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头将军
内容
试读章节

事后大家对此次轰炸做了分析,敌机如此准确轰炸使大家确信黄曲县境内必有敌特或者汉奸活动,尤其是三位共产党高级将领所住的房屋被炸一定有地面敌特的指示引导。南汉宸代表随即指示地方动委会配合武工队将此作为一件重要案件予以侦破。

随着会议的结束,各路参会人马陆续离开,一座残破的县城显得冷冷清清。爷爷的心情异常沉重,幸亏在日机轰炸之前首长们离开了房问,如果没有观看演习这一安排,那么这几位首长……

爷爷暗暗下决心要把这件事情查他个水落石出。随即安排大部分武工队员帮助居民抢修被炸塌的房屋,自己则挑选了几名队员抢修司令部驻地的“三和义”粮店。

在粮店的东墙外面几位战士发现了数块破碎镜片,爷爷立即从中感觉到了什么,命令所有的战士仔细寻找,不一会就找到了许多,慢慢地随捡拾随拼凑,两面椭圆形镜子的轮廓就出来了,还捡到了两个残缺不全的黑色木头镜框。看成色即知还是新的。向店主人了解得知,东房从不住人,像这类女人们常用的物件本店从来就没有过,而且本城经销这类东西的只有商号“十大成”一家。

爷爷立即到“十大成”了解情况,经店员辨认确系本店经销之物,并且清楚地记得那是昨天上午卖出去的。

因为时势动荡本来买卖就很萧条,昨天上午开门迎来的第一位顾客就是买镜子的,而且还是买一对,所以店员关照得也热情,还没话找话地多搭讪了几旬。

“客官,要点什么?”一看有顾客进门店员就满脸笑容迎了上去。

来人没有应答,只是直奔柜台,用手指指镜子。

店员急忙取来几种不同造型的镜子供其挑选,可是来人显得很急很忙,不挑不选,就近拿了两面椭圆形的镜子。

“客官是闺女出嫁还是儿子结婚?”看着买一对镜子的客人,店员习惯地随口又问。

“嗯?”显然来人的心思不在这上面,一会才定懂过来,“嗯嗯!”

看出了来人不想多说,店员也就没有继续热情下去。

只是在交钱找零的时候才简短地对答了两句,可以听出其带着浓重的北路口音。

这样奇怪的顾客是店员多年来从没有碰到过的,所以在其离店之际特意留意了一下,其人长得个子较大亦较胖,圆脸庞,右腿微瘸,因为出门时跨门槛很费劲,还被门槛绊了一下。

店员提供的情况非常重要,据此推断此人应该是雁北地面人,就目前的黄曲县城而言他在作案以后是肯定不敢久留的,如果确系腿有残疾那么也肯定不会走出多远,就凭武工队员们的腿脚,相差半天的路程不到太阳落山就可以追上。

爷爷立刻决定,武工队一部分战士在帮助乡亲们修复房屋的同时留意一下此人的踪迹,同时自己则带领一部分战士向北急追。

时值初秋,正是“立了秋、挂锄钩,消消停停等丰收”之际,老天爷给春耕夏锄辛勤劳作了半年的老百姓留出了近一个月的喘息时间,以便蓄积力量迎接将要到来的更加繁忙的秋收劳作。往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各村各社过庙会看唱戏的时节,只要上路就可以碰到拉拉溜溜的行人,可惜因为战乱人们没有那个心思,视野内的塬野荒凉空寂。

爷爷一行沿着通往大同方向的道路急急追寻,就在快要进入关县境内的时候,一个歪歪咧咧急急赶路的行人出现在视野里面。

“老乡,慢点走!”还没等爷爷发话,一位性急的武工队员就抢先呼叫开了:“问一下路。”

不料听见喊话的人不但没有慢下来,反而走得更快了。

见此情景爷爷一行迅速加快了脚步,远远地看见这家伙手往怀里摸索,爷爷立即高喊:“当心,有枪!”

爷爷的话音未落,枪声响了。

还好,不是有战斗经验之人,一梭子子弹全部都是“飞子”。

没给这家伙再次换弹匣的机会,一拥而上的武功队员就把他死死地摁在了地面。

经审讯,这家伙是雁北农村的一个大地主,因抗战初期我地方游击队动员其出粮出钱支援抗战而怀恨于共产党,在日军攻占大同以后就进城投靠了日军,当北路军司令部召集开会的电文被日军破译之后,日军即把他派往黄曲,并教会其如何利用镜子的反光为日机指示轰炸目标。

因为“三和义”东墙外是一条小巷子,警戒部队没有在那里放哨,他装作过路人顺便就把两面镜子放墙根了,实际上他只知道“三和义”是北路军司令部的驻地,也是开会的地点,根本不知道房子里住的是什么人,炸塌八路军将领的住房纯属偶然,谁知就因为买镜子一事把他暴露了。

侦破工作顺利完成,汉奸交由地方动委会公审以后处决了。

P46-47

后记

从上初中开始,一部《苦菜花》诱发了我对文学的爱好,接下来就是《林海雪原》《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等等。其后一发不可收拾,逮着什么看什么,以至于上高中的时候已经严重偏科。参加工作之后有点余钱就买书,有点空闲就钻在书堆里。出于爱好,写过的东西也是压在箱底的多,敢于面世的少。曾经在地市级文学刊物上发表过《嫂子》《二叔》《父与子》等五篇短篇小说、《永远的目光》《对着家乡鞠一躬》《与狗为伍》《鞭打快牛》等十几篇散文,揽攒也就是十来万字而已。

敢于鼓足勇气写这个长篇源于春节期间全家人看电视节目时的分歧。我喜欢有关抗日战争的所有故事片,孩子们喜欢当下流行的言情片、娱乐搞笑片以及流行歌曲演唱会等。我试着问了几个抗战时期的国共名将,包括“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长沙保卫战”“百团大战”的主要指挥官等,结果使我大失所望。孩子们反过来考问我谁是当下最流行的歌手,谁是演艺界最红的明星,我同样也是使孩子们大失所望。不料孩子们对此可是如数家珍,并且还振振有词地教训我:爸爸老脑筋,现在都什么时代了,那些连你都没有亲历亲见过的事情对我们来说还有什么意义?离我们太遥远了!我忽然间就想起了家乡人常说的一句话:“老人不讲古,后辈要受苦。”忽然间就有点脊背冰凉冰凉的感觉,就有点“杞人忧天”的忧虑。

就在离我老家不远的一个村子,侵华日军一次性屠杀了一个村庄,仅有一个小孩被堂嫂紧紧地夹在胯下侥幸活了下来。我儿时就听村里的老人们讲,事件之后的好几年,每逢天阴雨湿,远远地还能闻到随风飘来的血腥味。我上高中的时候学校还组织我们去该村接受过教育。

冤家宜解不宜结,我不喜欢记仇,更不喜欢几代人都记仇。但是一个民族不能不记历史,尤其是中华民族遭受苦难的历史。从历史的事件中总结一些经验、吸取一些教训总还是应该的。我的父亲就是老八路,我的家乡亦有许多老八路,儿时就听过一些很真实的战争故事,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我热爱爱好和平的日本人民,我痛恨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我愿做中华民族脊梁骨中一个永不流失的“钙分子”。

基于此,就萌发了一种冲动,想写点东西留给自己的孩子们看,给他们的脑子里增加一点对历史的记忆。

写了前几章,通过微信给大学中学的同学看,也给几个好朋友看。看红火热闹的说好好好,看门路角道的就说差远了,撇开语言功底不说,仅下笔方式就感觉不像小说,稍微有点纪实文学的味道。其实我自己的感觉也是非驴非马四不像,好在我有自知之明,原本就无意登大雅之堂,无意付梓。就这样凭借记忆中的史实资料和儿时听来的故事,写实加虚构,踏在油门上就找不到刹车了,不知不觉就拼凑了二十余万字。

不期然一直关心关注我的高中同学,我工作中的上级,生活中的大哥,忻州市政协贾玉文副主席,不但没有嫌弃我的拙作,而且是从始至终阅读指导,修改斧正,并将拙作推荐到了作家出版社。出版社的黄总编辑、徐乐编辑于百忙之中仔细修改校阅并最终帮助我付印成册。其间,《山西文学》主编、著名作家鲁顺民先生,作家王文才先生一直通过微信给我指导。河曲文联的领导、单位的几个同事抽出许多时间帮助了我,我用感激涕零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一点也不过分。

没有栽花插柳的奢望,仅期盼她能够成为一株不起眼的小草,默默地挤攒在祖国的文学园地里,为其增加一点点绿色而已。

目录

楔子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尾声

后记

序言

作为专业读者,阅读《大头将军》这部长篇小说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过程。既不会因为这是一部小说,千挑毛病、万寻差错,也不会因为小说写的是一段历史,而像看文史资料那样小心翼翼,与相关资料印证发凡。阅读的过程,是对过往记忆的重温,是对过往岁月的无限缅想。因为《大头将军》所写的人物与故事,我们那一茬人在少年时候就耳熟能详,听过不止两遍三遍。有时候,在此前此后漫长的岁月里,我们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与书中的各色人等不期而遇。只是,作者将这些人物与事件以长篇小说的构架使其呈现出一个连贯的有逻辑关系的轮廓,我们那一茬人的集体记忆,无疑因此而格外被强化一遍。强化的已经不仅仅是书写到的那些人和事,那些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构成的一部民族历史,还有我们青涩的少年和青春记忆。

之所以强调我们共同的记忆,是想说,小说中所讲的人物与故事,人是真人,事是真事。之所以强调人和事的真实,并不是说我们这一茬人有着与小说主人公相同的经历,而是说,小说中以张效武为代表的一系列人物,以及他们的故事,经过几十年持之以恒的传递,经过几十年持之以恒的民间沉淀,已经被加工成相对成熟的民间文学形象,已经具备了形成小说的可能,一切似乎水到渠成,形成一部长篇小说只是时间问题。等待合适的时间,等待合适的人。

小说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就像一个在黄河边沉睡了几十年的巨人忽然被推醒。

不能不说,这是一部有野心的长篇小说。从时间跨度上来讲,从晚清一直到现代,前前后后百多年的光景,这样一个时间跨度,对任何一位作家都意味着挑战,意味着冒险,但是作者巧妙地用人物将这个时间跨度划分为虚实两种空间。百年一瞬,并不冗长。

主人公张效武,是一位从晋西北走出来的将军,军旅一生,征战无数,从抗日时期的小八路,到统领一军将士的首长,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西北石油会战。这样的人物,在我们那地方不能说多,也不能说少。其人生经历本身就有很强烈的传奇性。确实,张效武将军——“张大头”的传奇是小说叙述的主线,作者将我们小时候记忆里的传奇人物和传奇故事作了一番幅度不小的整合,使过去比较零散的片断成为一个整体,把数个真实人物的经历用一个穿起来,或者说,张效武,其实是我们那地方许多个“张效武”的集合体。即便如此,将原本的传奇再用传奇的方式结构,对于小说的叙述节奏控制、韵律呈现又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又将是一个不小的冒险。何况,写的是一个人的一生。

作者在整合众多民间传奇的时候,是下过一番功夫的。比方,张效武这个人物,从一个小小放羊娃、一个农耕社会的自然人,从自发到自觉,到汇入民族和国家历史的主流。作者在处理这个主人公的时候,并没有简单按照过去一以贯之的人物处理方法,简单地从一个革命者的阶级觉悟角度来呈现他的成长和转变,而是从这个人独特的个人命运与家族命运开始追溯其成长的思想与文化基础。事实上,这里已经体现出作者比较深刻的思想,那就是,一个人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面临历史抉择时走什么样的道路,阶级觉悟可能是动因,但最终的动因还是由亲族、家族和地缘因素形成的文化,这个文化,就是渗透在中国人血脉里的家国观念,尤其是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更是如此。

所以,作者不惜笔墨在开首要交代张氏家族的来龙去脉,将时间上溯百年。这个百年实际上是虚写,这个虚写的笔墨,其实在发掘张效武和张效武们最终离开祖辈生长的血亲之地,为民族、为国家流血牺牲的文化动因。这其实是这部小说最值得称道的地方,何尝不可以视作是作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历史的视角。

当然,小说不是历史著作,作者的思考只能通过形象来传达。除了张效武,还有围绕张效武展开的一系列人物,比方贾希贤、路萍、二米贵、胡岁真等等,他们之间的亲情、友情、战友情,是围绕主人公张效武这条跌宕起伏命运主线的副线,或者说,是主人公命运情仇的基本元素。这些元素无不带有强烈的传统文化信息,强化了这部作品关于人物命运的深度思考。

话再说回来,尽管是小说,《大头将军》所呈现的究竟还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主人公张效武参加抗战,开始军旅生涯的背景,是一九三七年在山西晋北地区展开的“忻口战役”,中日两军投入兵力之多、牺牲之惨烈为抗战史上所少见,忻口战役之后,接着就是阎锡山针对共产党的“十二月事变”,八路军回师晋西北,创建晋绥根据地。晋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创建的最大,也是历时最长、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的一个根据地。从一九四。年开始,一直坚持到一九四九年初。晋绥边区的抗战文学作品有著名的《吕梁英雄传》,这部作品所表现的是全民皆兵、全民抗战下的基层民兵群体,而表现八路军一二。师正规部队和正规部队派遣到晋北、绥远、晋西南地区的武工队、工作队的作品几乎没有。这中间也诞生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比方牺牲在晋北平鲁地区的李林烈士。而晋绥地区在一九四九年派遣干部的时候,又是派出干部最多的一个根据地,全区共计有两万多名干部接收四川、甘肃、青海等地,加上军管干部,这个数字更多。作品里的主人公,他们用脚绘制的人生地图,也大致上是晋绥边区干部所走过的路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部小说,无疑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建设史填补了一个不小的空白。

作者李全儒先生,出身农家,长于农村,是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制度之后第一批大学生,学的是农学,毕业之后长期从事基层工作,对晋西北地区的民俗掌故、人情风俗了如指掌。不论工作多忙,他都没有放弃过从小就培养起来的文学爱好。在工作之余,曾写过中短篇小说,他的小说以浓郁的生活气息见长,语言、构思都非常精到,曾给读者留下过深刻印象,只是后来中断过好长时间。今天,拿出这样一部厚重的长篇小说,无疑是对少年梦想的再一次致敬吧。

是为序。

二〇一六年七月十七日

内容推荐

爷爷是一位将军,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衔,离休前在西北大军区下属的某野战军任军长。他在军营里度过了他的大半生,军旅一生,征战无数。从抗日时期的小八路,到统领一军将士的首长,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爷爷说,这就是命。

全儒著的长篇小说《大头将军》讲述了一位将军传奇的一生。

编辑推荐

全儒著的长篇小说《大头将军》就像一个在黄河边沉睡了几十年的巨人忽然被推醒。阅读这部长篇小说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过程。既不会因为这是一部小说,千挑毛病、万寻差错,也不会因为小说写的是一段历史,而像看文史资料那样小心翼翼,与相关资料印证发凡。过往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与书中的各色人等不期而遇。这是对过往记忆的重温、也是对过往岁月的无限缅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头将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全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91849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5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2016234016
中图分类号 I247.52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0: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