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代帝陵全档案(修订版)
内容
编辑推荐

胡杨编著的《历代帝陵全档案(修订版)》是双色印刷,图文典藏!历代未解悬案中暗藏着怎样的玄机?历史偶然事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内幕?著名历史人物的华丽外衣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帝王将相、古今秘闻、阴谋权术、宫廷悬案、文物珍藏……一切尽在本书!

内容推荐

胡杨编著的《历代帝陵全档案(修订版)》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那些珍贵的残章断简归置起来,带领我们一起走进那段沉湮的历史,给我们打开了一个了解过去的窗口。中国古代人都信奉“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皇帝是天之骄子,是顺应天意来统治万民的。

目录

秦汉 辉煌开始

 秦始皇陵:骊山脚下掩辉煌

 选址骊山为哪般

 地下“黄泉”深几许

 “水银江河”护遗体

 汉高祖长陵:袝葬累累簇长陵

 汉代第一座帝皇陵墓

 陪葬墓中惊现三千兵马俑

 汉文帝灞陵:凿山为陵始灞陵

 “依山为陵,”的背后原因

 “顶妻背母”的灞陵故事

 汉景帝阳陵:夫妻同茔在阳陵

 唯我独尊的皇家陵园

 南北并立的“豪华陪葬团”

 意义非凡的彩绘陶俑

 汉武帝茂陵:咸阳西望有茂陵

 关于茂陵选址的传说

 规模空前的奢华帝陵

 地宫深处的玄妙奥秘

 别具“象征”的陪葬墓群

 汉昭帝平陵:封土为冢覆斗形

 仓促建造的昭帝陵墓

 上官皇后的陪葬墓

 葬坑里的稀罕发现

 汉宣帝杜陵:鸿固原上登杜陵

 鸿固原上建杜陵

 陵园内的庞大建筑群,

 “少陵园”上皇后冢

 汉元帝渭陵:二十八宿守帝陵

 渭陵陵园中的考古发现

 排列有序的“二十八宿墓”

 汉成帝延陵:二度建陵花费多

 匮竭天下造帝陵

 红颜才女守陵墓

 汉哀帝义陵:荒淫帝王谁陪葬

 义陵考古初探测

 义陵到底为谁建

 光武帝原陵:枕河蹬山破常规

 违背风水的神秘陵地

 原陵选址的真正原因

 “墓现金龙”的盗墓传说

 原陵中的柏树传说

 “汉陵晓烟”和“汉皇仰卧”的两大奇景

 汉明帝显节陵:邙山以南有汉冢

 富含政治意义的“东汉皇陵群”

 邙山之上“三汉冢”

 明帝身旁谁陪葬

 汉献帝禅陵: “以汉禅魏”葬禅陵

 汉朝末代帝王的行踪探寻

 “百姓捧土”堆成的帝王陵墓

魏晋 古墓不祭

 魏武帝高陵:奸雄留谜在安阳

 一代奸雄的死亡之谜

 “七十二疑冢”的古今探秘

 安阳陵墓的证据挖掘

 “墓志铭”引发的疑问

 汉昭烈帝惠陵:苍山难掩武侯

 祠

 为何君墓落臣祠

 真墓在奉节的猜测

 刘备真墓的第三种可能

 东吴大帝蒋陵:东吴帝墓藏佳人

 南京最早的六朝陵墓

 孙权墓究竟在哪

 晋武帝峻阳陵:鏊子山前螂日陵

 荒淫皇帝的生前功过

 鏊子山前的帝陵初探

隋唐五代 依山为陵

 隋文帝泰陵:独孤皇后不孤独

 历经沧桑的古老帝陵

 独孤皇后“同坟”陪葬

 隋炀帝陵:扑朔迷离炀帝陵

 隋炀帝陵的“历史误判”

 真墓在扬州西湖镇

 唐高祖献陵:质朴浑厚是献陵

 依照汉制修建的初唐陵墓

 具有浓郁初唐艺术风格的献陵石刻

 开启“功臣密戚”陪葬皇陵的传统

 唐太宗昭陵:明君昭陵驭六骏

 “依山为陵”的真正原因

 选址九峻山的背后玄机

 史上最大规模的陪葬墓群

 “昭陵六骏”盼团圆

 唐高宗乾陵:一陵两帝谜团多

 女皇为何选址梁山

 缘何乾陵能够保存完好

 无字碑与无头石像之谜

 唐义宗恭陵: “太子冢”里葬帝

 洛阳唐陵第一冢

 恭陵内的石刻建筑

 唐中宗定陵:凤凰山上栖帝陵

 凤凰山中建帝陵

 陪葬墓中故事多

 唐睿宗桥陵:绕山筑城开桥陵

 唐十八陵之冠

 桥陵石刻甲天下

 唐玄宗泰陵:龙盘凤息金粟山

 尖山山尖建泰陵

 凄清陵园陪葬少

 唐肃宗建陵:精雕细琢的建陵

 中唐第一皇帝陵

 陪陵汾阳王墓

 唐代宗元陵:代宗病逝归元陵

 檀山之上从俭葬

 睿贞皇后陵右

 唐德宗崇陵:嵯峨山南有崇陵

 “莲花穴”内建崇陵

 陵园石刻及陪葬

 唐宪宗景陵:薄命明君葬景陵

 凿山为陵四月成

 石刻精美陪葬丰

 唐敬宗庄陵:平地起冢是庄陵

 鞠迷皇帝荒诞之死

 中唐“堆土成陵”代表

 唐僖宗靖陵:积土为冢起靖陵

 唐十八陵的“收官之作”

 唯一被发掘的唐代帝陵

 五代十国帝陵:战乱帝陵多灾难

 地处中原的后周帝陵

 几无史载的南唐二陵

 “以王礼葬”的吴越王墓

 力士石雕护驾的前蜀王墓

 夫妻同穴的后蜀王墓

 东、西两山共建闽王墓

 割据两广的南汉王墓

宋元 多舛命运

 宋太祖永昌陵:一支响箭定宝地

 潇洒一箭,敲定风水宝地

 宋太祖死因谜团

 宋太宗永熙陵:伊洛河河畔永熙陵

 独具匠心的永熙陵墓

 精品石雕衬永熙

 奢华陪葬惹贼盗

 宋真宗永定陵:永定一陵除二奸

 言简意赅说定陵

 永定陵石刻的“胖”文化

 一陵除“二奸”

 宋仁宗永昭陵:拆迁致选坏风水

 拆迁不易,选定了坏风水

 最大陵寝的建筑有哪些

 后人称颂的“守成帝王”

 宋英宗永厚陵:名臣陪葬永厚陵

 细数家底不厚的永厚陵

 众臣陪葬永厚陵

 宋神宗永裕陵:滹沱河上好石羊

 滹沱河上的永裕陵

 五大国宝石刻齐斗艳

 从现存遗迹看裕陵

 宋哲宗永泰陵:天灾^祸降泰I凌l

 大同小异建泰陵

 巍峨之山,灾难之山

 历经风霜、破败不堪的永泰陵

 宋孝宗永阜陵:阴差阳错葬绍兴

 永阜陵屈辱被盗

 宋六陵缘何建绍兴

 成吉思汗陵:万马踏平天骄墓

 “万马踏平”陵墓的玄机

 神秘的成吉思汗葬礼

 成吉思汗陵到底在哪儿

明代 奢华与凄婉

 明太祖孝陵:明清皇家第一陵

 影响深远的“明清第一陵”

 孝陵中有何特色建筑物

 长眠孝陵的一代贤后

 明成祖长陵:藏风得水天寿山

 明成祖朱棣为何要在北京建陵

 十三首陵规格高

 明仁宗献陵:勤俭君王葬朴陵

 细看朴实无华的陵寝

 献陵中埋葬的后妃有哪些

 勤俭君王最风流

 明宣宗景陵:古朴素雅的景陵

 守成帝王陵寝小

 景陵中陪葬的为何是继后孙氏

 明英宗裕陵:石门山前有裕陵

 一废一立,英宗险葬裕陵

 能工巧匠建裕陵

 明宪宗茂陵:建造茂陵坎坷多

 茂陵的曲折发展史

 茂陵中的标志性建筑群

 明孝宗泰陵:地气不正损王气

 泰陵风水不太好

 世界上最幸福的皇后

 明武宗康陵:神奇传说绕康陵

 康陵内部探秘

 康陵中流传的传说

 明世宗永陵:荒唐皇帝葬永陵

 嘉靖帝做过的荒唐事

 从建筑中看永陵规模

 陵中葬着的三位皇后分别是谁

 明穆宗昭陵:昭陵首创哑巴院

 昭陵哑巴院的形制

 修修补补昭陵史,

 明神宗定陵:最是诡异在定陵

 定陵玄宫布局之谜

 万历皇帝及两后的姿势之谜

 价值连城的陪葬品

 明光宗庆陵:鸠占鹊巢是庆陵

 明光宗为何葬于庆陵

 庆陵建筑知多少

 明熹宗德陵:木匠皇帝葬德陵

 木匠皇帝的悲喜人生

 最末帝陵修建难

 德陵中是否埋葬着张皇后

 明毅宗思陵:齐心协力建思陵

 崇祯皇帝被葬思陵之谜

 千辛万苦始下葬

清代 孤寂的辉煌

 清朝永陵:永陵一开清国运

 永陵的来历及规划一

 永陵“之最”与“唯一”

 郡王与贝勒为何要葬于永陵

 清太祖福陵:奇景轶事满福陵

 四大建筑物领风骚

 “福陵八景”有哪些

 阿巴亥是否葬在福陵

 清太宗昭陵:风云传说妙绝伦

 昭陵选址风云

 昭陵的神奇传说

 孝庄因何未葬入昭陵

 清世祖孝陵:一代帝僧葬吉壤

 虔心问天选陵址

 走马观花看孝陵

 与孝陵比肩的皇后陵寝

 葬入孝陵还是皈依佛门

 清圣祖景陵:盛世皇帝长眠处

 圣祖皇帝葬景陵

 第一个“吃螃蟹”的景陵

 埋葬皇后和妃嫔最多的帝陵

 清世宗泰陵:恢宏西陵由此始

 宏伟建筑下的疑云与玄机

 清朝为何有东、西两大墓葬群

 世宗亲赐陵寝于爱弟

 清高宗裕陵:风流天子入极乐

 乾隆巧点金井穴

 乾隆石棺会自己走路吗

 为何三位皇后只有两位陪葬

 裕陵中为什么还有皇太子园寝

 清仁宗昌陵:豪华富丽帝王墓

 昌陵引发的风波

 内有乾坤的豪华陵寝

 两位国母的曲折入葬史

 清宣宗慕陵:打破陈规出新彩

 打乱祖制,与妻同穴

 为什么慕陵没有功德碑

 生前曲折,死后多难的皇后们

 清文宗定陵:咸丰建墓秘密多

 咸丰帝陵为何从西陵跑到东陵

 定陵的风水阴谋说

 同治帝、后死亡之谜

 定东陵被盗的奇耻大辱

 清穆宗惠陵:最差帝陵风波多

 东陵中最逊色的帝陵

 惠陵为什么没有石像生

 骇人听闻的惠陵偷盗案

 清德宗崇陵:最后一座帝王陵

 历经艰难建崇陵

 生不受宠,死却同穴

试读章节

汉代第一座帝皇陵墓

晴天丽日,如果站在未央宫前殿遗址的高台上远望过去,自可看见一座山峰兀立,气势雄伟的“小山”,那就是长陵了。长陵,位于秦咸阳宫旧址咸阳原的最高点,南与未央宫隔河相望,北倚九山,泾渭二水横贯陵区,是关中著名的枢纽要地,在此俯瞰长安胜景,真乃一块风水宝地,由此便可看出刘邦在选址的时候,一定是煞费苦心。

长陵是汉代修建的第一座皇帝陵墓,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合葬于此。据史书记载,长陵东、西并列着两座陵墓,高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陵园略呈方形,是仿照西汉都城长安建造的。古书《三辅黄图》中说:“长陵城周七里百八十步”,折合今天的长度即为3150米。现代考古工作人员曾对发现的长陵遗址进行实测,发现陵园平面为正方形,每边长780米,周长3120米。实测的结果与文献记载大体吻合。

陵园的四面墙壁均有遗存,其中距高祖陵80米的西墙保存得最好,尚有高3米、长600米左右的一段墙赫然矗立。西墙下4米的深处,还发现了五条水道并列的一组排水管。这种房脊形的水道高、宽各50厘米,为秦汉时常用的标准水道。

在长陵陵同东门外马路北侧,是陪葬墓区。长陵的陪葬墓区,从西端的陵园开始,到东端的泾河南岸,绵延七公里。在西汉诸陵中,长陵陪葬人数之多,陪葬墓格局之规整,在汉代帝陵中是绝无仅有的。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的功臣和贵戚,死后多陪葬长陵。据说,当时陪葬的有100多人,现在尚可见到的还有70多个墓冢。每个墓冢占地不多,但墓冢之间前后左右的行列间距大致相当,排列得井然有序。陪葬者大都是跟随刘邦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和近亲王侯。最知名的有萧何、曹参、周勃、周亚夫、张耳等人。陪葬墓的封土较帝后陵小得多,形状有覆斗形、圆锥形、山形三种。现在,这些开国元勋、朝廷重臣以及后妃等人的陪葬墓,尚存63座。

长陵陵园之北,就是当年长陵邑的所在地。长陵邑的南墙,也就是长陵陵园的北墙。现在,陵邑中的所有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但陵邑南墙的长度还有1245米,西墙长度为2200米,北墙残长200米。东墙没有任何发现。这些墙的厚度,一般都为7~8米。由此可见,当年的长陵建筑规模之大,墙垣之坚固结实。

在刘邦陵北130米处、吕后陵北350米处,以及吕后陵正南、距南墙30米处,各有一处大型建筑遗址,这应当是当时寝殿、便殿一类的礼制建筑。寝殿是汉代皇帝或皇帝陵园中的主要祭祀场所,殿堂正中摆放亡者的神座,陵园中的宫人要像侍奉生前的皇帝、皇后一样,每天恭恭敬敬地送上四次饮食,这就是“日祭于寝”的礼仪制度。便殿是寝殿旁边休息闲宴的场所。寝殿举行重大祭祀活动的前后,众多的参与者可在此休息。另外,便殿中还存放着皇帝生前用过的衣物,供四时祭祀。陪葬墓中惊现三千兵马俑  汉高祖刘邦和吕后安居的长陵位于今天西安市中心以北约20公里、咸阳市以东约20公里的窑店镇三义村北,不仅主陵墓气势雄伟,陪葬墓更是规模庞大,数目惊人。1965年,考古人员对陪葬陵进行仔细勘察,结果意外发现了30OO座彩绘兵马俑,这一发现,让世人惊叹不已。

据考古资料显示,在陪葬墓区东、西两排,共有11个两两相对的土 坑,土坑内是排列有序的1800余步兵俑、580余骑兵俑,还有许多陶盾牌、兵器和车马饰。步兵俑葬于5个坑内,大的身高48.5厘米,小的44.5厘米,身高相当于正常人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他们身披各式用绚丽的红、白色描绘出甲片的黑色铠甲,有手持戈或盾,左手握拳下垂,虽然不如真人高大,但却个个威武十足。

骑兵俑葬于6个坑内,它们身着红、白、绿、紫等颜色的服装,上面还有彩绘的图案,大多也披着黑色铠甲。骑兵所骑之陶马形象逼真,有的俯首帖耳,似安然待命;有的昂首嘶鸣,似急欲出征。

很显然,考古学家在陪葬墓中发现的这些步兵俑和骑兵俑都是殉葬用的,但是,如此规模庞大的“殉葬兵团”究竟是哪位风流人物的殉葬品呢?这个谜题勾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

为揭开此谜,1970年,考古工作者对陪葬坑北边不远处的两个大墓冢进行了考古发掘,从中发现了钟、磬等乐器,以及彩绘漆木车、漆箱等用具。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从两座墓中发现了200余枚玉片,个别玉片的四角小孔里还有残留的银丝。由此可知,死者大概是身穿银缕玉衣下葬的,身份相当高。

基于这些考古发现,再参照《水经注》的记载,有学者认为这两个墓应该是周勃、周亚夫父子的墓,这种说法应当是可信的。众所周知,周勃是刘邦的贫贱之交,当年曾和他一起起义,后又一直追随他打江山、定江山,功劳显著。其子周亚夫也是一位勇冠三军的将领,曾助汉景帝刘启平定“七国之乱”,保得大汉江山稳定不倒。由此可见,周氏父子对安刘定国功劳甚大。

据史料记载,在汉代有一个规矩,即重要的军事将领死后,朝廷都要给予隆重的礼遇,以军阵送葬。那么,以周勃、周亚夫父子的武功以及他们在汉初政局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得此威武军阵送葬,在当时该是名正言顺。而杨家湾庞大的陶俑群,正象征着为死者送葬的军队,由此推测,考古学家在陪葬墓中发现的这三千彩绘兵马俑极有可能正是这两位功勋显著的汉代将军父子的陪葬之物。P8-10

序言

中国古代人信奉“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皇帝是天之骄子,是顺应天意来统治万民的。为了配得上“天子”的身份,生前,帝王们的衣、食、住、行都是最顶级的;死后,帝王们也要享受超于常人的待遇。因此,中国大地上冒出了一座座帝王陵墓。

古代帝王在选择墓葬位置的时候,都非常讲究“风水”,而“风水学说”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的“环境观”,其中包含了中国古代先民对于自然的探索和认识,以及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玄妙界定。统观历代帝王陵寝,我们不得不承认,它们确实都占据着华夏大地的一处处“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成备”的“吉壤”。而这些“吉壤”的选择,也无不表现了我们的祖先对于中华民族血脉永继、繁荣昌盛所寄予的深深祝愿。

由于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伦理观念和丧葬习俗,古代帝王的大墓里往往藏有大量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这些文物珍宝不但是帝王们生前奢华生活的见证,也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文明成长与发展的轨迹。因此,这些帝陵好像是一座座中华文明的博物馆,有着无与伦比的文化价值。

然而,在我们漫长的成长历史中,灾害、战争、饥荒、阴谋就像挥之不去的噩梦始终如影随形。在一次又一次的劫难中,历代帝陵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许多埋葬着“天之骄子”的皇陵,无论墓主人在修建的时候地址如何隐蔽,无论修建的时候机关如何算尽,仍然不能逃脱身后被“翻尸露骨”的厄运。

当然,也有一些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陵寝。例如,秦始皇陵和唐代女皇武则天的乾陵,由于极尽隐秘的埋葬地点和古人高超的技术手段的保护,至今仍然得以保全。20世纪70年代,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的发现,使得人们对于传说中秦始皇那座神秘大墓更加神往。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徙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之者久。”

看完这些描述,我们在脑海里不禁勾勒出众多古老而珍奇的画面,同时,也被深深地激发了去其中一探究竟的好奇心。鉴于此,我编写了《历代帝陵全档案》这本书。

本书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那些珍贵的残章断简归置起来,带领我们一起走进那段沉湮的历史,给我们打开了一个了解过去的窗口。当你读完本书,你可以基本了解古代帝王陵墓的历史和实况,了解中国陵墓的历史和文化,而这恰恰是我们的初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代帝陵全档案(修订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65209
开本 16开
页数 309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6-09-01
首版时间 2016-09-01
印刷时间 201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498
CIP核字 2016174447
中图分类号 K928.76-4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7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6:5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