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湖上吹水录/读书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湖上吹水录》是“读书文丛”一种。江弱水在《读书》作者队伍中非常重要,其文笔潇洒、雅致,见识通达,不但有中西方面的诗学、文学背景,而且视野兼及社会与思想,《读书》的读者中很多是他的拥趸。本书按照内容大致分成三辑:第一辑是中外文人的评论,有的评思想观念,有的论文学风格。第二辑大体围绕着语言问题,由翻译文体等不同的话题引起,展开一些思考。第三辑主要是古典诗词的文本细读,都是些不为人知的绝妙好辞,作者想写出擘肌分理的赏心之作。

内容推荐

《湖上吹水录》是江弱水在《读书》杂志十余年来写作的结集。本书按照内容大致分成三辑:第一辑是中外文人的评论,有的评思想观念,有的论文学风格。第二辑大体围绕着语言问题,由翻译文体等不同的话题引起,展开一些思考。第三辑主要是古典诗词的文本细读,都是些不为人知的绝妙好辞,作者想写出擘肌分理的赏心之作。“吹水”是广东话闲侃的意思。文章也一如江弱水这十来年给《读书》写作的状态,没有固定的话题与题材,从心所欲不逾矩,稳定的是其不俗的见识和文笔:潇洒、雅致、通达,不但有中西方的双重知识背景,而且读书旨趣不拘泥于文学和语言,视野兼及社会与思想,让人读来更是耳目一新、拍案叫绝。

目录

圣卢梭:对人民开讲

一个观念的旅行故事:威尔逊的《到芬兰车站》

天地不仁巴别尔

信史无证,正史毋信:《故事新编》的后现代议题

鲁迅的生态学

“我是吴宓教授”

文字的银器,思想的黄金周——柏桦《水绘仙侣》序

历史大隐隐于诗

流水观澜记

评夏济安译美国散文兼谈翻译观

硬语盘空,又何妨软语商量

一辞有两面,两面各一辞:两篇诗评的文本互参

圣经、官话与引车卖浆者流

《蜀中过年十绝句》后记

文心雕龙·唐诗·卡尔维诺

风流经史:读鼓角横吹曲《地驱乐歌》

咫尺波涛:读杜甫《观打鱼歌》与《又观打鱼》

绮语:细读清真

姜白石的热中与自恋

休闲的政治经济学

试读章节

历史本来就有两重含义,一是过去所发生的事实,一是记录和处理这些事实的文本。威尔逊笔下二义兼摄。从维柯到米什莱、勒南、泰勒,他从历史学家的撰述人手,透视他们如何理解历史事实,导致了处理历史文本的特定方式。《到芬兰车站》试图展现这种历史解释的力量。其主体部分,从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到列宁的革命实践,正是这种力量高强度的体现。

但威尔逊最着迷的乃是行动,文学的或历史的行动。他一再引述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换句话说,米什莱这样的历史学家的工作只是解释世界,所写的历史是没有建筑学上的“功能作用”的。而马克思、恩格斯的写作,对人类历史做出别样的理解,目的更在于改变世界。《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人类过往历史提供了全新的阐释。这种阐释模式如何深刻地影响到人类历史的进程?这种涓滴形成的思想观念如何演变为波澜壮阔的实际斗争?一句话,历史的写作如何转化为历史的行动?威尔逊念兹在兹。

读这本书,像观赏一出连台大戏,剧中人物一个个走马灯似的登场,有舞台中央的马克思、列宁,也有跑龙套的拉萨尔、巴枯宁、普鲁东。威尔逊采用焦点式的叙述和战剧性的对比手法,巧妙呈现他的人物,好像经济学家图表上的曲线,在时间中来回穿梭走动,文笔酷似他所称赞的米什莱,有一种荡气回肠的交响乐效果。威尔逊拿手的批评性叙事,变化多端的演奏方式,在书中发挥无遗。他复述人物的文章和思想,加以概念辨析和批判,又不时征引逸闻与趣事,随处穿插细节和场景,节奏感控制得恰到好处:高潮来了,又被掐断了,织入另一波起伏中。

读这本书,又像披展一幅气势恢宏的长卷,河出伏流而一泻汪洋。人海的那一刹那,即威尔逊所谓“突破”,就是列宁登上那列火车穿越中欧与北欧到芬兰车站的那一历史时刻。威尔逊以雄浑的笔力写道:

1917年的列宁,带着用辨证法包装着的维柯的上帝的残余,不用害怕罗马教皇或新教大会,也不确定控制社会是否像司机控制机车载他前往彼得格勒这么简单,他估算他的机遇精确到百分之一,他正处在一个伟大时刻的前夜,人类第一次,手上握着历史哲学的钥匙,要打开历史的锁。(第546页)

回过头去,再看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伊始,他们在布鲁塞尔会合,又一起前往曼彻斯特。威尔逊的句子强有力地结合了历史与诗:

二十五年后,恩格斯提醒马克思说,他们当时是如何从曼彻斯特图书馆的彩色凸窗望出去,天气一片晴朗,让他们感到,在围困着这座城市的污秽、畸零和疾病的非人恐怖中间,人类的智慧之光正趋于成熟,人的尊严将得到证明。(第177页)

但这本《到芬兰车站》的魔力在于,威尔逊并不为他的历史命题所裹挟而滥情,他与笔下的人物在神光离合之间,时而投合其中,时而间离其外,对人物既同情又了解,从不藏起他批判的锋芒。雄浑,是的,但是冷峻。写马克思如此,写列宁亦然。作者善于将人物的身世与其文化背景、生活环境联系起来,给出“遗传解释”,从马克思的犹太背景赋予他的道德洞察力,写到他在伦敦的住所里刺鼻而且刺眼的烟草味和三条腿的椅子;从列宁身上的德国血统给予他的坚毅、效率和勤奋,写到他小时候的住宅里面的桃花心木家具、地图和地球仪。结合了马克思的社会学观点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视角,威尔逊的语境总是那么立体。17-19

序言

  本书收入了我二十年来在《读书》杂志上发表的二十篇文章。  最早的一篇写于1993年。那时候我在北碚西师读研究生,放完暑假返校,从安庆坐船去重庆,在报亭里买到八月号的《读书》,上面刊载了我的《就夏济安译美国散文谈翻译观》。读了《读书》这么多年,我第一次有幸在上面发表文章了,当然十分兴奋。  第二年去了香港,写文章就都发在当地的报刊上了,直到1999年才投了一篇《硬语盘空,又何妨软语商量》给《读书》,发表在九月号上。我是在杭州买到这期杂志的,正好是我来此地工作与生活的开始。一晃已经十五年过去了。  这十五年给《读书》写稿的频率越来越高,特别是最近五年,一直经手编我文章的吴彬女士约我开设一个专栏,说好每年供稿四到六篇。我没有这么高产,但二十篇里有一半都写于这五年,也不能说多懒。但栏目名称起得却很闲适散漫的样子:“湖上吹水录”。唐宋以来文人都喜欢把西湖一带称作“湖上”,我不住在西湖边,却感染了这一点雅疾。可话说回来,我用“湖上”两个字也不算太离谱,毕竟住家临近紫金港的启真湖,网友戏称为“西湖浙大分湖”。谁说分湖不是总湖呢?难道分校不是本校?  “吹水”是广东话闲侃的意思。这个专栏从一开始就不设定性质和主题,随便我写什么。我也就渐渐放开,从文学和语言写到社会和思想,但毕竟走得不远。我承认自己的读和写一直都很乱,而在这个因思想而阴沉的时代,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等等总是无法排拒在我们的视野之外。所以本书以卢梭学说和威尔逊社会主义观念史开始,以休闲的政治经济学结束,也能表明个人的读书旨趣并不拘于文学吧。  这次将历年所作结集出版,我将它们按照内容大致分成三辑。第一辑是中外文人的评论,有的评思想观念,有的论文学风格。第二辑大体围绕着语言问题,由翻译文体等不同的话题引起,展开一些思考。第三辑主要是古典诗词的文本细读,都是些不为人知的绝妙好辞,想写出擘肌分理的赏心之作。二十篇文章基本上照原来发表的样子收入,只是补足了极少删削未刊的文字,文字细节上也作了些微调,个别篇目则改回我原先提交的题目,其实也差不多。书名我想来想去想不好,最后还是用了专栏的名称,就叫《湖上吹水录》。  为《读书》而作文,我一直都很用心,既出于对这份杂志声誉和品位的尊敬,也因为心存感念。《读书》创刊的1979年,我正好上大学。在人文知识信息相对匮乏的八十年代,在我心智成长的关键十年,它给我不可或缺的营养。以读者和作者的双重身份,我要对《读书》表示由衷的感谢。  江弱水  2014年9月3日于杭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湖上吹水录/读书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江弱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53886
开本 32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3
出版时间 2016-11-01
首版时间 2016-11-01
印刷时间 201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2015133074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7
13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4: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