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亮主编的《吴绍熙/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基本反映了自1956年以来,吴绍熙教授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科领域的临床、科研和教学成果,重点反映了在赵炳南名老中医传承方面所开展的大量工作。
本书内涵丰富,深入浅出,相信会对皮肤科临床医生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皮肤病提供更为详尽的指导。
图书 | 吴绍熙/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怀亮主编的《吴绍熙/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基本反映了自1956年以来,吴绍熙教授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科领域的临床、科研和教学成果,重点反映了在赵炳南名老中医传承方面所开展的大量工作。 本书内涵丰富,深入浅出,相信会对皮肤科临床医生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皮肤病提供更为详尽的指导。 内容推荐 张怀亮主编的《吴绍熙/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从医家小传、学术思想与认识、皮肤病的辨证论治心得、特色疗法、用药心得、医话与文选、临床研究及年谱8个方面全面整理了吴绍熙教授运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皮肤病的精髓;还介绍了其对赵炳南老中医临床经验的传承。全书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对中医理论研究者与临床工作者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章 医家小传 第二章 学术思想与认识 一、中医对皮肤病的认识 二、内治法治疗原则 三、外治法治疗原则 第三章 辨证论治心得 第一节 病因分析 一、外因 二、内因 三、不内外因 第二节 辨证论治 一、辨证 二、论治 第三节 临证验案 第四章 特色疗法 第一节 内治疗法 一、汤剂 二、丸剂 三、散剂 四、膏剂 五、丹剂 六、锭剂 七、酒剂 第二节 外治疗法 一、外用散剂(药粉) 二、外用膏剂(软膏) 三、膏药 四、药油 五、外用酒剂 六、药醋 七、洗药 八、熏药 九、药线 第三节 其他疗法 一、刺血法 二、挑治疗法 三、刺激法 四、缠扎法 五、吸引法 六、热罨法 七、其他 第五章 用药心得 第一节 内治法用药心得 一、利湿药 二、疏风解表药 三、清热药 四、补益药 五、活血通络药 六、常用验方 第二节 外治法用药心得 一、动物药 二、矿物药 三、植物药 四、常用验方 第三节 皮肤科常用引经药 第六章 医话与文选 一、湿疹的辨证论治 二、脓疱疮 三、皮肤病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 四、中西医皮肤病病名对照 五、从误诊病例谈临床思维 六、头癣防治旧事 第七章 临床研究 一、赵炳南黑布化毒膏的传承与研究 二、银屑病治疗研究新进展 三、中药治疗寒冷性多形红斑的疗效观察 四、丹参酮治疗痤疮及对皮脂和丙酸杆菌数的影响 五、某些皮肤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观察 六、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和膜ATP酶活性改变 七、中药抗真菌医学研究 八、从自由基学说分析中医药的抗衰老作用 第八章 年谱 后记——于无声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吴绍熙/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张怀亮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78813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6 |
出版时间 | 2017-01-01 |
首版时间 | 2017-01-01 |
印刷时间 | 2017-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4 |
CIP核字 | 2016259227 |
中图分类号 | R275 |
丛书名 | |
印张 | 1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69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