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孟河镇史话/孟河镇历史文化丛书/中国史话
内容
试读章节

二地貌景观

“二龙戏珠”的特异地形

宁镇山脉余脉穿越孟河地区北部全境后,在孟河区域的边界终止,但山脉进入孟河地区约1公里后忽然隐入地下,在地下穿行2公里后又“突”地冒了出来,再以雄浑之势一路向东北延伸,其间留下了一片平地。就在这平地上,先有吴王夫差开凿了大运河,后有刘秀连通了境内的所有河道,重新开凿了出江通道,建了“河庄口”,形成了街市,再后是嘉靖皇帝又在这里建了城,这山、这河、这街、这城,使孟河地区具有了“二龙戏珠”之势,孟河又被俗称为“珠城”。

这是一种特异的地形,特异在孟河两山之间的这片平地不是在并列的两支山脉之间,而是一列山脉“自隐”,地理学家说其“特异”,风水学家说其“神奇”,帝王看到的是“皇运”,军事家看到的是“险要”。于是,1800年前的张天师拍案惊叹“山断龙卧,这里要出皇帝”,300年后出了齐、梁两朝的皇帝;于是,1500年前开创风水学说的方士郭璞,以这里的自然地形、地脉为参照物,奠定了“地理五诀”这一中国风水理论核心;于是,1400年前又引来了道教大师葛洪、陶弘景,佛教大师达摩,还有崇佛的帝王萧衍并最终形成了三教的圆融;于是,各朝各代的帝王为避真命天子的再次出现,在此造庙镇压、挖沟阻拦;于是,每个朝代的大将、武师都要在这里布阵设防,在这里打了一场又一场血腥的战争……当这一切都随着时间老人的脚步隐入历史后,这里留给人们的仍然是一片特异的自然美景。站在东山主峰纵观全境,山峦起伏,树木成荫;远眺北方,长江如带,白帆点点;俯视山下,圩埂整齐,圩田方圆,村落清丽,若是春日,更有满目的桃红柳绿,满山的竹叶飘香;转身南眺,可见一望无垠的平原与点点泛绿的村落;游览山林,奇峰石怪,洞穴流溪,塘潭映水,峡谷道险,更使你流连忘返……这就是孟河,这就是孟河特异的自然景观。

自流灌溉的圩田村落

2200年前黄歇在孟河北部“围滩造田”,不仅造就了孟河北部的一大片圩田,还形成了一个个有特殊生态结构的圩田村落,使圩田文化成了孟河地区又一个特异景观。

村落的建构取决于村落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对居民生活、生产有直接影响的生态环境。对于圩田地区来说,应考虑的就是农田的排灌、居民的出行和耕作,在圩田区域这三项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为了适应环境、满足居民的生产与生活需求,就有了圩田村落文化。

每个圩的基本结构是:从春秋大运河(后来的孟河)河岸开始,垂直于河道和圩堤,开一条水沟,这条水沟用于排灌,也供居民用水,在沟的一侧,有序地排列着四五十户人家,从而形成了一个整齐的居住区。这居住区的横向距离约20~30丈,村落的走向一般是东西向,村内从南向北排列着农田、房屋等,最南是整齐的稻、麦两茬的农田,农田北是一条沟,沟北是菜田或果树,然后就是房屋,再向北一般是竹园、果园或菜田,再向北是村内的一条大路,再北又是一条沟,沟北又是整齐的农田。每户人家门前都有一个社场,用于收获时进行脱谷等作业,屋后有丈余的距离,一般是植树、种竹。

村两边的沟都通过“水洞”和圩堤外的河道相通,以引水灌溉或雨后排水。所谓“水洞”,就是现在的涵洞,涵洞的进口处、出口处都有闸门或洞盖,这样就形成了“自来灌溉”。因为这里的长江和运河都是有潮汐的,人们就在涨潮时引水灌溉,退潮时排水。

设计者又考虑到,遇到长期阴雨或特大暴雨,却又逢汛期,不能排水,于是设计了人工排水沟,即在两个圩的中间也开了一条沟。这个沟的近河端造了一个高位蓄水池,蓄水池中有一个“水洞”通河道,在河道水高、圩内水淹没庄稼时,就用几部水车日夜不停地轮班车水,把水车入蓄水池内,再通过高位涵洞把水排进河道,从而减少了洪涝灾害。由此可见黄歇的设计是非常科学、合理的。

这种“自来灌溉”的圩田式村落,不仅布局合理,排涫便利,在生态美学上也是卓有价值的。P10-12

后记

经过10个月的埋头创作与修改,九易其稿,《孟河镇史话》终于完成了。这本书虽只写作了10个月,但却是热爱孟河历史文化的我半辈子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和一批同人共同努力的结晶。因此,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在这十余年内指导孟河历史文化研究的各级领导和热心于研究的同人,他们的贡献是巨大的,没有他们的努力,是绝对不会有这本书的。在编写过程中我得到了孟河文体站的耿晓燕和郑达的许多帮助,我的许多作家朋友帮我出谋划策、修改文字、指出错误,贡献重大,在此,向他们表示真挚的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对这本书的编写做出了许多贡献,他们曾五次对这本书的创作提出了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见,使这本书能更完美,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正在孟河镇准备编写有关当地历史文化的丛书时,《中国史话》丛书编委会要求我们编写一本《孟河镇史话》,并将其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中。这使我们感到非常兴奋,在这里要感谢《中国史话》丛书的编委们对孟河的关爱。《孟河镇史话》编委会成立后,把写作这本书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异常激动,并决心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这本书写好,经过刻苦写作,在友人的真诚支持下,现在总算把这一光荣任务完成了。

这是一本论述孟河镇的历史和文化的书,我们是本着“史”“话”结合、以史为主的原则来写的,这样可使这本书的内容更丰富、更充实。

由于本人的写作能力和学识水平有限,对有些事的认识和理解不一定正确,对史料的掌握也不够全面,因而此书中一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请大家批评、指正。

郭重威

2015年10月30日

目录

一 古镇概况

 1.自然环境

 2.建置沿革

 3.行政区划及人口、经济

二 地貌景观

 1.“二龙戏珠”的特异地形

 2.自流灌溉的圩田村落

 3.丘陵地区的山寨村庄

 4.一望无垠的南部平原

 5.藏龙卧虎的东山、西山

三 史海回眸

 1.远古足迹

 2.夫差开河

 3.黄歇围田

 4.恽姓诞生

 5.刘秀开渎

 6.孟嘉落帽

 7.萧氏南迁

 8.兰陵郡县

 9.万岁冠名

 10.孟简开渎

 11.刘六造船

 12.嘉靖年间建城

 13.都图议政

 14.经济转型

 15.万绥镇农民暴动

 16.抗日民团

 17.陈毅运筹

 18.天花庄突围战

四 历史名人

 1.帝王将相

 2.文人逸士

 3.医圣僧道

 4.革命先烈

五 璀璨文化

 1.宗教文化

 2.齐梁文化

 3.医派文化

 4.商埠文化

 5.军事文化

六 丰富遗存

 1.官府衙门

 2.皇家遗存

 3.寺庙楼阁

 4.古街古巷

 5.民宅故居

 6.军事遗址——孟河城

 7.手工作坊

 8.古碑陵墓

 9.非物质文化遗产

七 今日风采

 1.经济蓬勃发展

 2.旅游业兴旺

 3.文化繁荣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内容推荐

孟河镇历史悠久,是一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孟河镇文化底蕴深厚,精英人物辈出。这里是齐梁故里,是齐梁文化的诞生地;这里是孟河医派的发源地,开创了“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的繁荣局面;这里也是革命先驱恽代英的故乡。郭重威编著的《孟河镇史话》系统地介绍了孟河镇的概况、历史、文化、名人、遗存和自然风光,还专设一章介绍了孟河的今天和明天。

编辑推荐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郭重威编著的《孟河镇史话》是该系列之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孟河镇史话/孟河镇历史文化丛书/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重威编
译者
编者 郭重威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86581
开本 32开
页数 1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198
CIP核字 2016007949
中图分类号 K295.33
丛书名 孟河镇历史文化丛书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