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仁、谭好哲主编的《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的空间》介绍:本来生态美学、生态文学就具有跨界的内涵,而“空间”更加包含了不同学科、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等跨界的丰富内容,同时还包含学术对话的深刻内涵。作为生态问题的研究者,我们尽管见解各异,但我们是生态理论研究的共同体,我们都生存在生态理论研究的共同空间之中。“建设美好空间”是我们生态美学与生态文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其核心内涵是人与自然的美好共生。
图书 | 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的空间 |
内容 | 编辑推荐 曾繁仁、谭好哲主编的《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的空间》介绍:本来生态美学、生态文学就具有跨界的内涵,而“空间”更加包含了不同学科、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等跨界的丰富内容,同时还包含学术对话的深刻内涵。作为生态问题的研究者,我们尽管见解各异,但我们是生态理论研究的共同体,我们都生存在生态理论研究的共同空间之中。“建设美好空间”是我们生态美学与生态文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其核心内涵是人与自然的美好共生。 目录 “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生态一生命美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环境与资源关系论纲 生态视野中的梵净山弥勒道场与傩信仰 ——兼谈人类纪·精神圈·宗教文化 将生态艺术视为“自然的女儿” 阿诺德·伯林特的环境美学与中国庭园 道家的生态美学 ——以老子思维解读石涛的《庐山观瀑图》 生态美学的升级与完形 新美学视野下的“动物美”反思 消费时代的文化状况、精神困境与艺术使命 审美经验对构建生态意识的作用 ——以现象学为基点 生态批评与中国文学传统对接、交融的学理特性 西方三大哲学思想对梭罗生态意识形成的影响 ——以《瓦尔登湖》为例 多丽丝·莱辛小说创作中的生态意识研究 “卧游”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环境审美之维 杜夫海纳的造化自然观及其天人和谐内蕴 ——从《审美经验现象学》的一个悖论谈起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自然观的比较研究 阿诺德·柏林特“身体化的音乐”及其研究意义 试论阿诺德·伯林特的环境美学观与中国传统生态思想 从“绿色之思”到“生态诗学” ——生态文艺学学科范式的生发、转换与升华 Some Questions for Ecological Aesthetics Aesthetic Ecosystem Services:Nature in the Service of Humankind and Humankind in the Service of Nature Nature Aesthetics and Art:Shifting Perspectives West and East Inter-subjectivity and the Principle of Eco—criticism “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的空间”国际研讨会综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的空间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曾繁仁//谭好哲 |
绘者 | |
出版社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075658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3 |
出版时间 | 2016-12-01 |
首版时间 | 2016-12-01 |
印刷时间 | 2016-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6 |
CIP核字 | 2016280653 |
中图分类号 | Q14-05 |
丛书名 | |
印张 | 1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