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也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姚春鹏、姚丹译注的《黄帝内经译注》是关于其的译注版。
图书 | 黄帝内经译注/中国古典文化大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也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姚春鹏、姚丹译注的《黄帝内经译注》是关于其的译注版。 目录 前言 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六节脏象论篇第九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热论篇第三十一 咳论篇第三十八 痹论篇第四十三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灵 枢 九针十二原第一 寿夭刚柔第六 本神第八 终始第九 经脉第十 营卫生会第十八 师传第二十九 决气第三十 海论第三十三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外揣第四十五 五色第四十九 天年第五十四 五味第五十六 贼风第五十八 五味论第六十三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通天第七十二 官能第七十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黄帝内经译注/中国古典文化大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265019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4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4 |
出版时间 | 2015-05-01 |
首版时间 | 2015-05-01 |
印刷时间 | 2015-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66 |
CIP核字 | 2014289270 |
中图分类号 | R221 |
丛书名 | |
印张 | 2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1 |
宽 | 152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