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尔施塔姆是俄罗斯和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编者认为,无论是他的诗还是诗论,都值得引起中国读者和诗人更严肃的关注。
本书编者的译文作了两遍校订、多次通读修改外,还增译了八篇文章,包括论维庸、论勃洛克、论索洛古勃。这样,除了使内容更丰富,也使本书达到了收录曼德尔施塔姆所有重要诗论。
图书 | 曼德尔施塔姆随笔选/花城译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曼德尔施塔姆是俄罗斯和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编者认为,无论是他的诗还是诗论,都值得引起中国读者和诗人更严肃的关注。 本书编者的译文作了两遍校订、多次通读修改外,还增译了八篇文章,包括论维庸、论勃洛克、论索洛古勃。这样,除了使内容更丰富,也使本书达到了收录曼德尔施塔姆所有重要诗论。 目录 文明的孩子(代序)/约瑟夫·布罗茨基 弗朗索瓦-维庸 阿克梅派之晨 论交谈者 论当代诗歌 词与文化 词的本质 獾洞——纪念勃洛克 十九世纪 情节的诞生 关于俄罗斯诗歌的通信 诗歌笔记 狂飙 人道主义与当代 萧条 为索洛古勃周年纪念而作 雅克出生又死去了 诗人谈自己 劣作之潮 小说的终结 时代的喧嚣 巴甫洛夫斯克的音乐 孩童的帝国主义 暴动和法国姑娘们 书柜 芬兰 犹太式的混乱 霍夫曼和库别里克的音乐会 捷尼舍夫学校 谢尔盖·伊万内奇 尤里·马特维伊奇 爱尔福特纲领 西纳尼一家 科米萨尔热夫斯卡娅 “穿着一件不合身的老爷皮袄……” 第四篇散文 论博物学家 达尔文的文学风格 亚美尼亚之旅(选) 法国人 论博物学家 关于但丁的谈话 《关于但丁的谈话》补遗 致弗·瓦·吉皮乌斯(1908年4月19—27日) 致维·伊·伊万诺夫(1909年8月13—26日) 致科罗波娃同志(1928年6月25日) 致安娜·阿赫玛托娃(1928年8月25日) 致娜·雅·曼德尔施塔姆(1930年代) 致娜·雅·曼德尔施塔姆(1936年1月1日) 致娜·雅·曼德尔施塔姆(1936年1月2日) 致弗·雅·哈津娜(1937年初) 致科·伊·丘科夫斯基(1937年初?) 致科·伊·丘科夫斯基(1937年初) 译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曼德尔施塔姆随笔选/花城译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俄)奥斯普·曼德尔施塔姆 |
译者 | 黄灿然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605656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8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0 |
出版时间 | 2010-06-01 |
首版时间 | 2010-06-01 |
印刷时间 | 2010-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8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512.65 |
丛书名 | |
印张 | 1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