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安娜·卡列妮娜(双色图文版)/外国文学名著精读
内容
编辑推荐

嫁给比自己年长许多的高级官员卡列宁而过着平静生活的安娜,为了拯救哥哥奥勃朗斯基与其妻多丽的家庭危机,便从彼得堡赶到莫斯科去。在莫斯科她认识了青年军官渥伦斯基,然而在大家的心目中,渥伦斯基是多丽之妹姬娣的结婚对象。此时,奥勃朗斯基的密友列文也为了向姬娣求婚,而从乡下赶到首都来。但姬娣因深爱渥伦斯基而拒绝了列文的求婚。可是,渥伦斯基却在看到安娜的一瞬间,即成为激烈恋情的俘虏,而跟随安娜回到圣彼得堡。此事深深地伤害了姬娣……

内容推荐

构思于1870年的《安娜·卡列妮娜》1877年方才写毕。托翁的初衷只是想叙述一个上流社会妇女红杏出墙的逸事,但人道主义的良知使作者放弃了这个宫闱秘事的俗套,而是探讨了道德与人性、家庭与爱情、信仰与救赎等的矛盾、对立,以及调和冲突的企图与可能。

结构上的复线交织与安娜的精神历程巧妙地融台在一起。相识时的左右为难与恋爱中的不顾一切、忏悔后的痛苦煎熬,均写得入木三分、丝丝入扣,而安娜卧轨时的内心冲突更是一唱三叹、惊世骇俗。

动荡的社会变革使贵族阶层原本就脆弱不堪的家庭伦理土崩瓦解,而安娜追寻的正是与爱人灵魂的契合与自由,但在虚伪的道德说教面前,这个勇敢而无助的女人只能是挣扎、绝望,并注定有一个悲剧性的归宿。这,是性格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对托翁严肃的现实主义风格、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关怀肃然起敬。

目录

一、希望与绝望

二、心照不宣的秘密

三、丈夫的报复

四、背叛的痛苦与宽恕的幸福

五、男人们的烦恼

六、几家欢乐几家愁

七、何处是归途

八、抉择

试读章节

第二天一早,列文离开莫斯科回到乡下。他看了看初生的小牛,同管家谈了谈生产问题,然后回到自己温暖的大屋里沉思。列文对生活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他父母过去的生活就是他的理想,他幻想着完满和谐的家庭生活,把未来的妻子看成母亲的副本。在他印象中所保留的母亲的印象是优美神圣的。如今婚姻离他很远,因为他太看重家庭,他无法把结婚只看是生活中无数平凡事情中的一件,如果不能与吉蒂结合,他也绝不会草草了事。现在他要全力以赴地经营他的农业了,带着他对生活一如既往的希望。

与爱情失意的列文不同,年轻的渥伦斯基可谓意满志得,他从吉蒂那纯真的眼眸中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幸福,他觉得自己被净化了。多年以来,渥伦斯基一直是按正规的生活轨道运行的,在受完高等教育后成为一名威风的军官,作为标准贵族出入于社交场所,去酒吧喝酒,看坎坎舞,不时地与女人调调情,每一样都那么正常且顺利。经历了奢侈放荡的彼得堡生活后,他在莫斯科第一次品尝到了纯情少女给她带来的甜美的爱情的滋味。渥伦斯基现在尽情地享受爱的愉悦,但他从没有想到过结婚,正如其他恶少一样,他只想摘取美丽的鲜花,才不管鲜花失去呵护后会不会枯萎死掉呢。假如他听了吉蒂父母的争吵,不知他该做何想法,反正他的意识是从没有认为自己在犯错误,而这种错误恰恰是对一位妙龄少女的致命打击。

渥伦斯基沉浸在柔情蜜意的幸福中,他十分满足,觉得不必去俱乐部找乐,所以他直接回到旅馆,用过晚餐以后,愉快地上床睡觉,不久就进入了梦乡。

星期五的早上,渥伦斯基穿戴整齐来到莫斯科火车站接他的母亲。他父亲早逝,而孀居的母亲年轻时是彼得堡不少次轰轰烈烈的恋爱事件的主角,他从没感受到家庭幸福。他不爱母亲,但所受的教育却逼得他不能不对母亲表示尊敬和爱恋,事实上他所表现的爱的程度正和他心中所有的成反比。

在车站,渥伦斯基同来接妹妹的奥勃朗斯基不期而遇。奥勃朗斯基说起自己在彼得堡名声赫赫的妹夫卡列宁,渥伦斯基表示并不是很熟,只是有所耳闻。奥勃朗斯基还提到列文,说到列文向吉蒂求婚的事。渥伦斯基挺胸说也许吉蒂可以得到一个更佳的伴侣,并且他比较同情列文,因为这比起得不到烟花女子更让人难受,它有损于人的尊严。聊到这里,火车到了。

在母亲那节车厢的门口,渥伦斯基看到一位贵妇人。凭着准确的目力,渥伦斯基断定她是上流社会中的一员。当他走进车厢时还忍不住又回头看那贵妇人一眼,这并不因为她那美丽端庄的外貌,而是因为她那带着几分柔情的迷人的表情。当他回头时,恰巧那贵妇人也回过头来,用一双遮蔽在浓密睫毛下面灰色的眼睛盯着渥伦斯基,仿佛在辨认他一样,随即她就转身走人人群。在这惊鸿一瞥中,渥伦斯基已经捕捉到那娴雅的贵妇身上有一种被压抑了的生气在她的眼神和笑容中自然流露着。

在车厢里,衰老的渥伦斯基伯爵夫人欢喜得等待着儿子的到来。但渥伦斯基见到母亲后只是敷衍着她,他的注意力都停留在车门外一个女人的声音上,他知道那声音源于那贵妇人。很快,他看见那贵妇人走进车厢。

“找到你哥哥了吗?”渥伦斯基伯爵夫人问那贵妇。

这句话使渥伦斯基突然明白眼前的贵妇人正是卡列宁夫人、奥勃朗斯基的妹妹安娜·阿卡蒂耶夫娜·卡列妮娜。他告诉安娜奥勃朗斯基已经来到,并帮助她把他叫了来。安娜欢快地奔上去,亲热地拥抱和亲吻哥哥,渥伦斯基微笑着看着这一幕。

“多么可爱,她丈夫让她和我同车而来,我也很高兴与她在一起。哦,亲爱的,听说你找到意中人了,好极了!”伯爵夫人对儿子说。  渥伦斯基没有答话。P10-11

序言

庸常的家庭生活是埋葬爱情的坟墓吗?

列夫·托尔斯泰的回答是: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构思于1870年的《安娜·卡列妮娜》1877年方才写毕。托翁的初衷只是想叙述一个上流社会妇女红杏出墙的逸事,但人道主义的良知使作者放弃了这个宫闱秘事的俗套,而是探讨了道德与人性、家庭与爱情、信仰与救赎等的矛盾、对立,以及调和冲突的企图与可能。

结构上的复线交织与安娜的精神历程巧妙地融台在一起。相识时的左右为难与恋爱中的不顾一切、忏悔后的痛苦煎熬,均写得入木三分、丝丝入扣,而安娜卧轨时的内心冲突更是一唱三叹、惊世骇俗。

动荡的社会变革使贵族阶层原本就脆弱不堪的家庭伦理土崩瓦解,而安娜追寻的正是与爱人灵魂的契合与自由,但在虚伪的道德说教面前,这个勇敢而无助的女人只能是挣扎、绝望,并注定有一个悲剧性的归宿。这,是性格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对托翁严肃的现实主义风格、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关怀肃然起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安娜·卡列妮娜(双色图文版)/外国文学名著精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郝崇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260753
开本 32开
页数 1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3-02-01
首版时间 2003-02-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4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3
出版地 吉林
210
14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3: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