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风胡杨(一名特警的援疆手记)
内容
编辑推荐

《西风胡杨:一名特警的援疆手记》作者连忠诚是一名特警,同时也是公安战线上的一位青年报告文学作家。他的作品风格朴实,感情真挚,充分展现了中国当代警察的生活和精神面貌。这部《西风胡杨——一名特警的援疆手记》,是他在新疆工作、生活一年的真实记录,作品以饱满的青春热情激励人,真挚的民族情意感动人,洋溢着正能量。

内容推荐

连忠诚著的《西风胡杨:一名特警的援疆手记》以特警赴新疆维稳为切入点,展现了在7·5暴乱之后新疆人民在特警帮助下恢复正常生活的感人故事,文字朴实真切,展现人间大爱,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纪实文学作品。

目录

序 无限风光在险峰 何建明

第一辑 义无反顾

 ◎ 边陲的紧急电波

 ◎ 武装巡逻第一天

 ◎ 艰难抉择

 ◎ 与维吾尔族医生的邂逅

 ◎ 列车上的遥远记忆

 ◎ 罪恶的暴徒

第二辑 同仇敌忾

 ◎ 生日快乐

 ◎ 昨夜今晨,我们有惊无险

 ◎ 领导的重托

 ◎ 天使在作战

 ◎ 用生命践行使命

 ◎ 二宫古墓清真寺

 ◎ 一名普通女警的72小时

 ◎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 一封学生的来信

 ◎ 帅气的小罗文

第三辑 曙光渐显

 ◎ 五百年一遇的天文奇观——“日全食”

 ◎ 一碗清汤阳春面

 ◎ 心理暗示治疗

 ◎ 国际大巴扎开门迎客

 ◎ 王长印

 ◎ 不约而同

 ◎ 馕饼夹着羊肉串

 ◎ 今天高温度45℃

 ◎ 沾了军人的光

 ◎ 古丽阿拉大姐

 ◎ 一张晚报

 ◎ 九中德育处的梁老师

 ◎ 一个月了

 ◎ 文武双全的老队长

 ◎ 高高挂起的双语标志条幅

 ◎ 想家了

第四辑 美丽边陲

 ◎ 办公墙上写了几个醒目的大字9

 ◎ 新疆馕的文化

 ◎ 市长的牵挂

 ◎ “亚克西”“热和买提”

 ◎ 哈萨克族牧民的毡房

 ◎ 那片美丽的坚强的胡杨林

 ◎ 斑马线上维吾尔族花季少女

 ◎ 天池雪山上的雪莲花

 ◎ 瓜果飘香的新疆

 ◎ 新疆医科大学

 ◎ 针刺事件

 ◎ 爱唱歌的哨兵

 ◎ 小小五星红旗

 ◎ 姐姐,天堂里没有疾病

第五辑 血肉相连民族情

 ◎ 流动的安全屏障

 ◎ 古丽,巴郎子,我的民族同胞

 ◎ 柯尔克孜族女记者阿努尔

 ◎ 悼念维和英雄

 ◎ 那个曾经“受伤”的二道湾东社区

 ◎ 特警叔叔亚克西

 ◎ 感恩的眼泪

 ◎ 达斡尔族兄弟

 ◎ 锡伯族的由来

第六辑 生死兄弟

 ◎ 噩耗传来

 ◎ 听前方战友讲述事实的全部过程

 ◎ 我和战东都有一个文学梦

 ◎ 接你回家

 ◎ 我和战东“见面”了

 ◎ 我们在异域他乡给大家拜年了

 ◎ 再次西征

 ◎ 英雄的战东

 ◎ 那场用生命和心灵做的报告会

 ◎ 一篇没有发出的最真实的稿件

 ◎ 英雄 玫瑰 邻居

第七辑 重返边陲

 ◎ 一封情书

 ◎ 对话卧佛

 ◎ 十四个人的中队

 ◎ 当警察难,当特警更难

 ◎ 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震撼

 ◎ 特别的雷锋日

 ◎ 努尔白克力的精彩回答

 ◎ 为了谁

 ◎ 一封家书

第八辑 为了再会的告别

 ◎ 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娜拉

 ◎ 一张工工整整的便条

 ◎ 白蓝警服、橄榄绿警服、藏青警服

 ◎ 那张充满温情的警民联系卡

 ◎ 风筝老人眼中的龟兹故城

 ◎ 美丽的和田河故事

 ◎ 书记最后的握手送行

 ◎ 再见了,美丽的边疆

后记

试读章节

◎ 边陲的紧急电波

2009年7月7日 星期二 温度28—35℃ 晴转多云

快速出击,从不拖泥带水;准确定位,向来雷厉风行。演习、实战,我们从不厌烦,每一次都力求完美。

七月天气,骄阳似箭。连续高温闷热的郑州终于下起了蒙蒙细雨。今天是我公休的第一天,我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来到文化路郑州大学工学院看书。走进教室,浮躁的心情一下子沉静了下来。也许是留恋往昔的大学校园生活,离开校园多年我仍保持着那份学生时代的激情与纯真,喜欢在工作之余忙里偷闲,投入这充满浓郁书香气息的大学校园里,感受知识赐予我的快乐,对知识的孜孜追求能陶冶人的性灵,更能濯洗心头沉积的灰尘,让自己的心灵空间和思想境界得以拓宽延展,从而完善自己的品格,完美自己的人生,更好地学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一方百姓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做一个“人民警察人民爱”的人民公仆。

我,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备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与学习机会。晚21时许,我接到单位电话,说新疆乌鲁木齐发生暴乱需要立即去执行紧急任务。危难当头,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一名身着警服、头顶警徽的人民警察,我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收拾书本打出租车回到单位。见到同事正在紧张整理背包,我也立即快速行动。防弹背心、枪支、警棍、盾牌、手电、手铐以及个人的作战皮靴、特警制服等,很快准备完毕。执行这种异地紧急任务已不止一次,加上我们训练有素,所以能迅速准确地到位,大家都紧张地等待领导发号施令。

郑州特警支队队长李文正今年54岁,中等身材,是一个耿直又和善的老头,23时25分,他站在整齐的黑压压的队伍——206名郑州特警面前,表情威严而又刚毅,用富有磁性的声音动情地说:“同志们,我们已经历了青海藏区维稳、四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安保,我们已圆满地完成了这些任务,今天我们又要出发了,前面不知道有什么困难,但使命在召唤我们,维护国家安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相信,我们有这样多的经验,一定能出色完成好这次任务。”警灯蓝蓝的光打在他的脸上,显得肃穆而悲壮。他顿了一下,铿锵有力地喊道:“同志们有没有信心?”“有!”如巨浪打在礁石上,黑压压的人群发出气吞山河的声音,余音在黑暗中久久回荡,划破绿城的茫茫夜空。

我和搭档中队长为中队全体队员做行动前的最后思想总动员,号召全体中队成员要在关键时刻冲上去。12个人都激情澎湃,异口同声、斩钉截铁地表示要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承诺。

对我来说,类似这样的突发性任务已不是第一次了,特别是在2008年参加了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北京奥运安保等任务后,对于这一次的突发任务,我们没有任何抱怨,迅速集结,时刻准备着出发。

大家都在和家人简单通话告别。晚时,我们乘车到新郑国际机场,李文正支队长亲自带队指挥,主管我们支队的杨玉章局长也在现场安排交代最后的工作,从紧急登机到飞机起飞仅仅耗时8分钟。我看了一下时间,真没有想到这支特警队伍能如此神速,不愧为“绿城飞虎队”。我心里暗自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那边局势怎样了?”我这是第三次坐飞机了,此刻没有了第一次的好奇和异想天开的设想,更多的是对新疆当地情况的惦念与担忧,电视中血淋淋的、惨不忍睹的镜头再一次闪现在脑海中,新疆维吾尔族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啊!

“7月5日”、“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事件”,这些出现频率过高的字眼充斥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不,绝对不可能!那里有我的兄弟姐妹,那里是我们祖国的西部边陲,那里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绝不允许任何人去玷污和亵渎!然而,事实揭示了这个残酷的现状:境外的“三股敌对势力”和国内的分裂势力内外勾结,他们有组织、有预谋地制造了“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他们甚至连几岁的孩子、怀孕的妇女、耄耋的老人都不放过!简直灭绝人性!

消息传来,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快速赶往新疆维护稳定。但那一刻,我的心在滴血。中国人向来都崇尚“和为贵”。早在孔子时期形成的儒家中和思想培养和造就了中华民族温良、敦厚、崇尚和平的精神特质。这些精神特质被凝聚在我们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国文明的精髓。直到如今,如何走出困境,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仍然离不开以和谐统一为精髓的中和精神。

制造“7·5”事件的暴徒是天性使然,还是受教唆,受欺骗?我百思不得其解。

3小时40分钟后,飞机降落在乌鲁木齐市地窝堡国际机场。训练有素的特警快速下机,在乌鲁木齐市警方的安排下进驻乌鲁木齐新市区的新疆组工大厦。这时天已微亮,乌鲁木齐市却安静得像一个熟睡的婴儿,静静地躺在祖国的西部边陲,面对远道而来的我们,似乎已无力诉说刚刚发生的惨剧。与郑州相比,这里像刚刚经历了一场暴风雨,冷清而又静谧,城市的大街小巷没有了行人的身影,只剩一片死寂……

我们在支队领导的安排下紧张有序地把装备放入会议室。没有多久,大家就在疲惫与饥饿中趴在会议室的桌子上,浑然不知地进入了梦乡,甚至发出呼呼的打鼾声,除此之外,一切都安静得有些异样。

P3-7

序言

无限风光在险峰

文学创作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就像打一场战争,既需要强健的身心体魄,又需要坚忍不拔的战斗意志,当然更需要独立的智谋才情。对于纪实文学创作者来说,依靠这些还远远不够,它还需要作者有久经沙场的磨炼历程。有人用勤奋写作,有人用经历写作,有人用技巧写作;有的作品使人嬉笑怒骂,有的作品充满睿智哲理,有的作品让人热血沸腾。

《西风胡杨——一名特警的援疆手记》就是一部让人读后热血上心头的纪实作品。

2013年夏天的一个上午,一位小伙子拿着自己出版的书来到我的办公室。他手里拿着一本《特警手记》,当他说自己是一名特警战士,向我娓娓道来那一个个特警故事时,我内心涌起一股天然的好感,因为我曾经也是这个特殊战线的战斗员。尤其见小伙子谦虚而青春的脸庞上透露着的丝丝坚定与执着,我记住了他的名字——连忠诚。半年过去了,忠诚再邀我为新书作序时,我欣然答应。为什么不呢?一个守护祖国安宁的战士,怀揣着执着的文学梦想,工作之余去搞纪实文学创作,而纪实作品需要作者的经历与磨炼,更何况这是一个初出茅庐且有才华的小伙子!这样的年轻人值得赞许和鼓励,何况他已经非常优秀。

忠诚的作品所写的是一个个可爱可敬战斗在新疆边陲的特警。面对乌鲁木齐的暴乱,公安特警队伍众志成城,铁骨铮铮,他们抛去了个人情怀,怀着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敬意,战斗在最前沿。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保卫着城市的平安,中华民族因能够有这样一群战士而骄傲。尤其是书中所写的沈战东这样的英雄人物,为了任务牺牲在前线,再一次触动了每一个人的神经,让我们感受到特警部队不为人知的柔情。

像沈战东这样的特警战士还有很多,他们为了祖国的安定、人民的安宁舍小家、为大家,甚至为了维稳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一般来说,一个人二三十岁是他刚从青涩年华走向而立的年纪,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才真正开始有更大的舞台,施展更大的才华,创造出更多、更大的“风光”。可沈战东却在他二十八岁时离我们而去。这样年轻的英雄走得并不遗憾,因为他在最青春的年纪里留下了人生最大的“风光”——报效祖国,忠诚人民。从警维稳,身处危机一线,相比于我们如今安逸的生活这应该是“险峰”了吧?远赴新疆参加维稳的特警小伙子们,一个个都是青春面孔,斗志昂扬。在书中我看到了他们最美丽的价值体现,他们正经历着人生中最激扬、最热血也是最宝贵的时刻。谁说一个人最辉煌的成就都是在四五十岁成熟的年龄段呢?正如爬山一样,久过平坦身心舒,最能记住也最引以自豪的恐怕还是那一段段难攀缘、难求索的险峰时刻吧?

人生不也是这样吗?作者是一名特警战士,经历了特警远赴边陲援疆维稳的点点滴滴,并把它写成了这部《西风胡杨》,如今他开始在文学的道路上进行人生中的又一次攀登了,相信忠诚能够始终保持一颗热血的心,在这两条道路上走得更长、更远——我坚定地相信这一点,因为今天的忠诚有点像我年轻时的样儿。我对他特别期待!

经相关资料查证:中国特种警察,简称中国特警。特种警察是警方的一个担负某些特殊任务的警种。特警部队是警察中的特种精英部队,专门负责各种特别的危险任务,例如:拯救人质、围攻恐怖分子或有强大火力武器的匪徒等等。特警通常受过特别的严格半军事训练,使用武器比普通警察精良。常见的装备有防弹衣、装甲车、轻机枪、卡宾枪、高杀伤力狙击步枪、催泪弹、烟幕弹、震眩弹等等。中国公安特警指在公安系统内部建立的特警队伍,队伍编制为“总队、支队、大队、中队”。职能与武装警察有所重叠,如:反恐、排爆、反劫持、反劫机;其他职能:协助其他警种(刑警、交警等)执行设卡盘查车辆、抓捕持枪犯罪嫌疑人等任务。我国最早建立的公安特警队伍是成都市公安局在1995年建立的特警大队,又称“黑豹特警队”。在此之后,我国各地公安机关开始建立自己的特警队伍,以代替武装警察的职能。特警队员属于现役警务人员(属于公务员),而武装警察属于现役军人,所受的待遇不同。世界各地对特警队有不同的称呼。美国的特警一般被称为SWAT Teams(special Weapons And Tactics Teams,特别武器及战术小组)。香港的特警正式名称为“特别任务连”(special Duties unit),民间一般称之为“飞虎队(SDU)”。中国台湾的特警队正式名称为“特勤队”,民间称为“霹雳小组(SWAT)”。

何建明

二〇一四年元月十四日

后记

2010年4月14日,中国又一个不幸的日子:青海玉树地震。而我们也将要离开边疆,在这里维稳近一年时间的西部国土,我和同事以及全国31支特警队都在乌鲁木齐维稳。知晓地震又一次袭击我们的国土时,我想起了2008年的汶川,在那里的一点一滴,此时距离2008年5月12日两年差28天。而我们特警在这两年奔走在其中,放弃很多小家的团聚,为抢救生命、为国家站岗、为边境放哨。中国特警2005年组建,这几年,中国特警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每走一处我都在记录点滴心灵日记,不论是在繁忙的抗震救灾中还是在紧张的奥运安全保卫还是在西部边疆的维稳中,每一次的紧急的任务中,我总是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种写作的冲动时刻冲击我的脑海,写作的欲望让我辗转反侧,很多个夜晚我不能合眼入睡。

我想把从警以来的日记整理一下,向关注中国特警的所有人献上一本你们想了解的一个普通特警的内心世界。仅凭他们工作的艰巨和艰苦还有默默的坚守,也应该获得所有享受幸福安全的人的尊敬和爱戴,因为很多时候,他们舍弃了自己的爱自己的小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心中有一个伟大的艰巨的责任,他们的家人也默默忍受着一切,孤独、寂寞、苦难、困难,为的是他们更好的工作。他们是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让我们走近他们去好好爱他们和他们的家人。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经常听到老师给我们讲一句话:“中华民族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但是,总有一日,中华民族将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世界上有很多的不公与黑暗,一度以为老师说的仅仅是照本宣科。但是在这场和那场灾难面前,也许老师在向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在滴血。便如我现在一样。物欲横流的社会,让很多人失去爱的目标,失去了精神追求,改变了信仰价值。他们追逐的金钱、名誉、地位,在巨大的灾难面前,这些显得多么微不足道啊!我们要放下这些,挖掘心中爱的清泉,让那些受苦的人不再孤单,也让我们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

无论是在四川,在北京还是在新疆、藏区,夜深人静时,在灯光下听着战友的呼吸声和鼾声,怀着对国家的忠贞和对民族兄弟姐妹的无限敬意,一个人在日记本上记录街头执勤见闻,凭着敏锐的感知社会的洞察力,不仅用自己简朴的文字描绘社会,反映人生,总结每天的见闻感想,反映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有时也以细针密线绣出钟灵毓秀的独特风景民俗和与当地各族人民之间友好相处的情形。鲜活生动的青春记忆、朴实清新的感人笔触,勾勒出一幅像梦境一样的画卷。《西风胡杨》将给你一个全新的感人肺腑的震撼和一个典雅的古色古香的美丽西部边境城市——新疆乌鲁木齐和边境少数民族的习俗风情以及幅员辽阔壮美的祖国大好河山。

日记朴实真切、原汁原味,简洁质朴的文字透露出飞扬的青春,洋溢着青春的单纯和向上的活力,真实再现了全国31支公安特警队在祖国新疆边境付出的全部努力以及中原英雄郑州特警沈战东因劳累过度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还有少数民族的宗教习俗以及西部边陲的风土人情等。日记将给你揭示一个特警以及一群特警内心深处的困惑、坚韧和爱的源泉;他们用自己的火热的青春甚至宝贵的生命,发扬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本色,镌刻出一组新时代的英雄群雕,谱写了一曲大爱的五线谱和博爱的交响乐。当第一缕晨曦抚慰美丽的喀纳斯湖时,我们这群援疆特警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美丽的新疆,一个富饶又辽阔的地方。当夕阳映照天山,我们巡逻在了乌鲁木齐的大街小巷。望着熙熙攘攘的街头,精神矍铄的老人,天真无邪的孩子……车水马龙,到处欢歌笑语,我知道,自己背上肩负了沉甸甸的责任。

……

蓦然回首,我已经从二十弱冠成长为三十而立的顶天立地男子汉。做了十年的人民警察,历经了非典时期、藏区维稳、抗震救灾、北京奥运、新疆维稳等。每一次的外出都是一次坚强有力的青春的心跳。仿佛在昨天,清晰得像一场梦境。有点痛苦青涩,又有点欢快。

我所在的郑州特警也历经三任领导班子,见证了他们为公安事业的付出;我为这段青春的汗水叫好。第一任支队长李幼夫、政委王胜利,政委李连生;第二任支队长李文正、政委李连生,政委靳琳娣(女);第三任支队长李中华、政委靳琳娣(女);还好,十年青春有这些优秀坚强的领导班子紧密相连,于我自己,每一任领导班子,我都能在繁忙的工作中书写出特警战斗的足迹;很自豪,我的青春和你们有关系;我骄傲,每走一段路每一个历程都有你们热切的关注,谢谢你们。向郑州特警以及全国特警这个优秀的团队致以崇高的敬意,难以忘记我们出生人死中结下的深厚情谊,我们一起肩并肩、手握手度过的每一个有意义的日子。

从第一任支队长、政委《找爱——汶川地震心灵日记》;第二任支队长、政委《特警手记》;现任支队长、政委《西风胡杨》。十年激情的岁月是和你们一起度过,一起见证了中国特警心灵深处的坚韧与期翼,因为你们的可爱可敬让我有了写作的冲动。五年的真实再次出现,自己好年轻,可肩头却挑起了重任,我为自己叫好,没有虚度,青春真好。

《西风胡杨》献给我的警察兄弟姐妹们;献给牺牲在维稳一线的特警兄弟沈战东;也献给为我日夜操劳时刻牵挂的父母家人;自从我选择了警察职业,他们毫无怨言地扛起了赡养老人的义务,而我很羞愧;也献给像我一样,曾经刻骨铭心地深深地爱着自己神圣的警察职业,直到现在还感觉那么自豪和骄傲的兄弟姐妹们。

很多的时候,我对周围人骄傲自豪回答我是农民的儿子,因为父母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他们一生清贫、勤俭、善良,感恩,没有享福却尝尽了生活的艰辛。也献给生活在信阳潘新九龙河畔那些朴实勇敢坚强的父老乡亲们!你们和父亲似兄弟更是亲人,生活在困难重重的田间地头与困难做斗争,闯过生活的难关,从没有放弃对幸福的追求,为我们。你们的勤奋朴实勇敢会一直激励我努力生活,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挫折,我都会勇往直前,谢谢父老乡亲给我的厚望和期待。希望大家生活更好!

谨以这段唯美凄冷、不为人知晓的旷世情缘为无数默默奉献的中国特警做一个别样总结和小小的诠释。简陋的朴实的凌乱的日记献给我们所有获得安详、幸福、梦想、包容和大爱的所有人,愿大家生活更幸福。他们在中国特警成立5周年里,奔赴中国的西部边境以及北部,开始了在无数个漫长的日日夜夜的救援、安保、维稳、站岗、放哨的日子……这群年轻人正值事业和家庭的高峰期,他们的故事让人落泪,肩膀稚嫩让人感慰。日子漫长而且艰辛,但是灾区的坚强和感恩以及新疆的民族故事更让人感到责任的重大,义务的义不容辞。

《西风胡杨》就要付梓了,5年前的经历仿佛在昨天,清晰透着光亮照亮我前行的路。想必很多读者会疑问我,你怎么可以做警察,竟然还做了10年的特警,更可笑还写了许多文字……“这个世界有很多罪犯,很多人也有罪”,包括我,有时候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些问题,会不经意伤害很多人,呵呵,想想这句话,不必道歉,曾经还有将来都要好好活着,好好写作,好好善待亲人,我想行动会还原我的真实本色,无悔我的从警生涯,无悔我的写作生活。

写在中国特警成立10周年。献给警嫂以及内心深处热爱人民警察的所有人。献给我至亲至爱善良的父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风胡杨(一名特警的援疆手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连忠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84353
开本 16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2
CIP核字 2015261759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3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