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山之巍峨(林则徐传)/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
内容
编辑推荐

林则徐一生,几任钦差,数任巡抚,三拜总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轰轰烈烈的人物之一。可惜,他生逢颓世,抱负难张,虽有坚毅性格、济世之心,却因禁烟受挫而祸及一生。郭雪波著的这本《山之巍峨(林则徐传)》在充分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用激越悲悯之真情,追踪描述林则徐努力“经世致用”,但却跌宕起伏、坎坷流离。

内容推荐

林则徐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之一,为人刚正不阿,两袖清风。干事轰轰烈烈,成绩卓然,可惜生逢颓世,虽奋力作为而终存缺憾。传主这些丰富复杂,乖巧多变,高出低回,英雄无奈等经历情形,郭雪波著的这本《山之巍峨(林则徐传)》都给予了疏祥有度,情境互备的很好描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的诗句,他的誓言,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目录

开篇自说

引子:星斗南

第一章:恰书生少年 背着行囊出发

第二章:官场如泥泽 奈何我铁脚独行

第三章:南国罂粟红 承天意烧他娘的去

第四章:毒枭贼心大 战争狼烟冲天起

第五章:西域风凛烈 天朝挽歌唱罢去

尾音:擎大旗者 星斗终落南

附录一 林则徐大事年表

附录二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几笔高利贷扼杀了一个中产地主,也可映照出清中晚期社会矛盾趋于纷杂,土地田产兼并侵吞变得激烈,生存容不得半点闪失。林正澄不好好在家经营土地田产,把如此大事丢给老婆妇道人家去管理,自己游走四方教书谋仕途,问题显然出在这里。想靠孔孟书出头结果忽略了打点家业,丧失了根基,理想和现实未能得到合理结合,苦了自己和一家人。林宾日受此牵累,父亲长年不在,自己幼小失学,十三岁开始勉强读一家私塾受启蒙,家道中落,对他刺激很大,他发奋勤学,苦熬出头之日。也许,父亲游历天下的血液依然在他身上滚动,自青年起他也出入敦社结交士友,进出山堂求学谈艺,也曾参加乡试等。显然,他比父亲精明了好多,几乎赤手空拳,靠自己依然是教书舌耕起早贪黑精心用功,在他父亲辞世后两年便娶塾师陈时庵之女为妻,“时庵先生以宿儒讲学于乡,为都人士所崇仰”,其妻也是书香门第之女,显然是位贤内助。后来他在侯官左营司巷里租得小屋,彻底离开乡下,断绝了与农耕土地的经济链条,走上一条完全不同于其父的道路。

林宾日身上体现出闽人那种“耿”和坚韧,务实,又不放弃追求。

也许,父亲的经历使他清醒,成为教训,与其远游求道,还不如从脚下开始。路,其实就在脚下,在你生活的周围现实中,只需要你用心一点点积累和觅得属于自己的机会就行。林宾日,就是这么做的。他一面教书,一面苦读经书武装自己,甚至终夜不眠害了眼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三十岁上县试第一,考上秀才,第二年经过岁试,补为廪生。廪生既是廪膳生员,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名额有定数,明初期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廪米六斗。清沿明制,经岁、科两试一等前列者,方能取得廪生名义,供米外每年发廪饩银四两。林宾日从此拮据的生活有所缓解,虽仍需妻小做女红、剪扎“象声花”之类以佐家计,“半饥半寒,迁就度日”,但生活总算也为他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对此,林则徐后来也回忆说:“时先大父母已弃养,家无立锥,不使家君知之。逾年,家君入学,旋食廪饩,此后官谷虽稍充,而食指挥渐繁,贫如故。先妣工针黹,又善剪彩为草木之花,大者成树,其小至于一茎一叶,皆濯濯有生意,岁可易钱数十缗,遂资其直,以佐家计。”

林宾日在人世间艰难拼争,儿子林则徐的出生,无疑点燃了他心中无限的希望之火。

几代书生,号称“累传皆儒业”,该有个光宗耀祖之人出现了吧?轮也轮到了。他心里就是这么想的。头生儿子鸣鹤早天,使他一直渴望着这胎儿子早日到来,以继承香火,实现自己心中夙愿。

饱读诗书,望子成龙,为儿子取什么名号?这使得林宾曰颇费心思。

古来书门取名都很讲究,不能随便叫个阿猫阿狗就算了。冥冥中,人名会伴随气运,那里暗含着不为人知的神秘符号,起好与八字相符会辅佐一生,起不好犯“克”,会带来霉运。此时,他忽然想起前日“梦中亲见凤凰飞”,由此马上联想到南朝才子徐陵,被世人赞誉为“天上石麒麟”的徐陵,字孝穆。平素他心中十分钦佩徐陵,文采横溢和为官刚正清廉,被后世颂扬为楷模。于是,穷秀才林宾日怦然心动,毫不犹豫,脱口提笔,给儿子起名日:则徐。

顾名思义,当然是期盼儿子效法徐孝穆,文采出众,出入相阁,也如他清廉刚正,名留百世。后来,林则徐自己也取字少穆,又字石麟,都和这位南朝才子徐陵拉上了关系,显然心中十分认可父亲的期许,看得出也非常推崇这位先贤。

“学而优则仕”,是他们林家几代人追求的梦想。

也许,此时的林宾日已经感觉自己去实现这一梦想,颇为困难,人到中年拼取功名谈何容易?考个秀才都如此艰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到三十岁才成功,几年过去没有太大发展,勉强混个廪生,养家糊口都很困难,再上一层实在难为自己。还不如把心思往儿子身上多用一用,多下些功夫,甘为儿子当铺路石更为实际,更有盼头。

P7-8

序言

开篇自说

心中一直忐忑。

最初大胆应下此书写作后便自生疑,能否完成此书稿?

林则徐是何许人也,生平光灿无比,历史定论天下皆知,有关此公的书籍和其本人著作浩帙如山,我又能写出什么新鲜的文学传记来?悔当初逞一时之勇接下,不好再推辞,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决定读读看,走走看,想想看,试试看。于是,用心搜集和研读数百万字林则徐史料、评传、文集以及牵涉到他的如鸦片战争历史、新疆地理、漕运、黄河治理和他所处的清道光时期大事记等等。接着,从二○一四年大年初三始,先去他赴官途中去世的广东潮汕普宁县踏查,再登虎门炮台、看销烟池、走三元里、观林则徐纪念馆和鸦片战争纪念馆等等,然后马不停蹄赴福建福州参观其出生地、青少年时期成长环境、了解民俗民风情况。做了这些仍觉不够,背上行囊再赴新疆、陕甘、云南、苏杭、河南黄河流域等林则徐足迹所到之处,走马观花式地去感受那里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几乎是扫荡般地大范围游历,可以说本人写了这么多年书还是头一次为完成一本书而走过这么多的地方。林则徐当差地方遍布十四省,令人咂舌,道光帝拿他当“膏药”贴遍了所有痛处。我是个属于“体验派”的写作者,为弥补自己与传主生活环境之间的巨大反差,必须做好基本的功课,靠臆想去描写不熟悉的人物环境,那会如瞎子摸着一头从没见过的大象般不靠谱。

然后,回到书桌前静静地想,思考梳理林则徐这个人物的一生。

渐渐,脑海里便滋生出能够看清他的一个独特角度,如迷蒙晨雾散去后的山峰,变得清晰了许多。也许,这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的解读和阐释林则徐风骨、内心世界、精神风貌、历史功绩与时代缺陷等方面的视觉脉络,帮助我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与历史迷雾中,慢慢剥离出一个真实的林则徐来。

写作进程是艰难的,用不太擅长的传记文体写一个似熟悉又不熟悉的历史人物,其中甘苦滋味唯我自知,先不去说它。现把此书奉献给大家,以求指正评说。

后记

擎大旗者 星斗终落南

湘江,岳麓山下,一叶扁丹。

夜空星汉深沉,舟中烛光摇曳,朦胧投出两个人的身影。

林则徐,左宗棠,两位时代高人,在这里相约舟中,把酒论天下,醉意正阑珊。一个是六十五岁退休名臣,一个是三十七岁民间布衣,地位不是问题,二十八岁的差异更不是问题。直道相见恨晚,老的“一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少的更觉相遇“天人”,甚感酒逢知己干杯少。

左氏自幼随祖父饱读诗书,先入长沙城南书院师从山长贺熙龄即贺长龄胞弟,后就读岳麓书院,虽曾中举但会试三次不第,从此再不参加科举,居室挂联自励:“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任醴陵渌江书院主讲十七年,曾入陶澍幕府,现仍在离此十里外的湘阴东乡柳庄务农事。

林、左二人素未谋面,但神交已久。林则徐通过陶澍、贺长龄兄弟、张际亮害友人谈论,早闻左宗棠这位隐士之名,便经此处时特遣随员投书约来舟中一见,果然不凡,二人相谈如故人。正好三子聪彝从福建赶来迎候,四人在舟中借酒纵论天下,家事国事政事人事,无所小及。左宗棠后追忆说:“是晚乱流而西,维舟岳麓山下,同贤昆季(指汝舟、聪彝)侍公饮,抗谭今昔。江风吹浪,柁楼竟夕有声,与船窗人语互相响答。曙鼓欲严,始各另去。”又说:“忆道光己酉,公由滇解组归闽,扁舟迂道访宗棠于星沙旅次,略分倾接,期许良厚。……军事旁午,心绪茫然,刁斗严更,枕戈不寐,展卷数行,犹仿佛湘江夜话时也。”

目送左宗棠伟岸身影慢慢远去,林则徐不由得心中默默慨叹,此后生真乃李白所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如伯乐识马,识才爱才,不分贵贱,识“蓬蒿之人”为大器,非池中之物,也彰显出林则徐的胸怀与如灼目光。当左氏不久将来单臂独撑大清江山之时,林则徐已不在人世,但两位高人此次一八五。年一月三日晚的湘江夜话,亦成为一段历史佳话,广为传颂。那晚林则徐有关新疆地理、防务、农垦水利等方面的真知灼见,已对左宗棠产生极大影响,在其后来经略西域时,基本继承和发扬了林则徐的思路和遗志。

送别左宗棠之后,林则徐离开长沙,继续下行。

在江西南昌,他身疾难忍,觅医诊病又耽搁了四十余日。

这年四月十四日,林则徐一行终于回到阔别二十年的故土福州。

正如费翔歌《故乡的云》所唱: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

它不停地向我召唤,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

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  归来吧,归来哟,

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归来哟,

别再四处飘泊!

踏着沉重的脚步,

归乡路是那么的漫长,

我已厌倦飘泊,

我已是满怀疲惫,

眼里是酸楚的泪,

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

为我抹去创痕;

我曾经豪情万丈,

归来却空空的行囊,

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

为我抚平创伤!

是啊,“仰天大笑出门去”时,何等的“豪情万丈”,如今归来却空空的行囊,满身的伤痕和酸楚的泪。当女婿沈葆桢那位抗英名将,曾提议岳丈在北京买一所房产养老时,囊中羞涩的他唯有苦笑,他哪有钱在京城买房子哟,只能选择回来住老家文藻山一处旧宅子。

这也是老父亲留给他的一点财产。一所一栋三进的木结构房屋,紧邻小西湖,屋前不远处有条小河流过,风景还不错。只是闽江一涨水这里容易被淹,又多年失修,前两进梁柱大多朽烂很难修复,购新房又无钱,只好选第三进双层楼房将就着住下。这里便是后人所称的“七十二峰楼”,楼上是他的书房,取名“云左山房”,闻名于后世。在这里,他把自己的诗稿整理选辑成《云左山房诗钞》,再修订《西北水利》即《畿辅水利议》,交给幕僚刘存仁校勘,还有新写的《消暑随笔跋》《重修福清文庙碑记》等文章。

此时的福州,早已物是人非,今非昔比。

中英签订一系列条约之后,这里业已开埠,鸦片烟土更比往日泛滥,光福州城内的鸦片烟馆就有上百家,福州竟有一半以上人吸大烟,英驻闽领事吹嘘说,福州每年销售鸦片多达一千四五百箱。

……

新皇一道诏命,竟成一道催命符,这贴万能膏药终于彻底地揭掉了。也算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能透支心有余而力不足,天妒大才乎!

《清史稿》如此记载:“行次潮州,病卒。”施鸿保的《闽杂记》记载详细些:“公患痔漏久,体已赢,至是力疾起行,十一日抵潮州,复患痢,潮守间晋请暂留养疾,不可。次日遂薨于普宁行馆。”

咸丰表彰林则徐“力疾从戎,殁于王事”,发布悼恤令,着加恩晋太子太傅衔,照总督例赐恤,予以祭葬,谥号“文忠”。历任一切处分,悉予开复,应得恤典,该衙门察例具奏。遗子编修林汝舟、文生林聪彝、文童林拱枢,均着俟服阕后,由吏部带领引见,候朕施恩。  闻父亡,汝舟、拱枢星夜赶赴潮州,和聪彝一起扶柩回到福州,安葬父柩。

巨星斗,终落南地。遗言“星斗南”,竟是暗谕自己星落南地之意,终归人寿由天定。命数也。

经三朝,仕途四十载,历官十四省,如他两枚印章所刻“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身行万里半天下”,胸怀“经世致用”,以“民为邦本”为基础,尽人事济世救民呕心沥血,终归于尘土,千秋功过只由历史评说。

美化或贬抑,都不是本意。他就摆在那里,如一座高山,你只能仰视他。他树起的人格精神,如一杆猎猎大旗,依然在华夏大地上高高飘扬。

魏源称他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左宗棠写下对联高颂曰:

三吴颂遗爱,鲸浪初平,治水行盐,如公皆不朽;

卅载接音尘,鸿泥偶踏,湘间邗上,今我复重来。

面对一位历史巨人,后人其实都没有资格给他们盖棺定论。

巨人走过的路,印刻在大地上,做出的业绩书写在历史长河里。我们唯一的责任是真实地还原他光洁非凡的真貌,告诉给如今依然混沌的这个世界。

他是一座大山,高山仰止;

他是一条长河,恢弘润物;

他是一座丰碑,光照春秋;

他是一部史书,尽显人类良知和东方文化之精华。

他的雕像屹立在美国纽约市林则徐广场。

他的伟岸巨像,更是巍峨地屹立在东方中华大地上;

更将永恒屹立于浩荡历史的坐标上。

时光荏苒,天荒地老,“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当我慢慢走出洪阳镇这座古老的文昌阁纪念馆时,温和的斜阳正暖暖照耀着这里。门前生长的一棵千年古榕树,绿意盎然,披着阳光依然显示着无限生机。

远处的那尊立像,如高山之巍峨。

心中,唯有敬仰。

2014年11月25日开笔

2015年6月6日初稿

2015年6月25日改稿

2015年10月19日三稿

于北京金沙斋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贴着人物进入历史,自然、可亲,全书栩栩如生刻画出林则徐的一生,对于晚清的社会形态、文人心理、国家命运,做了有特色的描述。诗笔与史笔相间,涌动着诸多悲壮的画面。千回百转之间,流溢着民族正气,又能在多民族文化中思考中国社会的走向,显示了一种博大的气象。

——孙郁,文史专家

林则徐一生,几任钦差,数任巡抚,三拜总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轰轰烈烈的人物之一。可惜,他生逢颓世,抱负难张,虽有坚毅性格、济世之心,却因禁烟受挫而祸及一生。本传在充分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用激越悲悯之真情,追踪描述林则徐努力“经世致用”,但却跌宕起伏、坎坷流离。

——李炳银,文学专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山之巍峨(林则徐传)/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雪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91269
开本 16开
页数 3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72
CIP核字 2016209415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2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2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3: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