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江西美术出版社北京分社推出《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系列图书,让我们从这里抵达华夏文明的最深处。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临摹古人优秀碑帖是学习书法重要的通道。书法尤其强调笔法、笔势、笔意。其中,笔法、笔势是书之技法,笔意则是书之本旨。对于书法学习者而言,选择历代公认的经典碑帖来观赏、临摹,当是学书之路的正确打开模式。
这本《曹全碑》是其中一册。
图书 | 曹全碑/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江西美术出版社北京分社推出《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系列图书,让我们从这里抵达华夏文明的最深处。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临摹古人优秀碑帖是学习书法重要的通道。书法尤其强调笔法、笔势、笔意。其中,笔法、笔势是书之技法,笔意则是书之本旨。对于书法学习者而言,选择历代公认的经典碑帖来观赏、临摹,当是学书之路的正确打开模式。 这本《曹全碑》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江西美术出版社推出的《曹全碑》讲述了:《曹全碑》全称《汉邰阳令曹全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一八五年)。碑高约二百五十三厘米,宽约一百二十三厘米,长方形,无额。碑身两面均刻有隶书铭文。碑阳二十行,每行四十五字,碑阴分五列,每列行数字数均不等。有明清拓本传世,也有翻刻本。《曹全碑》系晋王敞等纪念曹全功绩而立,主要记载曹全为弟分忧,弃官隐居,后又再度出仕等史实。明万历初年,该碑在陕西邰阳县莘里村出土,篆额佚失,字迹完好,一字不缺,后碑石断裂,人们通常所见到的多是断裂后的拓本。此碑现存于陕西省西安碑林。 此碑用隶书写成,秀美圆润,结体舒展,体势秀丽多姿,蚕头雁尾尤为突出,其波磔之法与《石门颂》有异曲同工之妙。清万经评此碑:“秀美生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孙承汉评其书:“字法遒秀逸致,翩翩兴《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至宝也。”清朱履贞称:一惟碑阴五十余行,拓本既少,笔意俱存。虽当时记名、记数之书,不及碑文之整饬,而萧散自适,别具风格,非后人所能仿佛于万一。此盖汉人直一面目,壁坼、屋漏,尽在是矣。”曹全碑保存较为完整,文字清晰,秀逸典雅,是汉隶中精品之一,为历代书家所重。 目录 正文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曹全碑/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江西美术出版社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西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8042136 |
开本 | 8开 |
页数 | 4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6-05-01 |
首版时间 | 2016-05-01 |
印刷时间 | 2016-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34 |
CIP核字 | 2016058593 |
中图分类号 | J292.32 |
丛书名 | |
印张 | 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西 |
长 | 305 |
宽 | 211 |
高 | 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