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和爷爷一起逃亡(精)/曹文轩小说馆
内容
编辑推荐

曹文轩,中国作家富豪榜当红上榜作家,精擅儿童文学,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是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

《和爷爷一起逃亡(精)》收录了《再见了,我的小星星》《月光里的铜板》《麦子的嚎叫》《芦荻秋》等作品。

内容推荐

《和爷爷一起逃亡(精)》收录了曹文轩的小说《再见了,我的小星星》《月光里的铜板》《麦子的嚎叫》《芦荻秋》等作品。作者在牧歌式的文字、绘画似的意境中,构筑起一道亮丽、质朴的风景。书籍装帧精美,插图唯美空灵,与曹文轩纯美的文字交相呼应,堪称经典之作,是读者不可错过、毕生珍藏的一份珍贵礼物。

目录

再见了,我的小星星

芦荻秋

走向墓地

月光里的铜板

诛犬

大串联

麦子的嚎叫

和爷爷一起逃亡

试读章节

黄昏时,一只木船把她们接来了。

人们管这些来自苏州城的姑娘们叫“女知青”。同来的还有男知青,通通分给另一个村了。她们年纪都在十七八,长得不同乡下姑娘,长胳膊长腿儿,一举一动,轻盈盈的,往庄稼人面前一站,更显白嫩。“笋芽儿!”她们一上岸,拄拐棍的老奶奶们觉得眼前亮闪闪的,就眯着常年水汪汪的老眼,挨着她们的脸蛋细瞧,然后从怀里掏出皱巴巴的毛巾,擦着眼里的泪水评价,又在地上点点戳戳着拐棍儿夸:“美得!像从天上飞下来的!”弄得这些姑娘们怪不好意思的,往下勾着下巴,抿着嘴,目光左右移动,害羞地笑。人们外三层里三层地围住她们。她们像一群仙鹤飘落到一块陌生的地方,怯生生地转动着颀长的脖子,像在寻找什么,又像是四周有什么东西惊动了她们。

一群孩子,也把小脑袋从大人们身边或大人们的大腿问钻出,或爬到墙头上傻呆呆地望着。他们中间的一个,忽然地,也不知为什么,心里感到特别快活,和伙伴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蹦蹦跳跳,打打闹闹,又不时地安静下来,直着脖子,用好奇的眼睛,出神地望着她们。有一回,她们中问的一个大概觉得他好玩又可爱,侧着脸朝他微笑着,并用一只他从未见过的、十指细长而白净的手,轻轻地拍了拍他的头。他害羞地把头往脏乎乎的脖子里缩着,腚儿一埋,钻到人堆后面去了。

毛胡子队长开始用沙哑、粗鲁的喉咙宣读名单,把她们分派到各户去了。

他静静地听着,听着,眼睛瞪着,心儿提着……太使他失望了——他家竞没有派上一个!甚至连那个他平时根本就瞧不上眼的三鼻涕家都分到一个。这些伙伴们扬扬得意地帮着家里的大人提起或背起她们的行李回家去了。走到他面前时,一个个显得更得意了,脖子都梗着。他难过地退到一边,倚在墙角上,用生气、嫉妒而失望的眼睛望着她们和他们走去……

晚上回到家里,他莫名其妙地掉了几滴眼泪。

第二天一天,他的耳朵就不停地听着他的伙伴们一个声音比一个大地嚷嚷着,吹嘘他们家分到的女知青:“她会吹口琴!你们家那个会吗?”“她会画画!怎么啦?”女孩子们心细,把什么都看到了:“她吃饭可慢了,不用筷子,用把亮闪闪的勺。”“她有一面好看的小镜子和一把大梳子!”孩子们把他们团团围住了。他们真走运!

只听见哧溜一声,孩子们掉头一看,是三鼻涕正把拖着的鼻涕沉重地吸回去。

三鼻涕站在凳子上。“分到我们家的,”他摇头晃脑地,“会唱歌,我听见啦!我妈也听见啦,我爸也听见啦,我姐……”他终于发现有点哕唆:“我们全家人都听见啦……”力没聚在鼻头上,鼻涕虫又爬出来了。哧溜!又吸回去。“可好听啦!我……都不敢吸鼻涕……”孩子们咯咯咯地笑了。三鼻涕却得意地把鼻涕吸得更响。

他坐在一旁,斜眼瞪着三鼻涕。有一阵,他真想朝他的鼻梁上实实在在地砸一拳:神气样!有什么了不起!放学了,他谁也不搭理,独自走出校门,然后一动不动地坐在路边,不时地瞟一眼从校门延伸过来的路。三鼻涕过来了,走到他身边停了一下,然后吸了个响鼻,傲气地昂着头走了。

“三鼻涕!”他狠狠地叫了一声。

“以后,我再也不准你叫我三鼻涕!”以往很老实的三鼻涕挥了挥拳头。

“三鼻涕!”他站了起来,“臭三鼻涕!”

三鼻涕扑了过来,一把抓住他的书包带。他一拉,书包带脱线了。他扔下书包,一手勒住三鼻涕的脖领,腿在下面猛一钩,三鼻涕咕咚摔在地上。他立即扑到三鼻涕身上,挥起拳头。没头没脑,把三鼻涕揍得哇哇乱叫,直到三鼻涕带着哭腔求饶,他才松了手。

三鼻涕爬起来,一抹眼泪,依旧打了个响鼻,傲气地昂着头走了。

他没有一点力气了,抓着书包带,就地拖着书包,垂头丧气回到家。他的那条白得没有一丝杂毛的狗,老远就斜着跑了过来迎接,弓起背,在他脚下绕来绕去,汪汪叫唤,像有什么事情要告诉他。可他一点都没觉察到,一脚把它踢到一边。一进院门,他愣了:院子里那棵巨伞般的银杏树下,立着一个城市姑娘!

“新添一个,分给我们家啦!”妈妈喜滋滋地对他说,“叫姐姐呀!”P12-15

序言

水边的文字屋(代序)

小时候在田野上或在河边玩耍,常常会在一棵大树下,用泥巴、树枝和野草做一座小屋。有时,几个孩子一起做,忙忙碌碌的,很像一个人家真的盖房子,有泥瓦工、木工,还有听使唤的小工。一边盖,一边想象着这个屋子的用场。不是一个空屋,里面还会放上床、桌子等家什。谁谁谁睡在哪张床上,谁谁谁坐在桌子的哪一边,不停地说着。有时好商量,有时还会发生争执,最严重的是,可能有一个霸道的孩子因为自己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恼了,突然地一脚踩烂了马上就要竣工了的屋子。每逢这样的情况,其他孩子也许不理那个孩子了,还骂他几句很难听的,也许还会有一场激烈的打斗,直打得鼻青脸肿哇哇地哭。无论哪一方,都觉得事情很重大,仿佛那真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屋子。无论是希望屋子好好地保留在树下的,还是肆意要摧毁屋子的,完全把这件事看成了大事。当然,很多时候是非常美好的情景。屋子盖起来了,大家在嘴里发出噼里啪啦一阵响,表示这是在放爆竹。然后,就坐在或跪在小屋前,静静地看着它。终于要离去了,孩子们会走几步就回头看一眼,很依依不舍的样子。回到家,还会不时地惦记着它,有时就有一个孩子在过了一阵子时间后,又跑回来看看,仿佛一个人离开了他的家,到外面的世界去流浪了一些时候,现在又回来了,回到了他的屋子、他的家的面前。

我更喜欢独自一人盖屋子。

那时,我既是设计师,又是泥瓦工、木匠和听使唤的小工。我对我发布命令:“搬砖去!”于是,我答应了一声:“哎!”就搬砖去——哪里有什么砖,只是虚拟的一个空空的动作。很逼真,还咧着嘴,仿佛是一大摞砖头,死沉死沉的。很忙碌。一边忙碌一边不住地在嘴里说着:“这里是门!”“窗子要开得大大的!”“这个房间是爸爸妈妈的,这个呢——小的,不,大的,是我的!我要睡一个大大的房间!窗子外面是一条大河!”……那时的田野上,也许就我一个人。那时,也许四周是滚滚的金色的麦浪,也许四周是正在扬花的一望无际的稻子。我很投入,很专注,除了这屋子,就什么也感觉不到了。那时,也许太阳正高高地悬挂在我的头上,也许都快落进西方大水尽头的芦苇丛中了——它很大很大,比挂在天空中央的太阳大好几遍。终于,那屋子落成了。那时,也许有一只野鸭的队伍从天空飞过,也许,天空光溜溜的,什么也没有,就是一派纯粹的蓝。我盘腿坐在我的屋子跟前,静静地看着它。那是我的作品,没有任何人参与的作品。我欣赏着它,这种欣赏与米开朗基罗完成教堂顶上的一幅流芳百世的作品之后的欣赏,其实并无两样。可惜的是,那时我还根本不知道这个意大利人——这个受雇于别人而作画的人,每完成一件作品,总会悄悄地在他的作品的一个不太会引起别人注意的地方,留下自己的名字。早知道这一点,我也会在我的屋子的墙上写上我的名字的。屋子,作品,伟大的作品,我完成的。此后,一连许多天,我都会不住地惦记着的我的屋子,我的作品。我会常常去看它。说来也奇怪,那屋子是建在一条田埂上的,那田埂上会有去田间劳作的人不时地走过,但那屋子,却总是好好的还在那里,看来,所有见到的人,都在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它。直到一天夜里或是一个下午,一场倾盆大雨将它冲刷得了无痕迹。

再后来就有了一种玩具——积木。

那时,除了积木,好像也就没有什么其他的玩具了。一段时期,我对积木非常着迷——更准确地说,依然是对建屋子着迷。我用这些大大小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积木,建了一座又一座屋子。与在田野上用泥巴、树枝和野草盖屋子不同的是,我可以不停地盖,不停地推倒再盖——盖一座不一样的屋子。我很惊讶,就是那么多的木块,却居然能盖出那么多不一样的屋子来。除了按图纸上的样式盖,我还会别出心裁地利用这些木块的灵活性,盖出一座又一座图纸上并没有的屋子来。总有罢手的时候,那时,必定有一座我心中理想的屋子矗立在床边的桌子上。那座屋子,是谁也不能动的,只可以欣赏。它会一连好几天矗立在那里,就像现在看到的一座经典性的建筑。直到一只母鸡或是一只猫跳上桌子毁掉了它。

屋子,是一个小小的孩子就会有的意象,因为那是人类祖先遗存下的意象。这就是为什么第一堂美术课往往总是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用几条长长短短的、横着的竖着的直线画一座屋子的原因。

屋子就是家。

屋子是人类最古老的记忆。

屋子的出现,是跟人类对家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家就是庇护,就是温暖,就是灵魂的安置之地,就是生命延续的根本理由。其实,世界上发生的许许多多事情,都是和家有关的。幸福、苦难、拒绝、祈求、拼搏、隐退、牺牲、逃逸、战争与和平,所有这一切,都与家有关。成千上万的入呼啸而过,杀声震天,血沃沙场,只是为了保卫家园。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就像高高的槐树顶上的一个乌窝不可侵犯一样。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看到的一个情景:一只喜鹊窝被人捅掉在了地上,无数的喜鹊飞来,不住地俯冲,不住地叫唤,一只只都显出不顾一切的样子,对靠近乌窝的人居然敢突然劈杀下来,让在场的人不能不感到震惊。

家的意义是不可穷尽的。

当我长大之后,儿时的建屋欲望却并没有消退——不仅没有消退,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感悟的不断加深,而变本加厉。只不过材料变了,不再是泥巴、树枝和野草,也不再是积木,而是文字。

文字构建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都需要文字。无论是抒发,还是安抚,文字永远是我无法离开的。特别是当我在这个世界里碰得头破血流时,我就更需要它——由它建成的屋,我的家。虽有时简直就是铩羽而归,但毕竟我有可归的地方——文字屋。而此时,我会发现,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

多少年过去了,写了不少文字,出了不少书,其实都是在建屋。这屋既是给我自己建的,也是——如果别人不介意、不嫌弃的话,也尽可以当成你自己的屋子。

我想,其他作家之所以亲近文字,和我对文字的理解大概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我是一个在水边长大的人,我的屋子是建在水边上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和爷爷一起逃亡(精)/曹文轩小说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文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6802784
开本 32开
页数 18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2014229079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19
14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9: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