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意识形态与文学批评》收录了作者梅兰近年来的系列批评论文,并分为三编,分别从史论视角、叙事与形式批评、意识形态批评三个角度来建设一种包容性、探索性的文学批评。从学理上,本书试图糅合20世纪的人文主义批评与科学主义批评思潮的视角与方法,尤其是叙事与意识形态两个维度,在针对不同的批评对象时,也着意展现叙事与意识形态批评的不同向度的丰富性。从现实有效性来讲,本书的批评主要集中于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代表性作家作品,比如张炜、韩少功、格非、毕飞宇、苏童、刘震云等,也有一些对中国当代影视、西方文学及网络文学的批评文章。
《叙事意识形态与文学批评》是作者梅兰近十年来的文学批评系列论文专著,本书从批评的视角与方法的差异出发分为三编,分别侧重史论、叙事及意识形态维度。第一编以中外小说的个案为对象,突出了传统史论批评的整体性,描述了中国当代作家的写作特点和演变轨迹,归纳了西方某一叙事模式的现代转换。本书第二编和第三编分别从叙事艺术和意识形态角度批评中国当代小说及影视作品,这些论文主要集中于中国当代文学领域,无论是从作家的叙事艺术总体特点出发,还是聚焦于单个作品的叙事手法,都希望能沟通文学的叙事与意识形态两个维度,结合文学批评的艺术分析与价值评判,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糅合文学批评的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理论与方法,凸显作者在批评视角和方法上的思考与探索。
导言
第一编 史论角度下的小说批评
格非小说论
从“欲求”到“匮乏”——论西方文学欲望叙事的现代转换
思与感伤——韩少功小说论
从《黄雀记》看苏童的先锋与救赎
第二编 叙事策略和“形式的意识形态”
论毕飞宇小说的叙事策略
论苏童中短篇小说的转叙
论张炜长篇小说的诗意与反讽
边缘与叙事
第三编 意识形态批评的向度:国家、性别和大众
论刘震云的空间政治写作
女性和民族国家的同一与冲突——以《我在霞村的时候》和《色·戒》为例
性·家庭·权力——近年来影视作品的女性主义话语分析
匪我思存小说的爱的历险与难题
影视批评四则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