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上官婉儿/九头鸟长篇小说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女人的历史。一个怎样的女人?非凡智谋的政治天才?卑鄙可怕的阴谋大师?高贵优雅的美丽化身?卖身求荣的淫乱荡妇?诗文传世的旷世才女?狐媚篡权的乱国涡水?上官婉儿,是非曲直,谁人与你评说?《上官婉儿》,长歌当哭,写尽女人极致?《上官婉儿》,一幅集美丽与优雅、智慧与才华、爱情与欲望、高尚与无耻、阴谋与权术、血腥与残忍为一体的唐宫全景图。

内容推荐

她是个和武则天一道长留于青史的女人。她于襁褓中满门就被武则天诛杀,却终生与武则天爱恨情仇地纠葛在一起;她与则天皇帝的三个皇子一道青梅竹码,恩恩怨怨地长大,在政治的剿杀下。一个又一个的皇太子却相继弃她而去;她无比真诚地投入与武三思的世俗之爱、与崔浞的精神之爱。却在最关键的时候将他们送入了别的女人的帷幄;她历经大唐的衰落、武周的兴盛、李唐的光复及丑恶的武韦之乱,却一次次依靠诡计与阴谋逃脱灭顶之灾,甚至秉国权衡,在幕后操纵着整个三朝的命运;年少的李隆基为了逃避她的控制,毅然决然地将刀刃悬于她的头顶.却在登基之初就忙不迭地将她的诗文结集成册……这是怎样的一个女人?《二官婉儿》。长歌当哭,向我们全方位地展示了一幅集爱情与欲望、美丽与丑恶、智慧与阴谋、血腥与残忍于一体的唐宫全景图。

目录

又见唐宫

关于那个女人

正文

试读章节

那是一段燃情的岁月。连皇后都没有想到,婉儿的出现,竟会在她的家庭中引起那么大的骚动。他们这个皇室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对婉儿的到来持有着他们自己的一种态度。

此时已病得很重的高宗李治,对婉儿的到来深怀恐惧。其实他惧怕的并不是婉儿所怀的那一份复仇的愿望,而是武皇后的那一份如此的深明大义,不计前嫌。武墅将婉儿这种女孩召至身边的举动,让高宗更加觉出了武望这个女人的深不可测。他看不透武望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世间已经没有她做不出来的事情了。一切的违背常理。一切的胆大妄为。所有的举措都是难以理喻的,以至于竟然会把她亲手灭掉的家族的后裔安置在她自己的身边,那么,还有什么样的仇敌不能接近她呢?这样看来,武望把武三思他们接来比起婉儿的到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三思他们的怨恨算什么,他们的父亲不过是在外任之地因贬官流放抑郁而死罢了,而上官仪和上官庭之是被他出卖又被武皇后满门诛戮,在牢狱中被活活杀死的。那又是一种怎样血光四射的深仇大恨。如此的血仇都可以在皇后的一个灿烂明媚的微笑中消泯殆尽,那世间就真的不会有什么更令人震惊的奇迹了。婉儿的到来所带给病中皇帝的,是他对皇后的更不能理解和更加地惧怕。而他想做的唯一事情,就是找个机会告诉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一定要小心侍候皇后,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对婉儿的到来采取冷漠态度的,是武皇后最小的也是她最最亲爱的女儿太平公主。她对母亲身边的这个据说才华横溢的小宫女格外地不屑一顾,每每见面也是很不以为然的样子。太平身为公主,又是这皇室中唯一的公主,唯一的小妹妹,她就自然是更加地娇生惯养,颐指气使,不可一世。宗族中其他的成员也都很难和她接近,更不要说从掖庭出来的婉儿了。

太平公主是以她的聪慧颖悟著称于世的。这也是她的母亲武望为什么对她尤为钟爱。其实这也就是武皇后与众不同的地方,无论她身处怎样的环境,她都会对身边有才华的人格外看重,尤其是那些女人。她不管那些有智慧的女人是谁,哪怕她们是她的敌人。比如她就特别钦佩那位曾写过《女则十卷》的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她虽然没有能见到她,但长孙皇后所遗下的《女则》她却是读过很多遍。她尽管不喜欢长孙皇后对女人的规范,但是对那个女人勤于思考的生存方式是非常欣赏的。再比如她由衷佩服的那个叫徐惠的女人,她知道徐惠被召进宫里,并不是因为她的美貌,而是她朝野尽知的才华。也许是唐太宗见到的漂亮的女人太多了,所以他才厌倦她们,而对徐惠这种知书达理、多才多艺的女人情有独钟。就在武望被打人冷宫的同时,徐惠却从才人到婕好不断地升迁着。按理说武皇后应当对徐惠刻骨仇恨,但是她依然敬佩她甚至仰慕她。在某种意义上,当她身陷绝境,仍不放弃,日夜在文学馆内发奋读书,其实就是徐惠在激励她。是徐惠身上的那知识才华在诱惑她。

所以,当日后武望有了这个宝贝女儿,她对女儿最深切的关爱就是为她请来了最有学问的老师。在学习的问题上,她打破了纲常伦理,坚持儿女平等。她甚至觉得,唯其女人,才更需要智慧才华,来帮助她们摆脱性别所带给她们的微贱和不幸。她不喜欢女人太依赖于她们的青春美貌。青春美貌固然重要,她就曾拥有过惊世的美貌和青春,却依然不能摆脱冷宫的窘境,而是当她拥有了老学士所给予她的智慧和才学,她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所以,她对女儿的要求是,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智慧的女人。这便是武望作为皇后与历代皇后不同的地方。这也是她为什么下决心,把仇人的后代接到自己身边,并把婉儿介绍给自己女儿的真正原因。她是希望婉儿能影响太平。她希望公主也能从婉儿的文章和诗词中,看到那卓然超群的智者的风范,尽管,婉儿只是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姑娘。

然而太平公主见到婉儿之后,却有很格格不入的那种感觉。这是两个都很聪明也很有才华的女孩子之间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不是妒嫉,更不是仇视。但却是若即若离、彼此利用、相互戒备而又相互依赖的。这是她们从相识就采取的一种各自的态度。日后,她们也就始终延续着这样的一种关系的状态。而其间,当然还有一种从小一起长大的那种近乎两小无猜的友情。毕竟,成长中的太平公主是需要一个除母亲之外的能理解她的女伴。她的很多闺中的私语,也是需要找到一个同龄的姐妹一般的女孩倾诉的。

那么那就是婉儿。P37-38

序言

从开始写作《武则天》,到《高阳公主》,又到《上官婉儿》,至今已过去整整15个年头。而昔日写作的感觉依旧,仿佛激情仍流淌在力透纸背的笔尖。

在这三部关于盛唐历史的漫长写作之后,我曾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以为终于可以放下了,那沉重的关于唐朝女人的历史,以为从此就可以轻松了,于是转身写下了那篇《告别唐宫》。

以为的“告别”而事实上从未真正的实现。其间不断有影人前来商谈关于影像的改编,亦有出版者希望能加入出版的行列。这是我向唐朝历史“告别”之时所未曾料到的。何以我的历史的小说会让人如此眷顾?

自创作以来我曾出版过数十种文本,为什么独独这三部历史小说成为了其中重要的部分?我想或者是因为它们不仅仅是武则天,不仅仅是高阳公主和上官婉儿,而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时代的变迁。是这段厚重灿烂的历史以及其中女人们的非凡沉浮,让小说变得尤为醒目了,以至于那些大凡了解我的人,说到我便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我所创造的这三位久远的唐宫女人。

然而多年以来我一直心存遗憾。三部历史小说不仅写作时间不同,出版单位有异,而且版本的样式也相去甚远(其间还有着诸多版本中的失误)。尽管许多读者在观念上已将这三部小说视作一页历史的整体,却总是不能将它们整齐划一地同时拥有。常常是寻到了这一本就想获得另一本,而另一本却往往难觅踪迹了。

这或者也是我的某种愿望,所以要特别感谢如今已气势浩荡的长江文艺出版社,计划将我的这三部历史小说连缀起来,让它们从此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部盛唐女人的不可分割的完整故事。

还要感谢出版社的是,动议之初,他们就寄来了非常详细的、令我们无比激动的出版筹划。其中包括他们的整体思路,以及装帧设计、版式开本,乃至纸张的选用等等。能获得这样的允诺对一个写作者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这个日趋物质的环境中,编辑者所带给我们的全然是精神的蓝图。

特别要说的,是原先那些非我所愿被添加上去的“引号”,这一次在编辑的劳作中已得到了修正。如此还原了我创作时的初衷,这不啻让我最感快慰。因为那不仅仅是标点的技术问题,而是我对小说写作的一种自始至终的观念。

如此15年后的“旧事重提”,让我依稀又回到了那个激情抒写的年代。

1993年的夏季很炎热。漫长的唐宫故事就是从那个时刻开始的。那时我鼓足勇气踏上了漫漫长安道。向着西部的古老和苍凉。当时我并不知道从此竟会有三位唐宫的女性走进我日后的生活,融入我的血脉,并陪伴我穿越很多的年月,很多的白天和夜晚。我用了八年的时间来献身唐朝故事。八年中我的生命有了很多的变化。那是三部书106万字所留下的印痕。为此,岁月如逝水般怅然流去。

但那长安辉煌的殿宇依旧。尽管日月江河风流云散它们却永不褪色。那是我为我的女人们构筑的宫殿,也是我为她们搭建的永恒舞台。依然的女人的故事。依然的女人的悲哀。可感可触的。仿佛置身其中。那是我不曾真的亲历却可以真的想象和感受的一个空间。这空间的形成是因为我读的那些读不尽的史书。浩繁的故纸堆。我穿越其间。被古人的惊心动魄所迷惑所震撼。然后去看那些至今矗立在古老大地上的殿宇和塔寺。那斑驳中的雄伟壮丽和锈蚀中的坚忍不拔。那经久不息的美丽线条所带给我和我的唐朝女人们的,是那种神秘的生存的感觉。才知道有时候人的命运居然就是由这些建筑的线条规定的,你将在劫难逃。那阔大的无限向外伸展着的而又缓缓扬起的房檐。那么恢弘的一种盛唐的气象,流动而又飞扬。而房檐上不断被风吹响的,是一串串悬挂着的玉制的风铃。当四野的风旋起,撞击着玉石,你就能听到那来自远古的清脆而又悲怆的声音。那是种至今令我无比迷恋的声响。贯穿在我沉迷于唐朝的日日夜夜。

记得1993年从酷夏到深秋。当满街的落叶卷起,我便在疲惫中完成了由我来解释的女皇武则天。我不知道那部激情中的《武则天》是不是一部好的作品,但是我知道尽管我在竭力挣脱历史的禁锢,但历史的诸多禁忌还是束缚了我对这个伟大女人的描述。我只是尽力从一个女人的角度去诠释她。让她在天命和人性的深渊中苦苦挣扎。后来我又续写了《女皇之死》。那是她登基后的波澜壮阔。然而当生命垂危,大权便也无可避免地旁落。女皇终于失去了她一生的最爱。写作《武则天》有如带着镣铐的舞蹈。很累。很艰辛。仿佛一直被一种无形而又无法摆脱的疾病缠绕着。那是一种很深刻的疼痛。一种力不从心。于是,我便也仿佛随那女人一道,在疼痛中向生命的谷底坠落。

然后动笔的是《高阳公主》。在唐宫的这三位非凡的女性中,唯有高阳公主是我自己想写要写的。一个为了爱而最终被自己的皇帝兄长赐死的大唐公主。爱的故事发生在巍峨壮美的宫殿和那本应清冷幽远的佛家寺院中。在那里,人性之爱冲决重重禁忌而上演了一幕凄美的悲剧。于是爱才惊心动魄才被涂抹上宿命的色彩。为了这爱的故事不忘夏季黄昏中的法门寺。从此知道世间竟还有如此宁静的处所。想不到那就是我的《高阳公主》的精魂所在。宁静的佛家空门中竟有着不宁静的心性。那便是美丽的大唐公主与禁中浮屠欲望的故事。在人性与信仰的冲突中,被撕裂的灵魂。然后便是死亡。死亡使一切终止。死亡的不可阻遏的力量。在这部小说中死亡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于是男人和女人,于是爱与死亡,就都成为了永恒。

接下来又被出版社的朋友诱迫,继续陷入那重重的唐朝深宫,为上官婉儿的命运忙碌。也许就是为了“上官婉儿”这四个字,我就决定了要为她写这本书。于是我重读历史。把已经收起的新旧《唐书》重新从书架上取下,在浩繁的史书中搜寻着与婉儿相关的那些人和事。怎样的婉儿。她的故事始终让我心驰神往,但为了这个超凡脱俗的女人我竟迟迟不敢动笔。与上官婉儿女诗人的成就相比,倒是她在政治漩涡中周旋的能力更让人钦佩。那可能才是婉儿真正的价值。在复杂而残酷的朝廷中权倾天下。痴迷于婉儿独有的生存方式。宫廷中充满了戏剧性的人物关系。生命的哲学以及与各种男人恩恩怨怨的纠葛。还有她对政治的病态的迷恋以及她对身体的智慧的运用……所有的这一切都令我激动。于是有了一种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

如此,上官婉儿、武则天、高阳公主这三位美丽非凡而又成就非凡的女性组合起来,便成为盛唐女性的一道奇异的景观。在幽远的皇宫里,各自演绎着她们自己长歌以当哭的动人故事。

然后风流云散。

我的心潜入了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的大唐的宫殿中,尽情尽兴地生活在那里,无形追随着在那辉煌殿宇中活动着的每一个人,尤其是每一个女人。我观望着谛听着他们。感受着他们的相爱或相残。我会为他们的行为寻找出无数的心理背景,也会顺乎逻辑地牵引并支配他们,用他们的行为来验证我今天想说的话。

这就是唐宫三位女性为我打开的通往历史的门。我走进去。又走出来。在来来去去之间营造我的故事并蚀掉我的生命。我们相遇相知。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沟通。今人与古人之间的理解。如此浩繁又是如此的惊心动魄。我在这样的写作中仿佛经受洗礼。一次次在他人的痛苦磨难和灿烂辉煌中经历着我的人生。

如此,当有一天,当那扇恢弘而沉重的盛唐的宫门在我身后缓缓关闭,心中便难免生出几许眷恋与惆怅。毕竟那里是我已经熟悉的舞台。毕竟,我曾与那舞台上的人物息息相关。还毕竟,我的一些人生的经验与知识是在那里积累的,而我生命中的好几年光景也是在那里悄悄流逝的。但,既然历史的大门已经关闭,便不再去瞩目那恢弘的殿宇,也不再去遥想那灿烂的人生。不再聆听那风铃的绝响,也不再凭吊古人的枯荣……

15年后的今天,将那所有的往事从容掀过,能再次对我的读者们说“告别唐宫”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上官婉儿/九头鸟长篇小说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21425
开本 32开
页数 6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0
出版时间 2001-01-01
首版时间 2001-01-01
印刷时间 200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65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