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娘我心
内容
试读章节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外公一刻也没有停歇,总想从偌大的湖里捕获惊喜,来慰藉全家的温饱。他蹲在湖堤边,有时看着一望无际的湖水发呆,有时嚼着草叶发酸,虽然有种貌似“行看流水坐看云”的样子,其实他心底的纠结与惆怅,希望托付给眼前的流水流云一并快快地流逝。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外公虽然达不到如此境界,但他对美好生活的渴盼与追索,还是从他风风雨雨、日日夜夜的奔波中足见一斑。他唯一能做的除了这些就是生儿育女了,因为人口家口,不生不了。

外公外婆先后生育四女二男,舅舅老大,一男夭折,娘排行老四。

咯只女崽子(方言,对女孩子的称呼),生不逢时啊!外婆看着怀中很瘦小的我娘,不免如此叹息,眼泪不禁自流。

外婆生下舅舅和二个姨妈已经让这个提襟见肘的家庭很不容易了。当时在农村,谁都想多生儿子,一是日后家里有帮手,二是好传承香火,当时没有计划生育政策的约束,所以外婆总想碰碰运气,哪知道命运与其相违,后面四胎偏偏都是“不带把的”,气得外婆脸色铁青,阴沉得像湖水退去时露出的一块冰冷的鹅卵石。

抱走,抱走,抱得远远的。外婆每次与外公吵架的时候,外婆总是先拿娘出气,“啪啪啪——”紧接着伴随响亮的三巴掌。

“女崽子,名字还没有取呢。”外公小心翼翼地说。

“取取取,还取什么名字?反正要到人家家里去的。名好不如命好哦。”外婆争执着。

“那哪成呢?人,不管走到哪里都要有名有姓的啊,再说,取了名日后也好相见啊。”外公几乎在祈求外婆给娘先取个名字再说。

其实,外婆是个要脸的人,她不是不想给亲生女儿取名,主要是碍于自己没有文化,外公也是半斤八两,担心取不好,不好听,又怕取得不吉利,请人取名嘛可要花钱,至少也得去掉几个鸡蛋。所以,外婆内心一直很纠结。

舅舅的名字也取得土气,因为当时生下来时头拉得老长,所以直接喊“长头里”,后来外公外婆越看舅舅脸长得越来越长,越叫越不好看,都怪没有取好舅舅名字而后来有过不少争执。后面的姨妈们,两口子一合计干脆按二姺三姺来叫,外婆名字也有姺,姺与仙谐音,意思是希望她们长得像仙女一样漂亮,以后的日子像神仙一样舒服。

姨妈们还是没有因为名字而改变其贫穷的命运,即使她们抱的抱走,嫁的嫁出去了,都过得紧巴巴的,离神仙的日子相差十万八千里啊。

我小时候舅舅对我特别宠爱,一见面就要拿香烟给我吸几口,呛得我不要不要的,怪不得我后来学会了抽烟。  给娘取名字,外公外婆的确很犯难,也很慎重。

我娘生下来不仅瘦小,而且经常感冒咳嗽,看上去面黄肌瘦的样子让外公外婆揪心不已!可怜天下父母心,虽然生下来又是女孩,令外公外婆不是滋味,但做父母的总希望儿女们健健康康,哪怕今后送人的话别人也好带养啊。

等洪水退去后,外婆叮嘱外公打鱼之余去湖边洲地上挖些诸如地菜、马齿苋、车前草、金钱草之类的当地野生菜草来煮汤当药喂给娘吃。带去医院看吧一来没钱二来不方便,在当时农村普通老百姓看病要么找土郎中,要么自己找些类似中草药的植物权当药品自己来治病,甚至束手无策的时候还会用迷信的方法盲目应对。

在农村,老百姓根本不把小病当一回事,有的人干脆采取拖延的无奈之举,往往小病酿成大疾,在当时特定条件下,当地村民不是饿死就是病死的现象司空见惯。

舅舅的那个弟弟就是因为生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十岁不到就夭折了。

秋末冬初的日子,外公就利用打鱼闲暇的空档去湖洲上扯草卖,以贴补家用。这次他并没有挖来所谓的草药,而是冒着风寒扯来了一把细长的水草。这种野生水草一般长在湖边的泥沟和池塘里,根系特别发达,从泥地里拔出来一蔸恐怕有数十根乃至上百根草须交错着,缠绕着,形成了一个团结而强大的整体,难以分割,把附在上面的泥轻轻洗干净,又细又白又嫩的根系就露出来了,像一根根银条,光泽可人。

这种野草根,如果用韭菜来清炒的话特别脆嫩可口,当然再放点腊肉的话那味道就更香了,在当地是一种不登大雅之堂却能维系老百姓餐桌的美味佳肴。别的乡镇村民恐怕对这种水草知之甚少,要想吃到这种地道菜的话,还真的非蒋家巷莫属了。

P8-9

后记

娘常说……

写母亲的诗文,恐怕是大家读到的机率最多的文字。或许是听多了娘亲的唠叨,或许天下娘的心是一样的,读多了,便有千篇一律的感觉。最初接触这部书稿,也有这种隐忧。

作为本书的策划之一,理应说几句。之所以在书将要送厂开印前才落笔,确有一定缘故。冰耘先生或许也不解为何请我作跋,我虽没拒绝,每次提及.性情爽朗的我答应的都不是很爽快。我的娘亲在我出生七个月大时就离世了,对这个话题打记事起就不敢触碰,不知从何入手、从何收笔,也不知从何开解,更怕把控不住自己。好在《我娘我心》经过数次编、校、审后,心平静了,心也入境了,才有种不可名状的久违的不吐不快的感觉。

随我一起听听冰耘老娘曾说过的心里话,以解胸中的心结吧。

娘说:“在哪长大,就在哪里死心塌地活命”;娘想:今天受的苦,总会垒起明天的路。

为得一家饱,宁舍一根草,这是娘童养媳命运的宿命,就像鄱阳湖隆冬飘摇飞舞的芦花.是李家的善待,成为了“幸运的一抹”。娘很长心,虽年幼时命如纸薄、贱如枯草,坚韧地存活了下来。娘精明着呢,擅走“穷众路线”,千锤百炼为勤奋好强、雷厉风行,李家独树一帜的女人,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都是鄱阳湖,都是祖屋,养育了娘,历练了娘,所谓善变无常的鄱阳湖.离奇诡异的祖屋,都是无辜的,人性使然。无法逃遁的娘,依偎在人们谈笑中风剥雨蚀的祖屋一角,默默地啜泣,坚守……正是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陪伴呵护冰耘,抚育其长大。顽童时代,娘的良苦用心蕴含着多少慈爱与智慧。汗水浇灌的红土地,染成丰收的金黄,一如《鄱阳湖恋歌》,是娘,在艰难的岁月里,用无声唱响醉美的最动人的旋律。

娘常叮嘱:“崽大不由娘,酸甜苦辣自个尝”;娘又寄托:“无论是草是宝,只要你吃出娘炒的家乡味就好”。

娘还惋叹:低头的稻子.昂头的稗子。娘的眼睛“毒”的很,有先知先觉的本领,一如鄱阳湖浩瀚之水.润泽心田。娘阅人无数,参透人心,堪如仙人指路。“畜生畜生.不杀不生”这是娘原创的民间俚语。。民以食为天,食以汤为先”娘煲的炖罐汤最有味道。

长大后的作者,在外的点点滴滴,在家的娘都一清二楚。“亲望亲好,邻靠邻帮”的愿景;“前半夜想自己,后半夜也要想想别人啊”的将心比心;“节骨眼上,你帮我扶.白菜也当肉啊!”的教诲;“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包容;“见好就收”的警戒等等,都引领着作者,在摸爬滚打中,自省自悟自觉,自强自信自立起来,是娘让都湖一叶孤舟的他,几度沉浮、破釜沉舟之后,“打过了车头换了轴”,吃得苦中苦,做上了“人上人”。

冰耘父亲逝去后,娘也慢慢变老了,略显执拗、且很要强,但更多的是为儿女着想、祈福,甚至牺牲自己的信仰!

娘,家中的守护神.也是守望着的智者!

娘常说:“甘蔗没有两头甜”;“后人不学古,后生会离谱”。

小时候,看到别人扭成一团的时候,娘就会从围观的人堆里一把拉着他走开。在官场的明争暗斗.娘即使知道,也无力无法拉开他挣扎的手脚了!冰耘常感叹:娘也不是万能的呀,娘也救不了我!

后来,他终于明白,最终不是娘救不了,而是没好好听娘的话呀!

不要死要面子,不要得罪太多的人,做事要沉得住气。娘不是早就说过吗?

人生最低谷时,善待他给其纸笔的狱警、点拨他启迪他于迷茫中的法师,这都是娘修来的福呀!娘开导说:“别人不给你茶喝,家里有的是茶喝,娘给你倒啊!”“忍得一时之气,解得百日之忧”“遇事让一让”等都是娘的铿锵感召。一个个虚伪、冷漠甚至狰狞的面孔,都被他原谅了,甚至不得不“感恩”于他们。

被挖空的感觉,不是每个人都切身体会得到。人走茶会凉,母爱永远是热的!

娘絮叨:“你们千万不要把我当鄱阳湖的蓬蒿,革老了烧成灰还可以沤泥”;“金山、银山,不如拿自己的健康做靠山”

娘虽没文化,但有智慧,还很幽默,十分风趣。

“别逗我这没有文化的人哦”令人忍俊不禁。

娘把亲情、乡情看得那么重,而把生死看得如此轻淡!所幸,作者在娘生前有过悔过补过的机会,好在对娘尽了不少孝心。无论生前逝后,娘都知道他的一呼一吸,生前点化,逝后帮衬。于是有了最为感人的“母子阴阳对话”。娘的“点穴”,如娓娓道来,字字玑珠句句卓见啊!娘的话,一句顶万句,句句千金重啊!

说到最后,已然分不清哪句是娘的,哪句是儿学娘说的了。莫嫌娘絮叨,祸福眼前漂;常记娘叮咛,吉祥乐淘淘啊。

讲孝道,似乎老生常谈。时下总书记号召弘扬传统文化,意在警示国人在经济发展的今天,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了,精神生活也要跟上,老祖宗文化更要代代传承,否则与行尸走肉无异,人亦如无根之草。在物质丰裕的年代重建人与人之问相互依赖的内生关系,都学做好人、善人、孝道之人,尤为重要。

作者不是为写娘而写娘,其紧密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用平实的手法、犀利的眼光、独到的见解透视和剖析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把传统与现代、时尚与未来、高低与长短以及得失与成败、对错与美丑、善恶与因果等披露得淋漓尽致,不同凡响,极具个性色彩,也非常难得。

作者说:感恩,是对自己良心最彻底的交待!

的确,不懂感恩,就不懂人生。人,最大的福报,就来自于感恩。

写娘如同写自己,听娘说等于教化自己。

《我娘我心》直指人心,直指人性,直指灵魂深处,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你我;《我娘我心》应时而作,应运而生,顺势面世,在如今人心浮躁、道德缺失、情义淡漠甚至信仰、精神危机重重的当下,不可多得,堪值一读!

掩卷沉思,我捂上几度湿润的眼眶在想,若果娘亲在,或有亲娘陪着自己一路前行,那多么幸福啊!可叹于我,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罢了。

《我娘我心》,读一次是一次洗礼,读一遍乃一遍重生。

劝君且读且思、且行且惜!

写于北京常青斋

目录

娘(自序)

1.汪洋中一根草(诗:《草命》)

2.童养媳(诗:《寄养》)

3.乞讨(诗:《饥荒年代》)

4.婚事(诗:《婚》)

5.痛(诗:《历史的眼泪》)

6.祖屋(诗:《祖屋》)

7.玩童(诗:《孩提时代》)

8.种田的爹种地的娘(诗:《双亲谣》)

9.姐姐的往事(诗:《姐姐》)

10.杀生(诗:《生命》)

11.味(诗:《味道》)

12.左邻右舍(诗:《邻里》)

13.蜕变(诗:《变》)

14.师遇(诗:《师者》)

15.涉世之初(诗:《青春》)

16.父殇(诗:《父亲的泪》)

17.守望(诗:《守望》)

18.我的爱情(诗:《谁为爱情买单》)

19.浮沉(诗:《让帽子去飞一会儿》)

20.泅渡(诗:《煎熬的滋味》)

21.人走茶凉(诗:《醒来》)

22.苦命老叔(诗:《苦乐年华》)

23.心事(诗:《娘的心事》)

24.城里的风景(诗:《风景》)

25.北漂之梦(诗:《行者》)

26.京华遗梦(诗:《云卷云舒》)

27.斜阳夕照(诗:《送我一枚夕阳》)

28.后事之谜(诗:《后人》)

29.母子阴阳对话(诗:《别让烦恼来敲门》)

30.天地乡愁(诗:《我娘我心》)

序言

娘,顾名思义,天底下,心地最善良的女人;娘,一个简简单单的字,一串讲不完的故事,一首唱不尽的歌。

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娘。并不完全等同于母亲和妈妈。母亲用于书面语,妈妈用于现代口语,娘两者兼之,三者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而“娘”更显古老,原生态,更有乡情味。

生活中,我从小到大称呼娘为“姆妈”,姆妈似乎是母亲、妈妈扣娘的结合体,是我最美的乡音。

娘,听起来,颇有中国陈年老酒味,有着任何称谓无法包含的延伸内涵。

娘,朴素、简洁而温馨的称呼,或许已经定格在一个时代的影框里。

娘,或名或人或心,随着时代与思想的变迁,将来会不会被遗忘甚至抛弃,已显赫成为未来社会一个未知数。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下,娘被有的人解释为“有奶便是娘”了,无奶的娘甚至被有些人OUT了。

普通话和现代汉语里,喊娘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也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而高喊亲爱的妈妈,高歌伟大母亲的声调,倒是一浪高过一浪。

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娘,妈妈,母亲,三名一体,都是人世间最浓情也最亲切的代名词,都是人们最崇敬的女性。

当今农村、山区或边陲小寨,如听到一声声清脆而亲昵的“娘!”,那多么亲切!在阔别重逢的人群里,若突然蹦出一声“娘!”,更是热泪涌流,石破天惊啊!

娘,是多么有穿透力的声音,时时回荡在老屋小河、丛林苇荡、田间地头、山峦溪潭;回荡在人们耳畔;回荡在儿女们和娘的心间。这动情的呼唤,让娘一次又一次一心花怒放、一回又一回从梦中笑醒、一阵又一阵陶然心醉!

而如今,有的人金钱至上,说娘老,嫌娘唠叨甚至寒碜,心里慢慢没有了娘,这并非娘的错。那些与娘渐行渐远的儿女们,只顾埋头向钱看,昂首往前赶,而忽略、淡忘甚至遗弃了从前、身后或远去的那个娘,多么的可耻!

在世俗与势利的风雨飘摇中,娘仍拥有一颗不变和守望的心,魂牵梦绕着出门在外的儿女,有道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

或许大家每天都能见到娘,闻到娘的呼吸,听见娘的声音,望着娘在劳作;或许你我与娘离得很远很远,也能触摸娘的心跳。无论怎样,如果走进不了娘的心窝,读不懂娘的心思,写不出娘的心事,触碰不到娘的纷纷心绪,也是一种悲哀!

娘,在儿女面前,没有半点矫揉造作,没有半点修饰虚伪,也没有半点自负和奢妄。娘,只想与儿女们的距离靠近些,再近些,哪怕最终遭到嫌弃。  娘一心将儿女爱在心间,永远为之奉献、操劳。若不理解娘的心,无视娘的爱,无论有何种理由,都是对娘的极大伤害。

我,对娘生前或许做得还不太好也爱得还不够深,现在有所醒悟。如今喊娘的声音,都有些颤抖,沙哑和悲咽。

娘再也听不见儿的呼唤,我哪怕在诗文中、在梦里千遍万遍声嘶力竭呼喊娘,以求娘的宽恕,以求唤醒自己,都是笨拙和无用的。

我终于悟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素不待”的真正内涵。

我娘土生土长,却一点也不土气。她是喝鄱阳湖的水长大的,终其一生,满身沾满湖泥、土灰和草根味。娘一步步从童养媳走到耄耋之年,从乞讨走向自给自足,从一字不识到咏经吟唱,从乡下挪进城里,从一无所有到衣食无忧,从喜怒哀乐到生老病死……娘非一路平坦,而是经过漫长又艰辛的期待与坚守、挣扎与打拼。

娘,一生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她虽然没有孟母的知书达理、岳母的尽忠爱国,也没有佘太君那种坚强果敢,当然更没有玛利亚、贾维斯夫人那样圣洁与贤良,但我娘所具有的农妇原始特质,撼动着我生命的细胞。我不能用华丽词藻来构筑娘的伟岸与高大,但拾捡娘一点点看似最渺小、卑微,有些瑕疵、偏执乃至自私的言行,足可探寻到一位乡村母亲坚韧的意志、博大的胸襟和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以及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

娘越不完美越完美,因为娘是真实的。对娘的一生,我蘸满笔墨也只能写出些皮毛;娘心海里澎湃的浪花,一点一滴光彩照人,我是无法勾勒的;娘行的路,绵长而艰辛,我一辈子无法丈量。

娘,对每个儿女而言,都有无数波澜起伏、精彩叠出的故事,看我们会不会用心去品读?!

写娘难,读娘更难,读懂娘难上加难。娘本身就是一部令天下儿女永远也读不完、也难读懂的百科全书。

当有一天,我们做爹做娘时,也许一切都会明白。

每个人都有后悔的习惯,越后悔越追忆,越追忆越一隗疚。我选择娘已逝的今天来写娘,显然有些迟了。我现在无法与娘对话,无法修改或补充娘想说的话,想做的事,想嘱托的一切。

父亲早就走了,娘,也没了,我才知道这辈子儿子已经彻底做完了。

如果,娘还活着,与我面时着面,手牵着手,心贴着心交流,那该多好啊!

我尚不清楚娘的很多想法,我也不敢随意去想象和杜撰,那是对娘的不尊。我只凭娘生前给我铭刻心底的印象和话语,于娘于心,抒发我对娘的万千情愫,我有这种义务与责任!  我知道,或许,做儿女不难,做娘却更难!因为,娘一生背负儿女的东西太多,太沉,太复杂。当娘伤心的时候,她或许会偷偷背着儿女掩面而泣,把悲伤悄悄留给自己;当娘高兴的时候,她会把一脸哪怕颤微的笑容无遗地送给儿女。俗话说:大人的眼泪只会往下流。娘这一辈子都在为下一辈人吃苦,分忧和传递快乐。有道是:千辛万苦一袭衣,愁肠笑面万缕风啊。

时间会教会我们一切,时间也会论证娘的一切。

坚信:我的娘,与天下许许多多的娘一样,对儿女从未三心二意,唯独时自己总是七上八下。

我写娘,不敢说为娘歌功颂德,也非为娘著书立传,只是为复制娘生前说过的,想过的和做过的,哪怕只言片语,都是金玉良言,哪怕点点滴滴,都是累累心血。

写娘,只为描绘娘留下的足迹,和想走而没有走完的山和水;写娘,也是对自己没有尽足孝道的一种由衷反省与检讨!

写娘,没别的目的,不敢妄加告诫与警示谁;不敢奢望谁以此记住谁;更不希望谁去捕风捉影、对号入座甚至“上纲上线”。我只是述说人间百态,不针对任何人,仅仅艺术创作而已。

我唯一希愿天下儿女们百忙中多陪陪还健在的娘;或去礼祭已仙逝的娘;并请永远牢牢记住生养自己、打骂过自己也疼爱着自己的亲娘!勿论对与错、爱与恨、生与死!

因为,感恩,是对自己良心最彻底的交待。因为,孝道,是中国人最浓情的血脉。

因为,娘在,家就在!娘不在,心在情也在!

世界上,没有永远。没有永远的情与义,爱与恨.贫与富,得失与成败,也没有永远的亲人和朋友,唯有永远的娘!

娘是一把草.也是一束花;娘是一蔸葱,也是一棵树;娘是一撮泥土,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庄稼……娘就是儿女心中一簇永远的风景!

我娘牵着我心,我心系着我娘。娘心永存,我心常在,母子连心,这就是我写娘和《我娘我心》的初衷。

鄙人才华疏浅,文中定有纰漏、不当之处,敬请海涵。

冰耕

2016/初春

内容推荐

冰耘著的《我娘我心》以纪实散文的手法,以鄱阳湖为背景,深刻反映湖区老百姓的生活和生存状态。全书以“亲娘”为主线,描述湖区一位普普通通的女人:她从乞讨到自给自足、从文盲到诵经吟唱、从乡下到城里、从生到死,人生轨迹曲折离奇。“亲娘”的形象平凡而坚韧、温柔而倔强、善良而极具个性,凝结着千丝万缕的亲情、友情、乡情、爱情;同时,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铺垫,揭示当前备受关注的孝道文化、感恩精神以及错综复杂的伦理关系、人生沉浮、人性冷漠、情感淡化……

本书独创:八位一体(散文、书法、漫画、诗歌、经文、相片、配乐朗诵、歌曲等),开创图书出版的先河,全方位、多视觉歌颂母爱、传递正能量、、

突出三大主题:弘扬国学、弘扬真善美、弘扬感恩精神。

固守三大原则:还原真情、还原真实、还原真我。

文风朴实,氤氲诱人;细细品读,哲思深邃;真情实感,荡气回肠。

编辑推荐

《我娘我心》作者冰耘不是为写娘而写娘,其紧密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用平实的手法、犀利的眼光、独到的见解透视和剖析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把传统与现代、时尚与未来、高低与长短以及得失与成败、对错与美丑、善恶与因果等披露得淋漓尽致,不同凡响,极具个性色彩,也非常难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娘我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冰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9013509
开本 16开
页数 4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46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
CIP核字 2016074224
中图分类号 I217.62
丛书名
印张 2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8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0: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