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山力荐!
剖析社会转型迷局经典著作!
探讨改革与自由必读之书!
再现法国大革命的成败关键!
《旧制度与大革命(全新插图普及本)》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著作,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在原有的封建制度崩溃之时,因并未带来革命预期的结果,而致使执政者与民众间的矛盾公开化,社会动荡愈演愈烈。原著出版于1856年。
图书 | 旧制度与大革命(全新插图普及本)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王岐山力荐! 剖析社会转型迷局经典著作! 探讨改革与自由必读之书! 再现法国大革命的成败关键! 《旧制度与大革命(全新插图普及本)》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著作,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在原有的封建制度崩溃之时,因并未带来革命预期的结果,而致使执政者与民众间的矛盾公开化,社会动荡愈演愈烈。原著出版于1856年。 内容推荐 《旧制度与大革命(全新插图普及本)》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著作,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在原有的封建制度崩溃之时,因并未带来革命预期的结果,而致使执政者与民众间的矛盾公开化,社会动荡愈演愈烈…… 目录 第一卷 第一章 大革命爆发之际,人们对它褒贬不一 第二章 人们曾经错误地认为,大革命的根本与最终目的是要摧毁宗教权力和削弱政治权力 第三章 大革命作为一场政治革命,却以宗教革命的形式展开,其原因何在 第四章 为什么欧洲各国建立了相同的制度,及这些制度又如何四处沦陷 第五章 法国革命的成就是什么 第二卷 第一章 为什么法国人民对封建权力的憎恶程度比其他国家更甚 第二章 中央集权制属于旧制度,而非如人们所说是大革命和帝国的产物 第三章 今天所谓的政府管理监督同样来源于旧制度 第四章 行政法院与官员豁免权都出自旧制度 第五章 中央集权制如何渗入旧政权,取代它却又不摧毁它 第六章 旧制度下的行政作风与习惯 第七章 在欧洲各国中,法国首都何以获得相对外省的压倒性优势,并成为整个国家的掌控者 第八章 在法国这个国家,人们的相似程度最高 第九章 这些如此相似的人如何走向彼此分隔的冷漠极端 第十章 几乎所有使旧制度灭亡的弊病为何都源自于政治自由的毁灭与各阶级的分离 第十一章 在旧制度下的自由类型及对大革命的影响 第十二章 为什么18世纪法国农民在文明进步之下有时的处境竟比13世纪还糟 第三卷 第一章 到了18世纪中叶,为什么文人成为政治领袖,其后果又如何 第二章 非宗教倾向在18世纪的法国人身上如何成为普遍占上风的激情,对大革命有什么影响 第三章 为什么法国人要改革胜于要自由 第四章 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是旧君主制最繁荣时期,为何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 第五章 减轻人们的负担如何竟激起了人们的普遍愤怒 第六章 政府完成人民革命教育的几种措施 第七章 行政革命如何先于政治革命,并成为其导火索,结果又是如何 第八章 大革命如何从以往的环境中自动产生 试读章节 各国君主和大臣们均认为,法国大革命不过是个转瞬即逝的地方性事件,而他们需要做的只有从中渔利。基于此,他们勾搭成奸,多方谋划,结成秘密联盟。但当猎物近在眼前,他们又你争我夺起来,始终保持着相互分裂又相互接近的状态。他们的准备不可谓不周到,但依然没有料到即将发生的大事件。 英国人的历史比较独特,他们长期实行政治自由,加之对历史记忆犹新,因此不乏富有见识和经验的人,透过厚厚的帷幕,的确有人看到了即将到来的伟大革命的面孔。然而他们未能认识到大革命的强大能量,不知道大革命除了会深刻影响法兰西外,还会影响英国的国运,同时波及全球。大革命爆发前夕,阿瑟·扬④就在法国,他敏锐地意识到革命已迫在眉睫,但对这场革命的意义却一无所知,甚至认为大革命会使权力更加集中。“如果这场革命给予贵族更多的优越地位,那么我想,它就弊大于利。”阿瑟·扬如是说。 伯克对法国大革命很有发言权,自革命爆发他便恨声不断,但即便是他,在某些时刻对大革命亦无定见。起初,他认为,大革命必将使法国削弱,乃至灭亡。他说:“可以确信,法兰西的好战气质将长久消失,甚至永远消失,将来可能会有人感慨:我听说,我们高卢人的祖先也曾以武力著称。” 事实证明,大历史的视角有助于人们更准确地判断历史事件。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在即之时,人们对革命的结局依然没有明确的信心。在大量陈情书中,有两份陈情书表达了民众的某些惧怕心理。人们害怕王权,或者说宫廷,继续保持压倒一切的优势。懦弱且为期很短的三级会议令人失望,也令人担忧。人们害怕遭遇暴力,贵族尤其惴惴不安。许多陈情书都说:“御前卫队应宣誓绝不把枪口对准公民,哪怕发生骚乱或暴动。”这意味着只要三级会议能够像人们当初设立它时所期望的那样有效召开,一切都不成问题。固然会有困难,但绝无不可逾越的障碍。 事实是,法国大革命按照自己的进程发展开去:魔鬼的头部逐渐显现,可怖的面孔一览无余。大革命摧毁了政治机构,也废除了民事机构;变革了法律,又改变了风尚、习俗直至语言;颠覆了政府结构,也动摇了社会基础,似乎还要清算上帝。而且大革命很快跨越了国界,带着各种前所未有的手段、战术、准则,也就是皮特说的“武装的舆论”,席卷试图阻碍它的任何一个帝国,打碎一顶顶王冠,蹂躏一个个王权,把所有民族都争取到自己身边!当真是前所未有。人们的观点亦随之发生变化。欧洲各国君主与政治精英们最初认为它不过是家常便饭,后来则不得不对它另眼相看。细察之下,它与历史上发生过的那些革命是那么地截然对立,同时它又是如此普世,如此可怖,如此费解,费解到了让人面对这种现象帐然若失的程度。有些人认为,这个闻所未闻的事物仿佛是自生的,并且是永存的,它也绝不会自行停止,它终将把人类社会推向崩溃。有不少人把大革命视作魔鬼现世。自1797年起,德·梅斯特尔先生便不断地说:“法国大革命具有恶魔的特点。”反之,也有人在大革命身上发现了上帝的福音,认为大革命不仅会更新法兰西的容颜,还会使世界焕然一新,甚至创造一种新人类。当然,总体的基调是悲观的。当时的不少作家都有这种明显打着宗教烙印的惊恐心理,恰如萨尔维当初见到蛮族一样。伯克则继续阐述他的思想,高声惊呼:“法兰西岂止丧失了旧政府,它丧失了一切政府;与其说法兰西会成为人类的灾难与恐怖,不如说它几乎成了屈辱号冷悯的对象。但是,从它那被谋杀的君主制坟墓中走出了一个丑陋、庞大、超出人类全部想象的可怕的怪物,这个丑陋的怪物径直奔向目的地,不怕任何危险,毫无任何悔意,无视一切准则,藐视所有常规,谁不理解它,它便把谁击倒。” 法国大革命——它真如时人所说,如此异乎寻常吗?真的像他们所说的那么离奇,那么颠倒乾坤、威力无穷吗?它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真正特点是什么?深远效果是什么?它具体摧毁与创造的又是什么? 研究并阐述这些问题的时机看来已经到来,今天的我们,也只有今天的我们,能够更好地观察并判断这个伟大的事物。我们离大革命够远,这使得我们可以在面对那种令人目眩的革命激情时保持冷静;我们离大革命也够近,这使得我们能够深入指引大革命的精神内核中去加以理解。再过若干年,人们就很难做到了。因为伟大革命成功的同时,往往也是革命之所以产生的原因变得模糊的之时,也正因如此,革命往往由于其成功而变得不太容易理解。P5-7 序言 法国历史学家、政治家亚力克西·德·托克维尔(Alexis deTocqueville,1805—1895)的著作《旧制度与大革命》出版于1856年。此前,已有许多文人政客撰写的以多卷本叙述史为主的法国革命史和帝国史。至于本书的特色,正如托克维尔本人所说,“那段历史已被人绘声绘色地描写过,我不想再写一本类似的书。本书重在研究。” 本书选择的写作时机极为独特。托克维尔将1789年以后的60多年历史统称为法国大革命时期,以当代人写当代史的方式,揭示旧制度与大革命之间看似断裂的历史联系。很多史学家认为,与所研究的时代离得太近,史料尚未完全浮出水面,作者自身利害关系难以撇清,写作往往存在困境。托克维尔却如此评价自己选取的时机:“我们离大革命够远,这使得我们可以在面对那种令人目眩的革命激情时保持冷静;我们离大革命也够近,这使得我们能够深入到指引大革命的精神内核中去加以理解。”凭借其深刻的洞察力,本书不仅超越了某一阶级的狭隘利益,还兼具时代感与历史感。 从写作方法上,托克维尔力图将事实与思想、历史本身与历史哲学结合起来,本书虽非叙述史,研究结论却建立在扎扎实实分析原始材料的基础上。托克维尔大量阅读了古老的土地清册、赋税簿籍、地方与中央的奏章、指示和大臣之间的通信、省议会的会议记录、1789年三个等级起草的陈情书、几大总督辖区的档案等文献资料,从这些“法国旧社会的遗嘱”中,发现“旧制度的真面目,它原原本本、活生生地保持着它的思想、它的激情、它的偏见、它的实践。” 本书内容重在研究,问题先行。托克维尔对下列问题有着精彩而独到的论述:大革命如何是一场以宗教革命形式展开的政治革命?何以几乎全欧洲都有完全相同的制度,它们如何到处陷于崩溃?为什么封建权利在法国比在其他任何国家更使人民憎恶?中央集权制怎样进入旧政治权力并取而代之,而不予以摧毁?法国如何成为这样的国家,其首都已取得压倒外省的重要地位,并吸取全帝国的精华?政治自由的毁灭与各阶级的分离如何导致了几乎所有使旧制度灭亡的弊病?文人何以变为国家的首要政治家,其后果如何?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是旧君主制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 从全书的主旨可以看出,托克维尔对于自由的价值极为看重,他认为“只有民主没有自由的社会,绝对见不到伟大的公民,尤其是伟大的人民”。作为一个自由派贵族,托克维尔一生酷爱自由,对于自由与民主的关系。本书与其分别于《论美国的民主》(卷一、卷二)的观点一脉相承。 近几十年来,随着保守的自由主义思想复兴,托克维尔的政治观点在欧美重新受到重视。近年来,《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在中国社会也引起了广泛关注。2016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在吸纳已出版译本精华的基础上,组织了对该书的重译。《旧制度与大革命》原著敏锐深刻、文采斐然,本书不仅忠实于原著的内容,还对有关史实、人物和典章制度作了详细注释,同时配以大量精美图片,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了解书中所涉历史场景,引人入胜。 冉艳辉 2016年9月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从90年代以来,特别是经过了社会的激烈的动荡之后,人们普遍认识到必须要告别革命,……《旧制度与大革命》为什么在中国会广泛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人们从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土壤和原因的研究当中……可以古为今用也可以洋为中用。 ——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旧制度与大革命(全新插图普及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法)托克维尔 |
译者 | 董桂萍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86538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0 |
出版时间 | 2016-10-01 |
首版时间 | 2016-10-01 |
印刷时间 | 2016-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8 |
CIP核字 | 2016213395 |
中图分类号 | K565.41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