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叶企孙画传/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
内容
编辑推荐

储朝晖著的这本《叶企孙画传》搜集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及图片,并尝试以最为拙朴的方式写作,以求写出与传主精神本质尽可能一致的叶企孙,力求把这一旷世学人和谦恭君子的品格、精神、思想、业绩原原本本地向读者作接近原貌及全貌的介绍,为读者更多地了解乃至研究叶企孙抛砖引玉。

叶企孙被称为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物理学界最早的组织者之一,对中国物理学研究、理科研究、教育事业乃至世界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杨振宁、李政道、王淦昌、钱伟长、钱三强、王大珩、朱光亚、周光召、邓稼先、陈省身等人都曾是他的学生,华罗庚曾受到他的提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半数以上曾是他的学生,因而有人称他“大师的大师”。这位现代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爱国者的曲折人生、辉煌事业及不可磨灭的贡献丰富了现代中国教育理论的资源宝库,并有助于推进当代教育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合璧的教育实验与改革。

内容推荐

叶企孙(1898~1977),中国现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物理学家、教育家。在哈佛研究院攻读硕士时精确测得普朗克常数h值,该值在世界科学界九年内被公认为最精确值。回国之初任教东南大学;后创立清华大学物理系、理学院并任主任、院长;参与创办中国物理学会并任多届会长;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创建清华大学特种研究所并任所长;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与梅贻琦亲密合作,为清华大学的快速稳健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1937年在天津冒着生命危险投入抗日战争。1952年院系调整,转任北京大学教授。

叶企孙一生培养出数以百计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大多出自其门下。同时,也为中国现代国防及科学事业培养和储备了各个关键领域的骨干人才。

储朝晖著的这本《叶企孙画传》以主人公的人生岁月、思想脉络及科学、教育事业为基本线索,采用图文并茂、互相印证的体例分七章刻画了叶企孙襟怀坦荡、理想远大、思想深邃、学问渊博、造诣高深、知人善用的一生。凸显其超人的智力、贤哲的人格、纯真的品性、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复杂的人生经历。所选用图文资料都经过多重考证,力求准确简明、丰富翔实、客观公正,全面展现出叶企孙的教育、学术贡献和精神品质。

目录

一 破中西文化之茧而出

 叶氏出鸿眷

 敬业续新缘

 清华纳俊秀

 日记启洞天

 结社探科学

 考证揭误点

 算学转天学

 旅行多体验

二 追寻科学大师冲上云霄

 古今贯通定方向

 芝加哥大学插班

 哈佛研究院冒尖

 卡文迪许实验室结缘

三 教授治校 广育英才

 东南大学执教

 创办清华大学理学院

 北院7号聚智

 教授治校中坚

 文人相敬和谐

 十年跻身前沿

四 科教兴国 开辟新境

 创建中国物理学会

 主持公费留学生考选

 建设清华特种研究所

 出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播撒科学精神与方法的种子

 西南联大保育栋梁

五 上马击贼染祸终身

 国耻纪念碑

 上马击贼津冀

 唐士纵论大势

 潜祸如影随形

六 被院系调整斩断脊梁

 一步千里之选

 改造清华争先

 返身根基全失

 回归史海彻悟

七 困境更显大音希声

 博爱所及无差等

 “几点意见”振聋发聩

 身陷囹圄不乱咬

 内查外调贤哲身

后记

把教育办得更好(代跋)

试读章节

1909年7月,清政府以美国退返庚款成立游美学务处;9月成立游美肄业馆。次年底,肄业馆更名为“清华帝国学堂”,分别设立四年制的中等科和高等科。1911年2月,该学堂首次招生考试,当时未及13岁、敬业学堂尚未毕业的鸿眷,便在父亲的鼓励下,毅然报名投考,并一举考上中等科,成为清华帝国学堂的第一批学生。同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清华帝国学堂停课。父亲叶景法唯恐耽误儿子学业,旋即将鸿眷转入上海兵工学校。该校偏重于自然科学教育,著名实业家吴蕴初当时就任教于此。课余之时,父亲给他讲授文史知识,教他习天算历律,叔祖父也常为他讲解大自然的奥妙异趣。鸿眷自己也常常贪婪地阅读古今中外各种书籍,无论是家藏祖上珍本,还是豫园书摊的中外名作,他都要仔细翻阅;凡书上的计算数据,他也要重新验算。此时养成的习惯一直保留到晚年。

因辛亥革命而停课的清华帝国学堂,于1912年5月重新开学,9月更名为清华学校。1913年夏,鸿眷重新报考清华。这次报考不太顺利。身体检查时,大夫说他心律不齐,不能报考。但细心的鸿眷抓住体检表上不贴照片的漏洞,以号企孙为名重新报考,并请同学帮忙代验身体,顺利过关获准参加考试,又一次考取了清华,不过叶鸿眷从此便成为叶企孙了。一向以诚待人的叶企孙,对于这次蒙骗过关,心中总觉不安,这可说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弄虚作假。直到晚年,每忆至此,仍深深自责。

1913年5月,叶企孙北上清华之前,约上海同学游玩,并在照相馆中照了张全身照。或许他看到冲印出的照片感到不满意,便用毛笔在照片的背面工整地写了四行评论:“(一)戴平顶草帽拍照形式不佳;(二)右手置花架上置法尚未得宜;(三)二足如此摆列不雅观;(四)长衫多皱处。以上四端第一端尚可不论。”显示叶企孙已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开始检点和内省自己,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态度等认真而有所约束,并力求完美。

在叶企孙再入清华的第二年,著名学者梁启超来校以“君子”为题作演讲。听了梁的演讲后,叶企孙的自省更深刻,“君子”这个词就常出现在他的言论中。

1914年,16岁的叶企孙遇到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挫折,所修各门功课优秀的他却因体育不及格留级一年。清华与敬业学堂的较大不同在于它十分重视体育,早在游美肄业馆时期,所拟章程就规定招收的学生都必须具备“身体强壮、性情纯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等条件。时任校长周诒春因学生杨石先生病而对学生体质虚弱的问题更加关注,故实施强迫体育,约法三章:学生必须每天晨起出操;下午4时锁闭教室、图书馆和宿舍,迫使所有学生都参加体育运动;晚上9时一律熄灯就寝。并制定一项很少见的校规:不论各科学业成绩如何优秀,凡体育不及格就必须留级。这项规定就筛出并拦下了叶企孙。

周诒春校长在一次巡查时发现杨石先在学校规定的体育活动时间躲进荷塘边僻静处看书,便质问他:“病弱之躯,何以报国?”因为留级,叶企孙与杨石先成了同班同学。杨石先被逮住质问、叶企孙被留级,这对年少气高的两个人影响巨大。叶企孙从此以后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并养成了重视身体锻炼的好习惯。

其后,叶企孙又得悉同乡并在敬业和清华同学的范瀚增“以幼年好学,派往美国”,“孰知渡美未及半年,而卒以好学之故,遽殒其身也”。这个现实更令叶企孙震惊,他在日记中写道:“君子不幸,亦国家之不幸也。虽然吾有所感矣。少年好速成、当笃志求学之时,不顾身体之强弱,其勇往固可贵,然试思,一旦回也短命,学业未成,而身先夭折,则与缓进而晚成者不可同日而语矣。死而有灵,回溯当日之情景,能不废然而返、自伤其初乎。故智者则不然。求速进而夭折者不如缓进而卒晚成。但尼孙者,英之诗人也,年逾八十;帕爱者美之诗人也,年只而立。试比较其文集,则帕爱不能盈册,而但尼孙盈笥而有余。是知寿长者较寿短者,终多做些事。我辈同学,其先求强固之身体乎。”自此,强身健体便成为叶企孙的自觉行为。

P6-9

序言

几点意见

叶企孙

一、对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必须具体地分析,给予正确的评价。我有几点不成熟的意见,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一)最近朱洪元同志说,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量子假设后,用了15年时间企图消除量子假设同经典理论间的矛盾,阻碍了科学的进展。这个说法可能有问题。普朗克当时采取的一些做法,是为了尽量考验经典理论可能做到什么地步,这是有必要的。而且他在这16年中的成就为经典统计理论过渡到量子统计理论准备了条件,在物理学上也是有贡献的。

(二)朱洪元同志还说,由于形而上学的束缚,从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说到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时间长达19年之久。这不能单纯归结为受到形而上学的影响以致发展迟了。例如实验条件也需要发展的过程。如果电子衍射的实验能早些做出来,粒子的波动性也可能早些被发现。科学史上有不少这类的例子。如阴极射线的最后发现,引导到这发现的开端工作可从法拉第说起,而从法拉第到汤姆逊,中间经过了约50年。在这50年中,物理学工作者在努力于提高真空度。只有真空度提高了,阴极射线的效应才能被观察到,阴极射线才能为人们所发现。把实验条件尚未具备而未能更早发现的东西都称为是形而上学影响的结果,这未免有些简单化了。

(三)朱洪元同志提到瑞利一金斯企图“掩盖”矛盾,这种说法恐怕有问题。瑞利一金斯,同普朗克一样,也是在企图探索经典理论究竟能说明现象到那种地步。他们所导出的公式直到今天还有其适用的地方,而且它的提出,在考验经典理论的适用性上还是有好处的,便于暴露经典理论同新的实验事实之间的矛盾。

(四)对于爱丁顿的估价问题。爱丁顿一生在天文学方面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如关于恒星演化的学说,关于光的压力(扩散)与星质的重力(聚缩)之间在恒星演化时所起的矛盾作用的学说。但他确是发表了许多错误的哲学见解,这些见解使他在若干种物理学著作中走了错误的路。例如关于光谱的精细结构的常数,他用错误的理论导出它应该是南(分母是一整数)。他的理论虽然是错误的,但也推动了物理学工作者去重新准确测定这个常数和与它有关的几个基本常数。精细结构常数的实验值现在大家公认为是1/137。1…,否定了爱丁顿的理论。

二、科学史上确是有些例子,表明一个有唯心观点的或有形而上学观点的科学家也能做出些重要的科学贡献。为什么是这样?这是一个值得大家讨论的问题。

后记

把教育办得更好

提倡教育家办学是提升中国教育品质的必由路径,令人遗憾的是,近三十年对教育的实地调查使我深感无论是在教育业内还是整个社会,对教育家的认识都是极度模糊的。

在我心存为解决这一问题做点什么的愿望时,四川教育出版社前任社长安庆国先生说他一直想出版一套《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而未能如愿。于是,我们决定合力将这件事做好,以期对传承、传播教育家的办学理念,促进教育家办学有所裨益。这便是这套丛书编写和出版的缘起。

在丛书编写和与各卷作者交流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一个时代是否有教育家是与两个方面相关的:一是这个时代是否需要教育家;二是这个时代是否具有产生教育家的环境。可以说任何时代都有具有教育家潜能和品质的人,但只有独立思考,并能依据其独立思考自主实行教育教学的人,才能成为教育家。因此,凡是学人能够自主的时代,出现教育家的概率就高;而在学人不能自主的时代,就不会出现教育家。如果真的期望教育家出现,就要创造教师能够自主教学,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校长能够自主办学的社会与制度环境,否则就不可能出现真正的教育家,也不可能培养出杰出人才。

教育家的认定最可靠的方式是社会认同,获得较高社会认同的教育从业者,能被社会高度认同为教育家的人就是教育家。当今尚不存在哪个专家或某个机构具有确认教育家的资质。限于条件,这套丛书还不能对所选传主通过全民投票的方式来确定,但所选的十位传主确是经过教育史专业的学者海选而产生的,他们选出了王国维、蔡元培、陶行知、张伯苓、胡适、梅贻琦、黄炎培、徐特立、陈鹤琴、晏阳初,在20世纪中国教育史上,他们发挥的教育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令我们感到惊诧的是,他们在那个年代就已经相互认识,大都有过直接交往,其中一些人还是挚友,这应是志同道合使然。

除了外部认同,教育家必备的内部品质有三种:一是博爱之心,执著地爱学生、爱教育工作、爱人类未来的发展;二是独立思考和不懈求新,教育已经是数千年的专业工作,不能独立思考和创新的人是难以成为教育家的;三是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潜质,能敏锐地发现教育问题,并以独特的思考和行为解决问题。有了这三种品质,在外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就会产生诸如教育思想、办学业绩、论著等结果。

是否称得上教育家,最根本的是看他是否教人做人,能否依据学生不同的潜能、个性和志向培养出值得他自己崇拜的人。一个人的学业成绩仅仅是他成长发展的一个方面,学业成绩高并不—定就发展得好,教出考试成绩高的学生也不是教师成为教育家的垫脚石。近三十年来有不少学生得了各类国际奥林匹克奖,却未能成长为相关领域真正的专家。陶行知主张办知情意合一的教育,有一段很有针对性的话:“知情意三者并非从割裂的训练中可以获取。书本教育也许可以使儿童迅速获得许多知识,神经质的教师也许可以使儿童迅速地获得丰富的感情,专制的训练也许可以使一个人获得独断的意志,但我们何所取于这样的知识,何所取于这样的感情,何所取于这样的意志?知情意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知的教育不是灌输儿童死的知识,而是同时引起儿童的社会兴趣与行动的意志。感情教育不是培养儿童脆弱的感情,而是调节并启发儿童应有的感情,主要的是追求真理的感情;在感情之调节与启发中使儿童了解其意义与方法,便同时是知的教育;使养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能努力与奉行,便同时是意志教育。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及历史发展的意志。合理的意志之培养和正确的知识教育不能分开,坚强的意志之获得和一定情况下的情绪激发与冷淡无从割裂。现在我们要求在统一的教育中培养儿童的知情意,启发其自觉,使其人格获得完备的发展。”坦率地说,现在不少学校的学生成绩就是以割裂的方式获取的,这样的学校教育就不能说是真正在教育人,也不可能造就出教育家。如果不能走出这个误区,教育家的出现就永远只能是梦想,教育家办学就只会蹈空。

中外历史上所有教育家的人生旅程都是历经波折、艰难求索的过程,他们虽未自称是教育家,却都在青年时期就有高远的志向,如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陶行知“要让每个中国人都受到教育”,都是普通而又高远的追求。为了实现人生目标,他们不畏权势、不为名利,“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美人不动。教育家的出现首先需要有尊道抑势、以人类发展进步为己任的大胸怀,需要终生不辍的求索和行动。

教育家群体的出现需要有适宜的制度与社会环境,要让有教育家天赋的人敢想、敢干,能想、能干,这种社会条件往往不是一个人、一个机构、一个政策所能创造的。从现实状况看,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确是现有教育管理体制的缺陷,而改变现有体制使更多的人能遵循教育内在规律更高效地工作,就是应该尽陕解决的实际问题。

这套丛书突出传主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实践,尤其凸显传主的教育家精神,希望真正激励一批有志教育的人成为教育家,切实有效地推动中国的教育家办学进程。

这一想法的实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黄延复先生因与我都有弘扬大学精神的共同心愿而成为忘年之交,在《梅贻琦画传》的写作过程中,我俩仅打过几次电话,彼此的想法就灵犀相通。在他的指导下,青年学者钟秀斌领悟得很到位,花一年多时间完成了《梅贻琦画传》书稿。年近八旬的戴永增先生,二十多年如一日地进行徐特立研究,我俩因此而成为无话不说的老朋友。说起徐特立,他就像做专题报道,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为了《徐特立画传》的编写,他亲自找到北京理工大学郭大成书记,要求将这—工作列为该校的一个科研项目;同时他再三鼓励、全力帮助以靳贵珍老师为主的青年学者写作,提携后辈不遗余力。当书稿完成后他在电话中明确坚定地告诉我自己不署名。著名青年传记作家窦忠如在时间很紧的情况下承担了《王国维画传》的写作任务,显现出对大师的诚敬和对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担当。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房鑫亮教授和他的博士生徐旭晟对《王国维画传》的写作也给予了支持,这本身就是本套丛书所追求的精神境界之_。

对本套丛书给予直接帮助的个人和团体还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中国教育研究院徐卫红、夏辉映,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孙邦华,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在此一并致谢。此外,由于本套丛书参考的文献浩繁,标注的引文及参考文献或属挂一漏万,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在此一并致歉!

在本套丛书即将出版之际,真诚感谢对各位传主研究有素的专家乐意担任各分册作者。在这个作者队伍当中,既有与我交往数十年的老朋友,也有为完成这次任务而结识的新朋友。在编写和出版这套丛书的基本理念上,我们在认识上高度一致,在情感上高度愉悦,遇到各种困难能够设法克服,较好地保证了这套丛书的内容深度和质量。在此,尤其要感谢前辈学者黄延复、宋恩荣、梁吉生、戴永增、金林祥诸位先生,他们有人和我交谈时说这次的写作是绝笔之作,更令我肃然起敬且感到难以担当,但愿我们的真诚能有助于读者更好地领会各位教育家的精神真谛,碰撞出当今社会更多的真诚,把教育办得更好。

尽管本人及各位作者在写作时尽了最大努力,但丛书的缺点和不足在所难免,恳请方家和读者批评指正,所提意见可直接发到我的邮箱:chu。zhaohui@163。com,在此先致谢忱。

2012年3月28日

书评(媒体评论)

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突出传主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实践,尤其凸显传主的教育家精神;强调以史料为依据,对传主的教育贡献作客观评价,实事求是,还原历史。这本身即是教育家精神的具体体现。

——顾明远

希望《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可以激励一批有志教育的人成为教育家,切实有效地推动中国的教育家办学进程。

——储朝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叶企孙画传/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储朝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866891
开本 16开
页数 2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6-11-01
首版时间 2016-11-01
印刷时间 201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82
CIP核字 2016255038
中图分类号 K826.11-64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22:5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