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儿科医生妈妈的宝宝日常护理全攻略/孕育幸福事育儿系列
内容
试读章节

儿科医生眼里的卫生不是无菌

宝宝生活的环境应该干净、卫生,但是绝对不是无菌。我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无菌环境对宝宝有害无利。

宝宝需要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

宝宝免疫力较差,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等都比较敏感,如果卫生条件差,特别容易导致宝宝生病。宝宝过敏、长皮疹等,都与他居住的环境卫生差有关系,所以宝宝住的房间、用的物品以及所接触的人都应该是干净卫生的。宝宝的房间要经常擦拭、用品要经常清洗,被子、枕头、床单都应该经常晾晒。跟宝宝接触的人要勤洗手、洗脸、刷牙,不要化浓妆等。

免疫力是在与细菌的抗争中建立起来的

人体的免疫力先天带来的只有很小一部分,大部分都是在后天与细菌的抗争中获得的。如果宝宝长时间生活在无菌状态下,没有接触细菌的机会,就会像一支部队长时间没有抗击敌人的机会,会丧失战斗力一样,宝宝对抗细菌的免疫力也会无法建立起来。如果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就给他打造无菌环境,将来宝宝接触室外的环境,接触有菌环境下的人,还是会生病。

不要频繁使用灭菌产品

不要试图给宝宝打造无菌环境,不要频繁使用消毒剂、清洗剂、空气清洗剂,也不要总是用免洗擦手液给宝宝擦手,这样虽然可以让宝宝一点细菌都接触不到,但也会让宝宝把这些化学制剂的残留吸收到身体里,这对宝宝的伤害可能比细菌本身更大。

不要为了卫生限制宝宝的活动范围

宝宝需要不断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来增长见闻,刺激大脑发育,如果为了卫生不让宝宝接触“不干净”的人和“不干净”的环境,宝宝的接触面就会小很多,对他的身心发育是不利的。而且讲求无菌的妈妈会把一种莫名紧张的感觉传达给宝宝,对宝宝精神健康会有损害。

宝宝的“餐具”——乳房和奶瓶的清洁问题

作为直接与口接触的物品,宝宝“餐具”的清洁是重中之重,妈妈的乳房和奶瓶都需要注意卫生。

喂母乳前有没有必要清洁乳房

曾经有位妈妈因为宝宝腹泻来咨询医生,特别强调自己喂母乳前都用消毒纸巾擦拭乳房的,不明白宝宝为什么还是会拉肚子。虽然宝宝腹泻可能跟进食不卫生有关,但太卫生的喂养方式,导致宝宝拉肚子的概率反而更高一些。

母乳喂养本身就是有菌喂养,乳头周围以及乳腺管里都有一些细菌,这些细菌通过哺乳都会进入到宝宝肠道内,帮助他建立起肠道内正常的菌群,对他的健康很有意义。所以乳房不应过度清洁,一般每天洗澡的时候洗洗就可以了,没必要单独清洗,也没必要每次喂母乳前都清洗,更没必要用消毒纸巾去擦拭。  另外有的妈妈觉得最先流出的乳汁脏,所以每次喂奶前都会把前面的一小部分乳汁挤出扔掉,这很可惜。这部分乳汁的确含菌量较大,但大多是有益菌,把它们抛弃就等于是抛弃了宝宝的健康屏障。

奶瓶要次次清洗,天天消毒

奶液营养丰富,在常温下特别容易滋生细菌,所以每次喂完奶,都要尽快清洗奶瓶。消毒不是每次用完都要做,保证每天能消毒一次就够了。

清洗一定要彻底,不要简单冲洗一下就完事了,要将奶瓶、奶瓶盖、奶嘴都分开,泡入清水中,滴一滴奶瓶专用清洗液,然后用小刷子将奶瓶的内壁、外壁、螺纹口以及奶瓶盖都刷洗干净。最后一件一件地放到水龙头下,用流动水里里外外都冲洗干净,再找一个干净的盘子放上去自然晾干。

消毒可以在某次喂完奶、清洗完之后进行。可以用专用的消毒小锅,也可以用做饭的锅和笼屉,把奶瓶、奶瓶盖、奶嘴分开,放在开水里煮10分钟或者放在笼屉上隔水蒸10分钟,然后拣出来放在盘子里晾干就可以了。

P36-37

书评(媒体评论)

我带儿子丁丁遇到的问题,这本书里都讲得很细致。作者是一位儿科医生,书中有不少门诊案例,也有她自己带宝宝的经验,讲得很实用,也很专业。

——丁丁妈(宝宝3个月)

太专业了,比如有一节讲宝宝的衣着,特别仔细地讲了不同月龄的宝宝穿什么,怎么穿,并且还贴心地告诉读者,新生儿一般不大出门,不用准备外衣,只准备包被和3套左右的内衣就够用了。只有带过宝宝的人才能说得这么详细。

——土豆妈(怀孕9个月)

关于宝宝的日常护理讲得很全面,也很具体,营养、睡眠、大小便、身体护理、疾病用药等,都一一讲解,作者有丰富的门诊经验,也有亲身育儿经验,给出的建议贴心又中肯。版面也漂亮。值得买回家仔细看。

——洋洋爸(宝宝1个月)

目录

宝宝日常护理篇

 抱姿:妈妈们面对的第一件事情

抱起新生儿是门技术活

新妈妈必学的5种抱姿

抱宝宝不能犯的3个错误

 穿着:家长不可不听的必修课

宝宝穿什么根据月龄来

给宝宝穿脱衣服有讲究

宝宝衣服的清洗与晾晒

儿科医生眼里的“蜡烛包”

宝宝的鞋袜怎么选

 尿布:小尿布里也有大学问

儿科医生眼里的尿布和纸尿裤

第一次给宝宝换纸尿裤或尿布

尿布的清洗消毒要做到位

一次性纸尿裤过大过小都不好

 卫生:儿科医生的卫生课

儿科医生眼里的卫生不是无菌

宝宝的“餐具”――乳房和奶瓶的清洁问题

宝宝的口腔卫生怎么搞

宝宝逮什么咬什么会不会不卫生

如何给宝宝洗头

宝宝的洗澡用品与大人不一样

第一次给宝宝洗澡

不要过度清洗宝宝私处

宝宝房间的4大卫生要求

 大小便:判断宝宝健康的重要依据

宝宝大便传递出的健康信号

小便也是反映宝宝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睡眠:妈妈们最操心的事

宝宝独自睡还是与大人睡

妈妈不要强迫宝宝改变睡姿

要不要使用枕头以及怎么用有说法

宝宝睡得好,自然长得快

睡好需要好条件

让宝宝养成睡眠好习惯

3种常见的不良睡眠模式

让宝宝入睡的方法

训练宝宝自己入睡的窍门

宝宝半夜醒来,医生妈妈也头疼

宝宝起得太早怎么办

 营养:做一个合格的宝宝营养师

早期营养要努力避免过敏

宝宝的第一口奶应该是母乳

预防母乳不足,多方面去努力

坚持母乳喂养6个月

上班后顺利背奶的4个细节问题

对母乳过敏也应该坚持喂母乳

配方奶粉是最佳母乳代替品

不适合的配方奶粉需要换掉

从按需喂养过渡到按时喂养

合理添加辅食,避免营养缺乏

辅食要随宝宝的发育进行调整

做好断奶前后的营养衔接

让宝宝自己把握进食量

宝宝厌食、拒奶,要找原因

妈妈不可不知的宝宝必需营养素

儿科医生眼里的营养素补充问题

非诊断需要不用特意测微量元素

宝宝无须特别补充DHA、

这些宝宝需要补充维生素

别把宝宝当成钙片“回收站”

预防缺铁,保证智商发育所需

缺锌会影响胃口

预防维生素A缺乏

别把宝宝养成肥胖儿

喝水问题不需要过度关注

正确评价宝宝的发育成长

 身体部位:让宝宝全身上下都健康无恙

囟门:保护柔软的囟门不受撞击

眼睛:宝宝的眼睛巧护理

鼻子:鼻腔不要过度刺激

耳朵:避免伤害,保护听力

脐带:护理脐带残端要用心

臀部:保证臀部的清洁和干爽很重要

指甲:剪的时候注意安全

皮肤:护肤品的使用原则

 互动交流:建立母子间的情感纽带

我对母子情感关系的理解

宝宝不能完全交由他人代为抚养

多抱抱宝宝,增进亲子感情

妈妈喂奶时要和宝宝有眼神交流

多跟宝宝说话好处多

主动发现宝宝的需求

宝宝哭闹,妈妈们应该各有一套哄乖的办法

黏人程度与亲子关系有关

和宝宝玩耍是件快乐的事情

儿科医生眼里的宝宝抚触

常做婴儿操可增进亲子感情

 出行:家人是最好的安全督导员

带宝宝外出需要注意的几点

医生妈妈对背带、腰凳以及推车的看法

选购、使用婴儿背带、腰凳的门道

安全舒适是选购婴儿推车的前提

出门带齐必需品

多做户外活动,增加宝宝的体验

少带宝宝到人多的地方

带宝宝外出要提防被拐带

带宝宝旅游需要注意的4个细节

 四季:宝宝的春夏秋冬这么过

春天不能一味“捂”着宝宝

春、夏、秋都要防过敏

春天尤其要注意避免皮肤干燥

多久洗一次澡、怎么洗,要根据宝宝自身情形决定

夏季消暑别太贪凉

夏季头顶要凉爽,脚要保暖

宝宝中暑,糖盐水是良方

夏季注意保护宝宝肠胃

秋季把好卫生关,预防秋季腹泻

体弱宝宝不能“秋冻”

秋冬干燥,注意保湿

冬季保温要适度,别让宝宝“冬眠”

四季饮食安排各有重点

 护理盲区:医生妈妈也会忽略的护理区域

人为干涉宝宝生长过程对发育不利

没必要刻意选择宝宝的饮用水

不要让消毒剂成为宝宝的清洁必需品

避免频繁给宝宝使用湿纸巾、免洗消毒液

宝宝食物放入冰箱有讲究

用微波炉给宝宝热食物的3个提醒

加湿器使用不当会给宝宝带来不适

家有宝宝,使用空气净化器也有更多禁忌

专题:雾霾天如何保护好宝宝

宝宝异常状况篇

 意外伤害:积极预防并学会急救方法

儿科医生认为家长应该学习的两种急救方法

吐奶不是病,但误吸可窒息

宝宝气道进入异物的预防与急救法

警惕宝宝误服药品或毒物

眼里进异物,别揉

耳朵进水要正确处理

鼻腔异物,不要自行掏

宝宝被蚊虫叮咬不能掉以轻心

宝宝掉下床,妈妈莫惊慌

宝宝常见外伤出血情况的处理

夹伤、砸伤的家庭护理

宝宝烫伤或灼伤的预防与家庭应急办法

溺水急救需把握黄金4分钟

电击伤的预防和急救

带宝宝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时的安全事宜

猫狗抓咬伤要打狂犬病疫苗

 常见病:好妈妈胜过好医生

儿科医生认为应带宝宝看医生的情形

心理因素也会引起不适

感冒的预防和护理

护理咳嗽要对症

照顾好发烧的宝宝

高热惊厥,没有实质性损害

照顾好腹泻的宝宝

注意日常调理,彻底解决便秘问题

找到宝宝腹痛的原因

照顾好爱出汗的宝宝

 用药:医生妈妈也头疼的事情

别擅自给宝宝用药

不要随意改变药物的用法、用量

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

“小药”也不能滥用

退烧药的选择和使用

抗生素不能滥用,但该用还得用

成人药物不能给宝宝用

中药也需慎用

宝宝输液时家长要守在旁边

家里备药要注意安全

计划外疫苗该不该接种

宝宝不愿吃药怎么办

哺乳期妈妈不能随便吃药

专题:宝宝常用药的使用提醒

序言

家长是宝宝最称职的护理医生

我既是医生,又是妈妈。

作为医生,我整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患儿。多年的儿科门诊经历中,我发现由于家长的不恰当护理而导致宝宝生病或者发育异常的,不在少数。过度治疗、滥用营养素、一味讲究无菌……对育几常识的无知或错误认识,常给宝宝的成长、健康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作为妈妈,我更深地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不易,要想照顾好宝宝,父母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了。父母只有掌握了宝宝的日常护理知识,才能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意外,呵护宝宝健康成长。

所以,我特别希望能将我掌握的护理常识和照顾宝宝的经验分享给大家,让不懂医学知识的家长,也能像专业人员那样护理好宝宝,并在宝宝急需帮助的时候,给他最好的支持、最正确的救护。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

这本书涉及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宝宝的护理,二是预防疾病和意外伤害。护理方面,有我护理宝宝的亲身经验,也有冷静观察别人带宝宝时的思考,包括了宝宝吃喝拉撒睡各个方面的问题。预防疾病和意外伤害方面,也有我照顾宝宝的感悟,但更多的则是在儿科诊室看诊时常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家长不一定都会遇到,但还是要认真看看。里面不仅有对待很多问题的正确做法和技巧,也有很多禁忌事项以及不恰当的做法,希望家长引起注意,避免家长因走入某些误区而对宝宝造成伤害。另外,对一些常见病的用药问题,我也做了专门的讲述。

总之我希望家长能认真看看这本书,希望给宝宝的健康成长带来帮助。

内容推荐

马建荣编著的这本《儿科医生妈妈的宝宝日常护理全攻略》涉及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宝宝的护理,二是预防疾病和意外伤害。护理方面,有作者护理宝宝的亲身经验,也有冷静观察别人带宝宝时的思考,包括了宝宝吃喝拉撒睡各个方面的问题。预防疾病和意外伤害方面,也有作者照顾宝宝的感悟,但更多的则是在儿科诊室看诊时常遇到的问题。另外,对一些常见病的用药问题,作者也做了专门的讲述。

编辑推荐

马建荣编著的这本《儿科医生妈妈的宝宝日常护理全攻略》融合了北京妇产医院儿科医生做妈妈后的亲身经历及其多年儿科医生的一线临床经验,从儿科医生和妈妈的双重角度出发,将科学、正确的宝宝日常护理知识呈献给大家,不仅从医学角度告诉家长怎么做,还从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给家长以安慰和指导,让家长更容易接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儿科医生妈妈的宝宝日常护理全攻略/孕育幸福事育儿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建荣编
译者
编者 马建荣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300608
开本 16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8
出版时间 2016-11-01
首版时间 2016-11-01
印刷时间 201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育儿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526
CIP核字 2016235912
中图分类号 R174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7: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