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的影像生产与话语重构》由陈晓云编辑整理的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影像研究中心主持的“新媒体时代电影的边界与电影话语的重构”论坛之研讨成果汇总。全书分上下两部分,总计收录评论文章三十余篇,其中大部分为作者自己的文章,另有数篇为尹鸿、王一川、李道新、厉震林等当今电影评论大家所言。全书结构完整,所编入的文章均发表于《当代电影》、《电影艺术》、《艺术百家》等电影专业核心期刊,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其中陈晓云老师的文章调理清晰、行文流畅、见解独到且可读性很强,堪为当中翘楚。
图书 | 新媒体语境下的影像生产与话语重构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新媒体语境下的影像生产与话语重构》由陈晓云编辑整理的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影像研究中心主持的“新媒体时代电影的边界与电影话语的重构”论坛之研讨成果汇总。全书分上下两部分,总计收录评论文章三十余篇,其中大部分为作者自己的文章,另有数篇为尹鸿、王一川、李道新、厉震林等当今电影评论大家所言。全书结构完整,所编入的文章均发表于《当代电影》、《电影艺术》、《艺术百家》等电影专业核心期刊,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其中陈晓云老师的文章调理清晰、行文流畅、见解独到且可读性很强,堪为当中翘楚。 目录 上编 生产·传播 中国电影的网众自娱时代 难以定义的电影格局 当代中国电影的创作流变与格局重组 网络媒介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新力量 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影像风格的多元化 一步之遥:2014年中国电影创作状况分析 “下山”与“归来”:2015年中国电影创作状况分析 观念自觉与样式拓展:类型批评视域下的2015年度中国电影 当代中国电影的文化迷失与价值错位 当下中国电影的现实缺失与影像重构 青春记忆与当下中国电影的怀旧叙事 类型模式下的个性叙事 微电影:互联网时代的艺术新形态 《美人鱼》:作为IP的周星驰与文化怀旧 《太子妃升职记》:网络自制剧的模式与特点 从意义生产到话题消费 计算机技术与电影真实感的建立 互联网时代中国电影产业结构的调整 把脉高票房 互联网时代的电影放映业 下编 观念·话语 电影的边界与电影话语的重构 三种业界环境下的电影新命名 下一代电影:电影游戏化,游戏电影化 网络时代与审美嬗变中的电影艺术 互联网给电影带来的新课题 影院性:多屏时代的电影本体 多屏时代的影像叙事与跨界传播 “学院派”传统与“新学院派”的突破 关于电影产业升级的若干关键词 当下电影评论与创作的辩证关系 电影批评:从艺术到媒介的转型 “微时代”与电影批评的命运 观念转型:新媒体时代的电影与电影教育 新媒体时代电影人才培养的新样态 新媒体时代的导演人才养成 附录 论坛综述(二则)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新媒体语境下的影像生产与话语重构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陈晓云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604543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16-09-01 |
首版时间 | 2016-09-01 |
印刷时间 | 2016-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12 |
CIP核字 | 2016225382 |
中图分类号 | J90-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1 |
宽 | 170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