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火线感悟(朝鲜战争赢之密)
内容
试读章节

1.携笔从戎

抗美援朝开始那一年,也就是1950年,我刚17岁。我是1949年12月在四川成都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在此之前,我是湖北省立第八高中三年级学生。那时,一个心眼考大学。我考高中时成绩名列第三。我想只要继续用功,考大学是不会有多大问题的。我和一些湖北的同学结伴到成都,本想考川大,恰遇解放军进军成都。我永远记得我见到的第一个解放军干部,是在成都市东北金堂赵家渡。高高的个子,黑红的脸膛,“八一”五角星帽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胸章,十分醒目。他见一些同学站在麦地里,踩着麦苗,便操着浓重的山西口音说:“请同学们注意脚下,不要踩到群众的庄稼。”同学们赶快从麦地里走了出来,站到路上。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在我心中引起巨大的震动。从湖北到四川的路上,我见过国民党军队在老百姓家中翻箱倒柜、抢粮、抓鸡,哪里管什么群众纪律?看来解放军真是“解放”军。

我永远不能忘记在成都郊区一个广场上,那位讲话颇有煽动性的60军政治部联络部朱部长,句句话讲到我的心坎上。“同学们不是想上大学吗?稼们解放军就有大学。在延安,我们的抗日军政大学,就培养出成千上万的优秀干部。这种抗大,在各军都有分校。我们60军随营学校就是这样的分校。我们解放军大老粗比较多,十分欢迎有抱负有文化的知识青年加入我们的队伍。”

我立刻被这位部长的动员打动了,于是就进了60军随营学校。1950年6月毕业,被分配到60军兼川西军区政治部秘书科当速记员。这是我军旅生涯的开始,也是为不久后入朝参战铺垫的第一级台阶。

1950年6月30日,骄阳似火。我们随校被分配到军部机关工作的同学,背着背包,脸上滚淌着汗珠,从随校校址——白药厂奔向军部驻地。

第60军兼川西军区政治部驻在成都市北较场。此外,还有西较场、南较场。听老伴说,她小时候,家就住在西较场附近。她和小朋友常到较场门口附近空地上玩耍。记得门口木柱上写有蓝底白字的一副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莫入此门;下联是:贪生怕死,请走别路。可见国民党军队曾经革命精神也是很旺盛的。可惜后来被贪污腐败葬送了。

北较场一进大门,就是好大好大的一个操场。靠北端中央修建有一个高大的检阅台,是国民党留下的“中正台”。东西两侧有多排砖瓦平房。司令部在西侧;政治部在东侧。我入伍后参加的第一个“八一”建军节纪念大会就是在广场举行的。在“中正台”上入座的有川西区党委书记兼川西军区政委李井泉,有60军军长兼川西军区司令员张祖谅,也见到国民党起义将领刘文辉、邓锡侯等。

2.系红领巾的小女兵

“八一”建军节过后不久,朝鲜的形势越来越紧张了。爆发于1950年6月25日的战争,本来是朝鲜国内战争。可是美帝国主义第二天就暴露出霸权主义嘴脸,决定派空海军参战。接着又以美军为主,纠集所谓“联合国军”侵入朝鲜。战争开始,首先侵人的美24师便被击溃。朝鲜人民军经过四次战役,逼近大邱、釜山。“联合国军”和李承晚军被挤在临海一角,眼看就要完蛋。美军和“联合国军”自然不甘心失败,迅速大量增兵,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陆,切断了人民军的后方补给线。美军飞机狂轰滥炸,舰炮猛烈袭击,使人民军蒙受巨大损失。“联合国军”于10月1日越过三八线北侵,19日攻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平壤,高速向鸭绿江挺进。朝鲜形势十分危急。

P2-4

后记

我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但是,对于反对侵略、赢得和平的正义战争,我们是拥护的,赞美的,是积极参与的。

朝鲜战争就是保家卫国的战争,是反对侵略,保卫和平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

正义战争,万古长青!

我在朝鲜战争三年,深深体会到,朝鲜战争不仅是教训敌人的角斗场,而且是锻炼人、教育人的大熔炉。它为我们刚参军不久的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奠基。

举例来说,在国内时我也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当时只记得保尔在神父的面包上撒烟丝,和冬妮娅谈恋爱的情节;记得书中那一段脍炙人口的文字:“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当时觉得不甚了了。在朝鲜,战斗间隙我又读了这本书和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传,感受就大不相同。我被作者本人面对双目失明、顽强战斗的精神深深感动。我写了这样一首诗:

青年勇士双眸暗,笑对盲残志更坚。

“钢铁”“炼成”求答案,艰难奋笔写长篇。

英雄保尔环球颂,生命箴言举世传。

炮火声中读巨著,牺牲流血亦泰然。

朝鲜战场这所大学,还为我们清纯的战友情感奠基。回想那时候同志之间的感情真是亲密无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分发物品,老同志让新同志挑选。遇有危险,老同志舍身相救。我到北京出差,对我的信件保存很好。隔上一段时间见面,亲热得了不得。所以,当我读了战友余广通同志的诗集,引起对朝鲜战场战友情感的亲切回忆,当即写了这样一首顺口溜:

读广彤诗草有感

捧读老友诗,闻声又见人。

字字皆珠玑,意境远且深。

尤其忆硝烟,篇篇激共鸣。

寒暑五十载,记忆尤自新。

“零敲牛皮糖”,每仗打必胜。

敌前大潜伏,险峰降神兵。

忙煞众笔杆,勇冒弹雨行。

才攀鱼隐山,又登大无名。

战壕访英雄,膝头写新闻。

谁云战地苦,捷音甜吾心。

青春如能再,重返谷山郡。

再聚龙岩洞,笑温战友情。

三年朝鲜战争,更重要的是为祖国和平建设奠基。

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我们多么需要有一个和平建设的环境。可是,美帝国主义不让。它纠集十六个国家军队,把战火烧到我们的国门口。同时派出第七舰队,侵占我国台湾。面对优势装备的敌人,我们没有被吓倒。尽管仗打得很艰苦、很残酷,但我们毕竟胜利了,把侵略者赶回了他们发动战争的出发地——三八线以南,打出了我们的国威、军威,为我国赢得了几十年和平建设环境。针对社会上一度出现的否定抗美援朝的思潮,笔者在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时写了四首小诗,在纪念抗美援朝65周年时,又写了一首七律,一并抄录在此,作为本书的结束语,也是对否认抗美援朝奇谈怪论的一点儿回答。

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

(一)果断出兵

烽烟燃国门,星夜救东邻。

昨勇倒三山,今猛斗凶神。

熊罴若蝼蚁,虎豹视蝇蚊。

义旅何无畏?胆凝民族魂。

(二)痛打恶虎

张牙舞爪势汹汹,料定东方无武松。

残害生灵遭痛击,初知伏虎涌新雄。

(三)赢得和平

枭敌垂头和议签,雄师昂首凯歌还。

龙城飞将今重现,威震边关境久安。

(四)维护尊严

百载卑躬多劫难,千天鏖战伏凶顽。

新生古国擎天站,藐视霸权无媚颜。

纪念抗美援朝65周年

魔爪狂伸卧榻边,唇亡齿冷寝难安。

义旗高举大无畏,利剑诛凶纸虎穿。

打出国威烽火远,迎来建设马加鞭。

升平多少血躯换,今饮甘泉勿忘源。

目录

前言:战火青春最难忘

一 长途跋涉第一课

 1.携笔从戎

 2.系红领巾的小女兵

 3.战斗动员,别开生面

 4.再见吧,亲爱的妈妈

 5.豪诵蜀道难

 6.闷罐车也新鲜

 7.留下帽徽胸章过大江

 8.白裙装的防空哨

 9.马尾穿针挑起泡

二 翻译密语作战科

 11.首战告捷的特等功臣竟向我敬礼

 12.翻译密语

 13.坦克大炮和裸女扑克

 14.“临汾旅”汉城城外创辉煌

 15.饥饿.瞌睡.夜盲眼

三 绝境恶战谱壮歌

 16.关于180师,我的目睹耳闻

 17.九弹消灭十坦克

 18.战果,被美远东情报局记录在案

 19.涌现多位杨根思

 20.血肉铺成突围路

 21.拚着性命烧密码

 22.捡“洋捞儿”

 23.饥饿——凶恶的死神

 24.姑娘尝百草

 25.可圈可点的战斗堡垒

 26.释放战俘,差点儿当战俘

 27.敌后游击,食品何来?

 28.挖地道,战严冬

 29.敌后党委会

 30.自制木筏渡激流

 31.他脚心扎着铁钉狂奔

 32.给自己“刮骨疗伤”

 33.假劳动党员与真人民军战友

 34.炸机跳伞出虎口

 35.媒体讹传可以休矣

四 陷身囹圄斗恶魔

 36.我认识的在敌战俘营领导地下斗争的赵佐端

 37.他忽然成了战俘

 38.暴动,劫船!

 39.黑暗中有人对他耳语

 40.他振臂高呼:“起来,向敌人干!”

 41.不安分的“病毒性痢疾”患者

 42.绝食!用特殊方式纪念国庆

 43.指挥反镇压的“小延安”

 44.不叫共产党的地下党组织

 45.敌广播车指名呼叫赵佐端

 46.夜半歌声和吼声

 47.找岔子打架

 48.酱油妙用

 49.他泪如泉涌,痛哭失声

五 课外奔波视野阔

 50.辣走瞌睡

 51.火葬肥虱

 52.汽油桶澡堂

 53.带车回国送孕妇

 54.感受爱国拥军情

 55.树棍上的体育课

 56.文教培训当排长

 57.调研筑城政治工作

六 智勇攻防新知硕

 58.吓死人的虚惊

 59.炸弹在身边爆炸

 60.好潮湿的被窝

 61.机智的神枪手

 62.堵枪眼.夺机枪

 63.一人怎样俘敌二十二个

 64.阵地上的衣食住行

 65.在敌人鼻子底下挖坑道

七 千军潜伏惊魂魄

 66.参与创奇迹,激情颂将星

 67.揪心的险棋

 68.弄险者乃儒将

 69.座右铭——小心谨慎

 70.敌人逼出的主意

 71.战士中有诸葛

 72.做好潜伏失败的准备

 73.数百门大炮也潜伏

 74.潜伏在敌人眼皮下的时刻

 75.神兵天降

八 夜踩敌尸感触多

 76.子夜冲过大炮封锁区

 77.聚焦关键,潜伏动员

 78.传单、授旗、敬酒、誓师

 79.白昼坐立难安,夜飞万弹奇观

 80.脚踩敌尸,夜奔前沿

 81.烈士无名,刻骨铭心

 82.战士为师学做人

 83.包扎所里看战友

 84.为180师欢呼

 85.胜利时刻,缅怀英烈

 86.视力日益差,学习张道华

 87.勇对死亡,简化丧葬

 88.打赢之密

后记 正义战争,万古长青

序言

前言

战火青春最难忘

耄耋之年,难得清闲,而且双目接近失明。为何还要没事找事,挥动搁置多年的笔杆?只因为烽烟人生多悲壮,战火青春最难忘。

朝鲜战争三年经历和见闻,像永无休止的电视剧,不停地在我脑海中浮现。总觉得不用纸笔记录下来,实在可惜,于心不安。

朝鲜战争期间,我刚好是1 8岁到20岁。完全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个普通小兵,没有什么辉煌业绩和突出贡献。为什么我会对这场战争记忆深刻,经久不忘呢?

首先是因为我参加的是一场特殊的战争。这场战争,我们面对的是以美国为首的16国联军,加上韩国,共17个国家。对方拥有当时最现代化的飞机、大炮、坦克,在战场上除了原子弹,所有武器装备都用上了。而我们在战争初期,基本上是炒面加步枪。战争非常艰苦和残酷。我和千千万万志愿军同志一起,经受了这个战争熔炉的锤炼,并赢得了战争。这场战争在我的记忆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其次,我所在的部队(志愿军第60军)在朝鲜战场上,有过特殊的战斗经历。60军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就是一支英雄的部队。所属179师曾获“临汾旅”荣誉称号。180师被徐向前元帅誉为两大拳头部队之一。181师被豫西人民称为“皮旅”,曾创造中原突围、铁流千里的奇迹。

入朝之后,这个军先是参加阻击敌人,接着穿插、分割、歼灭敌人。第五次战役结束,180师孤师殿后,掩护大部队和兵团八千伤员转移。陷入重围后,缺弹无粮,浴血杀出绝境。60军休整后在东线阻击,“零敲牛皮糖”,越敲越漂亮,创造了全军一举歼敌一个团大部的光辉范例。金城反击,我们军长指挥东集团,打得最远,占敌阵地最多,创造了三千奇兵大潜伏的奇迹。作为这个部队的一名成员,它的荣辱成败与我血肉相联,息息相关。

再次,感谢党组织在三年战争中,让我工作在关键性的岗位。在大踏步前进后退的运动战(第五次战役)中,让我在军司令部作战科翻译报话密语;在战后休整中,让我在秘书科单独值班,参与筹备和参加政工会议;后来到宣传科,在阵地防御、夏季反击战中,让我到主攻团、尖刀连,使我有机会脚踩敌尸奔前沿,为胜利献微薄之力,近距离见证三千奇兵大潜伏的奇迹。特殊的工作环境,使我有可能接近军首长,访问180师突围和从战俘营归来的英雄,了解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故事,虽然是片断的、零碎的,但对自己的教育、影响是极为深刻和深远的。我觉得在朝鲜战场上的三年就是我的大学,使我学到了在校园、课堂、书本上难于学到的东西。比如,对祖国和人民军队的热爱;对领袖、对部队首长、对英雄模范、对工农出身干部战士的崇敬;如何正确对待艰难困苦和流血牺牲;还有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群众路线这些哲理,都十分鲜活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终生受益。

比如,1959年下连当兵。登陆艇把我们拉到海上,在离岸两百米处,跳进水中,踩着齐腰淤泥,端枪冲上岸,攻击“敌人”山头,打“敌人”碉堡,当时累得我真想躺在坡上呕吐。可是,一想到入朝时,满脚血泡,20多个夜行军生活,我就觉得眼前艰苦微不足道,坚持了下来。

在后来的人生旅途中,有时碰到不公正待遇,心中难免郁闷。但一想到战场上的诸多无名烈士,他们牺牲了一切,而自身一切都没有得到,我的情绪便很快释然,心理得到平衡。

三年战场生活,对我来说,确实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可是多年来从未系统对人讲述。我和老伴都参加过朝鲜战争。我们在战前相识,在战场上相知,在战后相爱,回国两年后在军营结婚。如今我们已儿孙满堂,2016年就要过钻石婚了。儿孙们只知道我们参加过朝鲜战争,只看到我们在战场上的照片、纪念章、军功章,却不知道我们在朝鲜战争中干了些什么。我想,把战争中的经历、见闻、感受,如实记录下来,对年轻人、对后代的人生旅途或许会有点儿借鉴作用。

促使我动笔写作的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听到社会上有些人对当时志愿军为什么入朝参战的历史并不那么了解和理解,觉得我这个老兵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自己的亲历宣传抗美援朝的必要性;二是由于一位不速之客的来访,推动了我动笔的进程。

那是2014年的一个春天,北京刚下过一场喜雨。晴空万里,白云朵朵。我所住的大院花园里塔松如洗,昂首蓝天。喷泉池畔,茂密竹林,婀娜垂柳,修剪得十分整齐的灌木带,都青翠欲滴。桃花、玉兰、芍药、玫瑰、月季,争芳竞艳。我刚从花园里散步归来,大女儿邀来一位客人。从介绍得知,这是一位女青年歌手。她送我一张新录制的歌集光盘,用清脆圆润的嗓音对我说:“听说叔叔参加过抗美援朝,我想采访你,谈谈你的抗美援朝经历,把你的诗配成歌曲演唱,为社会增添一点儿正能量。”

作为一个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兵,听她这么讲,心里着实有些感动。在物欲横流,人们热衷“向钱看”的潮流中,竞有女青年对抗美援朝感兴趣,实属难能可贵。于是,我毫不推辞,愉快地同她聊了起来。

采访后,那女青年又提出要组织一个报告会,让我更大范围地对青年人讲一讲。这更促使我认真准备了一个发言稿,即使有一个人愿意听,我也应该热情去讲。这部作品就是在那篇发言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

回眸激情岁月,追思战火青春,使我感到写作,不仅不是一种精神负担,而且是一种美好享受。

好比旅游,写作使我重新忆起成都望江楼畔茂密竹林,北较场绿草如茵;使我想起巍峨秦岭,雄关剑门;使我又回到朝鲜战地,再上大黑山,重登大无名;使我想起美丽的谷山郡,溪流潺潺,松针青青。……

好比重翻影集,让我想起军首长雄才大略,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我想起宣传科、秘书科和部队中的战友同志之间,充满关爱,纯真友情。

于是,我把这次写作当作精神之旅,追寻美好感情之旅,当然也是叙述事实真相之旅。如果这些回顾有助于年轻朋友对这场特殊战争的了解和理解,将会使我感到莫大的快乐。毕竟年代久远,时过境迁,情况叙述不妥之处,敬请教正。

本书有的章节写作时,参照了江苏出版社《屡创奇迹的60军》一书和内部读物《历史的回音——180师实战录》《友谊凯歌》中突围者、当事者的回忆。在此谨向作者、编者致以衷心谢意!

毛文戎

2015年6月

内容推荐

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一部伟大壮丽的英雄史诗。志愿军第60军的战斗经历是这部史诗中悲壮而又辉煌的英雄篇章。尤其是该军的180师孤师殿后、遭敌合围、杀出绝境、打翻身仗的经历和1953年夏季反击战中,这个军将3500人潜伏于敌人眼皮下一昼夜,神不知鬼不觉,惊心动魄,令人震撼。

毛文戎所著的《火线感悟(朝鲜战争赢之密)》,作者通过自己的亲历、见闻,用一系列真实的故事,报道了我军高级将领的雄才大略,广大指战员的大智大勇,难以想象的自觉纪律。揭示了在军力敌强我弱、装备敌优我劣的条件下,我军打赢之密。对关于志愿军180师种种讹传作了明确的回答。

编辑推荐

朝鲜战争是一场极不对称的战争。但我们竟奇迹般地打赢了。军力以弱胜强,装备以劣胜优,奥秘何在?战斗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吃了多少辛苦,付出了多少流血牺牲?当时入伍的广大知识青年怎样在战争熔炉里锻炼成长?

毛文戎所著的《火线感悟(朝鲜战争赢之密)》,作者在最佳的青春年华(18-20岁)参加了这场战争。本书用叙事和诗词相结合,记述了自己的亲历、见闻和感悟,对上述问题,从战士的视角作了回答。读者可以从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加深对这场战争的了解和理解,并吸取某些人生哲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火线感悟(朝鲜战争赢之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毛文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75997
开本 16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6-08-01
首版时间 2016-08-01
印刷时间 201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2016192559
中图分类号 K312.52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