被划为“右派”期间自己刻制的。

医生说,如果不是因为抽烟所引起的肺部突变,父亲本可以健康地活到一百岁,因为父亲的身体一直非常健康。每星期至少有三四个下午和晚上,他的书房高朋满座,听他不间断地讲述各种学术问题和观点,他的书房,就是一个沙龙,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访学人、教授、朋友和学生。他对自己的健康和学术充满信心,对自己的生命没有过怀疑,他的一生都在勤奋思索和耕耘。我和长兄多次催促他继续整理自己的文集,我们已经协助他出版了五卷《洛地文集》,但他的心绪总是在不断思考新问题上。他乐意和朋友分享时间和交流,丝毫没有怀旧的心态。他更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思想。

父亲不可能离开我们,在他生命的最后,他依然相信自己会回到他的书房,继续他的学术沙龙。

翻开《水墨戏剧》的序,看见自己文后记下的“本书献给亲爱的、充满智慧的、美丽的母亲:林颖宁,林则徐的后裔。洛齐2014年12月12日重写于里斯本塔古胥斋”,今天,2015年12月12日,怎么已经是父亲离开一百天了。

父亲,您没有遗憾,在您生命最后的时刻,您还念及您的学术,我们会把您的精神和灵魂流传下来,因为我是您的复制,您的细胞遗传,您学术的分支。

父亲没有离开,永远不会离开,他只是去了更远的地方思想了。

乘坐最后那趟从都灵回到米兰的列车,到米兰已经很晚,把编好的图片发上微信,是母亲、父亲,以及父亲母亲年轻时的老照片,附言“清明时节思如雨”,很快朋友告知杭州正下着大雨,此时米兰4月3 13礼拜日凌晨,杭州4月4日早晨,清明。

上午未来得及早餐,去都灵埃及博物馆,天色阴沉,下着细雨,Sailvio说都灵与米兰的不同在于沿街的建筑有走廊.不会被雨淋着。

春雨普天而纷纷,冥冥中的路人,各断各的魂。欧洲没有“清明”,只有“复活”,复活是节,清明也是节。节是一个坎,一个分界的转折,从一端到另一端的分水线,清明谷雨两相连,种瓜得豆长三节。复活,离世后的重生,逝去光影的未来时间,世人得到永生的回旋。复活在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礼拜日,清明在春分谷雨之间,共在眼下黎明之前。

在古代,只有贵族有墓,平民则“坟”,墓祭是贵族活动,香火的圣延.族氏的重生。如果此时不祭思, “断后”无以再生。

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在公元391年发布敕令,关闭了所有非基督教的神殿,从此刻有埃及象形文字的纪念碑与神殿结束了辉煌时代。最后写有埃及象形文字的神殿在391年后被发现。专家注意到了刻在图坦卡蒙墓上的文字,以及文字中的咒语,咒语声称要报复擅闯陵墓的人。1922年英国考古探险队打开了这个沉睡几千年的法老墓室,不久,考古队罗德.卡纳冯勋爵神秘死去,另一名成员阿瑟.梅斯昏死在开罗宾馆,接着,看望过勋爵并进入墓室的乔治。古尔德因高烧而死去,而试图借助X射线确定法老死因的科学家阿奇博尔德.里德,回到伦敦开始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时也撒手人寰。在卡纳冯勋爵去世当天,开罗全城停电,勋爵的狗在英国断气。普遍认为,这一刻神秘的不幸是因为打开了法老的坟墓,释放出了文字咒语。中国人说坟墓是不可掘的。

埃及的图形文字是圣的象征,神的咒语,世间没有人能够读懂,因为它本身就是不可阅读的天书,是带给逝者与天对话交流的语言,文字的发明与铭制不是为了让世人知晓语言,而是让后世知道祭怀和思念。文字不是语言,是心中泪,天地的水。

4月4日下午,我用汉字描绘的“12+Lucky”展览在米兰翁贝托.薄邱尼美院开幕,打开了我心中的祝福,在清明谷雨、复活重生之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就是我。

目录

点戏

说破

说破

剧前传概

自报家门

自我表白

当场展现

预示后事

说破“说破”

虚假

时空虚假

程式虚拟

衍化·技艺化

以一概全

传奇传奇,越传越奇

团圆

后记

内容推荐

洛地,博学多才的戏剧专家;洛齐,驰名国际的当代艺术家。洛地撰文,洛齐绘画,父子联袂创作出《水墨戏剧》这本雅俗共赏的中国传统戏剧普及读物。点戏、说破、虚假、团圆,经洛地先生的提炼,像神奇的钥匙,打开传统戏剧舞台的艺术之门;百余幅水墨画插图,以皮影和脸谱艺术为灵感源泉,无论在平装本的黑白之间,还是手工特装本的浓墨重彩中,都散发着独特魅力。

编辑推荐

洛地撰文洛齐绘画的《水墨戏剧》是戏剧专家洛地先生所著的关于中国传统戏剧的入门导读书,是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一本戏剧艺术普及读物。作者以“观众是戏剧的上帝”这一传统戏剧的根本出发点为核心,从点戏、说破、虚假、团圆四个方面着手,将中国传统戏剧的基本特性和美学追求完整、深入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行文既言简意赅、透彻精辟,又生动诙谐、令人捧腹,读来妙趣横生、启发无穷,完全能激发起普通读者对我国传统戏剧的好奇与热情。锦上添花的是,本书配以百余幅精美的水墨画插图,是艺术家洛齐(洛地之子)以皮影艺术为灵感源泉的原创作品,文图相得益彰,从内容到形式都堪称一本最优秀的大家小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水墨戏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洛地
译者
编者
绘者 洛齐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778880
开本 32开
页数 2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6-09-01
首版时间 2016-09-01
印刷时间 201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2016179298
中图分类号 J82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05
14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