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振、杨雄、刘春荣编著的《柏万青现象--黄浦江边的中国社会(上海草根社群志愿活动案例研究)》是一本严肃的社会学著作。全书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以上海知名志愿者柏万青为主角,解析了柏万青现象以及与其相关的社会公益事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展示了经济社会转型中社会事业发展的巨大空间以及社会组织蕴含的巨大能量。这项研究成果对于社会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有较强的理论价值。
图书 | 柏万青现象--黄浦江边的中国社会(上海草根社群志愿活动案例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徐中振、杨雄、刘春荣编著的《柏万青现象--黄浦江边的中国社会(上海草根社群志愿活动案例研究)》是一本严肃的社会学著作。全书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以上海知名志愿者柏万青为主角,解析了柏万青现象以及与其相关的社会公益事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展示了经济社会转型中社会事业发展的巨大空间以及社会组织蕴含的巨大能量。这项研究成果对于社会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有较强的理论价值。 内容推荐 围绕一个人、一群人、一些事、一些思考这样的脉络,展示上海城市社会生活领域中体现草根社群力量的“柏万青现象”:吸引各个不同阶层的群体汇聚成为功能广泛、形式多样的公益和志愿服务的庞大队伍,形成集情感、情谊、伦理的价值认同和集体行动的社会共同体。徐中振、杨雄、刘春荣编著的《柏万青现象--黄浦江边的中国社会(上海草根社群志愿活动案例研究)》聚焦独特的中国“社群”现象及其活动方式,梳理草根社群的形成脉络与发展逻辑,探究个体走向群体、社群组织融入社会体制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个体、社群、社会与国家体制的关系格局和发展趋向。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第一章 导论草根社群成长与中国社会转型 一、“柏万青”何以进入了我们的研究视野 二、柏万青之谜:“体制外”的社会集体行动 三、个体、群体、社会与国家:中国社会转型的路径考量 第二章 柏万青现象:从国家干部到草根社会活动家 一、农村广阔天地的人生起步:学生、知青、副县长 二、街道机关的公务员:把社区学校办得红红火火 三、社区老年协会的秘书长:草根社群组织的新天地 四、进入公众视野的“老娘舅”:媒体空间与社会认同 五、两个文明办主任:党政体制与社会机制的互动张力 第三章 柏万青事业:“孵化”草根社群与社会共同体 一、包罗万象的社会事务:八大功能领域和网络型组织架构 二、来自各方的社群骨干:“孵化”交往关系与“伦理共同体” 三、规模庞大的志愿者队伍:“粉丝群”的认同魅力与追随活力 第四章 超常规模旅游沙龙:“需求对象”与“供给主体” 一、独具魅力的“社群性”旅游沙龙 二、“车长”、“桌长”们的组织资源与社会功能 三、从“需求对象”到“供给主体” 第五章 单身交友沙龙:营造缘分的公益自助港湾 一、热心破解转型社会的婚恋困惑 二、中老年交友沙龙:“梯田式”互动结构 三、青年交流沙龙:志愿活动中相识相爱 第六章 徐根宝足球拉拉队:难得一见的“公益”球迷队伍 一、凝聚拉拉队的别样理念:丰富市民生活、弘扬城市精神 二、群众性、社会化的动员机制:草根社群资源的神奇能量 三、公益精神无处不在:关怀特殊群体的衍生社会功能 第七章 静安公园志愿者:自益性社群走向公共性领域 一、失范失序的自发性与社群组织的整合功能 二、志愿者活动是个体走向社会的重要途径 三、社群团队组织化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第八章 千人帮百家:日常生活世界的邻里情、互助爱 一、关爱老人的四个必访和一日三访 二、老年志愿者是个宝:开发社区资源与社会资本 三、“爱心走进老人家”成为各方支持的社会公益行动 第九章 千家万户的小娘舅:社会秩序的亲情“守望者” 一、一个老娘舅孵化出一批社区小娘舅 二、老年协会的社区伙伴成为德高望重的调解志愿者 三、熟人加真情就是话语权和信服力 第十章 公益艺术团:拓展艺术家的社会舞台 一、公益新视野:转型社会的“边缘”空间 二、敬老院的文化关怀:艺术家的另一个舞台 三、爱心进大墙:社会帮教的责任与创意 第十一章 异地帮教志愿者:乡音乡情的社会博爱行动 一、“爱的黄丝带”:社会资源的丰富多样与吸纳机制 二、“送温情”与“解实困”:乡音乡情的帮教志愿者 三、思想感化与行为改造:形成回归社会的支持系统 第十二章 导医导路志愿者:管“闲事”、做好事不分天南海北 一、问题导向与路径引导:草根社群的自组织活力 二、志愿服务的志趣魅力:多样化功能与情感化关怀 三、社会的正能量与志愿者的成就感 第十三章 伙伴成长项目:倾注心血关爱大学生和中学生 一、社会关怀情结:志愿服务与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助学、助惑、助困”:学习做人与学习社会化 三、“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志愿精神的丰富实践 第十四章 “公益新天地”:受感召的民营企业家爱心联盟 一、公益慈善:一个新兴的社会行动领域 二、从做生意到做公益:被感召的公益力量 三、心理契约和互动结构:公益行动的基础 第十五章 仗义执言的激情“老娘舅”:民间道义与社会关怀 一、难得一见的民间调解体系:三大平台七类途径 二、信任与认同何以形成:热情、真诚与负责任 三、“公道”的草根社群体验:情理之中的道义价值 第十六章 柏万青魅力: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路径与社群张力 一、社群成长的空间与逻辑:中国社会转型的四大领域 二、社群参与的活力与魅力:社会主体再造与社会组织发展 三、社群生活的社会张力:国家认同与政党合法性 第十七章 柏万青启示:中国群体社会的再造与浮现 一、超常规群体现象 二、大型社会互动的组织基础 三、新型社群社会的呈现 四、迈向一种公共社群主义? 后记 附录一:柏万青与静安寺街道社区学校案例调研报告摘要(2000) 附录二:柏万青与静安寺街道老年协会案例调研报告摘要(2006)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柏万青现象--黄浦江边的中国社会(上海草根社群志愿活动案例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中振//杨雄//刘春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13604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8 |
出版时间 | 2016-03-01 |
首版时间 | 2016-03-01 |
印刷时间 | 2016-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04 |
CIP核字 | 2016025499 |
中图分类号 | D675.1 |
丛书名 | |
印张 | 2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29 |
宽 | 15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