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丽新世界(译文名著精选)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由奥尔德斯·赫胥黎著,陈超译的《美丽新世界(译文名著精选)》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金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在国内外思想界影响深远。书中引用了广博的生物学、心理学知识,为我们描绘了虚构的福特纪元632年即公元2532年的社会。这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受着控制的社会。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由于社会与生物控制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沦为垄断基因公司和政治人物手中的玩偶。

内容推荐

出版于一九三二年的《美丽新世界》是奥尔德斯·赫胥黎最杰出的代表作,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反乌托邦文学经典之一,与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面乌托邦”三部曲,在国内外文学界和思想界影响深远。这是一部寓言作品,展现了赫胥黎眼中的人类社会的未来图景:通过最有效的科学和心理工程,人类从遗传和基因上就已经被先天设计为各种等级的社会成员,完全沦为驯顺的机器,个性和自由被扼杀,文学艺术濒于毁灭。继《美丽新世界》这部寓言小说杰作之后,赫胥黎又于一九五八年出版了论著《重返美丽新世界》,在这部雄辩的作品中,作者运用其丰富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知识,比较了现代社会与他在《美丽新世界》中所构想的寓言性图景的方方面面,像人口过剩、宣传和洗脑以及化学劝诱等,认为他早年悲观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这本由陈超译的《美丽新世界(译文名著精选)》将赫胥黎这两部最经典的名著全部收入。

目录

美丽新世界

附录

 重返美丽新世界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这是一座低矮的灰色建筑,只有三十四层楼高。正门入口的上方写着中伦敦生育与培育中心,在一面徽章上刻着世界国的格言:集体、身份、稳定。

底楼那个宽敞的房间面朝北方。尽管室内像热带一样炎热,整个夏天窗外却很冷。一道微弱暗淡的光线从窗户射入,饥渴地寻找着披着布帘的人体模型或面容苍白冻得起鸡皮疙瘩的学术人士,却发现只有实验室里的玻璃器皿、镀镍器皿和闪烁着清冷光芒的瓷器。四下萧瑟交叠。那些工人们穿着白色的工作服,手上戴着死尸般苍白的橡胶手套。灯光凝滞而死气沉沉,像是一个幽灵。只有在显微镜的黄色镜筒上它才折射出一丝生机。那些显微镜和擦亮的试管放在一起,像一块块美味的黄油,在工作台上摆了长长的一列。

“还有这间,”主任打开门,“是受精室。”

三百位受精操作员正俯身操作着仪器,生育与培育中心的主任走进房间时,在几乎听不到呼吸声的安静中是全神贯注之下不经意间发出的自言自语的喃喃声或口哨声。一群新来的学生可怜兮兮地跟在主任身后,他们都很年轻,朝气蓬勃但阅历尚浅。每个人都拿着笔记本,只要这位大人物一开口就忙不迭地做着笔记。这可是权威可靠的信息,机会难得。中伦敦生育与培育中心的主任总是很重视亲自带新生参观各个部门。

“大致向你们介绍一下,”他向他们进行讲解。因为他们当然必须有一些大致的认识,才能够理智地进行工作——但还是知道得越少越好,如果他们想要成为快乐的社会好公民的话。因为众所周知,具体就是美德与快乐,而概述则是思想上必要的恶。社会的骨干不是哲学家,而是锯木匠和集邮爱好者。

“明天,”他略带威胁却又亲切地朝他们微笑着补充道,“你们将开始进行严肃的工作。你们没有时间听笼统的介绍。与此同时……”

“与此同时”,权威可靠的信息,机会难得,抄到笔记本里。这帮男生疯也似的抄写着。

主任走进房间,他个子高瘦,但身材笔挺,下巴很长,牙齿大而凸出,当他没有说话时,刚好被他那丰润饱满的嘴唇遮住。他是老是少?三十岁?五十岁?五十五岁?实在是很难辨认。反正在安稳的福特纪元六三二年这个年头,你不会想到去问这个问题。

“我这就开始。”生育与培育中心的主任说道,那些学生更加热切地在笔记本里做着记录:“这就开始。”他挥挥手,“这些就是培育器。”他打开一扇绝缘门,向他们展示一排排标着号码的试管。“这个星期的卵子供应,”他解释道,“以血温进行保存,而男性的精子,”说到这里他打开另·扇门,“它们必须以三十五度保温,而不是三十七度。正常的血温会杀死它们。裹得热乎乎的公山羊可没办法配种生出羊羔。”  他仍然倚在向他们展示的培育器上,简略地讲述着现代受孕过程,那些铅笔在页面上匆忙地书写着难以辨认的字迹。当然,首先是关于操作流程的介绍——“这是为了社会福利的志愿行动,更何况它的奖金抵得上六个月的工资。”接着他继续介绍让被剥离的卵巢保持活性和积极发育的技术,然后谈到理想温度、卫生、黏度的通盘考虑,提到保存那些被提取出来的成熟卵子的液体,然后领着学生走到工作台边,当场向他们展示如何从试管里抽出这种液体并一滴滴地放置在经过特别加温的显微镜的载玻片上,如何检查里面那些卵子是否有异常,如何计算数目和如何转移到一个多孔的容器里,(现在他带他们去观看操作)如何将这个容器浸泡在微温的黏稠液体中,里面有自由游动的精虫——并强调最低密度是每立方厘米十万条,经过十分钟后,如何将这个容器从液体中取出来,对里面的卵子再次进行检查,如果有卵子仍未受孕,如何再次浸泡在液体中,如果有必要的话,再浸泡一遍。如何将这些受精的卵子放回培育器里,阿尔法和贝塔的卵子得一直等到被装进瓶里为止,而伽玛、德尔塔和埃普斯隆的卵子只经过三十六小时就又被取出来,进行波卡诺夫斯基流程处理。

“波卡诺夫斯基流程。”主任重复道,那些学生在他们的小笔记本里划了下划线。

一个卵子,一个胚胎,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但一个经过波卡诺夫斯基流程处理的卵子会长出胚芽,会增生,会分裂,从八个到九十六个胚芽不等,每一个胚芽都会成长为一个形态完美的胚胎,每一个胚胎都将成长为一个正常体格的人。以前只能培育出一个人,现在可以培育出九十六个。这就是进步。

“基本上,”生育与培育中心的主任总结道,“波卡诺夫斯基流程包含了一系列对发育的抑制。我们阻止正常的生长,而吊诡的是,卵子的反应就是发育出胚芽。”

“反应就是发育出胚芽。”那些铅笔匆忙地书写着。

他指着一条缓缓移动的传送带,上面有一个摆满了试管的架子,正进入一个大的金属盒子里,另一个摆得满满的架子正在出现。机器发出轻微的运作声。主任告诉他们,试管要花八分钟才能通过盒子。一个卵子最多只能承受八分钟的高强度X光照射。有几个死了,剩下的卵子里面,最脆弱的卵子分裂成两个胚芽,大部分卵子分裂成四个,有几个分裂成八个。所有的卵子都会被送回到培育器里,胚芽在里面开始发育。两天后突然将其冷却以阻碍发育。两个、四个、八个,那些胚芽自己又发育出了胚芽,然后用酒精将其几乎毒死,接着它们又发育出胚芽一从胚芽再发育出胚芽再发育出胚芽—再进一步阻碍发育通常会导致死亡——然后就由得它们自然发育。到了这时,原先的卵子从八个变成了可观的九十六个胚胎——你会认同这确实是一个惊人的进步。一模一样的多胞胎——但不是旧式的胎生方式那种偶然性分裂的没有实质意义的双胞胎和三胞胎,而是一次性培育出十几胞胎乃至几十胞胎。

P11-13

序言

《美丽新世界》作者序

所有的道德家都认为长久的悔恨是最要不得的情感。如果你做了坏事,感到后悔,作出能力之内的补偿,下一次提醒自己要做得好一些就行了,但绝不能沉溺于自己的过失。在粪堆里打滚并不能让你变得干净。

艺术也有其道德准则,而这一道德准则的许多规定和寻常的伦理观念的规定是相同的,或至少可以进行类比。譬如说,悔恨对蹩脚的艺术于事无补,就像悔恨对糟糕的行为于事无补一样。我们应该找出不好的地方,承认它,如果可能的话,在以后去避免它。耽于二十年前的文笔缺陷,尝试对第一次创作时未能写好的作品修修补补,希望让它臻于完美,人到中年的时候再去尝试弥补年轻时的另一个自己犯下并遗留下的艺术上的原罪——所有这一切可以肯定地说,只会是徒劳无功。这就是为什么这本新版的《美丽新世界》和旧版的《美丽新世界》内容相同的原因。作为一部艺术作品,它有很多缺陷,但如果要弥补这些缺陷,我得将整本书重写——在重写的过程中,作为一个年纪更大一些的另一个我,或许在克服故事里的一些缺陷的同时,原本它所拥有的优点也会被摒弃。因此,我抵制住了诱惑,不沉溺于艺术上的悔恨,宁可让它的优点和缺陷都得以保留,并去思考别的孝隋。

但是,与此同时,似乎有必要对这个故事的最严重的缺陷进行探讨:我只赋予了野人两种不同的生活——在乌托邦世界里的癫狂生活和在印第安村子里的原始生活,后者在某些方面更人性化,但在其他方面同样怪诞和荒唐。在创作这本书的时候,人类被赋予自由意志的目的是在疯狂和愚昧之间作出选择的这个想法让我觉得很有趣,并认为那很有可能成为现实。但是,为了营造出戏剧化的效果,我总是让野人说出比他所接受的抚养和教育更具理性的话。他是在一群奉行一半的内容在倡导生殖崇拜,另一半的内容在倡导残忍的苦行的宗教的践行者中长大的,即使他熟读莎士比亚也并不表示在现实中他能说出那些话来。当然,在结局里,我写到他失去了理智,苦行的信念重新主宰了他,他的下场是疯狂地折磨自己和在绝望中自杀。“于是,他们在悲惨中死去。”——让这则寓言的作家,那个乐呵呵的怀疑论审美家感到安心。

今天,我并不是想表明神智健全是不可能实现的。恰恰相反,虽然我仍像以前那么悲观,认为神智健全是一种相当罕见的现象,但我坚信它是可以实现的,并且希望更多的人神智健全。我在最近几本作品里阐明了这一点,并编撰了一本智者关于神智健全这个主题所说过的话及如何去实现它的所有方式,但一位知名的学术批评家仍对我说我是在危机时刻知识分子阶层陷入失败的一个可悲的例子。我猜想他是在暗示他自己与他的同仁才是欢乐的成功的象征。人类的造福者值得被推崇和缅怀。让我们为教授们建造一座万神殿,建造的地点应该设在欧洲或日本某座被摧毁的城市的废墟中间,在灵骨塔的入口上,我会用六或七英尺高的字母刻下这个简单的句子:“向全世界的教育者致以神圣的纪念,环视四周,丰碑永存。”

但让我们回到未来……如果现在我要重写这本书,我会赋予野人第三条道路。在乌托邦和原始社会这个两难境地之间,将会有保持健全神智的可能性—在某种程度上,这一可能性已经实现了,离开美丽新世界的被放逐者和难民组成社区,生活在保留区内。在这个社区里,经济的运作在按照反集权主义和亨利·乔治的理念进行,而政治的运作则按照克鲁泡特金和合作社主义者的想法进行。科学和技术会被利用,但就像安息日那样,它们是为人类而设的,而不应该是人去适应它们和被它们所奴役(这正是当前的情况,而在《美丽新世界》里更是变本加厉)。宗教应该是有意识地理智地追求人类终极目标的过程,追求高屋建瓴的天道或逻各斯和超凡脱俗的神格或梵。主流的生命哲学应该是高度功利主义的哲学,至乐的准则应该让位于终极目标的准则——在生活中的每一次事件中要提出并回答的首要问题应该是:“这个想法或行动是否有助于我和尽可能多的个体去实现人类的终极目标,还是妨碍它的实现?”

野人在原始的环境下长大(在那本假想中的新的版本里),直到他有机会亲身了解到由追求健全神智的自由合作的个体所组成的社会的本质之后才被带到乌托邦世界里。这么一改,《美丽新世界》将实现艺术意义上(如果能将一个如此宏大的词语和一本小说联系在一起的话)和哲学意义上的圆满,而这显然是当前这个版本所欠缺的。

但《美丽新世界》是一本关于未来的作品,无论它的艺术品质或哲学意味是什么,一本关于未来的作品只有在它的预测似乎可能会实现的情况下才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在现代历史的斜面上又下滑了十五年后,站在当前我们的有利位置,它的预测是否符合事实呢?在这段充满痛苦的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证实了或证伪了在一九三一年所作出的预测呢?

你立刻就会发现一个明显而且重大的预测失败。《美丽新世界》没有提到原子裂变,而这确实是很奇怪的过失,因为开发原子能的可能性在这本书创作之前就已经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我的老朋友罗伯特-尼克尔斯甚至就这个主题创作了一部成功的戏剧,我记得自己还在出版于二十年代末的一本小说里简略地提到过这个话题。因此,如我所说,我们的福特纪元七世纪的火箭和直升机不是用原子裂变供应能源似乎很荒唐。这个疏忽或许不可原谅,但至少可以很容易解释清楚。《美丽新世界》的主题并不是科技的进步,而是科技的进步对人类个体的影响。

……

未来最重要的曼哈顿计划将由政府资助,对政治家和参与其中的科学家所说的“幸福的问题”进行探究——换句话说,让人们热爱奴役身份的问题。没有经济上的安稳,对奴役身份的热爱就不可能存在。为了节约篇幅,我假定无所不能的干部和管理者会彻底解决长治久安的问题。但安稳很快就会被视为理所当然。它的成就只是表层的外部性的革命。只有在对人的身心进行深刻革命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对奴役身份的热爱。要实现这一革命,除了其他手段之外,我们还需要下面这些发现与发明。首先,心理暗示技术的飞跃——先是通过婴儿培育,然后借助药物如莨菪碱。其次,全方位的对人与人的差别的认识,使得政府能够为任何个体分配他或她在社会和经济等级体系中适合的位置。(圆凿方枘将会带来对社会体制有害的想法和煽动起他人的不满。)第三,(因为无论现实多么美妙,人们总是希望去度假。)酒精和尼古丁的替代品,能比杜松子酒或海洛因带来更强烈的快感,而且危害更小。第四,(但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计划,需要经过几代人时间的极权主义控制才能成功实现。)一个不会出错的优生学机制,目的是使人类的繁衍实现标准化,协助管理者的任务。在《美丽新世界》里,人类繁衍的标准化被渲染到了离奇的程度,但并非不可能实现。从技术手段和意识形态上,我们还要经过漫长的路程,才能实现瓶装婴儿和一组组的经过波卡诺夫斯基流程处理的半白痴。但到了福特纪元六○○年时,天知道还有什么事情是不会发生的。与此同时,那个更加幸福和安稳的世界其他特征——诸如苏摩、睡眠教育和科学等级体制——或许再过三四代人就能够实现。而《美丽新世界》里的性滥交似乎也不是非常遥远。美国几座城市的离婚人数已经和结婚人数相当。无疑,再过几年,结婚证将会像养狗证那样被贩卖,有效期为十二个月,而且没有法律禁止换狗或在一段时间内养多于一只宠物。随着政治和经济自由的消亡,性的自由会相应地增加作为补偿。独裁者(除非他需要炮灰和依靠家庭去殖民空旷或被征服的地区)会致力于倡导这一自由。这些,连同在药物、电影和收音机的作用下做白日梦的自由,将有助于他的臣民接受命中注定的奴役。

考虑到这一切之后,似乎乌托邦比十五年前任何人所想象的离我们都更加接近。当时我预测它将在六百年后实现,今天看来,一个世纪内,那个恐怖的世界就将降临到我们头上,要是我们能够不让自己在这段时间里被炸得粉身碎骨的话。事实上,除非我们抵抗中央集权和利用应用科学,不把它当作以人为手段的目标,而是缔造自由个体的手段,否则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是由几个奉行民族主义的极权主义军事国家,以原子弹的恐怖立足,结果是人类文明的毁灭(如果是有限度的战争,军国主义将阴魂不散);要么是迅速的科技进步和原子弹革命所导致的社会混乱将促使一个极权主义超级大国的诞生,为了效率和稳定,世界演变成为一个好战而残暴的乌托邦。你付出了金钱,而且你将承担起选择的后果。

一九四六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丽新世界(译文名著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奥尔德斯·赫胥黎
译者 陈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773404
开本 32开
页数 2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5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2016211044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5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3:5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