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水浒人物解码
内容
编辑推荐

读书要读“人”,读人要读“魂”!

一种洞穿人性原点的哲思镜鉴;一次将文学还原于人学的深刻解读。

最忠实名著的深度论证,最发人深思的人性感悟。

梁山一百单八将里都是好汉吗?为什么他们上山前个个英雄下山后却显平庸?为何同是兄弟命运却迥然不同?为何招安后的盔甲让命运凸显沉重?

揭开水浒人物未解之谜,释解江湖生存的密码。

内容推荐

江湖,只要有人,就会有恩怨;只要有恩怨,就会有纷争。处朝廷是身在江湖,处梁山是身在江湖……人生无处不江湖。如何在江湖中绽放生存的智慧?

《水浒传》中,同样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同样地被高俅威逼,王进选择了小桥流水,林冲选择了大江东去,在必须的选择中,他们做到了“我会选择放弃,但不会放弃选择”。同样的率性求真、简单执着,李逵选择了忠诚于某个人,鲁达选择了忠诚于自己。同样的朝廷中人,同样的生活无忧,孙立选择了继续做官,戴宗选择了做庙里陪堂,在不是必须的选择里,选择了各自的命运轨迹……

本书通过破解“水浒”中经典人物的个性密码,透过其成长环境、人生经历、性格命运、目标选择、练达人情以及价值创造,从中看出人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本身的优劣、得失、教养和品性等等,继而给读者以人生的感悟、心灵的净化、品性的修炼以及成长的推动。

目录

水浒世界之三十六天罡星:精英们的选择

晃动在冰与火的跷跷板上——宋江

君子明于礼义而陋干知人心——卢俊义

一个知识分子的智慧沉沦与挣扎——吴用

正直的生活容易遭受风雪——林冲

霹雳了脑子火爆了悲哀——秦明

没有自我,善射者只能做他人手中的箭——花荣

丹书铁券空里花——柴进

低调比反抗更能获取生存空间——李应

江湖义气是一柄双刃剑——朱仝

水魔禅意在于即心即佛——鲁智深

仅有快意恩仇是不够的——武松

穷得只剩下枪的名字——董平

石器时代对黑铁时代的胜利——张清

黑暗下长不出灿烂的向阳花——杨志

因为简单,所以暴力——李逵

不能只知赶路而不会选路——史进

真生命要懂得拐弯——李俊

在残酷的舞台上演出喜剧——阮小七

做男人要做得“爷们儿”些——杨雄

挺拔是做人的一种气度——石秀

有情汉子真豪杰——燕青

水浒世界之七十二地煞星:“好汉们”的命运

不能总顶着一捆树枝来生存——朱武

立场不稳命运容易沉浮——孙立

胜人十筹有时候倒不如胜人一筹——凌振

女人要学会自我绽放——扈三娘

施“恩”不如施“心思”——施恩

铿锵玫瑰背后的玄机——顾大嫂

靠不住的小混混——白胜

没有卑贱的身份只有卑贱的灵魂——时迁

水浒外界之北宋世相:小人物们的戏尉

有一种后退叫前进——王进

江湖里没有教条——王伦

激情的浪花终究击碎在理性的礁石上——晁盖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武大郎

情欲不能跨过自尊——潘金莲

邻里中隐藏的贪婪黑蝎子——王婆

没主见的色中恶魔——西门庆

下层阶级里磨砺出来的生存法则——郓哥

狂妄意味着毁灭——蒋门神

二奶永远的傻和可怜的狂——阎婆惜、白秀英

遇人不淑、识人不明遭惨败——栾廷玉

偷情是婚姻中的女人最悲哀的抗争——潘巧云

寂寞长袖琴韵远——李师师

水浒外界之北宋朝堂:官场里的生存法则

用稻草实现权力的跃跳——高俅

无“网”不胜,有“网”不败——童贯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陆谦

政治场里一枝要命的毒箭——黄文炳

世故包装下的良知可以走得更远——何九叔

试读章节

晃动在冰与火的跷跷板上——宋江

人物点读

◆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黑三郎”。三十六天罡星之天魁星。梁山泊义军总头领。

◆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宋江之小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被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被救上梁山,做上了二把手。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眼中毒箭而亡,宋江遂坐上头把交椅。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所招安。在历次讨伐其他起义军的过程中,梁山好汉死伤甚众。

◆在征方腊成功后不久,被高俅等人所赐的“御酒”毒死。

在那个奸臣当道、民怨沸腾的时代,以宋江为首的梁山英雄,挺身而出,专爱打抱不平,曾经让人一度看到了救世主的影子,他那杆替天行道的大旗下聚集了众多英雄好汉。对于走投无路的人来说,“上梁山”似乎成了当时最流行的口头禅。

然而,正当梁山事业轰轰烈烈的时候,宋江错误的战略决策却使梁山一百单八将非死即伤,梁山大好形势顿时解体,宋江亲自带着自己手下的一窝鸡给黄鼠狼拜了个好年,自己也被自己所忠于的朝廷用毒酒毒死。

梁山上上下下的悲剧似乎是宋江一手导演的。因为,在宋江的心里,始终是冰火两重天的世界,他的每一种行为都是在矛盾的挣扎中作出的。

作为起义军领袖,他亲手创建、发展、壮大了起义队伍,使之成为宋王朝的心腹大患;他既委身于造反之列,却又始终不能忘怀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耿耿忠心,最终又亲手葬送了梁山的起义事业。

“义”使他不满现实,倾向革命;“忠”又使他优柔寡断,瞻前顾后。这种双重性格,不仅造成了宋江的个人悲剧,也造成了整个起义军的悲剧。忠与义的矛盾在他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

晁盖智取生辰纲之后,事情败露,首先被宋江知道了。宋江见到官府防范梁山晁盖贼寇公文,有一段心理描写:

“晁盖等众人不想做下这般大事!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伤了何涛观察;又损害许多官军人马,又把黄安活捉上山:如此之罪,是灭九族的勾当!虽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于法度上却饶不得,倘有疏失,如之奈何?”

这段心理活动正是宋江矛盾心理的表现。第一,宋江作为一个曾经朝廷中懂法的人,知道晁盖所犯的一串串事件,每一件事情都是灭九族的罪,虽然前面是事非得已,可是到了现在已经是不能够回头了;第二,宋江担心晁盖等人,怕他们出了疏忽和闪失,心中有一种隐隐的操心。这是一对矛盾,要忠于朝廷就是不义,要讲义气就要对朝廷不忠,在忠和义之间宋江很难作出抉择,这种艰难的选择一直伴随宋江到最后一刻。

如果说前期忠义之间“义”占了上风的话,在他坐上第一把金交椅后,“忠”就慢慢占据了重要位置。

晁盖死后,宋江成了带头大哥,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并且竖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这一改变代表着梁山大政方针的改变,梁山的主旨由以前的纯“义”改变为“忠”和“义”。

自此,梁山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招安逐步被提上了日程安排,‘望天王降诏,在招安,心方足”。以后,宋江每逢捉到政府军官,他必假骂部下,纳头便拜,亲解绳索,甜言蜜语诉说招安事宜。

正当起义军取得三败高俅、两赢童贯的辉煌胜利之际,这个一向标榜“替天行道”、“清君侧”的人不仅没有杀掉奸臣,反而恭恭敬敬地将其送下了山。为了实现招安大计,他甚至去找歌伎疏通与皇帝的关系。  招安后,“替天行道”的大旗也改成了‘顺天护国”,宋江也变成了朝廷的忠臣,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为国家效力”,此后征大辽,平方腊,为大宋立下了赫赫战功。宋徽宗这个无道昏君再糊涂,有一点却表现得非常坚定,那就是从未信任过宋江!正应了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俗语。

宋江的悲剧其实在冥冥中早就注定了,只不过他并不自觉,反而以“义”为借口,让众多梁山兄弟作了他“忠”的祭品。造过朝廷的反,是为不忠;投降朝廷,任人宰割,是为不智;让众弟兄因他而死,是为不义!而他偏偏以“忠义”相标榜!

其实“忠”和“义”是极端对立的两种思想。一方面,宋江对皇帝特别“忠”,始终没起过反抗皇帝的念头,所以他把自己的一切造反行为皆归结为忠君爱国,为国除奸;另一方面,他对梁山兄弟又特别义。然而,皇帝与“贼寇”之间毕竟又是水火不相容的。在那个时代,对残民以逞的皇帝绝对“忠”,就不可能对人民群众特别“义”。招安之后的残酷现实一再证明了这一点,陈桥驿滴泪斩小卒就是一个明证。反之,对人民群众特别“义,,就不可能对那个皇帝绝对“忠”。

在宋江身上,还存在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他标榜的是“义”,但却用了许多阴险虚伪的手段把大家逼上梁山。

宋江想要招降秦明,故意派人骑上秦明的马,穿上秦明的战袍,假装秦明。到他的上级慕容知府那里,杀人放火,让人以为秦明已经投降了梁山。待秦明回到城外,别人都不相信他,而且杀了他的妻儿。随后秦明无奈,只好上山。

为赚卢俊义上山,派吴用在人家墙上题一首反诗,结果害得卢俊义家破人亡,遭到血光之灾,差点儿连命都保不住。

为了成全自己的忠,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担心李逵造反,便把李逵叫到跟前,让他喝下毒酒,说“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给自己留下一个清白名声。

“义”是宋江维持地位与权威的资本,他的“义”是通过许多不义的手段实现的。

宋江爱惜生命却又快意杀戮,在陈桥驿,一个小兵杀了官员要被处死,宋江含泪送别,让他喝醉了之后再砍头。然而等到他落难后,他反而不再大谈佛心了。面对“官军百姓被杀死有五百余人,带伤中箭者不计其数”,满口“忠义”的宋江此时却无视死伤无辜,不仅如此,还‘馆请众好汉,再做个天大的人情,去打了无为军,杀得黄文炳那厮,也与宋江消了这口无穷之恨”。

黄文炳只是揭发宋江题反诗的人,揭穿宋江装疯卖傻以躲避逮捕的人,揭穿戴宗制造假文件的人,他只是在尽自己的职责,忠于自己的国家,与宋江并无私仇,全为公恨。可宋江却不顾众好汉的安危,硬要大家为他冒险追杀黄文炳以泄一己之私愤,从这里如何能看出一丝一毫的仁爱之影呢?更无法相信的是宋江居然将他“一门内外大小四十五口尽皆杀了,不留一人”之后,甚至还让手下兄弟下手,一片片活剐了黄文炳的肉来烧烤下酒。

宋江是一个生活在冰与火之间的人,他的性格矛盾重重不可调和,他讲义,但义有很大欺骗性;他讲忠,可是却把更多的人诓到跟朝廷作对的集团里来,让“不忠”的力量壮大。正是在“义”的欺骗下,梁山兄弟才甘愿随宋江征辽寇,平方腊,一百单八将损折大半,在“忠”的诱导下,最后连宋江自己也成了其忠顺思想的牺牲品。

这种悲剧性的结局说明,宋江的“忠”既未能赢得皇帝的信任,他的“义”也没能保全梁山兄弟的性命,甚至连反贪官污吏这一目的也没能达到。  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永远求证不出结果,一种蕴涵在生命内部的矛盾也永远不可调和,在人生的道路上背起了冰和火两座大山的人永远会活得很痛苦。聪明的人会顺其自然,放下矛盾轻松上阵,顽固的人却喜欢在夹缝里寻找所谓的真理,证明出结果。

在生命最后一点上,是冰还是火并不重要,冰有冰的好处,火有火的用益,重要的是自己用冰或火带给了人们什么。P2-5

序言

希腊神话中称普罗米修斯造人时给人类造了两面镜子:一个是用来发现别人短处的有形之镜——眼睛,一个是用来感觉自己不足的无形之镜——心镜,目的是为了使人类能从中破解出来人性、人心、人生的诸多密码,鉴古通今,从而更好地“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

现实中,一个人负荷着自己的体重是完全没有感觉的,但如果去移动其他的物体,他立刻就会感觉到物体的重量了。

同样,人能够看到他人的缺点和陋习,但常常无视自己的短处。

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们每个人都在试图寻找一个可以使自己最大潜力得以发挥、最大价值得以体现的切入点,来实现自身的飞翔。而要做到这一点,你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知人知己,明心见性。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在“中国人不可不读‘四大名著’”的文化传承中,名著里很多人物曾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文学即人学,借此,我们以“四大名著”为蓝本,通过破解其中经典人物的个性密码,透过其成长环境、人生经历、性格命运、目标选择、练达人情以及价值创造,从中看出人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本身的优劣、得失、教养和品性等等,继而给读者以人生的感悟、心灵的净化、品性的修炼以及成长的推动。

时代在变,生活的环境在变,但作为社会存在主体的人身上的人性是永远不会变的。所以我们说,这些人物,既是文学长廊里的典型,更是现实生活中的典型。

作者

2010年5月

后记

名著中的故事与人物几乎每个人都能说上一些,特别是当名著陆续被拍摄成电视剧后更是家喻户晓。对于那一个个典型而清晰的人物,我们总能在周围生活的人群中看到似曾相识的身影。

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文学中融合着“世事洞明”与“人情练达”,饱含着人性、人欲、人理、人伦、人格、人志、人道等一系列现代人需要镜鉴的因子。假如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不是就不会发生像张飞那样的悲剧?假如我们能够调整心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我们是否就可以不败走“麦城”?假如我们能够认清自己,多些面对生活的勇气,我们是否可以摆脱林妹妹的多愁善感?假如我们并无一技之长,只能把平时生活中的小事持久做好,是否也可以像沙僧一样在救赎中实现自我?……

然而,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只能发现自己想要发现的东西。“四大名著人物解码系列丛书”就是从成功学和人性的角度将名著中个性人物与现实充分结合,不追求理论的学术,也不追求文学的审美,只讲求人物的言行是非与成败的辩证思考。全书以随笔的形式来写,没有严密的结构体系,说的都是生活中最贴近最实用的道道儿。每篇文章选取一个立意点,最大限度地表达人物出彩的地方。

为了使引用浅显易懂,语言轻松,观点新颖,写每个人物前我都会好几日不敢下笔,备受煎熬,真正领略了“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几年来多次有放弃的念头。多亏湖北人民出版社的徐艳编辑不断地鼓励,此套书才最终得以成稿。值得欣慰的是,成稿后,无论看过名著的还是没有看过名著的,都能从中很轻松地悟读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背后所折射出的深刻道理。

另外,本套书的写作,还得到了知名学者张宏涛、《百家讲坛》编辑杨志庆、河南科技学院李智伟、我的好友崔巍、刘零二等人的支持与帮助,并参与了部分书稿写作,张娟、张旭对四部书稿进行了审阅。

最后感谢湖北人民出版社对本稿的重视和徐艳编辑的精心编辑,同时更感谢购买并阅读本书的读者,希望本书能够让你读动心灵,触动自我。在写作之前我也参阅上百本有关四大名著的论著,在此一并感谢。

鉴于本人水平有限,疏漏或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李俊杰 于青灯阁

2010年5月1日

书评(媒体评论)

四大名著饱含着东方文化的精髓,其核心的东西不分今古。这套书成功地将文学还原于人学,为我们解开了一个个有关职场、人性、心机、谋略、成败……的密码,既深化了我们对名著的理解,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

——《百家讲坛》编辑 杨志庆

横看成岭侧成峰。名著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在于它让每一个时代的人都能从中读出自己。这套“四大名著人物解码”丛书的作者为我们提供了新奇的视角,可以让我们从中更加深刻地领悟出人生的内涵和意义。

——兰州大学中文系老师 魏宏远博士

这是一套饱含着哲理的书籍,作者从人性角度分析,从生活角度切入,从社会角度解说,可谓是既有大家之品位,又符合大众之口味。它们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不仅仅带我们重温了四大经典名著,领悟了儒、释、道等文化的要义,还结合了我们当今的生活和职场。漫漫人生,得此书,获益匪浅。

——深圳世联地产区域拓展总监 李春波

有句话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四大名菩人物解码”系列丛书,给了我们与以住四大名著衍生类图书完全不同的阅读感受。读名著,悟人生,体会与人打交道的学问。这套书让我们读后对人生和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看法。

——河南人民出版社发行处经理 李坤

网络时代,信息越来越多,而思想越来越少了。“四大名著人物解码”系列丛书,无疑给我们浮躁的时代带来了一种反观自我的思考,唤醒了我们沉睡的思维。

——《东方今报》网络编辑 郑国锋

说来惭愧,我一直都没有完整地读过四本名著中的任何一本。只是在连环画、教科书、影视等载体上熟悉了几个人物,但印象并不很深。今天这套书,我很轻松地读完了,收获很多,感觉里面的这些个人物就在我们身边。

——天涯网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水浒人物解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青灯下的古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6063586
开本 16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1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2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0
16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