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沈志华演讲录(大国沧桑十讲)
内容
编辑推荐

华东师大著名历史学者沈志华教授第一部演讲录,二十年研究精华,一本普及,畅快淋漓。

《沈志华演讲录(大国沧桑十讲)》通过扎实的档案史料研究,为您揭示20世纪东亚大国之间的波谲云诡,沧桑浮沉——朝鲜战争中中国为何出兵?该如何评价?苏联七十四年历史,为何错失三次改革机会,一夜解体?国与苏联是如何结盟的,又为何走向破裂?为何中苏关系好的时候像兄弟,不好的时候像仇敌?

内容推荐

作为一名历史学者,沈志华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搜集、整理、研究大量苏联历史档案,并将研究成果借由演讲的形式,用生动的语言展现给更多关注历史的人。《沈志华演讲录(大国沧桑十讲)》即是作者近些年来十场精彩演讲、报告的合集,包括中苏结盟、中苏交恶的过程和原因、朝鲜战争的起源、苏联解体和苏共执政七十四年留下的历史启示等广大读者关注的内容,是作者数十年心血和冷战研究的精华。

目录

代序:在档案中找寻真实的历史

第一讲 斯大林与冷战的起源

第二讲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讲 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的起源

第四讲 重新解读朝鲜战争

第五讲 苏共执政七十四年留下的历史启示

第六讲 毛泽东、赫鲁晓夫与中苏分裂

第七讲 苏联解体与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终结

第八讲 毛泽东两次出访苏联轶闻

第九讲 中苏同盟的破裂

第十讲 中苏同盟的建立及其后果

附录:沈志华主要学术成果

试读章节

第一讲 斯大林与冷战的起源

齐茂吉:孙教授、王教授、各位同学。今天我们很荣幸地请到大陆研究冷战史的权威沈志华教授,来给各位开办一次讲座,那就是“斯大林与冷战的起薅——来自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沈教授本身是一位传奇性的人物。因为经商的关系,他用累积下的资源,去莫斯科自费看档案。然后他解读了这段历史,又很会写书,他的解读又跟一般美国主流的学者对冷战的解读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去解读历史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看档案史料,不仅要看档案史料,还有跟这个档案史料所发生的国家的相关档案史料,你都必须要加以比较,才能去还原一个历史的真相。今天沈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他第一手的解读,我相信对所有的同学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现在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欢迎沈教授。

沈志华:谢谢所长,谢谢大家。关于冷战的起源,在历史学界是一个争论很大的问题,什么时候冷战发生的?这个争论就非常大;什么叫冷战?这个问题争论也很大,现在还没有一个完全一致的意见;至于冷战是怎么发生的?那争论就更大了。因为现在美国这二十年来,从苏联解体之后,逐步形成一个主流学派,他们也看了很多从俄国流到美国的档案。顺便说一句,后来我发现,在美国阅读俄国档案比在俄国阅读俄国档案更加的便利和省钱。俄国人不行,太爱钱了,很多档案都要用钱,俄国人才愿意拿出来。在美国20美分印一页,而且可以随便印。

但是我发现,美国学者对这些档案的解读很有问题,他们大多是站在胜利者的角度来看这场冷战,都是指责斯大林挑起的,美国是被动的。基本上以约翰·加迪斯为首,后来也有一些美国学者如梅尔文·莱弗勒也不同意他的看法,但加迪斯的影响非常大,同意他的看法的人仍居多数。而我对于这个问题,也研究了十年,也看了各方面的数据,我也想写一本书,名称就是“斯大林与冷战的起源”,到现在还没写成,原因在于数据太多而现今仍不断的解密,在没有看完的前提下,断然不敢下笔。我在这想把自己一些想法跟大家交流一下,你们可以不同意或提出疑问,大家可以集思广益,一起来思考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要谈冷战的起源,必须要界定什么是冷战?冷战有哪些要素?否则这个争论大家对不上话口。这个冷战,首先它是一种状态,是一种世界的格局,这个概念是确定的。现在很多人说美苏对立就是冷战,这观念是错误的,两国哪时候不对立?两国利益不一样,很早就对立了。所以有人说美苏冷战1917年就开始了。苏维埃夺取俄国政权,实行社会主义,跟资本主义对抗,这就是对立了。这是不够科学的。所以何谓冷战,有几个要素:第一为意识形态的对立,一方是社会主义,另一方是资本主义。第二是它要形成一个集团,它不是几个国家的对立,而是整个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第三是两个阵营之间的对立没有发展到战争的程度。这三者综合起来,我们才把它称之为冷战。那么接下来我们便以这几个标准来界定冷战,再来看冷战的起源及如何爆发的。

我对冷战爆发时间的基本观点为1947年的夏秋,也就是从当年的6月至10月,标志性的事件,美国这方面是从杜鲁门宣言的发表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而另一方面为9月底苏俄共产党情报局的成立。接着我来解释一下,为何这么划分?战后美苏本来协议好合作,为什么又会走到对抗的地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给苏联和美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合、机会及条件,就是盟国之间的合作。特别是在珍珠港事件以后,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斯大林是相当高兴的。到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战场上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时候斯大林开始考虑战后的安排。

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在当年的5月,斯大林突然下令解散共产国际。这个共产国际,就是第三国际,为列宁在1919年建立,其目标为发动世界革命、培植各国的共产党。在当时各国共产党都是共产国际的成员,而莫斯科是世界革命的大本营。在战前,各国共产党都是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下来活动的,共产国际其实在战前已经陷入了危机,这个危机就是它太服从斯大林及苏联的外交利益。例如,1935年希特勒崛起后,斯大林相当担心德国对苏联的威胁,所以斯大林开始跟西方接触;而在西方阵营方面,英法也同样担心德国崛起会对其造成威胁,于是便促成英、法、苏三国的谈判,准备建立一个集体的安全体系,来对抗德国。

P1-3

序言

从尘封的档案材料中追寻历史的本来面目,是历史研究者的一项重大使命。只要有了史料,学术研究就有了基础。无论时间怎样流逝,世界局势如何变迁,关心历史的人总能通过这些材料走进真

实的历史。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史研究中心的沈志华教授认为,在国际关系史的研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重构历史。重构历史必须从个案做起,先搞清楚基本的史实,再探讨其背后的理论问题,这样对

历史的理解才能不断加深。

然而,档案材料是普通读者很难接触到的,学术研究的大部头著作也不便于日常阅读。此时就需要学者通过报告、讲座、演讲的方式,以最平实生动的语言,将研究成果的精华,普及给更多的历

史爱好者。这种形式更加直观,更有利于我们掌握了解历史的方法,也有助于我们扩大观察历史的视野。作为历史研究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沈志华教授近年来在中直机关及各大高校讲演数十场,就整个20 世纪的中苏关系、中朝关系、朝鲜战争、苏联兴衰的历史启示等等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我们将其中有代表性的演讲实录整理归类,编选成书,以期将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享给更多的大众读者。

最后,本书附录中列出了沈志华教授二十多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如果希望更全面准确地了解沈教授所掌握的档案与史料,以及他对于历史的更多深入看法,请阅读他的论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沈志华演讲录(大国沧桑十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志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36534
开本 16开
页数 3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6-04-01
首版时间 2016-04-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596
CIP核字 2015085238
中图分类号 D850.9-53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3
16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9: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