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听丰子恺谈禅意人生/聆听大师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聆听大师经典珍藏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品读名家经典,传承中华文;站在思想高处,领悟圆融人生。丰子恺的艺术与生活向来是一体的。他从不在作品中掩饰真情实感,而是将自己完全融入其中。他用手中的笔,创造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重现了一段段真实的记忆。从这本由陈墨著的《听丰子恺谈禅意人生》中,我们可以深入丰子恺的内心世界,品读他的作品,了解他的人生,或许就能触摸到他思想的精髓了。

内容推荐

丰子恺是我国现代漫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赞为“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20世纪的陶渊明”。他一生追求充满童真、闲趣的生活,为世人留下了无数精神财富,至今仍有多篇作品被选入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丰子恺淳朴善良的性格造就了他独特的经历与思想,生活是思想的根源,艺术是生活的表达,他的生活与艺术是无法分割的。由陈墨著的《听丰子恺谈禅意人生》通过叙述他的艺术人生,来透视人生与处世的哲学,为读者展示一个全方位、立体的丰子恺。

目录

NO.1 赤子之心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丰子恺谈情味人生

 1.赤子之心,有情世界

 2.爱是人间的休止符

 3.精神独立,反对培养“小大人”

 4.在故事中寓教于乐

 5.做个善知儿童心思的大朋友

 6.带着爱,四海皆为家

 7.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8.所谓知己,志同道合也

 9.关切人生,近乎人情

 10.喝酒是一种真情流露

NO.2 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丰子恺谈童真人生

 1.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2.勿忘童年好时光

 3.从孩子的童心得到启示

 4.穿越浊世,童真留心间

 5.用童心呵护童心

 6.留住一片清纯的儿童世界

 7.写孩子的大事,画大师的童心

 8.儿童的本质即艺术,真切而自然

 9.博雅文化人的童真理想国

 10.我是儿童的崇拜者

 11.为人为艺唯童真

NO.3 人散后,一勾新月天如水——丰子恺谈趣味人生

 1.山水之间,是清静的热闹

 2.诗意西湖,灵魂栖息的地方

 3.茶韵:丰子恺画中的悠然茶趣

 4.偷得浮生半日闲

 5.对生活有咀嚼玩味的能力

 6.生活因琐碎而美好

 7.没有趣味,“生活”成了“生存”

 8.正当的游玩,是辛苦的安慰

NO.4 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丰子恺谈苦乐人生

 1.跌一跤,且坐坐

 2.在手掌里盛住无限

 3.苦乐悠然,赤胆忠心

 4.读书的苦学之境

 5.死比生容易,生比死更苦

 6.人生苦到极点,必然得福

 7.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8.以理想之美,改现实之恶

NO.5 承续至性深情,描绘有情人间——丰子恺谈漫画人生

 1.漫画中的幽默:童心与同情的美学

 2.梵高:孕育热情的灵魂

 3.在漫画里加点“中国味”

 4.猫儿相伴,看流年

 5.漫画让你变成一个好玩的人

 6.钟情小人物

 7.酸甜苦辣,社会百相

 8.从人生转向自然

 9.人文关怀,意蕴悠长

 10.美术:视觉的食粮

 11.是童画,亦是童话

NO.6 所谓艺术家,假手于“神”而造美——丰子恺谈艺术人生

 1.竹久梦二:春天在到来的路上

 2.乡愁与艺术的水乳交融

 3.曲高也能和众

 4.艺术的三昧

 5.艺术的最高点与宗教相近

 6.人格为先,技术为次

 7.走在“审美”的人生路上

 8.做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9.音乐与儿童:用音乐养护心灵

NO.7 饮酒看书四十秋,功名富贵不需求——丰子恺谈禅意人生

 1.粗茶淡饭岁悠悠

 2.知名不为名,有利不图利

 3.无常就是常

 4.不宠无惊过一生

 5.禅意人生,禅外阅世

 6.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

 7.劫难与达观,童真与豁达

 8.慢生活:从前那么慢,那么美

NO.8 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丰子恺谈佛性人生

 1.佛无灵:对佛不可做买卖

 2.洒脱人生,吃素吃荤是小事

 3.无常之恸

 4.佛光里的生命咀嚼

 5.出世情怀,入世心

 6.人生随处皆不满

 7.杀身成仁,生道杀民

 8.仁者蔼然,唯宽唯厚

试读章节

赤子之心,有情世界

1975年的秋天,丰子恺在上海与世长辞,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他是一个身兼画家、作家、翻译家等多个头衔,并且难以被“归类”的人。不过,丰子恺先生身上这些“家”的头衔,不过是外人加上去的光环。最难能可贵的,则是他那颗在世事变迁中恒久不变的赤子之心。斯人已逝,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仍值得深思。

没有虚伪与丑陋的童真世界

在丰子恺的散文、漫画作品中,有许多涉及儿童生活及儿童心理的描绘,他自称“儿童崇拜者”,用儿童般率真自然、淡然质朴的笔触勾勒着一个与成人社会全然对立的儿童世界。

大人们的一切事业与活动,大都是让人琢磨不透的;能庶几仿佛于儿童这珍贵的“赤子之心”的,只有宗教与艺术。故用宗教与艺术来保护,培养他们这赤子之心,当然最为适宜。从小被教以宗教的信仰,出世的思想,勿使其全心固着于地面,而眼光高远,志气博大,即为“大人”。否则,至少从小教以艺术的趣味。音乐、绘画、诗歌,能洗刷心的尘翳,使显出片刻的明净。即艺术能提人之神于太虚,使人得看清楚世界的真相,人生的正路,而不致沉沦,摸索于下面的暗中了。

作为艺术心、宗教心和“赤子之心”三位一体的童心,正是丰子恺毕生追寻的审美理想和人生态度。他厌恶成人世界的虚伪与丑陋,倾慕与热爱孩童世界中的率真童心。丰子恺曾这样说:“我向来憧憬儿童生活,尤其是那时,我初尝世味,看见了当时社会里的虚伪骄矜之状,觉得成人都已经失去本性,只有儿童天真浪漫,人格完整,才是真正的‘人’。于是变成了儿童崇拜者,在随笔中、漫画中处处赞扬儿童。现在回忆当时的意识,这是从反面诅咒成人世界的恶劣。”评论家林非曾对这段话这样分析:“他歌颂儿童的起因、动机和效果,在这里说的再明白不过了。的确,他往往用儿童生活的健全来反衬成人社会的病态,反省自己内心的异化,企图以此来唤醒童心,矫正世风,促使社会儿童化。”

丰子恺一生中经历过两次大的劫难,一次是抗日战争,一次是文化大革命。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劫难,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劫难,即使每日耳闻目睹的都是惨状,每天经历的都是痛苦,他依然初心不改,描绘着美好的童真世界。

可见可叹的赤子之心

即使在那个提倡西化的时代,丰子恺依然是偏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他欣赏陶渊明的诗文,更欣赏陶渊明的为人。

陶渊明和丰子恺都喜欢读书、饮酒、音乐,都欣赏田园式的生活方式和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都向往《桃花源记》中所呈现出来的理想社会。丰子恺于1947年创作的《赤心国》,就完全展现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

《赤心国》的故事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完全是《桃花源记》的现代版。正如《桃花源记》中的主人公“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赤心国》的主人公“军官”同样绝处逢生。他穿过漆黑漫长的山洞,忽然看见很细的一线光明从远处射进来,到了洞口,他向外一望,只见一片平原,平原外面还有汪洋大海。丰子恺在文中还特意指明“这里很像桃源洞”。在这个世外桃源中生活着大约500人,每个人胸前都有赤心,不过大小不太相同。王的赤心最大,其次是6个官,其余的都是民众,赤心越大就越敏感,500人中有一人没有衣服冷了,没有饭吃饿了,遇到危险了……王最先有同感,然后是6个官,最后是人民。能相互感知彼此需求的赤心国的国民们,一人冷而国民全部都冷,一人饿而国民全部饥饿,一人有危险而国民全部感到恐慌……因此大家会齐心协力,在第一时间帮助自己的同胞脱离困境,赤心国的人民也因此过着和平幸福的生活。

P3-5

序言

丰子恺是我国现代漫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赞为“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20世纪的陶渊明”。他一生追求充满童真、闲趣的生活,为世人留下了无数精神财富,至今仍有多篇作品被选入九年义务教育教材。

丰子恺淳朴善良的性格造就了他独特的经历与思想,生活是思想的根源,艺术是生活的表达,他的生活与艺术是无法分割的。所以本书通过叙述他的艺术人生,来透视人生的艺术,为读者展示一个全方位、立体的丰子恺。

丰子恺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一个书香世家,其祖父是太学生,其父是末代举人。1914年,丰子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省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他在这里结识了影响他一生的两位恩师——李叔同和夏丐尊。李叔同在教艺术课时,将艺术的种子深深植入了少年丰子恺的心中,对丰子恺的艺术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国文老师夏丐尊教导的“不讲空话,老实写”,则塑造了丰子恺写作的风格与思想。丰子恺具有很好的艺术天赋与写作天资,在两位大师的指导下更是进步神速,终于也走上了文艺之路。

1925年,丰子恺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漫画集《子恺漫画》,“漫画”一词从此来到中国。1931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奠定了他在文艺界全才的地位。此外,他在翻译、书法、教育等方面也颇有成就。

1937年,战火烧到了丰子恺宁静的故乡,他不得不带着全家逃难,先后辗转十多个省市,受尽奔波之苦,但也见到了更多,想到了更多。在此期间,他的笔尖下流淌出了抗敌的斗志、对战争的控诉、对伤亡者的同情及护生的理想。

十年动乱期间,丰子恺饱受迫害,于1975年与世长辞,享年78岁。

丰子恺一生都在努力做个童真的人,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喜欢隐居般的田园生活,不爱抛头露面,从而获得最自然本真的状态。1949年后,他虽然担任着一些职务,但基本上除了开会并不负责什么实际事务,更多的还是在家中从事创作,悠闲地生活着。“文革”期间,他被迫下放劳动,仍对在“缘缘堂”度过的悠闲岁月念念不忘,患病后宁可把药偷偷藏起来不吃,放任病情加重,只为病了才能回家继续创作。这个温和的老人,在最后的岁月中表现出鲜有的固执与倔强。

丰子恺的艺术与生活,向来是一体的,不能分割剖析。他从不在作品中掩饰真情实感,而是将自己完全融入其中。他用手中的笔,创造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重现了一段段真实的记忆。当我们深入丰子恺的世界,阅读他的作品,了解他的人生轨迹,或许就能触摸到他内在精神的深处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听丰子恺谈禅意人生/聆听大师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29447
开本 16开
页数 2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5
出版时间 2017-02-01
首版时间 2017-02-01
印刷时间 2017-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2015320792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3: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