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你还没有爱过(精)
内容
试读章节

这一句话写的是日军投降,但是那跳接的意象,那武断而迅疾的句法,却是现代诗的作风。换了第二代的散文家,大半不会这么写的。

张晓风的一枝健笔纵横于近二十年来的文坛,先是以散文成名,继而转向小说,不久又在戏剧界激起壮阔的波澜,近年她的笔锋又收回散文的领域,而更见变化多姿。她在散文创作上的发展,正显示一位年轻作家如何摆脱了早期新文学的束缚,如何锻炼了自己的风格,而卓然成为第三代的名家。早在十三年前,我已在《我们需要几本书》一文中指出:“至少有三个因素使早期的晓风不能进入现代:中文系的教育,女作家的传统,五四新文学的余风。我不是说,凡出身中文系、身为女作家,且承受五四余泽的人,一定进不了现代的潮流。我只是说,上述的三个背景,在普通的情形下,任具一项,都足以阻碍现代化的倾向。晓风三者兼备,竟能像跳栏选手一样,——越过,且奔向坦坦的现代大道,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十三年后回顾晓风在散文上的成就,比起当日来,自又丰收得多,再度综览她这方面的作品,欣赏之余,可以归纳出如下的几个特色:第一,晓风成名是一九六。年代的中期,那时正是台湾文坛西化的高潮,她的作品却能够免于一般西化的时尚,既不乱叹人生的虚无,也不沉溺文字的晦涩。第二,她出身于中文系,却不自囿于所谓“旧文学”,写起文章来,既少恆钉其表的四字成语或经典名言,也无以退为进以酸为雅的谦虚作态。相反地,她对于西方文学颇留意吸收,在剧本的创作上尤其如此。读她的散文,实在看不出是昧于西洋文学的作家所写。第三,她是女作家,却能够摆脱许多女作家,尤其是一些散文女作家常有的那种闺秀气,其实从《十月的阳光》起,她的散文往往倒有一股勃然不磨的英伟之气。她的文笔原就无意于妩媚,更不可能走向纤弱,相反地,她的文气之旺,笔锋之健,转折之快,比起一些阳刚型的男作家来,也毫不减色。第四,一般的所谓散文家,无论性别为何,笔下的题材常有日趋狭窄之病,不是耽于山水之写景,就是囿于家事之琐细,旧闻之陈腐,酬酢之空虚,旅游之肤浅,久之也就难以为继。晓风的散文近年在题材上颇见拓展,近将出版的《你还没有爱过》一书可以印证她的精神领域如何开阔。在风格上,晓风能用知性来提升感性,在视野上,她能把小我拓展到大我,仍能成为有份量有地位的一流散文家。

《你还没有爱过》里面的十五篇散文,至少有八篇半是写人物——《承受第一线晨曦的》只能算是半篇。这些人物,有的是文化界已故的前辈,像洪陆东、俞大纲、李曼瑰、史惟亮;有的是曾与晓风协力促进剧运的青年同伴,像姚立含、黄以功;更有像温梅桂那样奋斗自立的泰雅尔族山胞。后面的三个人物写得比较详尽,但也不是正式的传记。前面的四个名人则见首而不见尾,天矫云间,出没无常,只是一些生动的印象集锦。而无论是速写或详叙,这些人物在晓风的笔下,都显得亲切而自然,往往只要几下勾勒,颊上三毫已见。晓风的笔触,无论是写景、状物、对话或叙事,都是快攻的经济手法,务必在数招之内见功,很少细针密线的工笔。所以她的段落较短,分段较多,事件和情调的发展爽利无碍,和我一般散文的长段大阵,颇不相同。晓风的文笔还有一项能耐,便是雅俗、文白、巧拙之间的分寸,能依主题的需要而调整,例如写青宿洪陆东时的老练,便有别于《蜗牛女孩》的坦率天真。

几篇写人物的散文之中,我认为味道最浓笔意最醇的,是《半局》和《看松》。这两篇当然不是传记,而是作者一鳞半爪的切身感受和亲眼印象,却安排得恰到好处,真有“传神”之功。也许晓风和文中的两位人物——一位是她的系主任,一位是同事——相知较深,所以往事历历,随手拈来,皆成妙谛,比起其他人物的写照来,更见突出。我认为这种散闻轶事串成的人物剪影,形象生动,意味隽永,是介于《史记》列传和《世说新语》之间的笔法,希望晓风以后多加发挥。尤其是《半局》一篇,墨饱笔酣,六干字一气呵成,其中人物杜公的意态呼之欲出,不但是晓风个人的杰作,也是近年来散文的妙品。我甚至认为,《半局》的老到恣肆之处,鲁迅也不过如此。

P13-P15

书评(媒体评论)

能写景也能叙事,能咏物也能传人,扬之有豪气,抑之有秀气。 

——余光中

她的同情是一种无私与绵远的同情,她的力量,是一种收敛自如的光芒。

——席慕容

后记

这是一篇应出版社要求,为“老书新出”写的序,出版的地点在中国大陆,可是我不会写序,所以写出来的仍是一篇散文。偶有人问我:“为什么你在中国大陆也有读者?”我想,远方的读者应该是喜欢那些隐身在文字背后、属于古老文化中的华茂浑朴的记忆一一啊!我们都是站在同一棵大树下惊艳的看花人,在同一个春天。

目录

同是今春看花人(新版总序)

一本书,能不能像一块琥珀呢?(2007年版代序)

亦秀亦豪的健笔

同时篇

半局

我听到你唱了

看松

大音

孤意与深情

她曾教过我

找个更高大的对手

蜗牛女孩

同地篇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益民寮的故事

承受第一线晨曦的

那部车子

新灯旧灯

同气篇

你还没有爱过

大型家家酒

序言

台北有一棵树,名叫鱼木,从南美洲移来的,长得硕大伟壮,有四层楼那么高,暮春的时候开一身白花。这树是日据时期种下的,算来也该有八九十岁了。

今年四月花期又至,我照例去探探她。那天落雨,我没带伞,心想也好,细雨霏霏中看花并且跟花一起淋雨,应该别有一番意趣。花树位在新生南路的巷子里,全台北就此一棵。

有个女子对面走来,看见我在雨中看花,忽然将手中一把小伞递给我,说:

“老师,这伞给你,我,就到家了。”

她虽叫我老师,但我确定她不是我学生,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拒绝,素昧平生,凭什么拿人家的伞?

“不用,不用,这雨小小的。”我说。

“没事的,没事的,老师,我家真的就到了。”她说得更大声更急切,显得益发理直气壮,简直一副“你们大家来评评理”式的架势。

我忽然惊觉,自己好像必须接受这把伞,这女子是如此善良执着,拒绝她简直近乎罪恶。而且,她给我伞,背后大概有一段小小的隐情:

这棵全台北唯一的鱼木,开起来闹闹腾腾,花期约莫三个礼拜,平均每天会有一千人跑来看她,看的人或仰着头,或猛按相机,或徘徊踯躅,至于情人档或亲子档则指指点点细语温婉,亦看花,亦互看。总之,几分钟后,匆忙的看花人轻轻叹了一口气,在喜悦和怅惘中一一离去。而台北市有四百万人口,每年来看花的人数虽多,也只是二三万,算来,看花者应是少数的痴心人。

在巷子里,在花树下,痴心人逢到痴心人,大概彼此都有一份疼惜。赠伞的女子也许敬我重我,也许疼我怜我,但其中有一份情,她没说出口来,想来她应该一向深爱那棵花树,因而也就顺便爱眷在雨中痴立看花的我。

我们都是花下过客,都为一树华美芳郁而震慑而俯首,“风雨并肩处,同是今春看花人”。

那天雨愈下愈大,我因有伞,觉得有必要多站一会,才对得起赠伞人。花辦纷落,细香微度,我想,我还能再站一会儿。

内容推荐

由张晓风著的《你还没有爱过(精)》初版于1981年,当时张晓风已经成名十五年,余光中为此书所作序言已成为经典之评,奠定了张晓风“亦秀亦豪的健笔”这一不坠名声:“即使在婉约的时候也带一点刚劲。”书中所收散文,过个数是写人物,有苍苍茫茫的感性,经灵性和知性的提升之后,境界极高,被誉为腕挟风雷、清空自在的台湾“第三代散文”代表作。

编辑推荐

《你还没有爱过(精)》为张晓风的一部散文选集,收录《半局》、《我听到你唱了》等散文创作十五篇。作品多数以写人为主。这些人物,有的是已故的文化界前辈如陆洪东、李曼瑰等,有的是她青年时代的伙伴如黄以功,还有与她并无特殊关系的泰雅族同胞如温梅桂等。也有的篇章纪事,如《新灯旧灯》。该书1981年由台北大地出版社初版,受到好评。可说是她的散文由“秀”转“豪”、亦秀亦豪(余光中评论)的代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你还没有爱过(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晓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16560
开本 32开
页数 27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8
CIP核字 2016108648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8.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7
153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3:3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