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绝代有佳人--雷加米埃夫人传
内容
编辑推荐

雷加米埃夫人是19世纪初法国上层贵族社会中一位银行家的太太,在当时的法国文化界有着较高的地位,许多人都为她倾倒。给她绘制肖像画的画家络绎不绝,法国画家德维达就曾经给雷加米埃夫人画过一幅出色的肖像画。

弗朗索瓦丝·瓦日纳著的《绝代有佳人--雷加米埃夫人传》是一部纪实传记,记录了活跃于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期的法国巴黎著名沙龙女主人雷加米埃夫人的生平。

内容推荐

弗朗索瓦丝·瓦日纳著的《绝代有佳人--雷加米埃夫人传》是一部纪实传记,记录了活跃于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期的法国巴黎著名沙龙女主人雷加米埃夫人的生平。拿破仑之弟和众多名人曾经为之倾倒,她和她的沙龙对上流社会的风尚起着绝对的引导作用。她用坚定的爱情培育了夏多布里昂这样的一代文学大师。作者大量参考了雷加米埃夫人的亲人挚友等同时代人的回忆录,沿寻雷加米埃夫人的一生,从政治、文化等方面,向读者展现了十八、十九世纪法国乃至欧洲上流社会的人情风物。读者能看到在法国的各个动荡的历史时期,不同人物为了地位、名望或单纯的理想,做出的不同回应。本书描写了一个人物,更描写了一个时代。

目录

动荡时代的心魂读《雷加米埃夫人传》——代译序

再版前言

序言

第一章 一个乖乖女

巴黎的教育/革命之初

第二章 法兰西共和元年的新婚夫妇

第三章 巴黎重开一场盛宴

一位年轻女子现身……/无声的相遇/天使和女魔术师/朱丽叶特与罗密欧擦肩

而过……

第四章 上流社会的胜利

神奇的宫殿/“您喜欢音乐吗,夫人?”/配得上模特儿的几幅肖像画/才智和美貌/

初出茅庐的拉萨涅登陆巴黎……/英国插曲/克里希城堡的一日/圣殿骑士团监

狱……

第五章 反对派的狭窄空间

圣马蒂耶出场/被放逐的斯塔尔夫人/共和新历十二年的谋反/朱丽叶特成为不

幸的代言人/破产/母亲之死

第六章 普鲁士牧歌

科丽娜,获得巨大成功的女囚徒……/科贝,欧洲的沙龙……/留神亲王,危险……/

决裂/“被冒犯的和好斗的”斯塔尔夫人

第七章 流放

布杰之行/落脚舍蒙/《论德国》被禁/孩子的出现……/“闰名为朱丽叶特·贝尔

纳的雷加米埃夫人逐出巴黎四十古里外……”/孤独中的沙隆/里昂的友谊/罗

马,台伯大行政区/在约阿希姆国王那里……

第八章 返回

去圣勒拜访/本杰明的疯狂!/幻像的终结/斯塔尔夫人之死

第九章 激情

她和他/最初的迹象/“她身边的灾难……”/鸟笼里的鹰/沙龙成了文人小圈子/

柏林大使/伦敦大使/从维罗纳到特罗卡迪罗

第十章 罗马的假日

美人鱼驯服狒狒……/阿德里安/好人巴朗什/年轻的安培/画家施奈兹/画家盖

兰/和奥坦斯暗中相见/德文希尔公爵夫人之死/那不勒斯,还是去了……/。。离

开美丽的意大利,我心惆怅……”

第十一章 林中修道院的美好时光

二楼大沙龙/马蒂耶之死/罗马大使/朱丽叶特的日程安排/阿伦南堡、科贝:拜

访,朝圣……/修道院中最初阅读《回忆录》

第十二章 尾季

走下坡路……/死者的召唤

尾声

雷加米埃夫人生活年表及大事记

【附录】

星座分析

安德烈·巴尔博/米兰·昆德拉的更正

莫尼克·德吉夫人的笔迹分析

雅克一罗斯·雷加米埃的信函

雅克·雷加米埃及其公司商号的报表和资产表

林中修道院修女和雷加米埃夫人之间签署的一套公寓的终身租约

雷加米埃夫人遗嘱

雷加米埃夫人致夏多布里昂信函

夏多布里昂去世后,布瓦涅夫人致雷加米埃夫人信函

歌德的评语

索引

试读章节

雷加米埃夫人值得我们去关注。她生于旧制度,逝于路易一拿破仑·波拿巴特总统任期中,经历了激情澎湃的岁月,这些岁月的五光十色成为我们的历史中最丰富的时代。她由于美貌而名扬遐迩。她在周围培植了诸多友谊和才华。这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而她很早就显露出擅长斡旋的天赋,是社交界一位无与伦比的缪斯。她历时半个世纪承担这个职责,从未懈怠。在整个欧洲范围内,政界、外交界、艺术界和文学界的一切才俊,皆涉足她的沙龙。从旧体制内的名人,到大革命中崭露头角的将军,从波拿巴特的追随者到浪漫派人物,像圣伯夫或雨果,从年迈的拉阿尔普①到后起的巴尔扎克,从梅特涅到威灵顿,从贡斯当到基佐,都曾对她着迷。我们并未将妇女们排除在外:斯塔尔夫人自己发现了她,爱她如姐妹;在奥坦斯王后②或者黛斯蕾·克拉里③那里,她永远是一个忠实的、可倾诉衷肠的对象;优雅之至的德·布瓦涅夫人④,于众人之中最理解她……我们不由思忖,她为什么和怎么会有如此的魅力。

此外,朱丽叶特“和谐美满”的个性(这份敬语出自拉马丁),她的拒绝极端,她的判断力,她的超常智力都使夏多布里昂得益匪浅。很久之后,他对她作了一番意外的坦承:“您改变了我的天性!”而此公绝非柔顺可塑之辈。朱丽叶特对夏多布里昂的作家生涯也有决定性的影响,《墓畔回忆录》在很大程度上受惠于她。

她和夏多布里昂同进同出三十年,勾起人们一种持久的暧昧兴趣,对这个“个案”的猜测无法回避,她私生活中可能的秘密给很多回忆添加了佐料。我很高兴在这点上终于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回答。

那些大男子主义者经常将朱丽叶特·雷加米埃贬低到仅仅具有魅惑力,因为他们将她塑成一个妇女玩偶。女权主义者几乎把她忽略,只记住了她的“风情万种”。我们时代崇尚的是个人主义,看轻沙龙在法国社会中的作用,只把它看作是上流社会的一种消遣,这种观点有点短视。主持一个沙龙,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也是一种必需:用相遇、交流来维系社团的协调,亦是她生命的涵意。这是一种教养的传承和信息的传播,它和一切传媒那样,扮演了一个文化传播者的角色。

人们常常忽略雷加米埃夫人的行动,包括她对社会的奉献,以及她以“活动家的战斗精神”对死刑的抗争。实际上,她在不同的体制下,可以说为此作过不懈的努力。而且,由于她未出版过任何作品,人们几乎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她也会思想。

所有对她作过描述的人中,只有一位既没有背叛她,也没有美化她,他就是让·德·奥梅松。他用夏多布里昂的眼光看她,我却从相反的角度去解读。对此,我要立即补充说明,我极欣赏夏多布里昂,而勒诺尔芒夫人和爱德华·赫里欧对他却非如此。我还需申明,雷加米埃夫人令人瞩目的美德之一就是她有能力,在这个称之为创造的巨大冒险中,陪伴她所爱过的唯一一个男人,一位作家。又有谁知道,他是诸人中最伟大的一位。

我在本书中试图回答长久以来自己因朱丽叶特·雷加米埃夫人而起的几个问题:怎样展开女性的一生?在自我与他人的互动中,在内心趋于完善的追求与社交活动范围的框架下,在存在与展示中,怎样丰富自己?怎样实现完美平衡的奇迹,成为一个进退有据的女性?P4-5

序言

卢浮宫法国绘画厅,距德拉克洛瓦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不远,有一幅达维德所作的人物肖像,一位美丽的妇人,倚靠在长躺椅上,一袭白装,头上一圈花环饰带。画面简洁,却极有气场,吸引你的目光,诱惑你凝视。这位妇人的容貌极美,却不是那种“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的诱惑的艳丽。她透着几分孤寂、清冷,秀唇微启,却不是笑意,反有一种阅尽芳菲的忧伤。和她四目相对,渐渐地,你会有种沉静的感觉,对,这位美妇身上给人最强烈的感觉就是沉静,一缕柔和的光照亮自然的肃穆。她就是本书的传主,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乃至欧洲最著名的女人雷加米埃夫人。

肯尼迪总统的夫人杰奎琳一次接受采访时被问道:您现在是世界上女性模仿的对象,但谁又是您心中的模仿对象呢?她毫不犹豫地回答:雷加米埃夫人,我敬佩她,她是法兰西风范的代表。杰奎琳·肯尼迪曾负笈巴黎,在索邦大学读法国文学,大约在那时,她知道雷加米埃夫人,因为只要你进入十九世纪法国文学,读夏多布里昂、斯塔尔夫人、贡斯当的著作,文字的后面都有雷加米埃夫人的身影。

威尔·杜兰那部贯通五千年的皇皇巨著《世界文明史》,不知记载了多少横扫千军、立一世伟业的英雄豪杰,却也为雷加米埃夫人单立一章。倒不仅因为她貌若天仙,拿破仑亦赞她“王者之秀色”,更因为她的身边群星灿烂。既有拿破仑家族成员,又有拿破仑的反对者;既有共和派思想家,又有旧王朝贵族;既有拿破仑麾下勇将,又有滑铁卢的胜利者。这些人或敬佩她的为人,喜爱她的风雅,或倾心相恋,拜倒在她石榴裙下,但几乎都成为她的终身挚友。最后,她把全部爱献给了夏多布里昂,支持他、激励他完成巨著《墓畔回忆录》。两人在生命的晚霞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吟唱出动人心魂的哀歌。

这不是一段简单的爱情故事,甚至它有没有爱情中常见的男欢女爱都不甚了了。在那个历史时段,巨流滚滚,冲过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复辟王朝等各个险滩,惊涛拍岸,漩涡中卷人多少豪杰。雷加米埃夫人和夏多布里昂本不是这历史巨流中的弄潮儿,但他们身在其中,经历了这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并勇敢地依照自己的信念承担了各自的责任,命运不期然地让他们成为历史坐标。离奇的婚姻

威尔·杜兰这样描述雷加米埃夫人的婚姻:“十六岁那年,她嫁给雷加米埃,当时他已四十二岁,是位多金的银行巨子。他欣赏她的美丽,听着她的歌声,看着她细致的双手在钢琴和竖琴上倾诉情怀,他即已心满意足,无复他求。他钟爱雷加米埃夫人,照顾她无微不至,他出钱帮助她做个沙龙的女主人,甚至怀着慈父般的溺爱心情,放任她到处征服男人——只要她自己不被征服。而且,显然他也不见得一定坚持享用婚姻的权利。”①杜兰在这里陈述了一些事实,但他显然不知道,雷加米埃先生实际上是雷加米埃夫人的生父,他的这位十六岁新人是他与情人贝尔纳夫人的私生女,他最亲爱的女儿朱丽叶特。所以雷加米埃先生不会“坚持享用婚姻的权利”。这场掩人耳目的婚姻是朱丽叶特的家长们尽心策划的,为了在革命恐怖来临,人头纷纷落地的时刻,保住他们的孩子和他们的财产。一旦父母遭遇不幸,朱丽叶特可以幸免。“幸免的意思是能保证将他们的财产传给她。”①

1793年,那是个什么年头啊。雨果在《九三年》中给它定性:“正是乱世达于最疯狂最黑暗的时候,正是罪恶烈焰正炽,仇恨释放出全部黑暗的时候,正是搏杀到了一切都变成弹药,混战激烈无比,人再也不知道何为正义,何为诚实,何为真理的时候”。不满十六岁的朱丽叶特被家长安排着结婚了。本书作者F·瓦日纳敏锐地指出:“这种成年生活的进入是突然而至的,没有给青春萌动留下任何余地,只隐约瞥见。朱丽叶特没能够从容地感受情绪的变化,也没有伴随爱心砰然而生的痛楚,忧郁的梦幻和回味无穷的、与闺蜜分享的秘密……”请记住这一点,为了躲避革命的血腥,保全自己,朱丽叶特没机会去从容地成熟,循着青春萌动、生命圆融的轨道提升自己。由于她的婚姻只是名义上的,她的“被迫成熟”一开始就是精神性的。自然的道路是由地下升入空中,而朱丽叶特的一生却是从空中重回地面。

终于,1794年秋天,随着罗伯斯庇尔被处决,恐怖时期结束了。作者描述当时的社会氛围:“这是社会摒弃了最理性的社会憧憬后,经历了斯巴达式的严酷,血的洗礼,如今重又复活、凝聚。因为曾经跟死亡擦肩而过,人们只想忘却,追求享乐直至昏头涨脑。恐怖之后的眩晕,是当时氛围的主调。”正在那时,人称“热月圣母”的塔里昂夫人正以她“穿戴整齐的一丝不挂”(塔列朗语)聚拢一帮社交名媛,后来成为约瑟芬皇后的德·博阿尔奈夫人也在其中,但这个圈子还局限于贵妇人们的交往,争奇斗艳,免不了争风吃醋。而法国还有一路极为强大的沙龙传统,那就是文化沙龙。

沙龙(salon)一词的原意是密友聚会的房间,后来人们把一圈围拢的沙发也称为salon,倒是更能表现挚友促膝而谈的性质。实际上,沙龙的兴起正表现了脱离宫廷、官场的公众自由舆论的兴起。托克维尔描述过法国的这个特殊现象:“政治领域被一分为二,互不交往。在一个领域,人们实施行政,治理国家,在另一个领域,人们建构抽象原则。”(《旧制度与大革命》)这后一群人就聚集在沙龙里。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雷加米埃夫人的地位和作用,我们需简洁地回顾一下法国沙龙文化的历史和性质。在绝对王权时代,社会的全部精神活动都集中于宫廷。在路易十四时代,凡尔赛宫就是人间的太阳升起和落下的地方。当时的法兰西人才荟萃,有无数伟大的画家、建筑师、音乐家、剧作家、宗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但他们都是围绕着太阳王旋转的行星。勒诺特、芒萨尔修建凡尔赛宫的花园和宫殿,布瓦洛和路易十四谈他的三一律,莱辛为路易十四演出他的《伊菲戈涅》,而莫里哀要揣摩路易十四的兴趣来塑造戏剧人物,吕利创作优雅的小步舞曲,为了和路易十四同台起舞,甚至博絮埃也要专门在卢浮宫为路易十四讲道,而伟大的帕斯卡以超绝的勇敢对抗路易十四的命令,坚持自己詹森派的信仰。“朕即国家”这句话点透了绝对王权的实质。在那个时代,虽然也有名女人主持的聚会,如名妓尼侬曾开放她的府邸,请文人雅士前往,她临终前留给她的律师阿鲁埃先生1000法郎,“让他的儿子用来买书”,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伏尔泰。朗布耶侯爵夫人的府邸是沙龙的雏形,高乃依、拉法耶特夫人、塞维涅夫人都曾出入其中。但这种聚会仅局限于私密的朋友,话题多在文学加风月。

亦幻亦真,亦梦亦醒,我们告别奥利维尔,伴一庭静雨,走人轻睡的田园,薄雾浮游,草地上满是濡湿的记忆。沿沙石小径走去,路边有夏多布里昂手植的黎巴嫩雪柏。当年种时干不盈把,如今虬枝盘曲,树干要两人合抱。历经二百多年风烟撼顿,依旧绿意婆娑。走入密林深处,青萝漫径,苔枝牵衣,岔路口左拐,一座六角形红砖塔楼兀然眼前。这就是维莱塔,夏多布里昂的图书馆。这个名字来自《殉道者》中的人物维莱妲,在塔西陀笔下,她是日耳曼女预言家,住在利伯河畔一座高塔中。

这座塔是狼谷前主人安·阿·阿科劳克所建。1792年大革命紧急时刻,阿科劳克是国民卫队的指挥官。他曾计划冲人杜伊勒里宫救出国王一家,然后把王后玛丽一安多奈特藏在这座塔楼里。夏多布里昂极爱此地,把它改建成自己的图书馆,我猜因为这里曾和波旁王朝有关:他将之命名为维莱塔,则因为他内心一直以预言家自诩。在波旁朝第一次复辟时,他曾自嘲“卡桑德拉多么无用啊”。他每天清晨6时起身,在园中植树修花,中午休息后,就来维莱塔。他藏身的这片绿色中,竟有疏竹几杆,莫非他想“斫取青光写楚辞”?

走到维莱塔,便到了狼谷尽头。有一道矮墙蜿蜒,墙头青苔斑驳。离矮墙不远处,有一株巨大的玉兰树,枝干倒伏在地,其根半生半死,据说也是夏多布里昂所种。雷加米埃夫人曾常去墙边的石凳上小坐,默默地怀念故去的朋友。“昔年种柳,依依江汉,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雷夫人在此睹树思人,亦会有庾子山同样的感叹吧?

仿佛任意徜徉,小径却把我们又带回房前。雷加米埃夫人每日散步必经这条小路,如今美人跫音远逝,只留几株高大的山茶。这树花开得奇,同一枝条上却有红白两色花朵。莫不是雷加米埃夫人和夏多布里昂的精魂在此相会?清夜如水,“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我们静立树前,想象着这对情侣天国相守,任疏花散落肩头。  1817年,夏多布里昂出卖狼谷。在离开狼谷前,他写下了这段话:“这是在我的隐居地写下的最后的文字。我不得不离开这里,离开这些美丽的小树,它们的树丛曾环绕、荫庇它们的父亲①。我再也见不到玉兰树将它的花朵献祭在我的佛罗里达少女②的坟前,见不到用来纪念哲罗姆的耶路撒冷青松、黎巴嫩雪柏,见不到格拉纳达的月桂、希腊的梧桐、阿尔莫利克的橡树③。我曾在它们身边精心雕琢布兰卡、创造维莱妲、为西摩多赛讴歌。这些树木和我的梦想一起发芽成长,它们像护树女神④一样与之同生共死。这些树木将受到别人支配,新主人会像我一样爱它们吗?这位主人会任它们萎谢,或许会砍伐它们,或许我不该把它们留在这里。告别奥尔奈的森林,让我想起与贡堡树林的永诀。我这辈子总是不断地告别。”⑤

至此我们明白,牵惹夏多布里昂一怀愁绪的正是狼谷这些他视若孩子的树木。他走万里路带回这些树种,又亲手种下,每一棵树都是一段历史,一个记忆,一段情肠,是他的梦想,也是他渴求的归宿。平心而论,他的运气实在够好。我朝先人李公德裕曾建有平泉山居,“剪荆棘,驱狐狸,始立班生之宅,渐成应叟之地,又得江南珍木奇石,列于庭际,平生素怀,于此足矣。”他爱若至宝,痛下绝言,“鬻平泉者,非吾子孙也。”然有屠长青发问:“今赞皇公与平泉木石安在?即秦汉隋梁帝王宫室之盛,穷极壮丽,悉荡为飞烟,化为冷灰过者。”而狼谷面貌依旧,夏公手植树木蓊郁参天,引来济慈的夜莺:

“在满长绿桷

音韵悦耳,无数阴影的地方

引吭高歌,赞颂美夏”

更有皇皇巨著传世,而与雷加米埃夫人的恋歌仍在传唱。夏多布里昂平生得此,又复何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绝代有佳人--雷加米埃夫人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弗朗索瓦丝·瓦日纳
译者 张雪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40233
开本 16开
页数 6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31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98
CIP核字 2016189081
中图分类号 I565.55
丛书名
印张 41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9
150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根据弗拉玛里翁出版社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7: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