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布里亚特女裁缝(草原文学)
内容
编辑推荐

路远著的《布里亚特女裁缝》以普通人的视角和生命体验,深刻揭示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特殊历史,以及普通个体生命的极度无助与无奈。故事发生在锡林郭勒草原,却充分反映出共和国那一段历史的沉重与严峻。作品的叙事颇具特色,情节布排、人物塑造均自然顺畅,读来引人入胜。

内容推荐

路远著的《布里亚特女裁缝(草原文学)》以一个布里亚特部落为了躲避战乱而来到锡林郭勒草原,后来又被迫离去的历史事件为故事主线,生动再现了不同族群的普通民众在剧烈的社会动荡中的多舛命运和精神向往。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从来没有上过学的二月并不知道那个怪异的天气是一种百年不遇的自然现象。

那年早春,当她站在一大片一望无际的荒凉的土豆地里,呆呆地仰起头来眺望着天空上的太阳的时候,发现刚才还明晃晃毒辣辣的日头,此刻变成一个黑乎乎的轮廓,像一只不祥的乌鸦蹲踞在一片虚无中。

很多年后一位女作家告诉她说,其实那个黑太阳并非老天爷作祟。而是一场太阳风暴,在太阳系中所扬起的太空灰尘和天体残片,阻挡了百分之九十的阳光。母亲却依然不肯相信,固执地摇头说:“那一定是天老爷在显灵哩,要不,我咋会在那时候遇见了那枪崩头呢?”

她所说的“枪崩头”不是别人,正是我的养父。

口外察哈尔高原上的风一年四季都是硬邦邦的,尤其是春天的风。简直就是一把把小刀,扎在人脸上生疼。所以二月下地干活儿的时候,总要用一块头巾把脸包起来,只露出两只毛乎乎的眼睛。只是她的手就没那么幸运了,从刚刚解冻的泥土里寻觅那些去年秋天遗落下来的土豆,光凭一只小耙子不行,得用手去抠,十个指头都得要与那冰块般的土豆接触才行,这么一来,她的每一根手指头肚儿上都“变裂子”哩,指甲盖儿与肉结合的部分先是渗出细微的血,后来是脓,一阵阵地疼。她直起腰来,用左手揉着右手的手指肚,或者用右手揉搓着左手的指头,这样便能缓解一下那讨厌的疼痛。

土豆在这里被叫做“山药”或者“山药蛋”,是穷人的救命粮。这儿的黄沙土壤特别适合山药生长,每年,庄户人在野外大面积开荒种植土豆。秋天收获时,总会有些因为粗心大意而被疏忽的土豆。有的被埋在土里,有的则在浮土上露出半个头儿来。在旷野冰冻了整整一个冬天,这些土豆已经被冻得发黑。虽然颜色不大好看,但在春荒时节,却是人们充饥的极好的食物。她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应该怎么样把那些冻土豆捡回家,化开,再将里面的酸涩的水分挤压出来,然后放在笼屉上去蒸。蒸熟的冻土豆很有韧劲儿,咬上去感觉是在吃肉。

二月的婆婆是典型的小脚女人,她最讨厌的是媳妇的那双大脚,更讨厌媳妇眉心的那颗梅花痣。那颗痣是灾星的标志——自从二月嫁进来之后,这个家就接连不断发生着灾难,先是老公公病倒瘫痪,然后是天灾,地里颗粒无收;最后便是儿子躲丁,被砸死在一孔废窑里……

丈夫死后,二月成了婆婆的出气风箱,不管怎么拉,里里外外都是气。她的小女儿灵芝只有三岁多点儿,不管吃甚,都吃得香甜,狼吞虎咽的样子。婆婆骂她是饿死鬼转的。自从给孩子断奶后,婆婆容不得她待在家里,非得要把她从家里赶出来,让她到春寒料峭的田野里去刨山药。

今天的运气不赖,出来没小半天,她已经刨出半竹篮冻山药蛋。那些黑色的块茎一个个冻得像铁疙蛋似的。她知道只要把它们化开,然后挤压掉水分,它们就是绝好的美食!

二月一边在一半冻土一半变酥软的土地上挖掘着、寻觅着,一边想着心事儿。她十六岁嫁人,今年刚刚二十岁,原本是个不爱动心思的女子,可是自从死了丈夫之后,她不得不认真地考虑一下未来了。

是的,自己妨死了男人,又没能给婆家生下个能传宗接代的儿子。这就是她的罪过!她还这么年轻,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是汪家能让她这么平静地一直生活下去吗?这些天她一回到家,看见婆婆和公公在窃窃私语,一看见她马上住了嘴,什么也不说了。他们似乎在预谋着一件事情,而这件事情,无疑是与自己有关的。什么事情呢?难道他们是想把她送回到娘家吗?如果真是那样,倒也合了她的心愿了。大不了带着孩子一起回娘家吧,反正这世道也变了,大家都嚷嚷说解放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风依然小刀般割着人的脸。她把头巾往紧捂了捂。抬眼望去,附近沟洼里还有积雪没有消融,但那雪经过一个冬天的风吹日晒,已经像一块破抹布一般陈旧不堪了。有一只灰鼠站立起来向她这边张望着,也许它是寒冬之后第一只从洞穴里跑出来的野鼠吧?一群家巴子幽灵般地飞过来飞过去,也不知道它们在寻觅什么。她知道用不了多久,随着天气转暖,这片田野上便会有生机。等到庄稼绿了的时候,尾巴拖在地上的狐子,还有羽毛漂亮的山鸡,刺猬、百灵子,还有吃得很肥却非常胆小的野兔子,就会出现在这片田野上。漫长的冬天将会过去,这让她一直心生期待,总觉得希望就在春天到来之后。

日头已经爬到了头顶上。她又抬眼望了一下——快晌午了啊!可怜的灵芝一定正在家里哭号着呢,每当这时辰,孩子就饿上啦。这些日子她在地里忙,根本没时间回去给孩子做饭。一想到小女儿那可怜巴巴的样子,她就难受得不行。可是又能咋办呢?孩子的生日又要到了,过了生日就又长一岁。可等她长成大闺女,那还早哩!倒是她的食量天天增大,个头儿也疯长,看上去倒像是五岁多的样子呢……

心里正想着孩子,几乎没有任何预兆,黑暗就一下子降临了!

P1-3

序言

“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和“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的成果陆续和读者见面了。这是值得加以庆贺的事情。因为,这一工程不仅是对文学创作的内蒙古担当,更是对文学内容建设的草原奉献!

在那远古蛮荒的曾经年代里,不知如何称呼的一群群人在中国北方的大地山林间穿梭奔跑,维持着生命的存延。慢慢地,他们繁衍起来并开始有专属各自的族称,然后被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所驱使着,一个接一个地走出山林过起了迁徙游牧的生活。于是,茫茫的草原就变成了这些民族人群书写盛衰成败的出发地。挥舞着战刀和马鞭,匈奴人第一个出发了,紧接着是鲜卑人,然后是突厥人,再后是契丹人、女真人,之后是蒙古人,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踏着前人的足迹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如今,回首望去,他们奔腾而去的背影犹如一队队雁阵,穿过历史的天空渐渐远去……

雁阵飞去,为的是回到温暖舒适的过冬地。而北方民族依次相续地奔腾前去,为的却是要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潮流融汇对接。这是一个壮观的迁徙,时间从已知的公元前直到当今年代。虽然形式不同,内容也有所变化,但这种迁徙依然不停地进行着。岁月的尘埃一层又一层,迁徙的脚印一串又一串。于是,经历过沧桑的草原充满了关于他们的记忆。在草原的这个记忆中,有他们从蛮荒走向开化的跋涉经历;有他们从部落成长为民族的自豪情怀;有他们建立政权、制定制度、践行管理的丰富经历;有他们敬畏自然、顺应规律,按照草原大地显示给他们的生存方式游牧而生的悠悠牧歌;有他们按着游牧生活的存在形态创制而出的大步行走、高声歌唱、饮酒狂欢,豁达乐观而不失细腻典雅的风俗习惯;有他们担当使命,不畏牺牲,奋力完成中国版图的大统一和各民族人群生存需求间的无障碍对接的铿锵足迹;更有他们随着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迭和生存内容的一次次转型与中原民族相识、相知,共同推进民族融合、一体认知、携手同步的历史体验;还有他们带着千古草原的生存经验,与古老祖国的各族兄弟同甘苦、共命运,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灿烂篇章的不朽奉献……

承载着这些厚重而鲜活的记忆,草原唱着歌,跳着舞,夏天开着花,冬天飘着雪,一年又一年地走进了人类历史的二十一世纪。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节奏,草原和草原上的一切激情澎湃地日新月异的时候,我们在它从容的脚步下发现了如土厚重的这些记忆。于是,我们如开采珍贵的矿藏,轻轻掀去它上面的碎石杂草,拿起心灵的放大镜、显微镜以及各种分析仪,研究它积累千年的内容和意义。经过细心的研究,我们终于发现它就是草原文化,就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它向世界昭示的核心理念是: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还有它留给往时岁月的悲壮忧伤的英雄主义遗风!这样,当世人以文化为各自形象,与世界握手相见时,内蒙古人也有了自己特有的形象符号——草原文化!

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是内容,而文学就是为这一需求提供产品的心灵劳作。因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世界才会光彩夺目。文学也是应该这样。所以,我们大力倡导内蒙古的作家们创作出“具有草原文化内涵、草原文化特点、草原文化气派”的优秀作品,以飨天下读者,并将其作为自治区重大的文学工程加以推动。如今,这一工程开始结果了,并将陆续结出新的果实落向读者大众之手。

在此,真诚地祝福这项工程的作品带着草的芬芳、奶的香甜、风的清爽和鸟的吟唱,向大地八方越走越远!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乌兰

后记

那年,母亲带着我和尚在襁褓中的弟弟离开贝子庙。当我们坐着一辆胶轮马车经过嘎鲁图草原的时候,母亲惊喜地发现那里有好大一片野生的葵花,疏疏密密地分布着不太均匀。但那些野生葵花一株株却洋溢着顽强的生命力,欣欣向荣地开放着花朵,又圆又大的轮盘迷恋地追逐着太阳。野风中它们一个个摇头晃脑吟诵着属于它们自己的寂寞,似乎在默默地念着它们亘古不变的神秘的咒语。

母亲对我说,她记起来了:当年,自己初来乍到,和黑教员走的,正是这条道儿!在这里,遇到了大黄风,她失落了那袋子葵花籽儿……她为此沮丧了许久。这么说,这些野生的葵花,是那些种子生长出来的吗?

如果真的是那样,简直太神奇了啊!母亲不敢相信。马车驰远,一直到那片野生的葵花淡出了她的视野,她依然出神地眺望着。

我记得那片葵花,它们疯狂生长着。它们是太阳的骄子,所以它们肆无忌惮地享受着阳光,并且将阳光转化成旺盛的生命力,装点着那片草原的荒凉。很多年后,母亲已经过世数年。我总想为她写点儿什么,想了又想,觉得还是把她所经历的故事写下来,也算是对她的缅怀吧。

其实许多人都曾经历过不同的苦难,他们默默地忍受着、承担着,或者在无法承担时走向毁灭之路,却很少有人问一句:为什么命运总是让我们这些人承担这么多的苦难?难道我们真的是一个被诅咒了的民族吗?

很少有人问;抑或是问了,但找不到答案,便不再问了。

我突然想起零点乐队那首很有名的歌曲《我曾以为》:

我曾以为

我爱的世界

没那么多伤悲

我曾以为

只要有你在

这世界一定很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布里亚特女裁缝(草原文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路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92556
开本 16开
页数 2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6-12-01
首版时间 2016-12-01
印刷时间 201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2016294510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0: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