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毛泽东名言问世记
内容
编辑推荐

《毛泽东名言问世记》由田湘波著:毛泽东的宏言巨著,不啻一座丰富的思想宝库。人们不禁要问,毛泽东说的话为何能成为名言?原因在于这些话不仅内容深刻,而且形式很好,至今还常常为人们所传诵。逢先知说,毛泽东使用的语言是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方便记忆,内容则概括得非常准确、科学。

内容推荐

《毛泽东名言问世记》由田湘波著,本书围绕精心选录的毛泽东的名言,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通过剖析这些名言产生的背景和含义,真实地讲述了毛泽东及以毛泽东为中心的党中央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主要活动。因此,《毛泽东名言问世记》可谓对毛泽东少年以后人生经历的侧写,也是一部有关他思想转变和发展的史书,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在面对自己和党的重大历史关头时所表现出的运筹帷幄、科学判断、驾驭全局的能力,以及他为中国革命呕心沥血、坚持真理、顾全大局、敢于斗争的革命气概和人格魅力。

目录

1.孩儿立场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3.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5.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6.实事求是

7.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8.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9.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0.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11.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12.为人民服务

13.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14.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15.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6.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17.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18.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9.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20.军队向前进,生长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21.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22.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百家争鸣

2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24.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25.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26.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

27.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28.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29.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0.我的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1.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你们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32.国乱思良将,家贫念贤妻

3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34.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35.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36.人贵有自知之明

37.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38.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少年毛泽东去东山求学,颇费了一番周折。16岁时,他的足迹所及仍只限于韶山冲和唐家坨。父亲不想再让他上学,决定送他到湘潭县城一家米店去当学徒,将来好给自己当帮手。湘潭县城是毛泽东从小就向往的地方,因此,他起初并不反对,觉得这或许是一件很有兴味的事。可是不久,表兄文咏昌告诉他湘乡有一所新式学堂,那里除教经书外,还教一些自然科学知识,介绍西方的新学,教学方法也很“维新”。胸怀大志的毛泽东马上被这个新型的学校吸引了,决意到那里去求学。但是父亲不同意。为了说服父亲,毛泽东想了许多办法,最后在母亲的支持下,他请来了表兄文运昌、姨表兄王季范、堂叔毛钟楚和韶山教员李漱清、毛禹珠等人,去向父亲求情,同意他去当时名叫“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的东山学校读书。父亲终于答应了。

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挑着行李和书籍,步行五十多华里,进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从此,毛泽东告别了韶山的少年生活,走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新天地。临行前,他改写一首名为《誓志》的日本古诗来言志,并留出一份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此诗后来一直由文运昌珍藏。

这首诗最初见于梁启超所编的《新民丛报》,作者署名西乡隆盛,后来又见于陈独秀所编的《新青年》。实际上,梁启超是有意改写,西乡隆盛也是误传。此诗原作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月性和尚的《题壁》,在日本有较大影响,20世纪初传人中国后遂被广泛改用。

东山小学堂在湘乡县城附近的东台山下。同旧式私塾相比,它除了有传统的经籍外,还有自然科学和地理、英语等新科目。新生入学,都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毛泽东入学考试的题目叫《言志》。因少年毛泽东在韶山读过私塾,在家时,又看了不少新书报,所以文章写得很好,这次考试名列前茅。但他是外县人,湘乡少数顽固士绅出于地方观念,不同意录取他。幸而主考老师非常喜爱毛泽东考卷上优美的文章,极力向校长李元甫先生推荐。李元甫思想进步,看过考卷后赞不绝口,他欣喜地对教职员说:“今天,我们学校取了一个建国之才!”

虽然毛泽东只在东山学校读了半年书,但眼界由此打开。在这里,他才知道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已薨,新皇帝宣统已在朝两年。当时的毛泽东甚至认为,皇帝和大多数官吏一样,都是善良而聪明的人,只是需要有像康有为、梁启超这样的人来帮助他。

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报刊,增长见识。校长住房的楼上,藏有一些书籍,平时很少有人上去。毛泽东到校不久就发现了它们,于是,他搭着梯子上楼找书来读。校内书籍有限,他就托在省城长沙的表兄王季范寄书给自己。在校史陈列室里,到现在还保存着一张当年他归还《盛世危言》和《新民丛报》等11本书的便条。

当时,他尤其喜欢阅读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有的文章甚至能背诵出来,康有为、梁启超也成了他崇拜的人物。他并不知道,此时孙中山主张的推翻清政府的民主革命思潮,已代替康、梁的维新变法思想而成为时代的主流。当然,造成少年毛泽东眼界局限的责任并不能完全归咎于他自己,主要还是因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把主要精力放在联络会党和新军发动武装起义上,没有在思想启蒙上下大功夫,他们创办的刊物也不能在国内公开流传。相比之下,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在日本大量刊印《新民丛报》,广泛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和政治思想,在国内风靡一时。加之湖南是维新运动的重要基地,梁启超曾主讲于长沙的时务学堂。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主要从维新派那里接受政治启蒙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其实,《新民丛报》早在1907年就已经停刊。毛泽东在东山小学堂阅读的是表哥文咏昌保存的一套合订本。他反复阅读,有时还会在一旁写下批注。他曾在《新民说》第四号第六节的“论国家思想”处写道:

“正式而成立者,立宪之国家,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拥戴;不以正式而成立者,专制之国家,法令为君主所制定,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者。前者,如现今之英、日诸国;后者,如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也。”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毛泽东最早关于政论的文字,阐述了他当时对君主立宪和封建专制两种国家体制的理解。从相信孔、孟到崇拜康、梁,从赞同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到主张以英、日为楷模进行立宪变法,这是毛泽东早期思想发展的第一个梯阶。更重要的是,梁启超的《新民说》深入接触到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主张从“变化民质”人手来寻求社会改革的途径。这个思路开五四时期知识分子主张改造国民性的先河,对毛泽东的影响也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他后来组织的“新民学会”的名字显然就是从这里得来的。

P2-5

序言

名言,如同一扇哲理的窗户,一位良师益友。阅读一句名言,就等于摘取一朵生活的浪花。积累多了,则仿佛走进了一个永不枯竭而充满智慧与希望的生命的海洋。对名言的认识和理解,不仅要知道它自身的涵义,更应懂得它给予我们真、善、美的启发和优秀文化的积淀,那才是解读!

毛泽东的宏言巨著,不啻一座丰富的思想宝库。人们不禁要问,毛泽东说的话为何能成为名言?原因在于这些话不仅内容深刻,而且形式很好,至今还常常为人们所传诵。逢先知说,毛泽东使用的语言是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方便记忆,内容则概括得非常准确、科学。

1995年7月20日,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十三队学员何启君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漫说抗日军政大学》一文中,就表示对毛泽东这位学员益友怀有无比的敬意:“我们学校的教育委员会主席是毛泽东。他是我们的老师之老师。毛主席经常给抗大讲话、上大课,有时几乎隔几天便有一次。能够直面聆听革命领袖的谆谆教诲,当然是非凡的福气。他的语言、思想、风采,像阳光沐浴着我们,像春风吹拂着我们火热的心……主席常以诙谐、生动的语言,阐发其深刻的哲理。他曾向三期的学员和教员说过这样一段话:‘你们会不会吃小米呀?’众声回答:‘会!’‘你们会不会打草鞋呀?’众人齐应:‘会!’他道:‘好!能吃小米,能打草鞋,才能算抗大学生。你们是来革命的,要学马列主义!要知道,吃小米、爬大山、住窑洞,才能出马列主义!’许多深入浅出的语言,真似春雨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雨以润之’嘛!”

又据曾在抗大学习的郑校先回忆:毛泽东在抗大一般都是站着讲话,没有讲稿。但每次他都有个中心内容,条理清晰,非常生动、幽默。一次,毛泽东讲到延安不仅物质条件较差,又有敌人和反动派包围限制封锁时,说了一句:“你们坐着地球听讲课,也是了不起的呀。”引得全体学员哈哈大笑,热烈鼓掌。如此看来,毛泽东讲话委实妙趣横生,引入入胜。

毛泽东十分善于运用比喻说明道理,深入浅出,恰到好处。比如,1961年底,毛泽东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现在搞社会主义,这还是一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要想使人们的认识从必然王国飞跃到自由王国,这里有很多条件,就像你们游泳也要有规律,也要有条件一样。一是要有水,不能旱游;二是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在碗里和缸里游。学游泳必然要喝几口水,只有喝上几口水,才能认识水的特点和掌握游泳的规律。搞社会主义也是这个道理。”这个比喻是多么形象、多么确切!

毛泽东名言,说它深,是因其多出自中国传统文化,从古文或古诗词引喻而来,具有极深刻的哲理性;说它浅,乃是由于它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常常可见,谁都能接受,谁都能领悟。回顾历史,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就已经出版了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被称为“红宝书”的《毛泽东语录》。当年,这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红色海洋”,短短几年,国内外就出版了用五十多种文字印成的数百种版本,总印数达五十多亿册。按当时的世界总人口计算,人均一册半有余,被国际上公认为20世纪世界最流行、拥有读者最多的书。人们感慨,任何人都没有如此大的能量,让一种书发行如此之多,只有毛泽东做到了这一点。

但是在那疯狂的阶级斗争年月里,毛泽东语录被奸人滥用,致使他的许多名言妙语被涂上了不光彩的历史印记。几年前,一位名叫“老夫子”的作者写了一篇文章,名日《何处去寻<毛泽东名言录>?》。他希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能读到一本立意高深、摘选精当的《毛泽东名言录》。“老夫子”的话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编写了这本书,虽谈不上立意高深,但摘选还是比较精当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毛泽东名言问世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田湘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318806
开本 16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2013195826
中图分类号 A48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4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6: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