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释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弗洛伊德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本书为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本书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书中以大量实际的梦阐释了他的理论,并对梦的来源、梦的选材以及梦的运作过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像一把火炬照亮了人类心理生活的深穴,揭示了许多埋藏于心理深层的奥秘。它不但为人类潜意识的学说奠定了稳固的基础,而且也建立了人类认识自己的新的里程碑。书中包含了学多对文学、神话、教育等领域有启示性的新观点,引导了整个20世纪失类文明。有始以来,他第一次科学的告诉人们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会做奇怪的梦?梦意味着什么?梦诉说着什么?梦将我们引向何方?

内容推荐

梦是什么?自古以来,梦就一直是人们在努力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少个世纪以来曾有过无数种解释梦的起因和意义的理论,但是有关梦的奥秘迄今尚未被充分揭示,梦仍旧是一个密。本书该书全面地体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简单明了的实际例介绍了梦分析、梦解释入门方法,对梦产生的可能原因。包含许多对文学、神话、教育等领域有启示性的观点,引导了整个20世纪的人类文明。弗洛伊德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人们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会做奇奇怪怪的梦,梦意味着什么,梦传达着什么,梦将我们引向何方。

目录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三版序言

第四版序言

第五版序言

第六版序言

第八版序言

英文第三(修订)版序言

第一章 有关梦的问题的科学文献

一、梦与清醒生活的关系

二、梦的材料——梦中记忆

三、梦的刺激和来源

(一)外部感觉刺激

(二)内部(主观的)感觉刺激

(三)内部机体的躯体刺激

(四)刺激的精神来源

四、梦在醒后为什么被遗忘

五、梦的显著心理特征

六、梦中的道德感

七、做梦及其功能的理论

八、梦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跋,1909

跋,1914

第二章 释梦的方法:一个梦例的分析

第三章 梦是欲望的满足

第四章 梦的化装

第五章 梦的材料与来源

一、梦中最近的和无关紧要的材料

二、作为梦的来源的幼儿期材料

三、梦的躯体方面的来源

四、典型的梦

(一)裸体的窘迫梦

(二)亲人死亡的梦

(三)其他典型的梦

(四)考试的梦

第六章 梦的工作

一、凝缩作用

(一)植物学论著的梦

(二)“一个美梦” 

(三)金龟子的梦

二、移置作用

三、梦的表现手段

四、表现力的考虑

五、梦的象征表现:进一步的典型梦例

(一)帽子是男子(或男生殖器)的象征[1911]

(二)“小东西”代表生殖器官——“被车碾过”是性交的象征[1911]

(三)建筑物、阶梯和井穴代表生殖器[1911].

(四)人代表男性器官,风景代表女性器官[1911]

(五)儿童阉割的梦

(六)小便的象征[1914]一

(七)楼梯的梦

(八)变相的楼梯梦[1911]

(九)真实的感觉和重复的表现

(十)正常人梦中的象征问题[1914]

(十一)俾斯麦的梦[1919]一

(十二)一位化学家的梦[1909]

六、一些梦例——梦中的计算和讲话

七、荒谬的梦——梦中的理智活动

八、梦的感情

九、润饰作用

第七章 梦过程的心理学

一、梦的遗忘

二、回归作用

三、欲望满足

四、梦的惊醒——梦的功能——焦虑梦

五、原初过程和继发过程——压抑

六、潜意识与意识——现实

附录一 论梦

附录二 文献目录

一、本书中的作者索引和著作条目

二、1900年以前出版的另外的一些论梦的著作目录

附录三 梦的索引

附录四 一般索引

试读章节

梦在醒后为什么会被遗忘

梦在早晨便趋于消失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当然,梦是可以回忆起来的;因为我们只有醒后通过记忆才知道有梦。但是我们常常感到,回忆起来的梦很不完整,梦在夜间有丰富得多的内容。我们还能观察到,早上回忆起来的梦还可栩栩如生,经过白天便逐渐消失,最后只留下了些微片断。我们往往知道自己做了梦,可不知道梦见了些什么;我们都知道梦容易遗忘,也知道一个人在夜间做了梦,到了早晨不仅忘掉了梦的内容甚至完全记不起他做了梦,这种荒诞性是不足为怪的。相反,有些梦在记忆中能惊人地保持不衰。我曾经分析我的病人们早在25年前或更早时期所做的梦;我也记得自己在37年前做过的一个梦,对它至今还记忆犹新。这些都是奇怪的事实,至今不能理解。

对梦的遗忘叙述得最详细的是斯顿培尔[1877,79以下]。梦无疑是一种复杂现象,因为斯顿培尔追溯梦的遗忘,发现的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包括了一整系列的原因。

首先,在清醒生活中导致遗忘的所有原因对梦也同样有效。我们在清醒时,照例把无数感知觉立即忘掉,因为它们过于微弱或者因为伴随它们的兴奋也太轻微。许多梦象也是如此,它们也是因为本身太微弱被遗忘,而与之毗连的较强意象却被记住了。然而强度本身并不是决定梦象是否可以记住的唯一因素。斯顿培尔(1877,82)和其他一些作者(如卡尔金斯,1893,312)都承认,我们常常把那些非常生动的意象给忘掉了,而却把为数很多的暗淡的或缺乏感觉力量的意象保持在记忆之中。其次,我们在清醒时容易忘记的往往是只出现了一次的事件,容易记住的是能反复感知的内容。但是大多数梦象却是一些独特的体验①,这个事实也是一切梦被遗忘的主要原因。遗忘的第三个原因更为重要。如果要使感觉、观念、思想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不被遗忘,主要不应该使它们处于分散状态,而应该使之排列有序。如果将一句短诗分成孤立的字词,再加以随机混合,就变得难以记住。“如果将各单词适当排列,组成有关顺序,词与词互相帮助,组成有意义的整体,就容易记起而且可以得到长期保持。通常无意义的内容与杂乱无章的内容同样难记。”[斯顿培尔,1877,83]大多数梦都是不易理解和缺乏条理的。构成梦的各个成分本身就很少具有易被回忆的性质,它们照例很快变成分散的片断而被忘掉。但是拉德斯托克(1879,168)认为最容易回忆的正是那些最奇特的梦。我们必须承认,他的观点与上述情况很少有符合之处。

斯顿培尔[1877,82以下]认为,在引起梦的遗忘上面,由做梦和清醒生活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某些其他因素仍然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梦在觉醒意识中容易被遗忘显然是上述事实的翻版[21页],即梦几乎很少从清醒生活中接受有条理的回忆,只是选择其中一些细节,而它们脱离了觉醒时赖以回忆的精神背景。因此梦的构成物在充满心灵的精神联系中无立足之地。因而也就无法帮助我们回忆它们。“这样一来,梦的结构就像从我们精神生活的底层冉冉上升,像天空中的云朵在精神空间中飘荡,然后随着第一阵生命之风散去。”(斯顿培尔1877,87)而且醒来以后,五光十色的感官世界立即占据了全部注意,很少有梦象能抵抗住这股力量,所以在这同一方向我们又有了另_个因素。梦让位于新的一天的印象,正像灿烂群星消失在阳光之中。

最后,应当记住,大多数人对梦不感兴趣也导致了梦的遗忘。如果一个科学研究者在某个时期对梦感到兴趣,他就会比平时做更多的梦——这显然意味着他更容易而频繁地记住自己的梦。

班里尼[1898,155—6]还援引了波拉特列[1880]在斯顿培尔所说的基础上又增添的两个梦遗忘的原因,但它们似乎已包括在列举的各因素之中:1.睡眠状态和觉醒状态之间的功能正常感觉的更替不利于二者的交互再现;2.梦里观念性材料的不同排列使梦在觉醒意识中变得无法解释。

尽管上述种种理由容易造成梦的遗忘,但(如斯顿培尔所主张。的那样[1877,6])实际上仍有那么多梦保留在记忆之中。研究梦的作者反复企图制定支配梦的记忆原则,就无异承认,我们对梦的某些现象仍然迷惑不解。有关梦记忆的某些特性最近受到了应有的重视(见拉德斯托克,1879[169]和蒂西1898[148以下]),例如,一个梦在早晨似乎已被忘却,然而在白天偶然触及已经遗忘了的内容,又可以回忆起来。

但是在反对梦的回忆的批评中,总是企图将梦的价值贬低到最低程度。因为梦内容既已丧失大半,人们自然不免怀疑,对梦中剩余内容的记忆是否会受到歪曲。

斯顿培尔也曾怀疑过梦再现的正确性(1877,[119]):他说,“因此,觉醒意识很容易不知不觉对梦的记忆进行窜改:我们自以为梦见了各式各样事情,实际上在梦中并未发生。”

杰森(1855,547)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再说,在研究和解释连贯的合乎逻辑的梦时,有一点以前似乎未曾注意,所以必须记牢。这种情况是,当我们回忆这种梦时,原来面目往往已模糊不清,我们于是便无意地、未加注意地给梦的缺隙填进一些梦象。实际上的梦很少或者从来没有像记忆中那样有条理。即使最尊重事实的人,也不可能讲出一个丝毫不加润饰或增删的值得信赖的梦。人心有一种按联系方式看待任何事的强烈倾向,以致在记忆中把梦中不连贯之处不知不觉地补上了失去的联系。”

埃格尔(1895,41)的一些话虽然是他自己的意见,但听起来简直就象杰森的翻版“……观察梦有其特殊的困难,避免这类错误的方法只有拿起纸笔,把体验的和观察的内容立即记下,不然就会很快产生全部或部分遗忘。全部遗忘并不严重,部分遗忘却很不可靠。因为我们在叙述尚未忘记的内容时,很容易凭自己的想象去补充记忆中那些支离破碎的片断。……我们不由自主地变成了创造性的艺术家;而说出的故事经过多次反复,影响著作者本人的信仰,他于是诚心诚意地为故事提供了一个自以为是的适当而合理的可靠结局。”

斯皮塔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认为我们复述一个梦,如果不把松散的成份说成有条理的内容是不罢休的。“我们把仅仅是并列的现象说成前后有序或有因果关系的链条;也就是说,我们把缺乏条理的梦说成有逻辑联系的过程。”

既然我们的记忆可靠性只能靠客观证据进行检验,既然梦是无法验证的,因为它只是我们自己个人的经验,而且只有我们的回忆是它的唯一来源。那么我们的梦回忆还能有什么价值呢?

序言

我在本书中企图对释梦作一说明。我相信我这样做时并未超出神经病理学的范围,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梦是变态精神这一类现象中的第一成员,属于这类现象的其他成员如癔症恐怖症、强迫妄想症等,由于实际理由,势必也是医生们所关注的问题。我们将看到,在这一系列现象中梦本身并不具备实际重要性,但在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范例,它的理论价值却具有较大的比重。凡不能解释梦意象的来源的医生,都不能指望对恐怖症、强迫症或妄想狂有所了解,自然也谈不上对它们施加治疗影响了。

但是与释梦重要性有关的上述原因,对本书中存在的种种缺陷也应负有责任。在我的表述中如此经常出现的线索中断之处,正是梦的形成问题与更为复杂的精神病理学问题之间的许多接触之点。这些问题不能在本书中讨论,但是,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将来又能获得更多的材料,也可在以后专题另行讨论。

由于我用以论证释梦的材料的独特性,更增加了表述的困难。在释梦本身过程中将可逐渐看出文献中记载的以及收集的来源不明的那些梦为什么对于我的释梦目的毫无帮助。我所选用的仅只限于我自己的梦以及经过我精神分析治疗的病人的梦。但是在应用后一类材料时我很小心提防,因为在梦本身过程中,由于增添了神经症特性,反而变得异常复杂化了。如果我报告自己的梦,又必然要将自己精神生活中不愿告人的隐私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这或许也超出了作为一名科学家而非诗人的作者的正常需要。这是痛苦的但也是无可避免的需要,而我宁愿这样做,不然便会有可能完全放弃提供我的心理学发现的证据。当然,我总控制不住自己以省略或代替等方式来减轻我的不慎言行。但是只要有这种事发生,我的梦例的价值肯定就要大大降低。我只能希望本书读者们能为我的困难设身处地地着想,予以宽容,而且如果有人发现在我的梦中有涉及他们之处,请不要反对我在梦生活中有自由思想的权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释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弗洛伊德著//孙名之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18876
开本 10开
页数 7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20
出版时间 1996-12-01
首版时间 1996-12-01
印刷时间 199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0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24.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03
140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