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凡·高,可你并没有时间去看大大的画册,去读厚厚的文字传记,去查落了灰尘的资料,远人著的《凡·高和燃烧的向日葵》行文流畅、深入浅出,插图得当,引人入胜,将会以感人、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凡·高其人,领略凡·高其作。
本书让读者不自觉地一口气读完,并为凡·高而哀婉、而赞叹。
图书 | 凡·高和燃烧的向日葵 |
内容 | 编辑推荐 想了解凡·高,可你并没有时间去看大大的画册,去读厚厚的文字传记,去查落了灰尘的资料,远人著的《凡·高和燃烧的向日葵》行文流畅、深入浅出,插图得当,引人入胜,将会以感人、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凡·高其人,领略凡·高其作。 本书让读者不自觉地一口气读完,并为凡·高而哀婉、而赞叹。 内容推荐 凡·高曾说过:“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我的画,并通过我的画感受我的内心。”因为他的绘画囊括了他一生所有的情与狂、痴与美。《凡·高和燃烧的向日葵》作者远人,便是愿意去感受凡·高的内心,愿意去追随凡·高精神的人,他以其诗性的笔调追随着凡·高一生所有的平静与快乐、痛苦与绝望。并以美学之匙解读着凡·高各个人生阶段的众多画作。文字中蕴含着炙热的感情,章节间却极富逻辑地环环相扣,直达凡·高如向日葵般疯狂燃烧的一生,让读者不自觉地一口气读完,并为凡·高而哀婉、而赞叹。 目录 自序 读懂凡.高 第一章 懵懂之年 一 萌芽 二 第一个愿望 三 初恋 第二章 理想和考验 一 新的感受 二 看见贫穷 三 又来了,爱情 第三章 上帝及其命运 一 希望 二 传教士 三 和他们一样 四 又失败了 第四章 绘画 一 步行八十公里 二 性格 三 约定 第五章 幻灭 一 回家了 二 对立 三 绝望 第六章 重回海牙 一 有了个老师 二 同居的模特 三 杰作 四 攻击 五 失败了,退场了 第七章 辗转 一 德伦特 二 纽恩南 三 玛尔戈 四 死亡带来孤立 五 永远离开 六 安特卫普 第八章 艺术之都 一 巴黎 二 上了一堂课 三 伟大的同行 四 伟大的同行(续) 五 新的手法 六 很糟的状况 七 审视 第九章 阿尔的太阳 一 抵达 二 沸腾 三 有朋友了 四 乌托邦之梦与燃烧的向日葵 五 色彩认识 第十章 黑色的太阳 一 高更来了 二 矛盾出现了 三 悲剧发生了 试读章节 第一章懵懂之年 一萌芽 1853年3月30日。中午。荷兰西南部。布拉邦特州北面一个叫松丹特的村庄。时值春暖花开,这天和其他的春日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该村的新教牧师提奥多鲁斯终于做了父亲。他妻子安娜·柯尼莉亚刚刚产下一个男婴。性情古板的牧师对孩子的到来表现出初为人父的短暂喜悦,却没注意到妻子的如释重负。对安娜·柯尼莉亚来说,这个男婴虽说是她的长子,却不能说是她的第一个孩子,因为第一个孩子离开母腹时便死了。因此,害怕再生孩子会遭遇同样悲剧的预感,始终让这个想成为母亲的女人暗自担惊受怕。现在,当男婴以他的哭声宣告自己生命的来临时,安娜在喜悦之外,竟然对这个孩子忽然充满难以言说的感激,乃至数年之后,当安娜为他添上三个妹妹和两个弟弟时,都不自觉地认为是这个孩子的平安出生才福佑了自己的顺利生产。孩子被取名为文森特·威廉·凡·高。但不论是喜悦的提奥多鲁斯还是感恩的安娜·柯尼莉亚,都不可能想到,仅仅在三十七年之后,这个男婴会以自决的方式离开世界,而在他离开世界后不久,其名字将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征服全球,成为凡·高家族中进入不朽的人物。如果说安娜对凡·高的平安出生充满感激有点令人感到古怪的话,那么凡·高的一生似乎就继承了这一古怪。而且,在凡·高的一生行事中,早已不再是古怪所能容纳。在今天,即便世人承认凡·高的天才,也免不了要在天才前加上“疯狂”二字作为前缀。二十世纪的西班牙画家达利曾不无自傲地说过:“我与疯子的唯一区别就在于我不是疯子。”就这句狂妄之言来看,达利和疯子之间也不过一张纸的距离。凡·高没说过达利这样的话,其性格也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但把达利的话用在凡·高身上,似乎更为恰当。因为凡·高的疯狂和疯子颇像,但没有哪个疯子会充满凡·高那样的内在。说凡·高的内在是天才的内在未免老生常谈,但除了“天才”一说,也无人找得出更恰当的表述。一个天才总会有一个天才的表现和萌芽。提奥多鲁斯的牧师之职是世袭而来,因此对凡·高家庭来说,宗教气氛总是十分热烈。从狄更斯、托尔斯泰等小说大家的作品中也可以知道,在十九世纪的欧洲,一个宗教家庭总是离不开炉火,离不开炉火前那个父亲朗读的经文,童年的凡·高对炉火和经文都提不起兴趣。吸引凡·高的,是这个毗邻比利时国境的村庄之美,那些无边无际的旷野、密密生长的树林、永远流淌的泉水是他说不出缘由的最爱。孩子的特立独行虽引起家人惊异,但没有人会拒绝大自然的美,所以凡·高的行为没有被家人强行阻止。在牧师夫妇眼里,这个孩子怕是有点任性。很少有人能预判,一个从童年开始5就喜欢独自去往大自然的人,会养成孤独的个性。凡·高不仅在童年时就喜欢上了孤独,甚至在十二岁前往普罗维里学校寄宿就读之时,也找不到他热衷和同学聚会的记录,更多的是一个人进入大自然徘徊。徘徊的结果令人惊异,因为凡·高总说沉入地平线的太阳是黄色的,当夜幕来临,群星闪烁之际,其感觉竟然是夜晚比白天还要明亮。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言论,恰恰是他往后表现出奇异天赋的萌芽,也是他毕生色彩选择的萌芽,更是他一生将与痛苦相伴的萌芽。P3-5 序言 写作一个人,前提是认识这个人。当然,这里的认识不是写作者和被写对象之间有什么真正的往来。譬如凡·高,和他生前有往来的人虽不少,但当时就预感他成功,并愿意追随其步履的却寥寥无几。因而要认识凡·高,就绝不是通过写作者的种种实际所见,而是尽可能深入到他的生命轨迹和展现其灵魂的作品当中。也许,这样的深入更能让我们清楚地看见他,进而真正地认识他。自美国作家欧文·斯通于1934年发表为凡·高撰写的第一部传记小说《渴望生活》之后,凡·高的名字就飞快地传遍全球。但仍感意外的是,我在和不少人的交谈中却惊异地发现,凡·高之名虽无人不知,其代表作《向日葵》《星夜》等画名也随口可出,但能够认真谈起和熟悉凡·高生平的却还是不多。不了解凡·高的生平,就不可能理解他的作品。和无数享有盛名的大师相比,凡·高的生平和作品的紧密度恐怕超越任何一位同侪。所以,在这部书中,我尽可能将凡·高的生平和他的作品糅合一起来写。其他的画坛大师如毕加索、达利、米罗、马格利特、康定斯基,等等,尽管他们为世界画坛贡献出超一流的作品,但难说读者能通过那些作品窥见画家的真正一生,更可能的,是他们的作品集中在对某种方式方法的尝试之上,将标新立异的表达手法呈现在世人面前。凡·高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尽管研习过很多技法,却没有被技法束缚住自己被激情支配的生命。对凡·高来说,绘画的目的就是表达自我。这一表达绝非耽于某种孤芳自赏的陶醉,而是将整个自我放置于作为人的表达核心。面对凡·高的画,我们能轻易看出他对生命本身的狂热。之所以狂热,就在于随着绘画行为的深入,他对生命本身的认识也在不断掘进。这一掘进不是人人都能身体力行,但我们却能在凡·高的行为深处看见,对于为人之生命,他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激烈和涌动。要言之,凡·高的每幅画都出自他的灵魂、出自他对生命不可遏制的表达欲,乃至他愿意在这表达欲的深处,加速自己的燃烧,直至抵达疯狂的状态。愈疯狂,凡·高就愈知道什么才是人,什么才是生命。在凡·高名垂不朽的作品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笔下的《向日葵》。在常识里,向日葵不过是产自南美洲,在十六世纪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的一种观赏性植物。只是这种植物的特性为其他植物所不具有——它每个盛开的葵盘总是朝向太阳。凡·高画下《向日葵》组画之际,正是他遍历艰辛,终于在阿尔开始走向疯狂之时。我们就此能说,凡·高比任何人都理解向日葵所内涵的生命寓意——没有哪种生命不渴望照耀和面向自己渴求的光亮。对凡·高来说,他选择了绘画,绘画就成为他对生命的表达和对生命要朝向什么的寄托。当绘画成为他生命的寄托,向日葵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他绘画的寄托。 这一形象化的寄托也恰好对应了凡·高的一生走向。对凡·高而言,疯狂地追求绘画,无异于向日葵疯狂地朝向太阳。所以,理解凡·高的一生,才能理解凡·高的绘画;理解他的绘画,才能理解《向日葵》为什么成为他毕生创作的顶点。因为凡·高的一生,恰恰就像一株向日葵向着太阳,燃烧着自己。 远人2016年3月21日夜 后记 被凡·高吸引,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那时开始,凡·高就成为我生活与写作的陪伴。在不少文人那里,写小说的会让小说家陪伴,写散文的会让散文家陪伴,写诗的会让诗人陪伴。选择什么样的陪伴,和人的性情有关,也和人的认识有关,更和人的野心有关。我选择凡·高,是想让一种精神陪伴。 表面上看,凡·高不过是个画家,但我们可以说,凡·高又绝不仅仅是个画家。绘画在他那里,已经超越了绘画,作为人的凡·高,也将自己化作了艺术本身。因而,凡·高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名字,而成为一种催人思考的向度。 深入凡·高不是件轻松的事。在写作过程中,我的情绪不断随凡·高的经历起伏,更随他生命的展开不断激动与感伤。在人类精神史上,凡·高之所以占据无可争辩的重要一席,就在于他将自己的一生,演绎成人类该如何追寻精神价值的一生。美术史将凡·高划人到后印象主义大师行列,实际上,没有哪个主义或流派可以兜住凡·高,凡·高也不需要大师这一称谓。理由是,凡·高创作的一生,就在证明凡·高完成的就是自己,他将自己转化成了一股充沛的精神存在。从这里来看,艺术史上的流派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投身艺术的人,是否能在艺术行为中完成自己。对人而言,尤其对写作者而言,获得某种精神指引,将远远超越某个文本赋予的启示。 我渴望写出这股精神。我承认,以往阅读凡·高,不论是他人的文字还是凡·高的画作和书信,我更多的都是在阅读中获取享受和养料。进入本书的写作之后,时常有力所不逮之感,所以,这是一本让我写得艰辛的书,也是一本让我全力以赴的书。在此我要感谢本书策划人周冬辉先生,对我写下的每章都及时给予肯定和建议,这让我每夜写到凌晨的笔尖感到一种信任。 对写作而言,没有比信任更有力的督促。但愿,能得到更多来自读者的信任和督促。 远人 2015年8月19日夜 书评(媒体评论) 凡·高的画让我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整个世界豁然开朗。——欧文·斯通 他生下来,他画画,他死了。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波德莱尔 对凡·高,我愿听到他每天的呼吸!凡高,他扑向太阳,被太阳熔化了!——吴冠中 凡·高是画家中的诗人,更是热爱人类的广义上的情人。——余光中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凡·高和燃烧的向日葵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远人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鹭江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591077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9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7 |
出版时间 | 2016-09-01 |
首版时间 | 2016-09-01 |
印刷时间 | 2016-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8 |
CIP核字 | 2016001227 |
中图分类号 | K835.635.72 |
丛书名 | |
印张 | 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福建 |
长 | 211 |
宽 | 15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