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败的同时,也意味着“殖民地国家”的瓦解。因此,对“大东亚战争”的清算,同时也是对“日本帝国”的清算。那么这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呢?
波多野澄雄著,马静译的《国家与历史--战后日本的历史问题/中日历史问题译丛》基于作者或多或少参与过的几项政府资助项目的经验,试着来思考这些问题。
图书 | 国家与历史--战后日本的历史问题/中日历史问题译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日本战败的同时,也意味着“殖民地国家”的瓦解。因此,对“大东亚战争”的清算,同时也是对“日本帝国”的清算。那么这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呢? 波多野澄雄著,马静译的《国家与历史--战后日本的历史问题/中日历史问题译丛》基于作者或多或少参与过的几项政府资助项目的经验,试着来思考这些问题。 内容推荐 作为日本著名的国际政治学者,波多野澄雄所具有的多重身份使他不仅可以历史学者的眼光审视历史,而且得以窥见政治与历史尤其是历史观的关系。相较于探讨日本国民为何无法对“过去的战争”形成共有记忆,波多野澄雄著,马静译的《国家与历史--战后日本的历史问题/中日历史问题译丛》更集中于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对日本这样一个战败国来说,在多种历史认识和战争观共存、竞争的前提下,应如何应对起源于战争和殖民地统治的“历史问题”。 目录 前言 序章 战争总结的挫折 第一部 旧金山议和体制 第一章 东京审判与战犯释放 第二章 谁是“战争牺牲者”?——“国家补偿”与战争赔偿 第三章 “殖民帝国”的清算——请求权与放弃国籍 第二部 1980年代——“公平”与“忍耐” 第四章 靖国神社问题的国际化——中曾根正式参拜的挫折 第五章 历史教科书问题——从意识形态争议升级到国际问题 第六章 战后处理问题的“终结”——忍耐论下对国家补偿的回避 第三部 世纪转折期——冷战、1955年体制瓦解后 第七章 围绕“侵略战争”的攻防——从“细川发言”到“村山谈话” 第八章 从“口头”到“偿还”——新“和解政策”的摸索 第九章 与中韩的历史共同研究——究竟有何不同 第十章 模糊不清的“村山谈话”——靖国神社问题与战争纪念馆论争 终章 “和平国家”与历史问题——对未来的解释责任 主要参考文献·相关资料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国家与历史--战后日本的历史问题/中日历史问题译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日)波多野澄雄 |
译者 | 马静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0041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3 |
出版时间 | 2016-12-01 |
首版时间 | 2016-12-01 |
印刷时间 | 2016-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86 |
CIP核字 | 2016299178 |
中图分类号 | K313.5 |
丛书名 | |
印张 | 1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8 |
宽 | 150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