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性论(上下)(精)/西方百年学术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大卫·休谟编著的《人性论》是十八世纪重要的哲学著作。它试图通过对人性的研究来揭示制约人的理智、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准则。全书分为三卷,分别讨论人性中的三大元素:知性、情感、道德。书中提及的经验主义、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对康德以后的西方哲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书中的许多观点对哲学的进步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内容推荐

《人性论》是大卫·休谟一生中重要的著作,对于人类思想史具有独创性的理论贡献。全书分三卷,分别为“论知性”“论情感”和“论道德”。在本书中,休谟试图通过对人性的研究来揭示制约人的理智、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准则。作者认为一切科学都与人性有关,对人性的研究应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目录

第一卷 论认知

 第一章 论观念的起源、组成、联结及其抽象意义等

 第二章 论时间与空间观念之无限可分性

 第三章 论知识与可能性

 第四章 论怀疑主义哲学体系及其他体系

第二卷 论情感

 第一章 论骄傲与自卑

 第二章 论爱与恨

 第三章 论意志与直接情感

第三卷 论道德

 第一章 善恶概论

 第二章 论正义与非正义

 第三章 论其他的善恶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论观念的起源、组成、联结及其抽象意义等

第一节 观念的起源

人对外界的所有认识(perceptions)可划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类,我们分别将之称为感知与认知。二者的区别在于其对人脑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力不同,借助于此,这两种认识或轻或重地决定着我们的思想与意识。有一类以极为暴力鲜明的方式进入人的大脑,我们称之为感知(impressions);此处所说的感知可进一步解释为人的欲望、感官和情绪,这些感觉进人人的心理那一瞬间,会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记。至于所谓的认知(idea),此处指的是人理性地对现象进行思考而形成的浅度认识;比如说因我们现在的这段对话而引发的各种想法,唯一的条件是这些想法不能是物理接触的结果,如眼睛看到,如手指抚摸,以及由此带来的愉快或不适感。我以为,没必要大费周章解释这点小区别。我想每个人都能认识到感觉与思考之间的不同。这些不同之处是很容易区分开来的,虽然在特定情况下二者会有交叉。所以当人熟睡时、狂热时、疯狂时,或者处于其他任何一种狂乱心理状态时,我们的感知便极度接近于我们的认知。同样地,有时我们对外界某现象的感觉太过微弱几近于无,以致难以判断出来这是感觉还是认知。尽管存在这些特例,二者总体而言还是泾渭分明的,不会有人把这二者理解错,因此也不需要重新用术语解释其不同之处。

对外界的认识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进行划分,而且这一方式比较简易可见,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一概念;这一划分方式不仅适用于描绘感知,也同样适用于形容认知。这便是将认识划分为简单认识与复杂认识。简单认识与简单感知或认知不存在任何区别;而复杂认识则正好相反,是由多个部分组成。我们很容易感受到苹果的色香味是不同的性质,也明白虽然三者糅合在一体却不是同一物体。

以上的这些划分有助于本文后续议论的展开,使之更有条理便于理解,下面我们便可以更细致地谈论感知与认知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特质。首先我注意到的是,二者几乎在所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当然如前所言,它们进入人的心理的方式与所产生影响的大小会有差异。感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当成是认知的另一种反映,反之亦然;因此人对外界的认识不会是单一的,而是同时以感知与认知两种方式并行存在。我闭上眼心里默念我的卧室,大脑中所形成的认知恰恰就是对卧室具体感知的结果;不可能存在这种情况,我们的认知找不到与其对应的感知,或者我们的感知没有与其相应的认知。我心里再想着其他物体,还是能看到前面我所提及的相似性与一体性。感知与认知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这一发现让我有些吃惊,我有那么一段时间都快要以为感知与认知不存在区别了。

可是用审慎科学的目光研究二者时,不难看到我已经被我对外界的第一印象迷惑住了,因此我必须考虑另一种划分方式,即简单认识与复杂认识,以便避免受到前文达成的,似是而非的定论的影响,以为所有认知与感知是完全一致的。我观察到,我们很多复杂认知并没有与之相对的感知,我们很多感知也并非完全就是认知的外部体现与反映。我可以在心中想象黄金铺就宝石砌成的新耶路撒冷,虽然从未亲眼见过。我看过巴黎,但难道我可以说我对这座城市的了解与感觉就能完美、真实而且符合比例地代表现实世界里的巴黎?

所以我认为,虽然总的来说我们的复杂感知与复杂认知具备极大相似性,但这并非说二者完全相同,前者并非是后者完全的对照与反映。接下来先说说这一点是如何印证我们的简单认知。经过认真的观察与细致的思考,我敢断言,感知与认知之问具备极大相似性这点完全适用于简单认识;毫无例外地,每一个简单的认知必然会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肤浅的感知的存在,反之亦然,从每一个简单的感知身上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认知的影子。比如说,红色这一颜色我们是与黑色相对应认知到的,而黑色这一颜色我们是在太阳底下感知到的,二者本质上并无区别,只不过会有感受与接受程度上的差异而已。这一点适用于所有的简单感知与简单认知,没必要也不可能将这些一一列举作为证明。如果愿意,每个人都可以无限制地举出例证。如果有人试图否定这一普遍的相似性,我只需让他看看简单感知,他便会知道:不存在一个简单的认知,没有与其对应的简单的感知,反之亦然。如果他不能予以反驳,我们可以确定他是无法反驳的,那么他的沉默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我们关于这点就相当于取得了一致结论。

如此我们便能发现,所有的简单认知与感知是相似的;而因为复杂认识是由许多简单认识构成,我们便能大体得出结论,这两类认识是完全相对应的。这一结论无须多言。说完简单感知与简单认知的这一关系,我有意进一步探究其他特点。我们接下来分析二者是以何种方式存在的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其间的因果关系。

全面探究这一问题是本文主题所在;我们现在先论述一个普遍命题:所有简单认知都来源于简单感知,前者与后者相对应并完全是后者的体现与反映。

P2-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性论(上下)(精)/西方百年学术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大卫·休谟
译者 贺江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811245
开本 32开
页数 67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36
出版时间 2016-09-01
首版时间 2016-09-01
印刷时间 201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87
CIP核字 2016199791
中图分类号 B82-061
丛书名
印张 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6
146
4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7: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