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童眸(精)
内容
编辑推荐

“童眸”系列小说是黄蓓佳女士2015年全新原创的儿童小说,是作家潜心创作、最新奉献的小说力作。

作者黄蓓佳在《童眸(精)》这本书里记录下来的,是她的个人记忆,关于她的童年和少年的往事,关于横八字巷的往事。本书是一本有滋味的书,希望小朋友们在读完这本书之后的很多年,还能记得起书中的某段故事,某个场景,某位人物。

内容推荐

这本《童眸(精)》是黄蓓佳女士全新原创的儿童小说,是作家潜心多年、最新奉献的长篇力作。

作品描写了上个世纪70年代苏中小镇“仁字巷”里一群孩子成长的故事。作品中的白毛、朵儿、马小五、弯弯、卫南、卫北、大丫头、二丫头等,在那积淀久远的“仁字巷”里过着清寒的童年生活,然而他们的心智和心灵,却和他们的父母一样经历了辽阔的社会生活的洗礼。他们渐次长大,“仁字巷”里难忘的童年永远印刻在“童眸”中。

目录

灰兔

大丫和二丫

芝麻糖

高门楼儿

后记

试读章节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愿意从南到北小小地考察一番,巷子里每户人家的饭桌上,内容其实都是差不多的。买粮要粮票,买油要油票,买糖要糖票,买豆腐,买粉丝,买酱买盐买碱,买哪样不凭票?家家吃的和用的,都要用票证买回来,怎么可能有特别?细微的差异,最多是在各家的下粥小菜上。宽裕点的人家偶尔会上一碟咸鸭蛋,一只,切成四瓣,油汪汪红彤彤地张扬着。小孩子喝着粥,不停地拿眼睛瞟,知道那是父亲的特供,咬住牙,咽着口水,不敢伸筷子。还有人家会上一碗油炸蚕豆瓣,这个就好说了,因为豆瓣的数量多,一家老老小小都能分享到。逢上主家心情好,围观的邻居小孩也能分上三五颗。不过,香了嘴巴的小孩回到自己家饭桌时,照例要被恨铁不成钢的母亲拖回屋,关上门,挨一顿臭骂或是一两个巴掌。谁让你这么嘴馋了?丢人不丢人?要脸不要脸?好好的人不做,学做要饭花子啊?

巷子里的邻居们都听到了小孩子从门缝里透出来的啼哭声,没有人觉得做娘的有什么不对。看到别人家动嘴巴,你就应该赶紧地往边上躲,哪还能没脸没皮地往前凑?要被人瞧不起的!

从来不在巷子里摆饭桌的有两户人家,一户是陈老太家,一户是朵儿家。

陈老太家不摆饭桌是因为太穷,穷得饭桌根本用不上,她家三口人,老太自己,大丫头,二丫头,一人端一只盛满了薄粥的粗瓷黄釉碗,碗边上堆一撮臭咸菜,随便往墙边灶台上一靠,吸溜吸溜喝完了事,简单又实在。

朵儿家的情况则是,没有人手,抬不动晚饭桌。朵儿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当老师,这个家里也是三口人,三口人中,好婆老了,弯弯还小,唯一的那张乌木饭桌又太沉,朵儿只能跟着好婆和弟弟,冷冷清清地闷在家里吃晚饭。

也因此,朵儿和弯弯总是飞快地喝粥,飞快地嚼饼子,飞快地把炝黄瓜和拌茄子塞进嘴巴里,然后推开空碗,各自端一张小竹椅出门,加入巷子里热热闹闹的乘凉大军。

有一回,弯弯吃得太快了,都吃噎着了,脸乌青,眼睛瞪直,脖颈像鸭子一样拼命朝前伸,好像一分钟之后就会背过气。好婆慌得顾不上跑出去喊人,一把抄起弯弯,将他的身子打个折,挂在胳膊上。这办法真管用,弯弯的肚子被好婆的胳膊一压,气儿一冲,喉咙口的那团食物像瓶塞子一样“噗”地冲出去,小命捡回来了。好婆放下弯弯,跌坐在椅子上,直揉胸口,一迭声地喊:“我的个小祖宗哎,你要出个什么事,你让好婆怎么活哎!”

好婆也就是说说罢了,能有什么事呢?巷弄里的小孩们,赵家的细妹也好,卫家的双胞胎卫南和卫北也好,大丫头和二丫头,朵儿和弯弯,个个都活得粗粝,活得饥渴,活得丢三落四顾头不顾脚,可是他们的生命无比健旺,旭阳高照。  不过也真有出事的,那是巷子最南头老李家的独子,白毛。

白毛是独子,家里虽说不富裕,但也是珍珠宝贝一样地养。哎,奇了怪啦,越宝贝,还偏就越难养得住。这不,天擦黑了,巷弄里该摆出门的饭桌都摆出来了,数来数去,还是少了老李一家。

缺席了整一个星期!

去哪儿了?两口子带着白毛去上海治病了!治什么病?很少见,白头发白眉毛的病。

白头发白眉毛是个什么病?问谁谁都不懂。生下来就是个白毛怪,粉团团的一块肉,头发,眉毛,眼睛,哪儿哪儿都不见黑颜色。

胖墩墩的赵家妈妈首先操了心,在饭桌上坐下后,半抬着屁股往南头张望了好几回,高声大嗓门地问隔壁卫家阿姨:“老李一家子去上海,说是今儿打转,怎么还没到家?”

卫家阿姨是在公家单位里做事的,出差去过上海,有经验,就回答,怕是船误期了。她解释说,大客轮在长江里走,不比汽车在路上行,江水有涨潮期落潮期,江风还要分东西南北,稍有不顺当,船就开不上前,靠不了码头,误个一天半天,很正常。

P6-8

后记

后记 那一双干净又明亮的眼睛

黄蓓佳

奈保尔在他的《米格尔街》中写道: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

《童眸》里的人物也是。白毛、细妹子、马小五、大丫和二丫、双胞胎的卫南卫北,还有高门楼儿里从乡下来的闻庆来,他们生活在那个荒凉又贫瘠的年代,随波逐流地游荡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中从来没有“希望”这个奢华的词语,却也竭尽所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出了动静,弄出了一章又一章卑微而动人的诗篇。

这些可爱的,有时候又觉得可恨.的小孩子们,曾经都是我童年的玩伴。所以我的这本新书,说它是小说可以,说它是记事散文,是回忆录,也都可以。之间的区别,无非是我对自己的记忆做了加工,遵循了一部分事实,又想象和编撰了另一部分事实。

我书中写到的“仁字巷”,它的原型叫“八字巷”,其中又分为“横八字巷”和“竖八字巷”。竖八字巷是主巷弄,稍长,相对也宽敞一些。横八字巷是支巷,长度仅有五十米,窄到至多二人并行,还得是两个瘦子。去过南方水乡小镇的读者,应该对那些阴暗潮湿、青苔漫地、碎砖嵯峨的巷弄有所印象。我外婆的家,就在那条横八字巷里。外婆生养了七八个儿女,只养大我母亲一个,所以我生下来便随母姓,长大后又担负了陪伴外婆的责任。从出生到二十二岁出门远行读大学,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最起码有五分之一的时光在这条巷子里度过。我最初的小说习作,很多是在这条巷子写出来的。第一次发表的作品,是在这条巷子里收到样书的。一九七七年考上北大,是从这条巷子里打包行李登上去南京班车的。短短窄窄的巷子,留下我人生太多的“第一次”。

外婆家曾经是小城里的富裕家族。早年外公在北洋军队里做事,凭一手好算盘,官至军需中将,后来又做过上海的烟酒税总监之类,民国初年告退还乡,买下了城南半片街上的房子。可惜好景不长,外公五十岁上染白喉病离世,外婆的儿女们一个接一个夭折,家族亲戚们对外公的遗产虎视眈眈。可怜我的孤寡外婆,半个世纪中风雨飘摇,拐着一双半大的“解放脚”,养大了我母亲,顺带养大了小叔子遗下的孤女,还为她寡苦的妯娌和小叔子送了终。最后落下横八字巷里一套宽敞院落,以为能够终老在此,谁料又被扫地出门,带着我和我弟弟蜗居在曾是门房的两间小屋。

……

人是有记忆的动物,人的记忆又分为两种:集体记忆和个人记忆。集体记忆我不管,那是历史学家的事儿,我在《童眸》这本书里记录下来的,是我的个人记忆,关于我的童年和少年的往事,关于横八字巷的往事。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留在我脑海里的,除了过年的新衣和那几天口袋里的花生糖果,其余真没有多少让人兴奋的瞬间,或者说令人提神的亮色。可是,正如奈保尔先生所说,游走在绝望生活之中的,却是我的那些兴高采烈的长辈和伙伴们,是他们嬉笑怒骂皆成趣味的家常琐事,让我的童年记忆五彩缤纷。相反,成年之后,读过很多书,走过很多国家,结识过很多人,成功失败,宠辱冷暖,逐一品尝过来,能够让我刻骨铭心的,深夜想起来心里发紧发疼的,真是没有,实实在在都是过眼云烟。

小孩子读书,喜欢问一个问题:“这个人是好人吗?那个人是坏人吗?”这是孩童的思维,简单,直接,单线条,好人和坏人之间,有一条沟壑,一分两半,壁垒分明。可是现实世界不是这样的,一个人人唾骂的坏蛋,他可能是一个孝子,为了母亲不惜自己的性命。一个吊儿郎当的流浪汉,他也许会把兄弟情义看得比天都高。勤劳的人,蠢笨的人,精明的人,仁厚的人,自尊的人,自卑的人,狭隘的人,忠良的人……同一个人的身上,你可以找出他许许多多的优点,也可以找出他太多太多的缺点。他既是天使,又是魔鬼。有一边是微笑的脸,有一边是哭泣的脸。白天是良善的,晚上是邪恶的。或者有时候是美好的,有时候是丑恶的。总之,人的复杂性,再高级的机器人,恐怕也不能模拟出十分之一二。这样,我们在教小孩子读书的时候,也就不能顺着他们的思维,不负责任地敷衍一句:哦,这个人嘛,这是个坏人哦。这样教出来的孩子,将来等他们走上社会,面对纷纭人生,会显得迷茫而胆怯,会无所适从,举步维艰。

《童眸》里的这些孩子们,白毛、马小五、细妹、大丫二丫、丁蛋儿、卫南卫北……他们都曾经是我的邻居,是我朝夕相处的伙伴,所有成年人的善良、勇敢、勤劳、厚道、热心热肠,他们身上都有。而那些成年人该有的自私、懦弱、冷血、刁钻刻薄、蛮不讲理、猥琐退缩,他们身上也有。在这本书中一,我无意把我笔下的孩子写得过于纯洁,他们就是这个社会上活生生的人,出门就能见到的,或者就站在你的身边,跟你一起伸着脖子阅读这本书的人。人性的复杂,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千姿百态,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人物才有温度,我们的文字也才值得反复咂摸和咀嚼。希望我的《童眸》是一本有滋味的书,希望小朋友们在读完这本书之后的很多年,还能记得起书中的某段故事,某个场景,某位人物。

书评(媒体评论)

这些可爱的,有时候又觉得可恨的小孩子们,曾经都是我童年的玩伴。所以我的这本新书,说它是小说可以,说它是记事散文,是回忆录,也都可以。之间的区别,无非是我对自己的记忆做了加工,遵循了一部分事实,又想象和编撰了另一部分事实。

——黄蓓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童眸(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蓓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8400469
开本 32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6-09-01
首版时间 2016-09-01
印刷时间 201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18
CIP核字 2016189514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9.1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7
151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