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平凉史事(平凉市政协文史资料)
内容
编辑推荐

景颢编著的《平凉史事(平凉市政协文史资料)》是一本关于平凉市的历史故事集,收录有关平凉的历史故事,上迄远古的《黄帝问道广成子》,下至20世纪末。本书的写作原则是所有文章,均出自作者之手,尊重历史史实,凡文中所载的一事、一人、一地,均要有出处,有来源,真正做到以史为鉴,为传承当地历史文化传递正能量。

内容推荐

景颢编著的《平凉史事(平凉市政协文史资料)》是平凉历史文化资料挖掘整理的重要成果。它以平凉地区上下近五千年的时间为经,以五千年间平凉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事件为纬,以事带人,以人记事,以史家的笔触,详略得当的剪裁,以讲故事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平凉大地上沧桑变迁、可歌可泣的史实事迹。

目录

隋唐

 601年:隋文帝敕建泾州大兴国寺

 605年:隋文帝初置灵台县

 607年:以原州为平凉郡

 618年:薛仁杲驻军圻墌城

 618年:浅水原之战

 620年:罗艺泾州叛唐被斩首

 690年:武则天敕建泾州大云寺

 717年:平凉县移治泾河南

 734年:成纪县南迁显亲川

 756年:李亨避难龙隐寺

 763年:泾州刺史高晖降吐蕃

 765年:郭子仪西原战吐蕃

 768年:置行原州于百里城

 768年:泾州置泾原节度使

 773年:黄萯原之战

 781年:刘文喜叛唐拒筑原州城

 783年:泾原卒之乱

 783年:唐蕃清水盟定边界线

 787年:吐蕃劫盟平凉

 789年:李元谅新筑崇信城

 791年:刘昌重筑平凉城(今平凉城)

 805年:牛僧孺进士及第

 809年:平凉置行渭州

 884年:平凉置渭州州

五代宋元

 899年:李茂贞占据陇东地

 923年:李茂贞置义州

 1014年:曹玮修筑笼竿城

 1041年:好水川之战

 1042年:定川訾之战

 1042年:宋仁宗褒奖崆峒山

 1043年:笼竿城置德顺军

 1044年:刘沪修筑水洛城

 1067年:蔡挺引泉辟柳湖

 1093年:置陇干县于外底堡

 1111年:张庄奉旨重建问道宫

 1130年:张中彦降金献渭州

 1131年:金改渭州为平凉府

 1131年:吴玢抗金和尚原

 1134年:吴磷抗金仙人关

 1140年:刘锜顺昌大捷抗金兵

 1142年:德顺军升为德顺州

 1159年:张中彦开通六盘道

 1161年:吴磷义取德顺

 1213年:夹谷守中舍身保平凉

 1216年:德顺州置陇安军

 1219年:平凉置陕西西路行省

 1219年:固原、平凉大地震

 1219年:石盏·女鲁欢知平凉府

 1227年:蒙古军攻克德顺州

 1230年:窝阔台设置庄浪路

 1278年:商挺修建宝庆寺

 1304年:降庄浪路为庄浪州

 1304年:改德顺州为静宁州

 1360年:袁亨扩修平凉城

明清

 1369年:徐达兵进平凉府

 1369年:徐达围攻庆阳府

 1370年:洪水冲毁泾州城

 1373年:费聚改筑平凉城

 1397年:平凉设陕西行太仆寺

 1408年:安王就藩平凉府

 1408年:平凉设陕西苑马寺

 1430年:韩恭王就藩平凉府

 1468年:石城满四之乱

 1469年:杨重名扬北京城

 1485年:李经大兴水利疏泾河

 1497年:鞑靼一年两次扰泾州

 1515年:明武宗敕赐崇文书院

 1519年:蒙古兵侵掠平凉府

 1527年:嘉靖年平凉筑东西夹城

 1560年:平凉城尽是藩王家

 1560年:赵时春撰成《平凉府志》

 1602年:万历敕赐崆峒山

 1634年:闯王横扫平凉境

 1643年:李自成兵破平凉府

 1669年:陕甘分省,平凉改属甘肃

 1676年:图海炮轰平凉城

 1677年:苗清阳发愿修皇城

 1769年:顾晴沙创建柳湖书院

 1781年:甘肃米案,平凉5官员被处死

 1837年:商贾云集泾州城

 1863年:回民义军破平凉

 1869年:平凉回民大安置

 1873年:西新大道遍栽左公柳

 1880年:左宗棠主修泾源渠

 1905年:陇东中学创办于柳湖

 1908年:善昌疏通因利渠

中华民国

 1912年:张行志退驻平凉城

 1913年:平凉创办女子师范学校

 1915年:天意兵变祸平凉

 1915年:泾川民变风波起

 1917年:张宸枢创办陇东师范学校

 1920年:庚申年海原大地震

 1923年:郑溶刚正不阿拒贿选

 1924年:三次学潮闹平凉

 1925年:李世军奉命回甘宣传《北上宣言》

 1925年:《新陇民报》创刊于平凉

 1926年:平凉用上电话机

 1926年:张兆钾逃离平凉城

 1927年:红枪会抗暴泾河川

 1928年:杨老二土匪屡扰民

 1929年:武佐邦义据崆峒山

 1929年:党原“黄团”攻泾川

 1930年:陈珪璋伺机占平凉

 1930年:“水鸭子”劫掠庄浪

 1930年:马廷贤兵围静宁城

 1930年:张文明殉难灵台为苍生

 1931年:端午节张应坤攻陷华亭城

 1932年:杨子恒绥靖驻平凉

 1932年:庄浪县长绑架案

 1932年:蒿店兵变

 1934年:张东野重修古灵台

 1935年:西兰公路建成通车

 1935年:吴焕先血洒汭河川

 1935年:毛泽东夜宿界石铺

 1935年:毛泽东翻越六盘山

 1936年:红军长征会师静宁

 1939年:维新小学起学潮

 1939年:日军飞机炸平凉

 1942年:灵台学潮赶走翟大勋

 1946年:国共决战在平凉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平凉各县迎解放

 1949年:平凉分区成立

 1951年:7000子弟抗美援朝赴朝鲜

 1951年:姚显儒朝鲜战场显神威

 1952年:张世昌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1958年:12万人安口窑上炼钢铁

 1958年:丰台人民公社成立

 1964年:泾川大云寺佛祖合利重见天日

 1966年:首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74年:万千学子学“朝农”

 1977年:万名学子参加高考

 1984年:《平凉报》复刊

 1986年:盛世重修古灵台

 1986年:胡耀邦视察到平凉

 1993年:平凉旧城大改造

 1994年:崆峒山跻身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6年:火车通到平凉城

 1998年:庄浪建成“中国梯田化模范县”

后记

试读章节

黄帝是个很有作为的君主,他受命之后,并没有固步自封,满足现状,而是四处访贤,不断学习。

就在黄帝建立帝业的同时,在被称为北斗七星的勺把正下方(北戴斗极)的一大片区域——泾水上游崆峒山下,居住着一支拥有非常先进农耕文明的部落——崆峒族(昆族)。他们依托泾河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还有大片广袤肥沃的土地,发展农耕,安居乐业。居住在崆峒山的广成子是当时闻名遐迩的道家高人,许多人都不顾万里之遥,前来崆峒山,向广成子拜师问道。

听到这个消息,为寻求治邦安民之道,公元前2700年前后,黄帝就动身前往崆峒山,向广成子问道。

其时,黄帝受命已经整19年,年届不惑,天下一统,帝业初成,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一路上,黄帝端坐在大象背上,元妃嫘祖和女节坐着木轮大车跟随在后,在文臣、武将、武士等数百人的簇拥下,沿泾河逆流而上,浩浩荡荡地向崆峒山进发。

其时正是初夏时节,远远望去,崴峨葱茏的崆峒山在烟雾缭绕中,似真似幻,如梦如画。来到山下,面对崆峒山的层峦叠嶂、危岩峻崖,黄帝却找不到上山的路。黄帝在山下肃穆敬候许久,山上没有一点动静,也不见广成子的影迹。黄帝不禁惶惑地转身向嫘祖说:“是不是我心不诚、志不坚,广成仙子不愿来见我呢?”嫘祖说:“我们从北斗星之东,日出而行,日落而息,走到这斗柄之野,大家包脚的牛皮都磨穿了,怎么能说心不诚、志不坚呢?”女节提议说:“不如我们在山下歌舞起来,听到动静,仙师也许会下山来见我们。”黄帝点头同意。于是,他们焚起香草,霎时间,青烟袅袅,香气袭人,群臣手拿牛尾,边舞边唱,声振山谷。

其时,广成子、赤松子二位仙师正端坐在崆峒山腰的棋盘岭上,悠闲对弈。听到山下歌舞之声,玄鹤童子急匆匆前来,向广成子禀报:“禀仙师,轩辕氏,在山下。”广成子早知黄帝来意,含笑说:“这个黄帝,不去治国,却来求仙。待会儿我去看看。”赤松子起身告辞后,广成子一挥拂尘,一只丹顶鹤便落在身旁,他跨上鹤背,飘然出山,一群五彩仙禽翻飞追随,发出悦耳鸣声。广成子在云端出现,黄帝等人欣喜不已,全都跪倒在地。黄帝以极崇敬的语气,陈述他此番的来意:“我听说先生已经通晓至道,我想冒昧地请教您至道的精髓。我一心想获取天地的灵气,用来帮助五谷生长,保佑百姓安康。我又希望能主宰阴阳,从而使众多生灵能自由地成长。请问先生,我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广成子回答说:“你所想问的,是万事万物的根本;而你所想主宰的,却是万事万物的残留。你看看目前的情况,自从你治理天下以来,天上的云气等不到聚集就下起雨来,地上的草木等不到枯黄就飘落凋零;太阳和月亮的光亮也渐渐地晦暗下来,你身边谗谄的小人又是那么偏狭和恶劣,你又有什么资格谈论大道呢?”说罢飘然而去。

原先还对自己治理天下所取得的功绩颇为自负的黄帝,听了这一席话,满面羞愧。他知道自己做得并不到位,而且这次拜访的态度也不够虔诚,就含羞带愧地回到轩辕之丘。之后,他弃置朝政,独处静室,床铺上铺着洁白的茅草,谢绝任何应酬,自我反省,独居三月,然后再次前往崆峒山,向广成子求教。

这次,他吸取上次的教训,轻车简从,只带了几十个侍从。来到崆峒山下,他让随从都守候在山下,他一个人独自上山。其时的崆峒山,荆榛遍地,林莽丛生,根本没有上山的道路。走着走着,竟然迷了路。正在这时,只见前面有一位赤发赤须的长者,黄帝便恭立道旁,施礼让路。长者微微一笑说:“学会谦恭,始能求真。好,好!”黄帝赶忙上前说:“请问长者,哪条道可通崆峒仙界?”长者把黄帝略一打量,将手往前方一指,随口吟道:“仙凡本无界,只在心上分;不惜膝行苦,一诚百道通。”说罢倏然不见。原来这长者正是赤松子,他是怕黄帝放不下帝王架子,吃不得苦头,所以特来向他指点迷津的。

P2-3

序言

平凉是一方历史文明的沃土。相传四千八百多年前,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曾千里迢迢,来到市境内的崆峒山,谦诚地向广成子问道。这一事件,开启了平凉人类文明史的先河,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高度契合。这是把平凉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的有力佐证,也是我们建立平凉历史研究构架的基点。

三千多年前,兴起于周原地区的周文王兴兵伐密,一举消灭了密须国,在我国第一部史诗性著作《史记》中,为平凉的历史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同时也将一座永久的建筑、一个永恒的名字——灵台,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两千多年前,气势如虹的秦始皇视察北地郡和安定郡时,登上了崆峒山,在这里确立了修筑万里长城、抗击匈奴入侵的宏图大略;秦汉雄风,成纪三迁;盛唐风流,牛李党争,唐蕃结盟;宋金夏三足鼎立,二吴抗金大展雄风;蒙元时期,设立庄浪路,经营六盘山;特别是到明代,韩藩11代韩王,更是在平凉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至清代,甘肃米案发生,王辅臣反叛,图海轰击平凉城,左宗棠主修泾原道,陇东中学创办于柳湖;进入伟大的新时代,三次学潮风起云涌,红军长征会师静宁,以及各县迎解放……应该说,在平凉这方土地上,曾发生过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件,曾出现过一大批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甚至改写过文明进程的英雄人物,曾谱写过日新月异、天翻地覆的历史篇章。所有的这一切,平凉的每一寸土地都清楚地记得;所有的这一切,都呼唤后来的平凉人去记忆,去书写。

众所周知,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承担着继承、发掘、整理当地丰厚历史文化遗产,为时代立鉴、为祖国立史、为人民立言的历史使命。文史资料从不同角度反映各界代表人士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看法,蕴含着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有利于我们冷静地观察和反思历史,从历史事件的嬗变和历史人物的沉浮中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和才能。只有“以史资政”“以史鉴今”,才能保证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保持清醒和坚定。

《平凉史事》是平凉历史文化资料挖掘整理的重要成果。它以平凉地区上下近五千年的时间为经,以五千年间平凉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事件为纬,以事带人,以人记事,以史家的笔触,详略得当的剪裁,以讲故事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平凉大地上沧桑变迁、可歌可泣的史实事迹。本书的作者景颢,是第一、第三届平凉市政协委员,曾经长期在教育、文化、新闻宣传部门工作,曾出版有散文、诗歌等作品3部,获得过甘肃省黄河文学奖。近年来,在从事行政工作之余,又致力于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在推介崆峒文化及平凉地方历史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著有《平凉简史》《平凉史事》《平凉史考》等专门研究平凉历史的专著,并有相关论文在省内外的专业报刊上发表。

光阴荏苒,时不我待。进入新的世纪以来,社会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去为我们的历史去书写,为我们的时代鼓与呼。我衷心地希望,市政协今后的文史资料工作,能更进一步地发掘整理和汇集平凉的地方文化,尤其是当事人的所历、所见、所闻,填补一般历史记载的空白和不足,匡史书之误,补档案之缺,辅史学之证,为平凉经济社会的发展献计献策,为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新平凉而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政协平凉市委员会主席,中共平凉市委统战部部长王文平

2016年6月

后记

五年前,我开始了《平凉简史》的写作,比厘清历史脉络、梳理历史轨迹更为感动人的,是平凉这块土地上曾经的人和事。那些生动的事件,鲜活的人物,在“简史”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这部分文字,与“简史”的体例并不吻合,于是,将其剥离出来,另行成册,便有了这本《平凉史事》。

其实,这本小册子就是平凉历史纪事集,是《平凉简史》的“副产品”。

尽可能多的接近历史事件的真实样貌,尽可能多地靠近历史人物的内心,是我编写这本集子的初衷。历史本来就是那个样子,它可能静静地躺在尘封的故纸堆里,也可能悄悄地隐藏在历史的某个角落里,等着有人去发现,去探索。我所做的工作,就是去搜捡,去披阅,去判断,去甄别,不演绎,不杜撰,然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还他们以本来的面目。尽管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确实努力了。真诚地欢迎研究平凉历史的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张连举、茹坚、魏柏树等师长的悉心指导;原灵台县博物馆馆长王忠学先生对书稿进行了精心校对;李世恩、王韶华、张涛、朱建中等朋友对本书的定位、策划、装帧设计等,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平凉市政协的鼎力相助,市政协主席、市委统战部长毛文平亲自作序,市政协秘书长车兴安亲自策划,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杨棣主任、梁天鹏科长亲自赴出版社联系出版事宜。对他们的大力支持和鼎力帮助,在这里一并表示谢忱。

本书的责任编辑、西北大学出版社编辑陈新刚,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本书的内容、体例、文字、编排,都一一进行了认真的编校,纠正了许多的舛误。在向他表达谢意的同时,我更要向他表示深深的敬意。

另外,因为种种原因,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部分内容未录入,特此说明。

作者

2016年7月13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平凉史事(平凉市政协文史资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景颢
绘者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439143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6-08-01
首版时间 2016-08-01
印刷时间 201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2016189354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2: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