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清权臣张之洞(2南面封疆增补重修版)
内容
编辑推荐

唐浩明编著的这本《大清权臣张之洞(2南面封疆增补重修版)》为历史小说。讲述了:

张之洞的治事才干深受朝廷赏识。此时法国侵略越南,与清政府发生冲突。腐败的清政府接连失败,连福建的马尾船厂也遭到法军偷袭。张之洞的好友,也是清流之臣的张佩伦受命督责福建海防,却举止失措,还怕死逃跑,致使南洋水师遭受重创。而张之洞受命出任两广总督,担负起抗法总则。他以诚心劝说退休在家的老将冯子才出山,并大胆使用民间武装刘永福的黑旗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张之洞一跃成为天下最瞩目的封疆大吏。张之洞在两广开阔了眼界,网罗了人才,开始洋务运动。而好友幕僚告诉他,中国的几条铁路正在筹议当中,最能建功的洋务事业应该到号称六省通衢之地的湖北武昌去做。张之洞筹划由两广调两湖任总督……

内容推荐

《大清权臣张之洞》是名家唐浩明的代表作。大清晚期国势日衰,列强纷纷染指中国,张之洞以五品微末小官向慈禧上书,并通过醇亲王的关系,被授予山西巡抚之职,后又升迁两广总督,在任上他政声鹊起,抗法保国有功,转迁更为重要的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职,直到入阁拜相。他领袖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奠基人。他同时与翁同龢、李鸿章等各朝廷重臣进行官场角力,巩固自己的权力。他也不负清流名士的声望,促进文化,提倡中西合璧。他经历了八国联军之乱、戊戌变法,在万难中终于无力回天……

本书是《大清权臣张之洞》第2册《南面封疆》的增补重修版。

目录

第一章 观摩洋技

 一 英国传教士给山西巡抚上第一堂科技启蒙课

 二 巡抚衙门里的科学小实验

 三 唐风宋骨话诗歌

 四 人生难得最是情

 五 离开山西的前夕,张之洞才知道三晋依旧在大种罂粟

第二章 和耶战耶

 一 恭王府里的密谋

 二 慈禧深夜召见李鸿章

 三 醇王府把宝押在对法一战上

第三章 谅山大捷

 一 面对炮火,好谈兵事的张佩纶惊惶失措

 二 马尾一仗,毁了两个清流名臣的半世英名

 三 海隅荒村,张之洞恭请冯子材出山

 四 来了个精通十国语言的奇才

 五 冯子材威震镇南关

第四章 试办洋务

 一 为筹银钱,张之洞冒险重开闱赌

 二 朝中有人好做官!张之洞派杨锐进京入朝

 三 以三十万两银子上缴海军衙门为条件,换取闱赌的合法进行

 四 难道是她?是那个多少年来魂魄所系的肃府丫鬟

 五 陈念礽原来是桑治平的儿子

 六 海军衙门和颐和园工程搅到一起了

 七 醇王检阅海军,身旁跟着握长烟管的李莲英

 八 世俗之礼都是为常人设的,大英雄不必遵循

 九 半百再得子,张之洞欢喜无尽

 十 以中国百姓第一次看见电灯的喜乐来庆贺儿子的满

第五章 筹议干线

 一 香涛兄,你想做天下第一督抚吗

 二 为了一个麻脸船妓,礼部侍郎自请削职为民

 三 经阎敬铭点拨,慈禧重操制衡术

试读章节

易佩坤虽是叫苦,但叫得有道理。张之洞的双眉皱了起来。他来山西做巡抚已经两年多了,还没有办过铁差,便问:“这事先前是如何办的?”

易佩坤答:“山西的铁差,这两年没办,上次是光绪六年办的。衙门里的人说,当年葆庚办此事,采取的是瞒、贿、压三种手段过的关。”

“什么是瞒、贿、压,你说详细点。”张之洞又皱了下眉头,打断了易佩坤的话。

易佩坤说:“瞒,就是瞒朝廷。一切照旧进行,不慌不忙,到了两个月限期满时,给朝廷上一道折子,说山西的好铁十万五千斤都已筹备停当,即日起将妥运上海交江南制造局,让朝廷知道山西藩署在恪勤办差。贿,就是贿赂江南制造局,塞一张大大的银票给局里的办事人员,请他们到时通过江苏巡抚上折给朝廷,说山西解来的十万五千斤好铁已如数收到。其实,这铁里好铁大约只有一半,另一半全是不合要求的平铁和做不得用的废铁。江南制造局的办事人员只图自己得利,将那些平铁、废铁全当好铁去用。压,就是压府县。山西出铁的地方主要在潞安府、辽州、平定州一带,就向这些府县一压铁的斤数,二压银钱,要他们如数如期运到上海,藩库并不多拿一分银子补给他们,任凭他们去摊派盘剥,置若罔闻。”

“岂有此理!”张之洞的手掌在案桌上重重地拍了一下,震得易佩坤心里一跳。“瞒上压下已是不可饶恕,这贿赂江南制造局,更是罪不容诛!易方伯,你知道江南局拿这些铁做什么吗?那是造枪炮子弹的呀!难怪中国和洋人打仗总是输,用这样的铁造出来的枪炮子弹,怎么能打得过洋人?真是混账!”

“葆庚这种做法固然不对,但工部的要求实在办不到。司里正是不愿像葆庚那样做,才来请示大人您给一个主意。”易佩坤拉长着脸,一副左右为难的可怜相。是呀,瞒、贿、压不行,按工部说的去做也不行,这差怎么当呢?张之洞心里也没了主意。他寻思良久,也没想出一个好办法来,只得起身对易佩坤说:“你先回府里去,过几天我们再商议。”

易佩坤无奈,只得离开抚署。张之洞一连几天都为这事困扰着,始终无一良策。他请桑治平帮他出出主意。桑治平一时也想不出好点子来。他对张之洞说:“有些事看起来很难,那是因为还没有钻进去;真正钻进去了,总还是有办法可想的。”

张之洞笑着说:“这件事就拜托你了,你就钻进去吧!怎么个钻法呢?”桑治平想了想说:“给我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我到出铁的地方去走走看看。”“好,你就下去查看查看吧!”张之洞说,“半个月后回来,我等着听你的消息。

十多天后,桑治平风尘仆仆地回到太原。他没有回家,径直去了抚署。

“这些天里实地查看得如何?”张之洞亲自为桑治平泡了一碗好茶递过来,急急地问。

桑治平接过茶碗,喝了一口说:“这些天我马不停蹄跑了潞安府的几个县。就这几个县看来,十万五千斤好铁可以筹集得到。”

“这就好!”听了桑治平这句话,张之洞大大地舒了口气。只要好铁的数量够了,剩下的就只是银钱的事,虽然也是难事,但毕竟要好办些。“为什么易佩坤说,山西好铁顶多只有五万多斤呢?”

“是这样的。”桑治平又连喝了两口茶。他抹了抹嘴巴说,“好铁是有,但官府收购时不肯出好价,所以炼铁的老板不肯把好铁拿出来,说好铁没有这么多,要买就买平铁好了,这平铁里面其实很多是废铁。至于好铁,他们则偷偷运到直隶去卖。”

“喔,是的。这原因经你这一说,其实又很简单。工部出的价低,到了出铁的县,县衙门出的价也就低,卖铁的就拿低价钱的铁来应付。这样,到了太原,大家就只有看到好铁少这一层了。”张之洞用简洁明晰的语言描出了山西筹铁的这个过程。他感慨地说,“葆庚是住在太原享福不肯下去,易佩坤也不愿意吃苦去实地查看。你这一去,就把事情摸明白了。先贤告诫:为官要体察民情。这‘体察’二字,真是太重要了。”

“正是。”桑治平对巡抚的这番感慨深表赞同,“体察,就是亲身去查看,不是只听禀报看公牍,那毕竟隔了一层,许多真情实况就被蒙蔽了。“

“仲子兄,你有没有打听一下买好铁的价钱?按铁老板开的价,收购十万五千斤好铁,要多少银子?”张之洞说着,自己也端起一碗茶,抿了一口。

“我问了,一斤好铁大约要八九分银子。若平均按八分五算的话,十万五千斤好铁需银八千九百两,即使不算脚费,工部所给的银子也还短缺近五千两。”“是呀。”张之洞捧着茶碗,慢慢地说,“我问了下先前的铁差押运官,从山西运到上海,光绪六年那一次,每斤铁耗银五分五,光脚钱就耗费一万五千两,现在开销可能还要大些。加上买铁的钱共差一万余两,这笔庞大的开支从何处来呢?”

“我这次在长治遇到一个人,他说如果这差使包给他,十万五千斤铁,他只要三千二百两银子,就可以按期全数运到上海。”

看着桑治平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采,张之洞也兴奋起来:“此人是谁?他能有这大的本事,每斤铁只需三分的脚费?”

“此人是个洋人。”

听说是个洋人,张之洞脸上的喜色顿时消除了。他冷冷地说:“洋人都是骗子,不要相信。”

桑治平脸上的喜色却依旧:“我和这个人说过一晚上的话,我看他不是骗子,他比我们许多中国人都诚实。”

“你跟他说了一个晚上的话?”

张之洞睁大了眼睛。他虽然多年来就开始注意外国的事情,也读过几本江南制造局译书馆译的外国人写的书,并且上过不少关于夷务的折子,但和他的京师清流党朋友一样,始终没有近距离地见到一个外国人,更谈不上与他们交谈了。当然,最主要的是他不懂洋话;另一方面,他也不屑于跟那些黄头发、蓝眼睛的夷番对话:他们都居心险恶,且无学问,一个堂堂天朝礼仪之邦的官员,岂能与他们交谈!

P2-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清权臣张之洞(2南面封疆增补重修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浩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70107
开本 16开
页数 2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
CIP核字 2015321436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5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6: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