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20世纪初最重要的作家,与乔伊斯、布鲁斯特等同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长短篇《审判》、《诉讼》、《变形记》等为他赢得了世界范围的广泛、不朽的声誉。卡夫卡出生于奥匈帝国晚季的布拉格,父亲是个因勤劳获致中产阶层的犹太商人,个性刚毅、严酷,卡夫卡深感其父的压抑,性格极端优柔寡断,小说所描写的对象多为底层不知姓名的人物,他们深受帝国官僚体制的挤压,内心充满孤独、恐惧、迷惘与不安,情节多支离破碎,深刻反映了帝国末季的社会矛盾及众生世相,成为那个时代的典范之作。《乡村医生(卡夫卡短篇小说集)》是该作品之一。
卡夫卡短暂漂泊的一生,既没有做出什么惊心动魄的英雄业绩,也没有过骇世惊俗的举动;既非春风得意亦非穷困潦倒;既非一帆风顺,亦非颠沛流离,但他那丰富而阴郁的内心世界,却充满了矛盾和冲突,痛苦和磨难,孤独和愤懑,《乡村医生(卡夫卡短篇小说集)》就是卡夫卡这样不同于世人的精神世界的真实流露,让读者从一篇篇奇诡幽丽的故事中看到他的爱和恨,悲欢与喜乐。本书精选了卡夫卡的36篇短篇小说,其中包括《大噪音》《苦难的开始》《十一个儿子》和《乡村医生》等。
桥
我是僵硬的、冰冷的。我是一座桥,在一道深渊之上横卧。一头扎进泥土的是我的足尖,一头是我的手,我的牙齿死死咬住那正在碎裂的黏土。我上衣的下摆随着风飘向我的两侧。深渊里的那条冷森森的福雷伦河发出阵阵嘶吼。从没有一个旅游者曾迷路来到过这里,这是一座行步艰难的山,而这座桥在各种地图上都未曾标出过。——我就这样卧着,等着,我能做的只有等待。一座桥一旦建造完成,只要不坍塌,就依然是座桥。
那是一个傍晚时分——是第一个还是第一千个傍晚,我已经不记得了——我的思绪总是乱糟糟的,它总在一个地方兜圈子。我只记得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时分,小河里的流水声比现在更加低沉,这时我听到一个男人的脚步声!他朝我走来,是在朝我走来。——将你的四肢伸展开吧,桥,站立起来;没有扶手的梁木,请你挡住那位托付给你的人。快悄悄打消他脚步中的疑虑,可他还在犹豫,好吧,那就让他认识认识你,学着山神的样子把他扔到岸边吧。
男人来了,用他那根手杖的铁尖头敲打着我,然后用它撩起我上衣的下摆,将它们理好放在我身上。他把手杖的尖头一下戳进我的浓发之中,并且在里面停留了很久,仿佛是为了让它疯疯癫癫地四下里张望。就在我正要梦想跟随着他的脚步越过高山和山谷时,他却双脚一蹦,跳到了我身子的中央。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我毫无准备,剧烈的疼痛令我浑身战栗。这是谁?是个孩子?是个梦?是个拦路抢劫的强盗?是个寻短见的人?是个诱惑者?还是个毁灭者?我转过身去看他。——是桥在转身!只是,还没等我转过身来,我已经坍塌。是的,我在坍塌,我已破裂,之前一直在湍急的水流中静静地凝视着我的,那些尖利的卵石刺穿了我的胸膛。
钦差
你,一个孤单单的、可怜的仆人,渺小的影子在皇帝这轮太阳前被甩出老远。这个所谓的皇帝已经病入膏肓,病榻上的他还特意给你传来一个旨意。于是,他让钦差跪在他的病榻前,对着钦差的耳朵小声地传授了圣旨。这是一道对皇帝来说至关重要的圣旨,所以,他说完之后又让钦差对着他的耳朵复述了一遍。然后,他点点头,以此表达一字不差。所有阻拦道路的屋墙都已被拆除干净,在硕大无比的台阶上,帝国的大臣们恭立在周围,他们是来探望皇帝的龙体的,而皇帝就是当着这些大臣们的面,打发钦差上路的。
随即,钦差出发了。
钦差身体健壮,一副从不知疲倦为何物的模样,只见他两只胳膊交替着拨开人群,力大势沉地开出一条道路。如果遭遇抵抗,他就亮出胸前的太阳标志,于是便畅通无阻了,那种气势简直无法比喻。只是人群浩瀚如海,漫无边际,房屋也一望无边。假如遇到一块空地,他恨不得自己长了翅膀好飞起来,紧接着你可能就听到他的双拳在猛打你的家门。当然,事实并非如此。他虽然不停地左冲右突,却怎么也冲不出内宫房屋的包围。
自然,他也决不会冲破它们的包围,即便冲出去,也一无所获。他必须冲下台阶,可即使成功,也将徒劳无获。冲下台阶,他还得穿越那些庭院,庭院之后还有两道皇宫包围,然后又是台阶、庭院以及皇宫,如此循环开来,以至千年。就算他冲出最后一道门槛——这简直就是妄想,永远不能实现——还有皇城横挡在他的眼前。这座皇城是世界的中心,沉渣堆积如山。从来没有谁能够越过这个地方,更不要说还是一个带着死人旨意的人。——然而,你,孤孤单单的你,却凝坐窗前,在暮色中期许着那道圣旨的降临。P4-7
毛姆在《书与你》中曾提到:“养成阅读的习惯,使人受益无穷。很少有体育运动项目能适合盛年不再的你,让你不断从中获得满足,而游戏往往又需要我们找寻同伴共同完成,阅读则没有诸如此类的不便。书随时随地可以拿起来读,有要紧事必须立即处理时,又能随时放下,以后再接着读。如今的和乐时代,公共图书馆给予我们的娱乐就是阅读,何况普及本价钱又这么便宜,买一本来读没有什么难的。再者,养成阅读的习惯,就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生命中任何灾难降临的时候,往书本里一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古人也说“开卷有益”。但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如何选取有益的读本来启迪心智,这就需要有一定的鉴别能力。
对此,叔本华在《论读书》里说:
“……对善于读书的人来说,决不滥读是很重要的。即使是时下享有盛名、大受欢迎的书,如一年内就数版的政治宗教小册子、小说、诗歌等,也切勿贸然拿来就读。要知道,为愚民而写作的人反而常会大受欢迎,不如把宝贵的时间用来专心阅读古今中外出类拔萃的名著,这些书才真正使人开卷有益。
“坏书是灵魂的毒药,读得越少越好,而好书则是多多益善。因为一般人通常只读最新的出版物,而不读各个时代最杰出的作品,所以作家也就拘囿在流行思潮的小范围中,时代也就在自己的泥泞中越陷越深了。”
正如叔本华所言,“不读坏书”,因为人生短促,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出版好书,让大家有好书读。基于这样一个目的和愿景,便有了这样一套“国内外大家经典作品丛书”,希望这些“古今中外出类拔萃的名著”,能令大家“开卷有益”。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