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认识每一朵盛开的花/大自然的写作课
内容
编辑推荐

经久不衰的文学经典,全世界孩子的写作范文,让孩子与大师们一起,开启文学殿堂之门!

作者乔治·吉辛——维多利亚时代后期出色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认识每一朵盛开的花》是他的散文集,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这些文章是发自肺腑的人生独白,是英国文学中的小品文珍品。

内容推荐

《认识每一朵盛开的花》是乔治·吉辛的散文代表作,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叙述隐士赖克罗夫特醉心于书籍、自然景色与回忆过去的生活。文笔优美,行文流畅,是英国文学中小品文的珍品之一。

目录

试读章节

事实上,我服务的“老板”不是一个,而是一群。那所谓的独立,从何而来?要是编辑、出版商和读者不喜欢我的作品,我连日常生活的面包都没有。我自身越成功,我的“老板”就越多。说白了我就是大众的奴隶。蒙上天眷顾,还能有几人喜欢我的,也就是说,茫茫人海中,还有那么几个代表觉得我的作品有利可图。眼下,他们对我很客气,不过,难道我的文学地位就能长期保持吗?有什么能让我相信这一点呢?哪一个劳苦人的地位比我还岌岌可危呢?现在想到这点,真是有如目睹旁人漫不经心地在悬崖边上行走,心里战战兢兢的。回想这二十年来,这支笔和几沓纸就是我和家人的衣食父母。它们不仅满足我们物质上的需求,还帮助我这个没有其他技能的人抵御了世间一切的不幸和打击,想想不禁觉得诧异。

我又想到离开伦敦的那一年。当时,我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冲动,决定去从未踏足过的德文郡走走。三月底,我起身离开阴暗的住所,还没来得及细想旅行的细节,就已经坐在德文郡的某处(离现在的住处很近)晒着太阳,眼前铺陈的是渐宽的埃克斯河谷和青松蓊郁的哈尔登山,我沉浸在美妙的愉隋里,那是我一生中少有的时刻。虽然我年少时对农村很熟悉,也看过不少英格兰美丽的风光,但仿佛那才是我第一次欣赏到自然风光。在伦敦生活好几年,早年生活的记忆早已变得模糊,我就像是在城市里长大的人一样,除街景以外一无所知。那日,春光甚好,几朵白云飘浮在蓝蓝的天空,大地散发着迷人的芳香,阳光和空气似乎有种超自然的力量。我被这一切深深地感染了,这美妙的心灵感觉仅次于后来意大利带给我的感觉。生平第一次,我发现自己爱上了阳光。在这之前,我从不关心天上是否有太阳,真不知道这么久自己是怎么过来的。在焕发光彩的天空下,我差点就跪下来表达自己的仰慕,连走路都尽量避免每一方阴影,甚至觉得桦树树干也在和我争夺快乐。我没有戴帽子,就这么走在春光里,全身心地感受阳光赐予我的无尽祝福。那一天,我走了三十多英里,但是身体没有丝毫倦意。唉,要是能再次拥有那时支撑我的无穷力量就好了!

从那以后,我便开启了另一种全新的生活。似乎就在一夕之间,我以惊人的速度成熟了。也就是说,我突然有意识地感受到了力量的存在和感官的快乐,而在这之前,我从没有这样的感受。这里只举一点以作说明:之前我很少注意植物或是花朵的存在,但现在我对每一朵盛开的花,每一株路边植物都充满了兴趣。散步时看见路旁有很多植物,我心里就会默想:我要在第二天买本书弄清楚它们各自的名字。这也不是一时兴起,那以后我一直保持对田野里花草的热爱之情,和渴望了解它们的心情。现在谈起那段无知的岁月,我觉得似乎有点羞愧,因为之前无论是住在城市还是农村,我都和普通大众一样无知无畏地活着。春日穿过树篱,随意摘下一些花草,有多少人能说出那些熟悉的名字呢?对我而言,花儿象征着极大的解脱,是一种美妙的觉醒。我曾经在黑暗中行走,没有真切感知任何东西,现在我才睁开双眼,才看到这美妙的世界。

我还记得好多次春天外出漫游的情况。有一阵子,我住在埃克赛特城边上的一条小街上,虽然也是城里,但感觉已经像乡下了。每天早上,我都会出去逛一逛。天气日日好得不得了。空气中飘荡着香气,既抚慰心灵,又使人振奋。我被这从没遇见过的好天气深深地感染了。埃克赛特河弯弯曲曲向前流淌,我经常顺着河流边的小径散步。有一天,我在富饶、温暖的山谷间漫步,经过许多繁花盛开的果园,看见许多农舍,一间比一间漂亮,还有掩映在青翠的常青树里的村庄。后来我走到一处青松覆盖的高地,凝望因去年的石楠覆盖而显棕色的沼泽地,脸上感受着从英吉利海峡波光粼粼的海面吹来的风。置身于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我高兴得都快忘记自己的存在。我只是单纯地享受此刻,既没有回忆过去,也没有幻想未来。我——一个彻底的自我主义者,竟然忘记细细感受自己的情绪,也忘记把自己的那份快乐与更幸运的人相比。那真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时光!它赐予我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并且教会我该怎样利用它。

P21-23

序言

亨利·赖克罗夫特(Henry Ryecroff)这个人,读者大众并不太熟悉。一年前,文学报纸曾刊登了他的讣告,用寥寥几个段落回顾了他的一生,包括他的出生日期、地点,生前有哪些作品,曾被哪些期刊提及,以及他怎样辞世。在当时,一则这样的讣告已算是足够详细,甚至他的朋友——对他多少有点了解的人,也都认为他并不需要更多的赞耀。“众生必死,死必归土。”亨利·赖克罗夫特,生前同世间芸芸众生一样,受尽艰辛,死后自然也如命运的宿定,长眠泉下。后来我担起整理赖克罗夫特遗稿的责任,翻阅后决定出版这本小书。经过一番思索,我觉得有必要在此为读者补充作者的一些信息,也是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作者的所感所言。

我第一次见赖克罗夫特时,他刚好四十岁,以笔为生已有二十年之久。他生活很艰难,常陷于贫困和其他恶劣境遇中,他的这种生活状况根本不适合脑力工作。虽然他尝试过许多种文学形式的创作,但没有一次获得显著成功。不过,除去维持生活,他偶尔也能多挣一点钱去国外游玩一番。一个如此独立又自视清高的人,想必在生活中也吃了不少苦头,诸如雄心受挫,各种幻想破灭,以及最后屈服于残酷的现实。然而,艰苦的环境并没有消磨掉他的意志,反倒使他养成了一种严于律己的好心态和好性情。因此,平素与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生活平静且满足,就连我,也是在认识他几年后,才知道他的实际生活状态。赖克罗夫特渐渐地养成了勤奋工作的习惯,他不仅大量写作赚钱,还涉猎评论,搞翻译,创作文章,隔上好长一段时间,也会出版一本署有他名字的书。他有的时候一定过得很痛苦,这点我毫无疑问。这痛苦不只来源于疾病,更多是来源于精神上的折磨。不过总的来说,赖克罗夫特很少为此怨天尤人,他和常人一样为生活奔忙,将每日的艰辛视作理所当然。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日夜辛劳的赖克罗夫特依旧生计维艰。心情沮丧时,他也说自己精力一天不如一天。这话足以说明他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恐惧。一想到要依赖他人,他就无法忍受。也许,我从他口中听到唯一自吹的事就是他不曾欠债。一想到活在世上时长时间都在困境中挣扎,死时可能还是生活的败者,赖克罗夫特便痛苦不已。

殊不知这时,好运气却悄然降临。五十岁,正当赖克罗夫特身体走下坡路,精力衰退之时,他碰上了一件幸运之事——一位相识者去世,遗赠给他每年三百镑的终身年金。潦倒文人赖克罗夫特知道后吃惊不已,他没能想到这位相识者竟然如此够朋友。由于他独自生活(他已独居多年,唯一的女儿已出嫁),这笔钱不仅使赖克罗夫特从此免受劳碌之苦,还让他过上了从未想过的安静恬淡生活。几周后,赖克罗夫特便离开了当时居住的伦敦郊区,搬到了埃克赛特市德文郡——他在英格兰最喜欢的一个地方。他花钱雇了一个乡下管家照顾自己生活起居,没过多久就适应了新生活。不时地,他的朋友会去拜访他。掩映在几乎野草横生的花园里的朴素房子,从窗口可将埃克斯山谷到哈尔登山美景尽收眼底的舒适书房,赖克罗夫特的热情好客,与友人一同在小巷和草地漫步的惬意,在乡村安静的夜晚里长久的交谈……一切的一切,去过的人都记忆犹深。我们希望赖克罗夫特可以一直享受这样的生活,似乎只要确保这样的安静生活和适当休息,他就可以保持身体健康。然而,不幸的是,他那时已罹患心脏病,只是他本人并不知情。赖克罗夫特在那里享受了五年的安逸生活,随后被心脏病夺去了生命。赖克罗夫特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突然死去。他之所以惧怕自己受病魔摧残,主要是因为他知道那会给别人添不少麻烦。一个炎热夏日的夜晚,赖克罗夫特花了很长时间在外散步,回到书房后,便躺在沙发上,神态十分安详。就在那个位置,他进入了梦乡,归于了永远的静默。

离开伦敦后,赖克罗夫特便停止写作了。他曾对我说,他不愿再写东西来出版,哪怕只是写一行字。可在整理他的遗稿时,我却发现了三本书稿。起初一看,我以为是日记。其中一本扉页上还写有日期,表明这写于他住在德文郡之后。我读了几页,发现这书不仅有记录生活的部分,还有随兴记下的所感、所忆、所思和对心境的描述等等。他还在每段文字旁标记写于哪个月份。显然,这位老作家不忍割舍手中的笔。我坐在经常与他相伴的屋子里,一页接一页地阅读,有时仿佛能听到他的声音。透过这些文字,我可以想象出他面容疲乏,时而严肃,时而微笑的模样,还会忆起他那熟悉的神情与姿态。在这本随笔性的书中,他展示了一个更为真实的赖克罗夫特,比我们过去交谈时了解到的他更为真切。赖克罗夫特从不夸夸其谈,他倾向于温和默许别人,他不好争辩,也不好自作主张。对于一个承受过多苦痛,而且生性敏感的人来说,这倒也是很自然的。在这本书中,赖克罗夫特毫无保留地畅言。读罢此书,我感觉自己比以前更了解他了。

当然这书不是为出版而写,不过,我在很多段落中——不只是措辞上——都感觉到他写这些文章似乎是抱着文学目的的,当然这也是他长久以来的写作习惯所致。可是,若他心里没有出版意愿(也许并不强烈),那又何必费心耗力记下这些回忆呢?我推想,当他愉快地居住在德文郡时,他心里一定想再写一本书,不过写书的目的就变得很单纯了,只是使自己更加满足。如果当时他有那样的想法,那当然很不错。他似乎并没有怎么编排这些思维碎片,可能是还未想出采用何种文学形式为好。我想他之所以放弃使用第一人称,是因为他觉得那样会显得自命不凡,也可能他在等待自己智慧变得更加成熟的时刻。基于种种原因,他又放下笔来。

因此,我不断思考是否这本不规范的日记具有更深远的意义。虽然我个人很喜欢它,但是否能从中挑选精彩内容集结为一本小书,能使读者读后不单感到阅读的乐趣,还能心灵受益呢?我并不清楚,于是只好重新翻开书再读一遍。这一次,我看见了这样的画面:一个有着朴实渴望并享受快乐生活的人,他谈到许多事情,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想法,用世间最诚恳的文字讲述自己的感受。我从中看见了人性的光辉,最终决定出版这本书。

如何进行内容的编排,这的确需要加以考虑。我不愿给读者呈现一本结构粗劣的杂集。我最大的愿望是让读者看到赖克罗夫特感情的自然流露。这些段落互不关联,如果给每一段安个标题,或者用一些主题标题分类,都会破坏原有的连惯性。在阅读所挑选的内容时,我发现赖克罗夫特经常提到自然,很多思考内容也都与所标注的日期相符合。我知道赖克罗夫特的心情一定是受到天气很深的影响。于是我突然想,何不把这本小书分为四个章节,以四季命名呢?和所有分类方法一样,这种方法并不是完美的,但也算传达了本书的旨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认识每一朵盛开的花/大自然的写作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乔治·吉辛
译者 虞凤文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93980
开本 32开
页数 1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5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4
CIP核字 2016271548
中图分类号 I561.64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6: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