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曾祖周馥--从李鸿章幕府到国之干城
内容
编辑推荐

对于周馥在晚清历史上的贡献,长期以来关注及研究并不多。其原因,一方面受晚清以来清流派历史叙述的影响,对于李鸿章及周馥这些人的贡献,统统视为浊流,偏狭性、泛论性议论较多,专门性研究不足;另一方面,即使专门研究洋务运动史、北洋海防史,及晚清地方史的学者(如研究晚清直隶),也因为周馥的贡献泰半笼罩在李鸿章的光环之下,故而关注亦不够。近年学界研究风气稍转,相信周景良著的《曾祖周馥--从李鸿章幕府到国之干城》这一部书的出版,对于周馥个人的研究,及淮军史、洋务运动史、北洋海防史、甲午战争史、庚子事变、山东新政诸领域的深入研究,都可起到引导性及辅助性的作用。

内容推荐

周馥,一生没有科举功名,其五子中的四子却考取功名,进而,自他始,在20世纪的百年间,周氏家族发展成为中西交汇、文商并举的大家族。

周馥,近代中国历史中很不显赫的名字,却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李鸿章、袁世凯生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大半生的幕府生涯,他助李鸿章攻打太平军、参与北洋诸物及海防建设、随同李鸿章等办理议和条款直至签署《辛丑条约》……

一生仕途,曾做四川布政使、山东巡抚、两江总督。每一个任期,尽心竭力,诸多功业于中国历史中留下可圈可点的墨迹。

周馥及至周家,与袁世凯家族之间的交集,一直以来留有谜团,其中的分歧合力,模模糊糊……

如此传奇人物,却一直没有完整地进入公众视野。周馥曾孙周景良先生于多年的资料爬梳中,理出《曾祖周馥》,从中或可找寻其传奇的真实人生。

目录

周馥一生/周景良

前言

一 周馥作风平和,对事认真,能体察下情,对钱财看益,生

活简朴

二 周馥做官数十年,政事多繁难,但不废读书,勤于著述

三 周馥起家寒素,为战乱所迫,走出家门,被李鸿章召入

幕府,开始为官作幕的一生

四 周馥是李鸿章进行北洋洋务建设的主要助手和参谋,

自始至终全面参加了北洋海防建设

五 甲午之后、庚子以前这一段时间,周馥原意退隐,后奉朝

廷命复出。任四川布政使期间,抵制了北京朝廷向各地

发出支持义和团、迫害教民的上谕,四川得以安定无事

六 庚子议和期间,周馥调任直隶布政使,奉旨随同奕劻、

李鸿章办理和议条款事宜,处理京中及顺直教案

七 任山东巡抚期间施行新政,所建项目多为山东新创。规

划、治理黄河。面对占领胶澳之德国人,力争中国主权,

使德人撤去胶济铁路两旁之驻军。济南、周村、潍县三

地自行开埠,以与德人抗衡

八 任两江总督期间,奏请禁革买卖人口。与袁世凯等督联

衔奏请废科举、奏请立宪。多方面施行新政。大刀阔斧整

顿江南造船厂,使江南造船厂进入所谓“第一个黄金时

代”,此为中国造船事业的重要转折点

九 任两广总督时期,打破广州城自然发展的模式,开创有

规划地进行整体设计和建设广州城的新阶段。有组织、

有系统地编练广东新军。卸任后即完全退隐,不再出

仕,不问政事

十 周馥和李鸿章、袁世凯的关系。“与合肥相始终,投笔从

戎,久矣封疆推老宿;为项城所敬礼,垂纶明志,故宜史传

补臣工。”

十一 退隐之后,读书、著书。对时势有清楚的认识。以清

朝遗老自守,而不反对民国。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

辟都有极清醒的认识,不参与

十二 余白

周馥手札二通略释/周景良

国史列传·周馥本事/佚名

清授光禄大夫陆军部尚书两广总督

周悫慎公神道碑文/马其昶

清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头品顶戴陆军部尚书都察院御史两广总督

予谥悫慎先考玉山府君行状/周学熙 周学渊 周学煇

周悫慎公自著年谱/周馥

年谱卷上

年谱卷下

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日记/周馥

周景良谈建德周家/郑诗亮访谈

试读章节

周作人描写当时见到周馥的样子时说:“周玉山站在操场上,穿了棉袍马褂,棉鞋也很朴素,像是一个教书先生模样。”这位在南半个中国各省督抚之首的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在周作人眼中竟留下了如此的印象!周作人后来在谈他印象中的周馥时说:“可以说,在五十年中所见新旧官吏中没有一个人及得他来的。并不因为他叫我们‘办局子’,乃是为了他的朴素、诚恳的态度,不忘记我们两个留校的学生。这在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大概是不会得有的。”⑧

周作人此次所记,是周馥作为总督视察狮子山炮台,路过水师学堂的行为举止。清代督抚出去巡察,常规的做法是,身着官服(朝珠、补褂)、摆开仪仗、鸣锣开道,但是此次出巡,周馥只穿了便服,亦可见其不事铺张、平易近人之处。更可注意者,周馥的便服,只是棉袍,而在当时的官吏以及士绅商人阶层,穿皮袍子是极普通的事。讲究的人,更愿花重价买稀罕、贵重的皮毛穿。

另一层面,再回到前面所说各省只有山东有回信一节。据周作人日记,1904年冬十一月十四日全班同学已坐船出发去北京应试去了。因此,学生向各自省上禀报,等候回音,至少是两三个月以前的事。据周馥《自著年谱》,他是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月初十日才交卸山东巡抚篆赴两江任的。据此推算,上面所述只有山东省有回信时的山东巡抚,恰恰又是周馥。所以,周作人所说的那“可以说是胜于东南各省的大官远甚了”的山东巡抚,则又是周馥。两次都如此,可知周馥之对事认真、体察下情不是偶然的了。

以上引述周作人的几段文字,给了周馥极高的评价。周作人一生所作文章,最是平淡、质直,绝无夸张语句,所以,若不是真有所感,不会在五六十年之后仍然印象生动地写出以上他对周馥的回忆来。

著名学者赵元任先生的夫人杨步伟女士,是晚清佛学大家杨仁山的孙女。她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对先兄珏良说,记得当年周馥在南京做两江总督时,常去拜会杨仁山,每次都是轻车简从,坐着一辆马车就去了,完全没有官架子(周和杨极熟识,早期曾同在曾国藩幕府)。从文献上查对,那时杨步伟大概十五六岁,身为封疆大吏的周馥这种平易近人的作风竞给她留下了如是深刻的印象,七十年之后她还能记忆如新。

周馥去世时已是民国时期(1921年),前此四十年前他所参与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和天津武备学堂出身的学生,当时已声名显赫的总统、总理、督军如黎元洪、段祺瑞、陈光远、齐燮元等都不忘旧情,送挽联并以学生自居。黎元洪送的挽联上联说:“迟暮师生,情真语挚,清谈竟日,礼数皆宽,人以为姻娅往来,岂知桃李新阴,曾亲传圯上阴符,信陵兵法。”这挽联中所云周馥“情真语挚,清谈竞日”,或者“礼数皆宽,人以为姻娅往来”,这样地对待当年的学生晚辈,描述了黎元洪所见周馥平易近人的风度。这仍和周作人的感觉一致,感到的是诚恳和朴素。

以上诸家对周馥的记述,可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周馥办事认真,体察下情,待人诚恳;另一点是周馥作风朴素,平易近人。一

之外关于周馥的日常生活,据我家里人的记忆,也是非常简单朴素的。据我的堂姐,周馥的长孙女周孟芬晚年的回忆,按当时的制度,作为两江总督,照例每天中午供应有一桌鱼翅席,而周馥到任后就把这桌席给免除了。清代一般官署都是前面为衙署,后面是这官员的住宅,当时周孟芬就住在官衙之内。P4-5

序言

研究周馥在清末洋务运动中以及治水等方面的贡献,已经有了一些专门的学术文章。堂兄周慰曾写过很全面的《周馥生平述要》,另一位堂兄周榘良也写过《甲午战争前后的周馥》等文章。汪志国先生更是广泛搜求文献,深入分析,写出了一本专著《周馥和晚清社会》。我不是历史学者,看到的文献不多,也做不到考订精详,本文只是沿《周馥自著年谱》的线索,参照一些文献、笔记,写一点我自己的认识和随想。所以,对于周馥的事迹不能详细介绍。另外由于年龄和健康的问题,我已不能跑图书馆。有些实在应该翻阅的文献,如李鸿章的全集和书信集等,我几乎都没检阅过。我虽然是周馥的曾孙,但离他生活的时代相隔久远,又相隔几代,从家庭内部并没有得到什么相关的信息和资料。我只是读了他的《自著年谱》,并参阅《玉山诗集》及其他文字,略写几句。

周馥的《自著年谱》是民国四年(1915)周馥七十九岁时,根据日记补叙而成的。原著所用为清代的纪年,公元纪年是我对应添上的。由于周馥用农历记录,年末有时已跨入公元的次年,公元纪年或有误差,故我行文的公元纪年仅供参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曾祖周馥--从李鸿章幕府到国之干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景良
译者
编者 孟繁之
绘者
出版社 三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710069
开本 16开
页数 3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38
CIP核字 2014167636
中图分类号 K827=49
丛书名
印张 22.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30
16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3: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